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深度】“二孩时代”入园难拷问:学前教育侧供给改革如何启动?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深度】“二孩时代”入园难拷问:学前教育侧供给改革如何启动?

明年秋季,第一批在全面二孩政策后出生的孩子将成为幼儿园适龄儿童,“入园难”已经成为无法回避的话题,而家长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田萌(化名)看起来依然没有从大儿子“入园难”的紧张和焦虑情绪中走出来。像打仗一样,她和丈夫刚刚把大儿子送进一家“收费低、设施好,教师水平有保障的”公办幼儿园。

田萌家住西安市未央区,目前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小儿子是中国“二孩”政策后的产物。虽然两个孩子给她日常生活带来无限的乐趣,但是,随之而来的孩子入园难问题也给她带来巨大的身心压力。

大儿子是今年秋季就该上幼儿园了,“起初没想着会那么麻烦,一直没操心没安排,结果想去小区里的幼儿园的时候,发现报名已晚了,名额已满。”田萌说。

她和丈夫只能继续打听附近还有哪些幼儿园有名额,结果一圈下来,发现口碑好的幼儿园都没有名额了。她算了一笔账,既然进公立私立都要托关系,与其花费每月将近两千多的学费让孩子读民办园,不如直接让孩子去公办园。

一番“努力”之后,田萌终于如愿以偿,大儿子入园的难题总算解决了。

“今年跟’打仗’一样刚把老大送进幼儿园,现在又得撸起袖子加油给老二做准备了。”田萌说,明年,小儿子也就到了入园的年龄,她依然不能轻松下来。

对于老二,田萌表示这次要早点行动了。虽然老二才一岁零两个月,田萌已经打算明年就提前搬进在高新区买的学位房,“早点联系他们配套的幼儿园,免得临时抱佛脚。”

眼下,已是全国各地幼儿园招生的尾声阶段,但是很多家长像田萌一样(尤其是北上广深的大城市的家长们)还沉浸在入园难的紧张和焦虑情绪中,一时难以走出来。

不久之前,深圳福田区蓝天幼儿园门前约百名家长通宵排队给娃报名的消息就引发广泛关注。

据《深圳晚报》报道,5月21日上午,蓝天幼儿园门口排起了长龙,许多家长顶着烈日,只为给孩子报名上该幼儿园。而在当日凌晨,该园门口已有不少家长拿着躺椅、行军床和小凳子,沿着蓝天幼儿园一侧人行道排起了长队。

该园负责招生工作的副园长苏诚嵘表示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进行疏导,但是无法劝离家长,“家长说这都是他们自发的行为,他们在这里排队,图个心安。我们也跟家长解释,评选标准首先是就近原则,不以排名先后计算。但我们的劝说并没有起到效果。”

深圳龙岗区一位不愿具名的公办幼儿园园长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人口密度高、幼儿园数量少的地段无法满足入学要求就会产生“入园难”的现象。“目前深圳的公办园和民办园的数量并不均衡,大家都想进公办园,还是希望政府能够加大财政投入,解决学龄儿童的入园需求。”

西安一所民办幼儿园园长告诉界面新闻,公办园由于批地慢、建设周期长等原因投入不足,民办园也不宜扩张,因为公办园在幼儿园总量中又有占比要求,加上现在国家正在大力推进建设普惠性民办园,导致普通民办园要拿证很难,幼儿园的数量跟不上,自然入园难现象就加剧了。

“说到底,还是需要政府加大财政投入。”该园长直言。

业内专家预计,由于教育资源供给侧不足,再加上受全面二孩政策的影响,明年秋季,第一批在二孩政策后出生的孩子将成为幼儿园适龄儿童,“入园难”的压力可能会更大。

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海英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社会原因讲,由于幼儿人数的不断增多和城市化的到来,加上学前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性,优质幼儿园少,民办幼儿园贵,幼儿园资源显得供不应求,这些现状导致幼儿入园难的局面。

人口政策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已经被大家普遍预料到。采访中,多位业内人士称,由于“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将会带来学龄人口可预见的增加。

