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我们不能没有《IDA》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我们不能没有《IDA》

《IDA》这样的电影让我们看清真相,凶手很难去忏悔,而脆弱如我们,也很容易就丧失掉活着的念头,以及信仰的念头。

作者:大宝剑

看了很多电影,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这句话可以这么理解:一,看了很多电影,要分别看的到底是什么样的电影,光是看《变形金刚》一百遍,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我觉得可以理解,毕竟你想在有生之年变形还是很困难的。二,看不看电影,我们都过不好这一生。只不过,看了很多电影,你会比没看很多电影,要过得稍微好一点。三,如果用“当上CEO,迎娶白富美”当做过好这一生的指标,那么,看很多电影看上去没什么帮助,反而,看很多电影是对实现这个人生目标的反动,本来应该花在实体世界打拼的时间全花在虚拟世界走马观花了,怎么可能赢得人生呢?

朋友问,2014年里看的这些电影,印象最深刻的镜头是哪一个?

我想,应该是《IDA》里WANDA不经意从窗户一跃而下的镜头,看到那个镜头,说不出来的悲凉爬满全身。看完这部电影的两三天,我还沉浸在这种悲凉的情绪里头,甚至都要靠听《东极岛岛歌》这样优秀的主旋律歌曲来摆脱这种情绪。

《IDA》,至少从它的汉译名字来看,并不是一部太吸引人的电影,《修女艾达》,光看这个名字,你几乎就以为自己能猜出它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了,无非纠缠在信仰的坚持与消失,肉欲的美好与禁锢这些话题上。

《IDA》刚开始也似乎是这个路数,IDA在宣誓成为修女之前,去见她在这个人间唯一的亲人WANDA,两人一起踏上了寻骨之旅。最后,IDA放弃了去做一位修女的人生目标,回到了这滚滚红尘里。(看,《修女艾达》这个名字是多么糟糕,人家明明都没当过修女嘛,应该叫《准修女艾达》,《实习修女艾达》或者干脆叫《艾达还俗记》嘛。)

刚开始WANDA这个姨妈有点让人讨厌,她似乎沉迷于烟和酒之中,时而还觊觎年轻的肉体,挺不安分。她又是一个粗暴的人,她身体的那部分“红发旺达”一直暴露得很明显,看上去总是有一股毁掉世界的劲头。

两个人踏上旅程,一场寻骨之旅。他们两个人的亲人,IDA的双亲,WANDA的儿子,都在二战期间被杀害了。

她们找到当事人的儿子,她粗暴的赶走了他们,并拒绝承认当年的事,认为她们没有任何证据。她们又找到了当事人本人,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看上去活不了多少天了,但是仍然拒绝有任何形式的忏悔,那最后一点要求,骨头埋在哪?仍然不肯说。

正好当时在看《读库》,里面有一期翻译的是正好是对纳粹子女的采访,从那些采访中,你能看出,并没有多少人去忏悔,总是有各种理由,各种借口。

人的自我保护机制也真是奇怪,宁可把自己变成魔鬼,也绝不肯承认自己错了。要一个人忏悔,还真不如杀了他。

几十年前的骨头,对两个活生生的人能有什么影响呢?

还真有影响。WANDA其实早就知道自己的儿子被害的消息,但当她将儿子的头骨捧到怀里时,你还是能感觉到有什么东西卡擦一声碎了,你还是能感觉到天空的颜色突然跳动了一下,变得不一样了。

第二天,WANDA看上去没什么两样。她在家里放唱片,抽烟,突然,毫无任何先兆的,她从窗户那里一跃而下,音乐仍然继续在放,就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

 

WANDA的绝望是看到骨头才被激发出来的吗?她这一跃其实把前面的WANDA解释得清清楚楚,一干二净。WANDA之所以那样沉迷于烟酒,那么放纵肉体的欢乐,那么对生活和自己保持一种严厉的态度,其实是因为,她早就绝望了。在她知道儿子被杀害的时候,她就已经死掉了,她就一直在行尸走肉。愤怒也好,放荡形骸也好,都不过是一具尸体的条件反射而已。

那么,这块骨头对IDA又有什么影响呢?IDA不做修女了,她不做她妈的修女了!

