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从腾讯自建骨干网说开去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从腾讯自建骨干网说开去

自建骨干网无非出于几种考虑:一是降低成本;二是提高网络安全性;三是提升用户体验和企业竞争力。因此,大型互联网公司建设自己的专用网络恐怕是大势所趋。

近日来,一则《腾讯绕开运营商自建骨干网》的新闻引起了我的注意。事实上,互联网公司自建骨干网的做法早已不是新闻,然而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大形势下,再次解读却有更加丰富的内涵。

一、什么是骨干网?

简单地说,把几台计算机连接起来,可以互相共享文件,这叫局域网,整个城市的计算机都连接起来,就是城域网,把城市之间连接起来的网就叫骨干网。目前我国拥有九大骨干网: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中国联通计算机互联网(UNINET)、中国网通公用互联网(CNCNET)、中国移动互联网(CM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科技网(CSTNET)、中国长城网(CGWNET)、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互联网(CIETNET)。

二、为什么要自建骨干网?

作为企业,要自建骨干网,无非出于几种考虑:一是降低成本;二是提高网络安全性;三是提升用户体验和企业竞争力。因此,大型互联网公司建设自己的专用网络恐怕是大势所趋。

其实早在几年前,互联网公司不甘受制于运营商,就开始布局骨干网建设了。从国际上看,谷歌经过数年努力在全球范围控制的光纤网络超过16万公里,超过Sprint的不足4万英里。在国内,腾讯公司网络架构师马志强于2011年8月在《通信世界》周刊上发表了《互联网公司新一代骨干网架构探析》一文,已经公开提出互联网公司可以建设自己的骨干通信网络,并提出了完整的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在随后的3年里,腾讯投入数十亿元人民币,在全国主要的省会城市形成了初步的骨干网络格局,并不断进行优化和扩张,据传未来有望在全国100个大中城市实现网络覆盖。

电信行业专家曾韬认为,腾讯这样的企业之所以会选择自建骨干网,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减少流量和IDC成本;二是提高网络安全性,减轻对运营商网络的依赖,提高业务流量的灵活调度能力;三是为其下一步云计算战略服务;四是为成为通信运营商做准备;五是满足用户需要。

除了第四点外,我认为曾老师的分析已经非常到位,不必赘述。我之所认为腾讯不成为通信运营商,一方面是因为腾讯现有的产品体系事实上已经完成了运营商的用户积累与连接属性,并不需要再图一个“通信运营商”的虚名;另一方面,通信业的利润率远不及腾讯擅长的游戏,腾讯也完全没必要进军通信市场。

三、骨干网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尽管从技术层面来讲,互联网企业建设私有骨干网是没有问题的。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语音、视频等业务传输都在不断增长,并呈现出融合趋势,现有网络已经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业务需求,数字洪水给对骨干网络带来了极大挑战。作为整个网络发展的命脉,骨干网的安全性和服务质量成为了重要课题。

由于承载业务种类的多样化,骨干网的结构必须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视频等多种服务的服务质量(QoS),在时间延迟和传输误码率两方面要得到高质量的保证。

在流量激增的今天,“断网就是断粮”,如何既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降低成本,又能确保网络的安全性和服务质量,更加智能的流量管控技术能够带来更好的服务质量,更加简洁的网络结构将带来更高的传输效率,更加可靠的网络管理队伍将带来更加安全的网络性能,而这往往是互联网公司不具备的。另外,即使骨干网的自建自维在技术和人员都能解决,但不同的网络标准、安全标准和人员标准也会在全网层面造成一定影响。

四、如何看待互联网企业自建骨干网?

在我看来,企业自建骨干网在某种程度上是响应国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举措。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虽然只有短短一句话,但对于国有企业改革却有着重大意义。

国有企业依靠政策优势形成的垄断现象比较普遍,在获得生产要素方面也有着天然的优势,存在诸多如创新动力与能力不足、竞争门槛过高、缺乏监管等问题。国企改革的重要目标就是打破垄断,形成多种市场参与的公平竞争的环境。

通信行业改革喊了很多年,但真正落地的举措却寥寥可数。因此,在我看来,互联网企业自建骨干网可以看作是民营企业倒逼国企改革的某种催化剂。

今年,铁塔公司成立,国家将通信铁塔及相应配套设施的建设交给铁塔公司并鼓励民资进入,事实上就是在削弱三大运营商在网络方面的话语权,未来将更多的网络建设维护工作划拨出去成立更多专业公司,实现真正的网业分离,从而推动市场层面更加充分的竞争。或许这才是通信行业国企改革的方向。

五、运营商何去何从?