据西南大学教育政策研究所2016年的一份研究报告预测,2019年学前教育阶段将因“全面二孩”政策新增适龄幼儿接近600万人,2020年将新增1100万人左右。随着时间推移,学龄前婴幼儿入托入园难问题也日益显现。

界面新闻在西安西郊一个居民小区内发现,不足40栋居民楼间至少有5家托幼机构。记者随机走进其中2家托幼机构询问报名事宜,均被告知名额已满,只能留下联系方式,如果有孩子退班才有可能补位进来。

“这个小区修起来五年了,第一批住进来生的小孩已经都上幼儿园了,二孩一开放,第二批小孩也出生了,现在一到下午,小区里全是推车溜孩子的。”一位小区居民说。

80后和90后的孩子们已经汹涌而至,一直悬而未决的“入园难”已经向下延伸为“入托难”。在十九大报告中,学前教育被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学前教育资源短缺也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目前我们有4600万在园幼儿,缺教师71万,缺保育员是76万。卫计委预测2020年有431万幼儿到达入园年龄,我们要缺29万老师,缺14万保育员。两部分加起来,我们缺100万教师,缺90万保育员,一共190万。”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表示。

在二胎导致“入园难”加大的同时,众多城市家庭焦虑的背后,更多是家长们的优质学前教育资源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难的不是入园,是进一个好的幼儿园太难了,”田萌坦言,“表面大家都说上哪个学校无所谓,但作为家长都在尽力给自己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

界面新闻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多数家长对所在片区的多家幼儿园有着近乎一致的排名和评价。哪家最好哪家次之他们如数家珍,他们往往会想尽办法把孩子送进大家一致公认的最好的那家幼儿园,实在不行再退而求其次。

王海英表示,现在幼儿家长以80后、90后居多,他们大都文化水平较高,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物质、教育等都想给孩子最好的。在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态以及攀比、从众心理下,家长们更加不惜花费昂贵的学费为孩子选择质量好的私立幼儿园。

“长此以往,民办幼儿园的学费越来越高,加剧了入园难的现象。”王海英说。

而另据国家统计局《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统计监测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共有学前教育学校24万所,其中,公办幼儿园仅有城市1.74万所,农村6.82万所。

无论是办园数量,还是在校幼儿人数,民办幼儿园占比都超过了一半,因而业内多位专家学者也在一直呼吁学前教育阶段的侧供给改革。

压力之下,改革步伐加快。

2017年年初,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规划》提出要继续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基本解决“入园难”问题。为此,规划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包括实施学前三年行动计划,健全学前教育投入机制,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提高入园机会和保教保育质量等。

去年5月24日,中国的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开始实施,为期三年,目标是到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左右。“

党的十九大也首次提出实现“幼有所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王海英还表示,通过连续实施两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我国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更是从50.9%提高到77.4%。但整体上看,由于底子薄、欠账多,学前教育仍是各级各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入园难等问题仍然突出,公众反映强烈,亟需解决。

而随着全面二孩政策带来的学龄人口可预见的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短缺问题还会进一步加剧,距离上述目标(2020年目标)仍然任重道远。”王海英说。

针对学前教育阶段民办园占比过高的现状,王海英认为,这一学段兼有保育和教育的双重任务,以及普惠性资源严重不足问题仍未得到有效缓解,应该在继续增加公办园数量、提高公办园占比的同时,以分类管理为抓手,吸引更多的民办园举办者加入到普惠性序列中来。

“各地在学前教育经费的使用上要坚持‘普惠性’原则,在学前教育公共资源短缺的情况下,要把有限的学前教育经费用到扩大惠及面的‘刀刃’上去。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从数量来说,至少须保持半数以上的公办园,才能调控、约束民办园的市场价格”,王海英进一步表示。

在2018年5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为更好满足亿万家庭“幼有所育”需求,会议要求,严格落实城镇小区配建幼儿园政策,引导社会力量按照规范要求举办普惠性幼儿园和托幼机构,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多渠道增加供给。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冯晓霞也认为,大力发展具有公办性质的普惠性幼儿园,是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的方法。

