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沃达丰成全了鲁伯特的历峰?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沃达丰成全了鲁伯特的历峰?

要不是沃达丰不爱奢侈品牌这一口,历峰再有钱可能也拿不到LMH的三个品牌。

今天的腕表品牌大部分集中在瑞士的大集团旗下,或者是加入了法国的奢侈品集团,为什么没有德国企业的身影?德国历史上也拥有过重要的制表工业,现代德国经济也是欧洲领头羊,没有形成规模的腕表品牌集团也确实有些不合情理。

然而事实上,上世纪九十年代,德国企业是有机会建立起一个大腕表集团的,不过这个机会被英国人给中断了——这都归因于英国电信公司沃达丰。也是沃达丰的出现,才成就了今天的历峰集团。

一个是欧洲最大的电信运营商,另一个是世界第二大奢侈品集团,听起来风马牛不相及,怎么还扯上谁成就了谁的关系?这个故事要从1970年代说起。

20世纪70年代爆发了两次石油危机,这对依赖石油进口的欧美经济产生了巨大的破坏性,供油短缺和油价上涨影响更加严重的则是汽车工业的发展。

第一次石油危机起源巴以冲突,叙利亚和埃及要报前三次阿以战争之仇,于1973年10月突袭以色列,是为第四次中东战争。为了断绝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阿拉伯国家这次祭出了石油武器——减产石油,并禁止对美国输出石油。

油价一下子由3美元/桶,上涨至13美元/桶。禁运持续到1974年夏天随着阿以冲突的短暂平息而结束。但是对美国和欧洲的经济来说是一次不小的打击,原本不计油耗的“大车”开始转向省油的“小车”。

欧美民众还没怎么从第一次石油危机的阴影里缓过神来,第二次石油危机就爆发了。先是1978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赶走了亲美的巴列维政权,美国与伊朗持续的摩擦导致伊朗石油出口下降。

接下来的1980年,突如其来的“两伊战争”爆发,持续了八年,伊朗和伊拉克的石油输出大幅减少,国际石油价格第一次站上了30美元/桶的高位。

第二次石油危机期间,美国的石油、钢铁、汽车企业开工率仅维持在50%左右;欧洲也同样处在半停产状态,英法德的大多数工厂的开工率在50%~70%的水准。多数的加油站无油可加,美国部分州甚至出台每人加油不超过5美元的限令。

汽车需求下降,汽车零配件的产能亦空置下来,作为汽车工业仪表器件供应商的VDO不得不考虑做点别的生意。VDO位于德国法兰克福,创立于1929年,主要为汽车企业提供速度仪表等汽车中控台上的电子设备。

说来也巧,也恰好是1970年代这个时间点,钟表行业正在经历“石英危机”,欧洲传统的机械制表面临来自日本的石英表的强烈竞争。几乎所有的传统机械制表商这段日子都不好过,或者投入到石英机芯的研发,与日本表正面拼杀,或者等着市场被蚕食殆尽,关张大吉。

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团LVMH旗下的真力时表厂就曾在石英危机期间,将所有的机械表图纸和设备丢尽库房,将全部资源转向了石英表的研发和售卖。

VDO发现了这个机会。它打算将自身在汽车仪表行业里积累的石英技术优势应用到消费品领域里,将处于困境的欧洲制表企业聚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集德国、法国、瑞士制表企业的联盟,共同对抗日本石英表。

先是1978年,身处瑞士沙夫豪森的IWC被VDO接盘。IWC同其他瑞表略显不同,因地理上与起源自日内瓦的传统制表行业相距较远,历史上与德国的渊源联系就比较密切,二战时期就曾参与为德国军方研制开发飞行员用腕表,这也是今天IWC大飞行员腕表系列的来历。

随后,位于瑞士勒桑捷的积家也加入到VDO建立的联盟。此时积家的状况看上去更加不好。因为机械腕表业务受到冲击,积家打算进入其他领域以求得生存,它为Dior制作钢笔和打火机,甚至还制造医疗机械……现实与理想总是有差距的,积家的多元业务也不赚钱。

除了瑞士的这两家大牌之外,德国和法国的部分制表企业和品牌也加入了VDO的制表联盟,为了打理这项业务,VDO找来了在有钟表行业从业经验的君特•布吕莱恩。

君特•布吕莱恩1943年生于德国,大学毕业后就投身到钟表行业。在加入VDO之前,他任职德国某制表大厂市场和营销总经理。从1980年起,布吕莱恩肩负起了重兴IWC和积家的重任。

