正在阅读:

强军题材影视剧何以受到欢迎?时代美学是关键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强军题材影视剧何以受到欢迎?时代美学是关键

从新英雄形象的塑造到军事高科技的呈现,再到家国情怀的书写……在一定程度上,强军题材影视剧正成为我国当代文艺的新气象,描绘出一道靓丽的艺术风景线。

作者:马立新 何源堃

今年春节档,《红海行动》以36亿的票房完胜《美人鱼》,成为仅次于《战狼2》的又一中国票房新高。检视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当代文艺创作,真正隶属于改革主题的文艺作品占比并不大,而在仅有的这些改革文艺中,强军改革题材作品始终是一道靓丽的艺术风景线。那么,强军文艺独领风骚的奥秘何在呢?

改革年代呼唤新英雄形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迅速攀升,如何讲好当代中国故事、特别是如何塑造彰显新时代精神的新英雄形象成为当代艺术家的重要议程。强军改革题材中的军人形象,因其纪律严明、技艺高超的职业特性和勇敢顽强、吃苦耐劳的硬汉品质,契合了改革时代对英雄的呼唤,也成为很多艺术家刻画新时代英雄形象的首选。

在《红海行动》中,“蛟龙突击队”八人奉命执行撤侨任务,面对人数众多的恐怖分子,以过硬的现代军事素质、超强的战斗意志、专业的团队精神和慷慨赴死的英雄气概,成功解救中国人质,并粉碎了恐怖分子运输“黄饼”制作“脏弹”的罪恶计划,既彰显出新时代中国军人独特的英雄气质,又闪烁着璀璨的人性光辉,堪称一曲荡气回肠的当代英雄赞歌。

当代强军改革文艺中的新英雄形象,既突破了红色经典文艺所擅长的“高大全式”的英雄形象,又避免了一些虚假的当代抗日神剧英雄形象身上常被赋予的痞气、匪气或流气,其性格更加丰满,情感更加充沛,人性开掘更加深刻,因此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和认可。

像《士兵突击》中没有传统军人形象的棱角与强势,憨厚又本分,重情感轻荣誉的许三多;《战狼》中看待队友的兄弟情谊和龙小云的爱情胜过荣誉与纪律的冷锋……这些人物都因此显得更加真实而亲近。

宏大叙事彰显改革成就

以强军改革作为叙事主题,决定了作品的叙事框架必然是宏大的。

一方面,宏大叙事是是我国文艺创造的优良传统,它最有利于全方位、全景式展现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空天猎》采用宏大叙事通过讲述一个反恐救援故事,全面展现了中国空军近年军事改革创新所取得了辉煌业绩,《红海行动》和《深海利剑》则以同样的艺术手法对我国海军的现代化改革进程作了最生动、最逼真的书写;在同样的意义上,《利刃出击》《我是特种兵之火凤凰》分别对准的是武警特战部队和女子特战部队。通过宏大叙事,这些作品一方面全方位展现了中国各军兵种改革创新的历史进程、精神面貌与巨大成效和我军“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新时代形象。

另一方面也间接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整体成就,如《战狼2》在浓墨重彩我国海军的现代化建设水平的同时,还逼真再现了中国制造远销海外、中国对非医疗援助,华资工厂扎根异国等与“一带一路”主题相关的改革内容,具有强烈的历史纵深感、文化厚重感和时代纪录感。

此外,宏大叙事还赋予了强军改革题材文艺独树一帜的家国情怀。《三国演义》《水浒传》《保卫延安》《大宅门》等经典文艺作品都是典型的宏大叙事,这些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审美特征,即浓郁的家国情怀。

当代强军题材文艺作品很好地传承了这一美学传统,《战狼2》和《红海行动》书写的是一首爱国主义与个人英雄主义的二重奏,而《士兵突击》中普遍士兵许三多的英雄成长也离不开部队这个大熔炉的百炼成钢。这些作品以其强烈而厚重的家国情怀,与那些脂粉气十足的所谓青春偶像剧、故弄玄虚的魔幻文艺、虚假杜撰的抗日神剧和擅长无病呻吟的家庭伦理剧拉开了距离,成为当代艺坛的一道独特风景。

强军题材搭建高科技美学表现舞台

在当下艺坛,高科技、大制作的重工业影视作品越来越受到观众的青睐,高科技美学成为新的审美趋向。强军改革影视剧涉及当代信息化作战方式和各种高科技武器装备,成为展现高科技美学的最佳舞台。例如《深海利剑》以海洋为背景,展现了中国潜艇与敌方黑鲨潜艇的侦查、反侦察、水下追击等对抗行动,也再现了海军潜艇部队在潜艇内的生活状态,揭开了潜艇的神秘面纱。

而在《利刃出击》中,中国武警部队奉命打击进行生化武器交易的恐怖分子。我方采用了新型信息化作战方式,恐怖分子交易的场景通过我军卧底“卤煮”佩戴的“眼镜”直接反馈给指挥中心,指挥中心迅速联网调出了每个恐怖分子的资料,确认了恐怖分子中狙击手“白狼”不在场,然后调动无人机进行侦查,最后全歼恐怖分子小队,表现了我国武警部队信息化作战的协调一致和高效。

《舰艇》采用实景拍摄,全方位表现了可以执行海陆空立体作战的海军陆战队,展示了我国新型的舰艇、导弹、鱼雷、舰载直升机、水陆两用坦克等高新武器。《红海行动》展示了我国海军战舰远程指挥作战,快速拦截导弹,精准打击目标,投放无人飞机的强大功能。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一系列强军题材的探索开创了我国当代文艺的高科技美学新气象。

作者马立新,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教授;何源堃,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强军题材影视剧何以受到欢迎?时代美学是关键

从新英雄形象的塑造到军事高科技的呈现,再到家国情怀的书写……在一定程度上,强军题材影视剧正成为我国当代文艺的新气象,描绘出一道靓丽的艺术风景线。

作者:马立新 何源堃

今年春节档,《红海行动》以36亿的票房完胜《美人鱼》,成为仅次于《战狼2》的又一中国票房新高。检视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当代文艺创作,真正隶属于改革主题的文艺作品占比并不大,而在仅有的这些改革文艺中,强军改革题材作品始终是一道靓丽的艺术风景线。那么,强军文艺独领风骚的奥秘何在呢?