她曾撰文呼吁,政府应当“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新建一批面向大众、特别是优先招收社会中低收入家庭幼儿的普惠性幼儿园”。   

叶园长表示,政府加大资金投放普惠性幼儿园,有助于从硬件设备、老师的学历提升和培训等方面,给很多幼儿园提供有益条件。

一些新的动向正在推动事情向好的方向转变。

5月31日,刚刚结束的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提出,为进一步加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北京市将淡化公办民办概念,只要符合办园条件所有主体都可以自愿办幼儿园。

这次会议还明确,2018年,北京市拟通过新建、改建、扩建158所幼儿园,完成新增3万个学位的任务。同时,还鼓励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办园,普惠性幼儿园将同质同价。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调研员、副研究员佘宇曾表示,推进普惠性民办园和公办园“同质同价”的第一步,是实现尽可能的“同价”;在此基础上,可加大对普惠性民办园“质量”提升的结对帮扶力度,如派驻公办教师、名园输出管理等。

与此同时,他还认为,从准入、招生、监管等各个环节入手,进一步强化政府对普惠性民办园办园行为、质量的规范与管理,对不符合要求的采取限制、取消相关资格及优惠政策等措施。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建议,要解决托幼儿教育存在的难题,实现“幼有所育”,还需要加快学前教育立法,明确政府的投入责任,明确幼儿教师的待遇标准,并理顺对托幼机构、幼儿园的监管体系。

北京市海淀区一家民办幼儿园园长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如果通过立法能明确政府的投入责任,明确幼师的待遇标准,人员流动就会少一些,这样家长也能对民办园更加有信心。

去年11月30日,教育部领导表示,要积极推进学前教育立法,“我们正在就学前教育立法进行调研,已经启动程序,为学前教育依法办园、规范管理提供法治保障。”

去年12月27日闭幕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也传出消息说,我国正在加快推动学前教育立法进程,促进学前教育合理有序发展。

“早在2000年,学前教育立法就首次作为两会提案出现在公众视野。也许出于种种原因,学前教育法经过近20年的调研、讨论一直没能出台,但现在应该时机成熟了。”熊丙奇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深度】“二孩时代”入园难拷问:学前教育侧供给改革如何启动?

明年秋季,第一批在全面二孩政策后出生的孩子将成为幼儿园适龄儿童,“入园难”已经成为无法回避的话题,而家长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田萌(化名)看起来依然没有从大儿子“入园难”的紧张和焦虑情绪中走出来。像打仗一样,她和丈夫刚刚把大儿子送进一家“收费低、设施好,教师水平有保障的”公办幼儿园。

田萌家住西安市未央区,目前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小儿子是中国“二孩”政策后的产物。虽然两个孩子给她日常生活带来无限的乐趣,但是,随之而来的孩子入园难问题也给她带来巨大的身心压力。

大儿子是今年秋季就该上幼儿园了,“起初没想着会那么麻烦,一直没操心没安排,结果想去小区里的幼儿园的时候,发现报名已晚了,名额已满。”田萌说。

她和丈夫只能继续打听附近还有哪些幼儿园有名额,结果一圈下来,发现口碑好的幼儿园都没有名额了。她算了一笔账,既然进公立私立都要托关系,与其花费每月将近两千多的学费让孩子读民办园,不如直接让孩子去公办园。

一番“努力”之后,田萌终于如愿以偿,大儿子入园的难题总算解决了。

“今年跟’打仗’一样刚把老大送进幼儿园,现在又得撸起袖子加油给老二做准备了。”田萌说,明年,小儿子也就到了入园的年龄,她依然不能轻松下来。

对于老二,田萌表示这次要早点行动了。虽然老二才一岁零两个月,田萌已经打算明年就提前搬进在高新区买的学位房,“早点联系他们配套的幼儿园,免得临时抱佛脚。”

眼下,已是全国各地幼儿园招生的尾声阶段,但是很多家长像田萌一样(尤其是北上广深的大城市的家长们)还沉浸在入园难的紧张和焦虑情绪中,一时难以走出来。

不久之前,深圳福田区蓝天幼儿园门前约百名家长通宵排队给娃报名的消息就引发广泛关注。

据《深圳晚报》报道,5月21日上午,蓝天幼儿园门口排起了长龙,许多家长顶着烈日,只为给孩子报名上该幼儿园。而在当日凌晨,该园门口已有不少家长拿着躺椅、行军床和小凳子,沿着蓝天幼儿园一侧人行道排起了长队。