在骨干网自建期间,通常会采取运营商网络和自有网络并行使用的模式,待专网建成后,将主要使用自有专网,而运营商网络则沦为备用网络。这样说来,骨干网私有化对运营商来说无疑是巨大利空。如何顺势而为、如何积极应对,考验着运营商的智慧与水平。

在我看来,尽管骨干网的建设与维护管理从技术层面来说并不算难,但由于各企业的技术标准、人员水平、管理能力参差不齐,对于运营商来说恰好提供了良好的切入机会。

对于企业来说,提供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可靠性更强的骨干网服务在市场上应该说还是有竞争力的,解决好服务质量(QoS)、服务价格和管理能力的问题,运营商无疑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从另一方面来讲,三大运营商讲改革已有多年,但说得多、做得少,更多的是将改革停留在理念层面,效果并不明显。目前看,单纯依靠运营商自身推动企业改革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引入民资倒逼运营商改革成了不得已的选择。在我看,与其被人倒逼改革,不如自己动手。口号喊了那么多年,也该真正从机制体制入手来些真动作了,从根源上解决运营商的改革问题。

互联网时代,网络基础设施也将迎来新一轮的大发展、大跨越,运营商更应该找准立足本职、抓住机会、顺势而为,牢牢把握自己的命根子、管好自己的钱袋子,否则被革命也是“活该”了。

-----------------------------

文:顾嘉 故事书创始人,非典型80后,TMT领域的观察者、思考者、实践者。以理想主义的情怀面对现实主义的世界;以完美主义的态度对待微不足道的事业。

更多原创观点,欢迎关注故事书网站

www.gushishu.net

微信公众号:故事书(GFM1983)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腾讯

4.9k
  • A股开盘:三大指数集体低开,腾讯云、空气能热泵、社区团购、液冷等概念走弱
  • 因侵权《德云斗笑社》《长相思》,快手被判赔8910万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从腾讯自建骨干网说开去

自建骨干网无非出于几种考虑:一是降低成本;二是提高网络安全性;三是提升用户体验和企业竞争力。因此,大型互联网公司建设自己的专用网络恐怕是大势所趋。

近日来,一则《腾讯绕开运营商自建骨干网》的新闻引起了我的注意。事实上,互联网公司自建骨干网的做法早已不是新闻,然而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大形势下,再次解读却有更加丰富的内涵。

一、什么是骨干网?

简单地说,把几台计算机连接起来,可以互相共享文件,这叫局域网,整个城市的计算机都连接起来,就是城域网,把城市之间连接起来的网就叫骨干网。目前我国拥有九大骨干网: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中国联通计算机互联网(UNINET)、中国网通公用互联网(CNCNET)、中国移动互联网(CM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科技网(CSTNET)、中国长城网(CGWNET)、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互联网(CIETNET)。

二、为什么要自建骨干网?

作为企业,要自建骨干网,无非出于几种考虑:一是降低成本;二是提高网络安全性;三是提升用户体验和企业竞争力。因此,大型互联网公司建设自己的专用网络恐怕是大势所趋。

其实早在几年前,互联网公司不甘受制于运营商,就开始布局骨干网建设了。从国际上看,谷歌经过数年努力在全球范围控制的光纤网络超过16万公里,超过Sprint的不足4万英里。在国内,腾讯公司网络架构师马志强于2011年8月在《通信世界》周刊上发表了《互联网公司新一代骨干网架构探析》一文,已经公开提出互联网公司可以建设自己的骨干通信网络,并提出了完整的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在随后的3年里,腾讯投入数十亿元人民币,在全国主要的省会城市形成了初步的骨干网络格局,并不断进行优化和扩张,据传未来有望在全国100个大中城市实现网络覆盖。

电信行业专家曾韬认为,腾讯这样的企业之所以会选择自建骨干网,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减少流量和IDC成本;二是提高网络安全性,减轻对运营商网络的依赖,提高业务流量的灵活调度能力;三是为其下一步云计算战略服务;四是为成为通信运营商做准备;五是满足用户需要。

