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23日审议了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指出,我国将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很明显,处于不同背景下的社会大众会基于各自利益对延迟退休往往持有截然不同的立场。在反对声中,政策实施对就业形成的压力是最大的担心。有专家认为,提高法定退休年龄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比较严重“因为大学生的就业取向主要偏向于正规部门,延迟退休年龄会导致正规部门人员更新变慢,大学生进入正规部门系统会很难。”其次,我国当前还处在人口红利时期,活跃的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让这些处于黄金时期的劳动力就业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延迟退休年龄会将这种劳动力的优势转化为一种就业负担,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不利。而这一问题在我国经济正处于减速下行的背景下尤其明显。据多家研究机构估算,GDP每下降1个百分点,减少就业大约在100万人,然而我国经济增速已经从10%左右下降到7%左右,意味着每年将减少就业300万人左右。一边是经济增速下滑,一边是延迟退休,等于每年将吃掉900万人口的就业岗位。
然而,也有分析指出,从劳动力人口趋势上看,未来有如下几个趋势性特点:1)劳动人口趋于减少。国家统计局2013年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中国15-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首次下降,且劳动年龄人口的绝对数减少了345 万人。未来5-20年内,中国一个巨大的年龄层逐渐老去,直至丧失劳动能力。中国老龄化程度将快速上升;2)劳动参与率持续降低。按照世行提供的统计数据,1986年之后,中国的劳动参与率从超高的80%持续下降至2010年的74.2%,这一水平接近于低收入国家,但显著高于中等收入国家的63.6%和60.4%(2010年值)。较高的劳动参与率意味着更多人愿意提供劳动,但也预示着其下降空间更大。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劳动参与率将持续下降;3)劳动力供给开始负增长。按照世行数据,中国劳动参与率还有约10个百分点下降空间。按此计算劳动力供给的年度变化,很可能2012年正好处于由正转负的临界值。2013年开始,中国劳动力供给的绝对量开始减少,而劳动力需求因为服务业吸纳而保持增长。总之,如果从长远看,中国未来的失业问题或没有想象得那么严重,而更需关注的应是劳动力结构,如何盘活存量劳动力的问题。
事实上,按本人的研究,适龄劳动人口(15岁至64岁人口)在2007-2015年间构建自1960年以来周期的顶部,大体2020年起下破顶部区域展开下行明显调整,理论上较大可能在30年代末-40年代初期间步入底部(筑底时间可长可短,目前不好判断),这一分析结论与目前主流分析判断大体一致。所以,尽管现在就业压力增大,延迟退休不符合现在的形势。但从长期来看,老龄化导致的劳动力不足问题依然会困扰中国,延迟退休计划被提上议事日程也就是个时间问题,个人以为2015年前后可以考虑实质性启动。
为此,当前就投入相当的力量对延迟退休制度设计展开前瞻性研究是很有必要的。综合各类分析研究,以下几个方面应该给予关注:
1、选择时点,择机推出延期退休年龄时间。与美国一样,我国也存在“婴儿潮”,出现时间在1962~1979年间(从“三年自然灾害”结束的1962年到国家全面出台计划生育政策的1979年)。这18年间,有4亿多婴儿出生。根据现行的退休政策,从2012年起应退休的人员逐步增加,到2022年达到小高峰,届时劳动力减少的效应就会显现。在此期间进入就业市场的大约是1990~2008年出生的民众。这一代人数明显要少于“婴儿潮”一代,在经济平稳发展的前提下,他们的工作机会将会更多,失业的压力较轻,因而可考虑在2015年前后启动延迟退休的时点,适当逐步延长工作年限。
2、率先启动男女同龄退休、女先男后的计划。考虑到目前女性退休年龄大大低于男性退休年龄,退休时的工资标准也相对较低,先提高女性的退休年龄有利于提高妇女地位,改善其退休收入,因而改革的阻力会较小。改革开始后,前5年允许本人自愿的前提下,不愿延长退休年龄的女职工可以选择50岁退休;后5年,不愿延长退休年龄的女性劳动者可以选择55岁退休。之后,在男女退休同龄的基础上,开始逐步延长男女退休年龄,最终在2040年前实现男女65岁同龄退休。
3、小步推进,逐渐提高退休年龄。各国在延迟退休年龄时都是采取缓进的策略,减少急进式改革带来的青年失业率快速上行、老年人情绪抵触带来的负面效应。我国可以借鉴这些国家的做法,采用小步渐进的策略,采用分阶段的渐进式的方式调整中国的现行的退休制度。也就是,每年逐步提高退休几个月的年龄,期间可以视经济情况暂停一段时间,经过若干年后达到退休年龄的上限。这种做法可以达到提高退休年龄的同时尽量减轻其所引起的不利影响。
4、采用激励式弹性退休方案,提高延迟退休的主动性。我国是个未富先老的国家,个人的退休收入较低,大多数民众对于物质激励敏感度较高。政府或借鉴美国的作法,采取弹性退休方案鼓励老年人主动工作。延长退休年龄后,政策上可以给予民众相对选择权,对未达龄的退休人员采取养老金折扣发放,达龄的退休民众足额领取,超龄的民众奖励发放。老年人可以根据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以及自身的人力资本情况来决定是否退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矛盾。
以上分析所参考的文献在此不一一列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