该园负责招生工作的副园长苏诚嵘表示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进行疏导,但是无法劝离家长,“家长说这都是他们自发的行为,他们在这里排队,图个心安。我们也跟家长解释,评选标准首先是就近原则,不以排名先后计算。但我们的劝说并没有起到效果。”

深圳龙岗区一位不愿具名的公办幼儿园园长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人口密度高、幼儿园数量少的地段无法满足入学要求就会产生“入园难”的现象。“目前深圳的公办园和民办园的数量并不均衡,大家都想进公办园,还是希望政府能够加大财政投入,解决学龄儿童的入园需求。”

西安一所民办幼儿园园长告诉界面新闻,公办园由于批地慢、建设周期长等原因投入不足,民办园也不宜扩张,因为公办园在幼儿园总量中又有占比要求,加上现在国家正在大力推进建设普惠性民办园,导致普通民办园要拿证很难,幼儿园的数量跟不上,自然入园难现象就加剧了。

“说到底,还是需要政府加大财政投入。”该园长直言。

业内专家预计,由于教育资源供给侧不足,再加上受全面二孩政策的影响,明年秋季,第一批在二孩政策后出生的孩子将成为幼儿园适龄儿童,“入园难”的压力可能会更大。

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王海英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社会原因讲,由于幼儿人数的不断增多和城市化的到来,加上学前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性,优质幼儿园少,民办幼儿园贵,幼儿园资源显得供不应求,这些现状导致幼儿入园难的局面。

人口政策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已经被大家普遍预料到。采访中,多位业内人士称,由于“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将会带来学龄人口可预见的增加。

据西南大学教育政策研究所2016年的一份研究报告预测,2019年学前教育阶段将因“全面二孩”政策新增适龄幼儿接近600万人,2020年将新增1100万人左右。随着时间推移,学龄前婴幼儿入托入园难问题也日益显现。

界面新闻在西安西郊一个居民小区内发现,不足40栋居民楼间至少有5家托幼机构。记者随机走进其中2家托幼机构询问报名事宜,均被告知名额已满,只能留下联系方式,如果有孩子退班才有可能补位进来。

“这个小区修起来五年了,第一批住进来生的小孩已经都上幼儿园了,二孩一开放,第二批小孩也出生了,现在一到下午,小区里全是推车溜孩子的。”一位小区居民说。

80后和90后的孩子们已经汹涌而至,一直悬而未决的“入园难”已经向下延伸为“入托难”。在十九大报告中,学前教育被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学前教育资源短缺也始终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目前我们有4600万在园幼儿,缺教师71万,缺保育员是76万。卫计委预测2020年有431万幼儿到达入园年龄,我们要缺29万老师,缺14万保育员。两部分加起来,我们缺100万教师,缺90万保育员,一共190万。”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表示。

在二胎导致“入园难”加大的同时,众多城市家庭焦虑的背后,更多是家长们的优质学前教育资源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难的不是入园,是进一个好的幼儿园太难了,”田萌坦言,“表面大家都说上哪个学校无所谓,但作为家长都在尽力给自己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

界面新闻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多数家长对所在片区的多家幼儿园有着近乎一致的排名和评价。哪家最好哪家次之他们如数家珍,他们往往会想尽办法把孩子送进大家一致公认的最好的那家幼儿园,实在不行再退而求其次。

王海英表示,现在幼儿家长以80后、90后居多,他们大都文化水平较高,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物质、教育等都想给孩子最好的。在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态以及攀比、从众心理下,家长们更加不惜花费昂贵的学费为孩子选择质量好的私立幼儿园。

“长此以往,民办幼儿园的学费越来越高,加剧了入园难的现象。”王海英说。

而另据国家统计局《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统计监测报告显示,2016年,全国共有学前教育学校24万所,其中,公办幼儿园仅有城市1.74万所,农村6.82万所。