虽然VDO本打算利用石英技术的优势发展石英表同日本表竞争,布吕莱恩却没有这么做。他在梳理了IWC和积家的历史与现状之后,决定还是从各自的历史优势上找突破口来重新夺回腕表市场。

对于IWC,布吕莱恩引入了现代工业设计,他请Porsche Design为IWC带来新思维。这家1972年创立于斯图加特的设计公司,由著名保时捷跑车的创始人之孙打理。借着保时捷911风靡全球之势,Porsche Design在时尚设计领域里也颇受欢迎。

布吕莱恩同时鼓励IWC的制表师研发复杂机芯,加强IWC的自主机芯的能力。1985年,Kurt Klaus研发制作的 Da Vinci 万年历腕表,打开了IWC通往复杂功能时计的一扇门,这让IWC接下来的日子慢慢的好过起来。Kurt Klaus 也因此奠定了自己在制表工业里的大师级地位。

对于积家的复兴,布吕莱恩的路走得相对困难重重。首先布吕莱恩削减了与钟表不相关的多元化业务,将全部重心回归钟表。虽然积家有机芯和成表的优势,但是当时积家的财务问题十分严峻。布吕莱恩不得不考虑引入外部资金。

布吕莱恩将积家的40%的股份卖给了爱彼,获得了1200万瑞士法郎。爱彼1972年逆市推出皇家橡树运动型机械腕表得以在石英危机中幸存。布吕莱恩将募集来的钱投入到积家翻转系列的复刻研发,以及两地时、响闹功能腕表的开发制作。而爱彼的这笔投入日后看来是极具商业眼光的价值投资。

随着石英表热潮的退却,日常功能性的机械表慢慢复苏,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挺过难关的机械腕表企业又迎来了春天。IWC和积家在布吕莱恩规划的道路上获得了新生,并且还在90年代支持了A. Lange & Söhne的品牌重建。

在布吕莱恩重振IWC和积家的80年代,鲁伯特家族也刚刚通过收购卡地亚的股份进入奢侈品领域,与今天的历峰集团还有天壤之别。

1991年,VDO集团被德国的曼内斯曼集团收购。曼内斯曼是一家多元化的大型跨国公司,创建于1890年,以无缝钢管业务起家。历经百年,此时业务涵盖钢铁、机械、仪器、电讯等业务,年销售额达150多亿美元。

加入曼内斯曼集团后,VDO的钟表业务被分离出来,成立了独立的钟表子公司LMH,以IWC、积家和A. Lange & Söhne为主体,由复兴功臣布吕莱恩来执掌帅印。背靠曼内斯曼这个强大的“爷爷”公司,打造一个基于德国企业背景的奢侈腕表大集团似乎是指日可待。

然而故事没有按构想的那样发展下去。进入1990年代后,移动通讯技术逐渐成熟,进入了以GSM网络为开端的数字式移动电话时代,移动电话在全球范围内爆发式发展,电讯运营生意成了此时的香饽饽。曼内斯曼将人力和财力都投入到了这个领域,很快成为了欧洲数一数二的电讯运营商。

对于LMH,曼内斯曼并没有多少心思去照料,在并购最佳的年代并没有出过手。布吕莱恩倒是可以按既定的思路继续打理这三个奢侈腕表品牌。A. Lange & Söhne被定义为顶级奢侈品牌,竞争高端市场份额;积家则发挥机芯优势,在复杂功能上做文章;IWC定位运动阳刚,专属男性。

与此同时,历峰则在小鲁伯特的规划下,一边分离烟草等传统业务,一边用烟草赚到的钱收购江诗丹顿、沛纳海等品牌,一步一步走向全球第二大奢侈品集团。

到了1999年,曼内斯曼收购在伦敦上市的一家移动运营商,将触角延伸到英伦三岛,这下子可惹毛了英国最大的电信公司沃达丰。本来是井水不犯河水,相安无事,突然之间曼内斯曼就抄了沃达丰的后院!这怎么行?!

沃达丰不干了!反击,彻底的反击——提出了对曼内斯曼集团的全面收购邀约!

尽管经历了反恶意收购的抵抗,曼内斯曼的股东最终还是没能抵挡住沃达丰诱人的收购报价,2000年初双方达成了并购协议,收购价格是了惊人的1850亿美元!这个数字至今仍是历史之最!