和WANDA的那个高高一跃相似,IDA从她的天国跃到了人间。她回到了她姨妈家,姨妈跃出去的窗口无辜地开着,IDA学着抽烟,学着喝酒,学着做爱。

IDA看上去很享受,其实她也绝望了,她对自己的信仰绝望了。

我的理解是,当她们俩看到活生生的骨头(骨头怎么可能活生生呢)时,当她们不是从抽象的意义上去了解这件事时,她们就完完全全的放弃了正义这个概念。一个孩子被杀害,骨头埋在林地,除了凶手谁也找不到,而凶手一家人不但活得好好的,还霸占了受害者的房子,不但如此,而且绝不忏悔,绝不认为自己做了错事。如果这个世界是这样的,这个世界有什么可值得留恋的?如果这个世界是这样的,那么,再继续信仰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

WANDA的死给人触动最大。但IDA的丧失信仰,同样有着重要意义。要知道,她可是从小在教堂长大,信仰坚定。而且,当她已经这么大了,父母对她似乎也就是生物学意义的了,她应该连父母的模样都不记得了。她为何要为一块生物学意义上的骨头,做出如此大的改变呢?

《IDA》,这样的电影让我们看清真相,凶手很难去忏悔,而脆弱如我们,也很容易就丧失掉活着的念头,以及信仰的念头。

这样的电影对我们的意义是特别大的。过去一百年了,我们对过去发生的那么多艰难、残酷、没有人性的事件,太缺少这种层面的反思了。不管是电影里的,还是电影外的。

不反思,不盯着这些事不放,这些事就必然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因为人性是不会变的。人性里的善是无穷无尽的,人性里的恶也是超乎想象的。

算了,我还是去听《东极岛岛歌》,不然无法与这样的社会抗争。

 

注:以上图片均为电影《IDA》剧照

 

作者简介:大宝剑,腾讯电影频道主编

版权声明:一切转载,务必事先通过授权:1030245625@qq.com

本文来自知名电影微信公众号:人间电影指南(rjdy2014),欢迎关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我们不能没有《IDA》

《IDA》这样的电影让我们看清真相,凶手很难去忏悔,而脆弱如我们,也很容易就丧失掉活着的念头,以及信仰的念头。

作者:大宝剑

看了很多电影,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这句话可以这么理解:一,看了很多电影,要分别看的到底是什么样的电影,光是看《变形金刚》一百遍,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我觉得可以理解,毕竟你想在有生之年变形还是很困难的。二,看不看电影,我们都过不好这一生。只不过,看了很多电影,你会比没看很多电影,要过得稍微好一点。三,如果用“当上CEO,迎娶白富美”当做过好这一生的指标,那么,看很多电影看上去没什么帮助,反而,看很多电影是对实现这个人生目标的反动,本来应该花在实体世界打拼的时间全花在虚拟世界走马观花了,怎么可能赢得人生呢?

朋友问,2014年里看的这些电影,印象最深刻的镜头是哪一个?

我想,应该是《IDA》里WANDA不经意从窗户一跃而下的镜头,看到那个镜头,说不出来的悲凉爬满全身。看完这部电影的两三天,我还沉浸在这种悲凉的情绪里头,甚至都要靠听《东极岛岛歌》这样优秀的主旋律歌曲来摆脱这种情绪。

《IDA》,至少从它的汉译名字来看,并不是一部太吸引人的电影,《修女艾达》,光看这个名字,你几乎就以为自己能猜出它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了,无非纠缠在信仰的坚持与消失,肉欲的美好与禁锢这些话题上。

《IDA》刚开始也似乎是这个路数,IDA在宣誓成为修女之前,去见她在这个人间唯一的亲人WANDA,两人一起踏上了寻骨之旅。最后,IDA放弃了去做一位修女的人生目标,回到了这滚滚红尘里。(看,《修女艾达》这个名字是多么糟糕,人家明明都没当过修女嘛,应该叫《准修女艾达》,《实习修女艾达》或者干脆叫《艾达还俗记》嘛。)