无论是办园数量,还是在校幼儿人数,民办幼儿园占比都超过了一半,因而业内多位专家学者也在一直呼吁学前教育阶段的侧供给改革。

压力之下,改革步伐加快。

2017年年初,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规划》提出要继续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基本解决“入园难”问题。为此,规划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包括实施学前三年行动计划,健全学前教育投入机制,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提高入园机会和保教保育质量等。

去年5月24日,中国的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开始实施,为期三年,目标是到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左右。“

党的十九大也首次提出实现“幼有所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王海英还表示,通过连续实施两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我国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更是从50.9%提高到77.4%。但整体上看,由于底子薄、欠账多,学前教育仍是各级各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入园难等问题仍然突出,公众反映强烈,亟需解决。

而随着全面二孩政策带来的学龄人口可预见的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短缺问题还会进一步加剧,距离上述目标(2020年目标)仍然任重道远。”王海英说。

针对学前教育阶段民办园占比过高的现状,王海英认为,这一学段兼有保育和教育的双重任务,以及普惠性资源严重不足问题仍未得到有效缓解,应该在继续增加公办园数量、提高公办园占比的同时,以分类管理为抓手,吸引更多的民办园举办者加入到普惠性序列中来。

“各地在学前教育经费的使用上要坚持‘普惠性’原则,在学前教育公共资源短缺的情况下,要把有限的学前教育经费用到扩大惠及面的‘刀刃’上去。大力发展普惠性幼儿园,从数量来说,至少须保持半数以上的公办园,才能调控、约束民办园的市场价格”,王海英进一步表示。

在2018年5月2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为更好满足亿万家庭“幼有所育”需求,会议要求,严格落实城镇小区配建幼儿园政策,引导社会力量按照规范要求举办普惠性幼儿园和托幼机构,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多渠道增加供给。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冯晓霞也认为,大力发展具有公办性质的普惠性幼儿园,是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的方法。

她曾撰文呼吁,政府应当“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新建一批面向大众、特别是优先招收社会中低收入家庭幼儿的普惠性幼儿园”。   

叶园长表示,政府加大资金投放普惠性幼儿园,有助于从硬件设备、老师的学历提升和培训等方面,给很多幼儿园提供有益条件。

一些新的动向正在推动事情向好的方向转变。

5月31日,刚刚结束的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提出,为进一步加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北京市将淡化公办民办概念,只要符合办园条件所有主体都可以自愿办幼儿园。

这次会议还明确,2018年,北京市拟通过新建、改建、扩建158所幼儿园,完成新增3万个学位的任务。同时,还鼓励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办园,普惠性幼儿园将同质同价。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调研员、副研究员佘宇曾表示,推进普惠性民办园和公办园“同质同价”的第一步,是实现尽可能的“同价”;在此基础上,可加大对普惠性民办园“质量”提升的结对帮扶力度,如派驻公办教师、名园输出管理等。

与此同时,他还认为,从准入、招生、监管等各个环节入手,进一步强化政府对普惠性民办园办园行为、质量的规范与管理,对不符合要求的采取限制、取消相关资格及优惠政策等措施。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建议,要解决托幼儿教育存在的难题,实现“幼有所育”,还需要加快学前教育立法,明确政府的投入责任,明确幼儿教师的待遇标准,并理顺对托幼机构、幼儿园的监管体系。

北京市海淀区一家民办幼儿园园长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如果通过立法能明确政府的投入责任,明确幼师的待遇标准,人员流动就会少一些,这样家长也能对民办园更加有信心。

去年11月30日,教育部领导表示,要积极推进学前教育立法,“我们正在就学前教育立法进行调研,已经启动程序,为学前教育依法办园、规范管理提供法治保障。”

去年12月27日闭幕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也传出消息说,我国正在加快推动学前教育立法进程,促进学前教育合理有序发展。

“早在2000年,学前教育立法就首次作为两会提案出现在公众视野。也许出于种种原因,学前教育法经过近20年的调研、讨论一直没能出台,但现在应该时机成熟了。”熊丙奇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