沃达丰要的只是曼内斯曼的电讯业务,并没有看上其他板块,随后陆续出售了不相关业务。钢铁业务加上曼内斯曼的名字卖给了德国另一家大钢铁集团;VOD被卖给了西门子集团;而LMH最后被历峰以31亿瑞士法郎的高价收入囊中。

历峰的出手可谓豪爽,1999年历峰集团奢侈品部的销售额总共不过16亿英镑,收购还是靠着烟草业务近10亿英镑的利润来支撑。不过话说回来,要不是沃达丰不爱奢侈品牌这一口,历峰再有钱也拿不到LMH的三个品牌。

至此,获得了IWC、积家和A. Lange & Söhne后,历峰的奢侈品牌格局已经和今天基本一致。所以,某种意义上是沃达丰成就了鲁伯特的奢侈品梦想。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沃达丰

3k
  • 沃达丰集团任命旗下沃达丰商业CEO
  • 沃达丰同意80亿欧元向瑞士电信出售意大利业务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沃达丰成全了鲁伯特的历峰?

要不是沃达丰不爱奢侈品牌这一口,历峰再有钱可能也拿不到LMH的三个品牌。

今天的腕表品牌大部分集中在瑞士的大集团旗下,或者是加入了法国的奢侈品集团,为什么没有德国企业的身影?德国历史上也拥有过重要的制表工业,现代德国经济也是欧洲领头羊,没有形成规模的腕表品牌集团也确实有些不合情理。

然而事实上,上世纪九十年代,德国企业是有机会建立起一个大腕表集团的,不过这个机会被英国人给中断了——这都归因于英国电信公司沃达丰。也是沃达丰的出现,才成就了今天的历峰集团。

一个是欧洲最大的电信运营商,另一个是世界第二大奢侈品集团,听起来风马牛不相及,怎么还扯上谁成就了谁的关系?这个故事要从1970年代说起。

20世纪70年代爆发了两次石油危机,这对依赖石油进口的欧美经济产生了巨大的破坏性,供油短缺和油价上涨影响更加严重的则是汽车工业的发展。

第一次石油危机起源巴以冲突,叙利亚和埃及要报前三次阿以战争之仇,于1973年10月突袭以色列,是为第四次中东战争。为了断绝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阿拉伯国家这次祭出了石油武器——减产石油,并禁止对美国输出石油。

油价一下子由3美元/桶,上涨至13美元/桶。禁运持续到1974年夏天随着阿以冲突的短暂平息而结束。但是对美国和欧洲的经济来说是一次不小的打击,原本不计油耗的“大车”开始转向省油的“小车”。

欧美民众还没怎么从第一次石油危机的阴影里缓过神来,第二次石油危机就爆发了。先是1978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赶走了亲美的巴列维政权,美国与伊朗持续的摩擦导致伊朗石油出口下降。

接下来的1980年,突如其来的“两伊战争”爆发,持续了八年,伊朗和伊拉克的石油输出大幅减少,国际石油价格第一次站上了30美元/桶的高位。

第二次石油危机期间,美国的石油、钢铁、汽车企业开工率仅维持在50%左右;欧洲也同样处在半停产状态,英法德的大多数工厂的开工率在50%~70%的水准。多数的加油站无油可加,美国部分州甚至出台每人加油不超过5美元的限令。

汽车需求下降,汽车零配件的产能亦空置下来,作为汽车工业仪表器件供应商的VDO不得不考虑做点别的生意。VDO位于德国法兰克福,创立于1929年,主要为汽车企业提供速度仪表等汽车中控台上的电子设备。

说来也巧,也恰好是1970年代这个时间点,钟表行业正在经历“石英危机”,欧洲传统的机械制表面临来自日本的石英表的强烈竞争。几乎所有的传统机械制表商这段日子都不好过,或者投入到石英机芯的研发,与日本表正面拼杀,或者等着市场被蚕食殆尽,关张大吉。

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团LVMH旗下的真力时表厂就曾在石英危机期间,将所有的机械表图纸和设备丢尽库房,将全部资源转向了石英表的研发和售卖。

VDO发现了这个机会。它打算将自身在汽车仪表行业里积累的石英技术优势应用到消费品领域里,将处于困境的欧洲制表企业聚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集德国、法国、瑞士制表企业的联盟,共同对抗日本石英表。

先是1978年,身处瑞士沙夫豪森的IWC被VDO接盘。IWC同其他瑞表略显不同,因地理上与起源自日内瓦的传统制表行业相距较远,历史上与德国的渊源联系就比较密切,二战时期就曾参与为德国军方研制开发飞行员用腕表,这也是今天IWC大飞行员腕表系列的来历。

随后,位于瑞士勒桑捷的积家也加入到VDO建立的联盟。此时积家的状况看上去更加不好。因为机械腕表业务受到冲击,积家打算进入其他领域以求得生存,它为Dior制作钢笔和打火机,甚至还制造医疗机械……现实与理想总是有差距的,积家的多元业务也不赚钱。