改革年代呼唤新英雄形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迅速攀升,如何讲好当代中国故事、特别是如何塑造彰显新时代精神的新英雄形象成为当代艺术家的重要议程。强军改革题材中的军人形象,因其纪律严明、技艺高超的职业特性和勇敢顽强、吃苦耐劳的硬汉品质,契合了改革时代对英雄的呼唤,也成为很多艺术家刻画新时代英雄形象的首选。

在《红海行动》中,“蛟龙突击队”八人奉命执行撤侨任务,面对人数众多的恐怖分子,以过硬的现代军事素质、超强的战斗意志、专业的团队精神和慷慨赴死的英雄气概,成功解救中国人质,并粉碎了恐怖分子运输“黄饼”制作“脏弹”的罪恶计划,既彰显出新时代中国军人独特的英雄气质,又闪烁着璀璨的人性光辉,堪称一曲荡气回肠的当代英雄赞歌。

当代强军改革文艺中的新英雄形象,既突破了红色经典文艺所擅长的“高大全式”的英雄形象,又避免了一些虚假的当代抗日神剧英雄形象身上常被赋予的痞气、匪气或流气,其性格更加丰满,情感更加充沛,人性开掘更加深刻,因此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和认可。

像《士兵突击》中没有传统军人形象的棱角与强势,憨厚又本分,重情感轻荣誉的许三多;《战狼》中看待队友的兄弟情谊和龙小云的爱情胜过荣誉与纪律的冷锋……这些人物都因此显得更加真实而亲近。

宏大叙事彰显改革成就

以强军改革作为叙事主题,决定了作品的叙事框架必然是宏大的。

一方面,宏大叙事是是我国文艺创造的优良传统,它最有利于全方位、全景式展现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空天猎》采用宏大叙事通过讲述一个反恐救援故事,全面展现了中国空军近年军事改革创新所取得了辉煌业绩,《红海行动》和《深海利剑》则以同样的艺术手法对我国海军的现代化改革进程作了最生动、最逼真的书写;在同样的意义上,《利刃出击》《我是特种兵之火凤凰》分别对准的是武警特战部队和女子特战部队。通过宏大叙事,这些作品一方面全方位展现了中国各军兵种改革创新的历史进程、精神面貌与巨大成效和我军“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新时代形象。

另一方面也间接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整体成就,如《战狼2》在浓墨重彩我国海军的现代化建设水平的同时,还逼真再现了中国制造远销海外、中国对非医疗援助,华资工厂扎根异国等与“一带一路”主题相关的改革内容,具有强烈的历史纵深感、文化厚重感和时代纪录感。

此外,宏大叙事还赋予了强军改革题材文艺独树一帜的家国情怀。《三国演义》《水浒传》《保卫延安》《大宅门》等经典文艺作品都是典型的宏大叙事,这些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审美特征,即浓郁的家国情怀。

当代强军题材文艺作品很好地传承了这一美学传统,《战狼2》和《红海行动》书写的是一首爱国主义与个人英雄主义的二重奏,而《士兵突击》中普遍士兵许三多的英雄成长也离不开部队这个大熔炉的百炼成钢。这些作品以其强烈而厚重的家国情怀,与那些脂粉气十足的所谓青春偶像剧、故弄玄虚的魔幻文艺、虚假杜撰的抗日神剧和擅长无病呻吟的家庭伦理剧拉开了距离,成为当代艺坛的一道独特风景。

强军题材搭建高科技美学表现舞台

在当下艺坛,高科技、大制作的重工业影视作品越来越受到观众的青睐,高科技美学成为新的审美趋向。强军改革影视剧涉及当代信息化作战方式和各种高科技武器装备,成为展现高科技美学的最佳舞台。例如《深海利剑》以海洋为背景,展现了中国潜艇与敌方黑鲨潜艇的侦查、反侦察、水下追击等对抗行动,也再现了海军潜艇部队在潜艇内的生活状态,揭开了潜艇的神秘面纱。

而在《利刃出击》中,中国武警部队奉命打击进行生化武器交易的恐怖分子。我方采用了新型信息化作战方式,恐怖分子交易的场景通过我军卧底“卤煮”佩戴的“眼镜”直接反馈给指挥中心,指挥中心迅速联网调出了每个恐怖分子的资料,确认了恐怖分子中狙击手“白狼”不在场,然后调动无人机进行侦查,最后全歼恐怖分子小队,表现了我国武警部队信息化作战的协调一致和高效。

《舰艇》采用实景拍摄,全方位表现了可以执行海陆空立体作战的海军陆战队,展示了我国新型的舰艇、导弹、鱼雷、舰载直升机、水陆两用坦克等高新武器。《红海行动》展示了我国海军战舰远程指挥作战,快速拦截导弹,精准打击目标,投放无人飞机的强大功能。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一系列强军题材的探索开创了我国当代文艺的高科技美学新气象。

作者马立新,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教授;何源堃,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