刚开始WANDA这个姨妈有点让人讨厌,她似乎沉迷于烟和酒之中,时而还觊觎年轻的肉体,挺不安分。她又是一个粗暴的人,她身体的那部分“红发旺达”一直暴露得很明显,看上去总是有一股毁掉世界的劲头。

两个人踏上旅程,一场寻骨之旅。他们两个人的亲人,IDA的双亲,WANDA的儿子,都在二战期间被杀害了。

她们找到当事人的儿子,她粗暴的赶走了他们,并拒绝承认当年的事,认为她们没有任何证据。她们又找到了当事人本人,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看上去活不了多少天了,但是仍然拒绝有任何形式的忏悔,那最后一点要求,骨头埋在哪?仍然不肯说。

正好当时在看《读库》,里面有一期翻译的是正好是对纳粹子女的采访,从那些采访中,你能看出,并没有多少人去忏悔,总是有各种理由,各种借口。

人的自我保护机制也真是奇怪,宁可把自己变成魔鬼,也绝不肯承认自己错了。要一个人忏悔,还真不如杀了他。

几十年前的骨头,对两个活生生的人能有什么影响呢?

还真有影响。WANDA其实早就知道自己的儿子被害的消息,但当她将儿子的头骨捧到怀里时,你还是能感觉到有什么东西卡擦一声碎了,你还是能感觉到天空的颜色突然跳动了一下,变得不一样了。

第二天,WANDA看上去没什么两样。她在家里放唱片,抽烟,突然,毫无任何先兆的,她从窗户那里一跃而下,音乐仍然继续在放,就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

 

WANDA的绝望是看到骨头才被激发出来的吗?她这一跃其实把前面的WANDA解释得清清楚楚,一干二净。WANDA之所以那样沉迷于烟酒,那么放纵肉体的欢乐,那么对生活和自己保持一种严厉的态度,其实是因为,她早就绝望了。在她知道儿子被杀害的时候,她就已经死掉了,她就一直在行尸走肉。愤怒也好,放荡形骸也好,都不过是一具尸体的条件反射而已。

那么,这块骨头对IDA又有什么影响呢?IDA不做修女了,她不做她妈的修女了!

和WANDA的那个高高一跃相似,IDA从她的天国跃到了人间。她回到了她姨妈家,姨妈跃出去的窗口无辜地开着,IDA学着抽烟,学着喝酒,学着做爱。

IDA看上去很享受,其实她也绝望了,她对自己的信仰绝望了。

我的理解是,当她们俩看到活生生的骨头(骨头怎么可能活生生呢)时,当她们不是从抽象的意义上去了解这件事时,她们就完完全全的放弃了正义这个概念。一个孩子被杀害,骨头埋在林地,除了凶手谁也找不到,而凶手一家人不但活得好好的,还霸占了受害者的房子,不但如此,而且绝不忏悔,绝不认为自己做了错事。如果这个世界是这样的,这个世界有什么可值得留恋的?如果这个世界是这样的,那么,再继续信仰下去又有什么意义呢。

WANDA的死给人触动最大。但IDA的丧失信仰,同样有着重要意义。要知道,她可是从小在教堂长大,信仰坚定。而且,当她已经这么大了,父母对她似乎也就是生物学意义的了,她应该连父母的模样都不记得了。她为何要为一块生物学意义上的骨头,做出如此大的改变呢?

《IDA》,这样的电影让我们看清真相,凶手很难去忏悔,而脆弱如我们,也很容易就丧失掉活着的念头,以及信仰的念头。

这样的电影对我们的意义是特别大的。过去一百年了,我们对过去发生的那么多艰难、残酷、没有人性的事件,太缺少这种层面的反思了。不管是电影里的,还是电影外的。

不反思,不盯着这些事不放,这些事就必然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因为人性是不会变的。人性里的善是无穷无尽的,人性里的恶也是超乎想象的。

算了,我还是去听《东极岛岛歌》,不然无法与这样的社会抗争。

 

注:以上图片均为电影《IDA》剧照

 

作者简介:大宝剑,腾讯电影频道主编

版权声明:一切转载,务必事先通过授权:1030245625@qq.com

本文来自知名电影微信公众号:人间电影指南(rjdy2014),欢迎关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