除了第四点外,我认为曾老师的分析已经非常到位,不必赘述。我之所认为腾讯不成为通信运营商,一方面是因为腾讯现有的产品体系事实上已经完成了运营商的用户积累与连接属性,并不需要再图一个“通信运营商”的虚名;另一方面,通信业的利润率远不及腾讯擅长的游戏,腾讯也完全没必要进军通信市场。

三、骨干网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尽管从技术层面来讲,互联网企业建设私有骨干网是没有问题的。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语音、视频等业务传输都在不断增长,并呈现出融合趋势,现有网络已经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业务需求,数字洪水给对骨干网络带来了极大挑战。作为整个网络发展的命脉,骨干网的安全性和服务质量成为了重要课题。

由于承载业务种类的多样化,骨干网的结构必须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视频等多种服务的服务质量(QoS),在时间延迟和传输误码率两方面要得到高质量的保证。

在流量激增的今天,“断网就是断粮”,如何既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降低成本,又能确保网络的安全性和服务质量,更加智能的流量管控技术能够带来更好的服务质量,更加简洁的网络结构将带来更高的传输效率,更加可靠的网络管理队伍将带来更加安全的网络性能,而这往往是互联网公司不具备的。另外,即使骨干网的自建自维在技术和人员都能解决,但不同的网络标准、安全标准和人员标准也会在全网层面造成一定影响。

四、如何看待互联网企业自建骨干网?

在我看来,企业自建骨干网在某种程度上是响应国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举措。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虽然只有短短一句话,但对于国有企业改革却有着重大意义。

国有企业依靠政策优势形成的垄断现象比较普遍,在获得生产要素方面也有着天然的优势,存在诸多如创新动力与能力不足、竞争门槛过高、缺乏监管等问题。国企改革的重要目标就是打破垄断,形成多种市场参与的公平竞争的环境。

通信行业改革喊了很多年,但真正落地的举措却寥寥可数。因此,在我看来,互联网企业自建骨干网可以看作是民营企业倒逼国企改革的某种催化剂。

今年,铁塔公司成立,国家将通信铁塔及相应配套设施的建设交给铁塔公司并鼓励民资进入,事实上就是在削弱三大运营商在网络方面的话语权,未来将更多的网络建设维护工作划拨出去成立更多专业公司,实现真正的网业分离,从而推动市场层面更加充分的竞争。或许这才是通信行业国企改革的方向。

五、运营商何去何从?

在骨干网自建期间,通常会采取运营商网络和自有网络并行使用的模式,待专网建成后,将主要使用自有专网,而运营商网络则沦为备用网络。这样说来,骨干网私有化对运营商来说无疑是巨大利空。如何顺势而为、如何积极应对,考验着运营商的智慧与水平。

在我看来,尽管骨干网的建设与维护管理从技术层面来说并不算难,但由于各企业的技术标准、人员水平、管理能力参差不齐,对于运营商来说恰好提供了良好的切入机会。

对于企业来说,提供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可靠性更强的骨干网服务在市场上应该说还是有竞争力的,解决好服务质量(QoS)、服务价格和管理能力的问题,运营商无疑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从另一方面来讲,三大运营商讲改革已有多年,但说得多、做得少,更多的是将改革停留在理念层面,效果并不明显。目前看,单纯依靠运营商自身推动企业改革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引入民资倒逼运营商改革成了不得已的选择。在我看,与其被人倒逼改革,不如自己动手。口号喊了那么多年,也该真正从机制体制入手来些真动作了,从根源上解决运营商的改革问题。

互联网时代,网络基础设施也将迎来新一轮的大发展、大跨越,运营商更应该找准立足本职、抓住机会、顺势而为,牢牢把握自己的命根子、管好自己的钱袋子,否则被革命也是“活该”了。

-----------------------------

文:顾嘉 故事书创始人,非典型80后,TMT领域的观察者、思考者、实践者。以理想主义的情怀面对现实主义的世界;以完美主义的态度对待微不足道的事业。

更多原创观点,欢迎关注故事书网站

www.gushishu.net

微信公众号:故事书(GFM1983)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