除了瑞士的这两家大牌之外,德国和法国的部分制表企业和品牌也加入了VDO的制表联盟,为了打理这项业务,VDO找来了在有钟表行业从业经验的君特•布吕莱恩。

君特•布吕莱恩1943年生于德国,大学毕业后就投身到钟表行业。在加入VDO之前,他任职德国某制表大厂市场和营销总经理。从1980年起,布吕莱恩肩负起了重兴IWC和积家的重任。

虽然VDO本打算利用石英技术的优势发展石英表同日本表竞争,布吕莱恩却没有这么做。他在梳理了IWC和积家的历史与现状之后,决定还是从各自的历史优势上找突破口来重新夺回腕表市场。

对于IWC,布吕莱恩引入了现代工业设计,他请Porsche Design为IWC带来新思维。这家1972年创立于斯图加特的设计公司,由著名保时捷跑车的创始人之孙打理。借着保时捷911风靡全球之势,Porsche Design在时尚设计领域里也颇受欢迎。

布吕莱恩同时鼓励IWC的制表师研发复杂机芯,加强IWC的自主机芯的能力。1985年,Kurt Klaus研发制作的 Da Vinci 万年历腕表,打开了IWC通往复杂功能时计的一扇门,这让IWC接下来的日子慢慢的好过起来。Kurt Klaus 也因此奠定了自己在制表工业里的大师级地位。

对于积家的复兴,布吕莱恩的路走得相对困难重重。首先布吕莱恩削减了与钟表不相关的多元化业务,将全部重心回归钟表。虽然积家有机芯和成表的优势,但是当时积家的财务问题十分严峻。布吕莱恩不得不考虑引入外部资金。

布吕莱恩将积家的40%的股份卖给了爱彼,获得了1200万瑞士法郎。爱彼1972年逆市推出皇家橡树运动型机械腕表得以在石英危机中幸存。布吕莱恩将募集来的钱投入到积家翻转系列的复刻研发,以及两地时、响闹功能腕表的开发制作。而爱彼的这笔投入日后看来是极具商业眼光的价值投资。

随着石英表热潮的退却,日常功能性的机械表慢慢复苏,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挺过难关的机械腕表企业又迎来了春天。IWC和积家在布吕莱恩规划的道路上获得了新生,并且还在90年代支持了A. Lange & Söhne的品牌重建。

在布吕莱恩重振IWC和积家的80年代,鲁伯特家族也刚刚通过收购卡地亚的股份进入奢侈品领域,与今天的历峰集团还有天壤之别。

1991年,VDO集团被德国的曼内斯曼集团收购。曼内斯曼是一家多元化的大型跨国公司,创建于1890年,以无缝钢管业务起家。历经百年,此时业务涵盖钢铁、机械、仪器、电讯等业务,年销售额达150多亿美元。

加入曼内斯曼集团后,VDO的钟表业务被分离出来,成立了独立的钟表子公司LMH,以IWC、积家和A. Lange & Söhne为主体,由复兴功臣布吕莱恩来执掌帅印。背靠曼内斯曼这个强大的“爷爷”公司,打造一个基于德国企业背景的奢侈腕表大集团似乎是指日可待。

然而故事没有按构想的那样发展下去。进入1990年代后,移动通讯技术逐渐成熟,进入了以GSM网络为开端的数字式移动电话时代,移动电话在全球范围内爆发式发展,电讯运营生意成了此时的香饽饽。曼内斯曼将人力和财力都投入到了这个领域,很快成为了欧洲数一数二的电讯运营商。

对于LMH,曼内斯曼并没有多少心思去照料,在并购最佳的年代并没有出过手。布吕莱恩倒是可以按既定的思路继续打理这三个奢侈腕表品牌。A. Lange & Söhne被定义为顶级奢侈品牌,竞争高端市场份额;积家则发挥机芯优势,在复杂功能上做文章;IWC定位运动阳刚,专属男性。

与此同时,历峰则在小鲁伯特的规划下,一边分离烟草等传统业务,一边用烟草赚到的钱收购江诗丹顿、沛纳海等品牌,一步一步走向全球第二大奢侈品集团。

到了1999年,曼内斯曼收购在伦敦上市的一家移动运营商,将触角延伸到英伦三岛,这下子可惹毛了英国最大的电信公司沃达丰。本来是井水不犯河水,相安无事,突然之间曼内斯曼就抄了沃达丰的后院!这怎么行?!

沃达丰不干了!反击,彻底的反击——提出了对曼内斯曼集团的全面收购邀约!

尽管经历了反恶意收购的抵抗,曼内斯曼的股东最终还是没能抵挡住沃达丰诱人的收购报价,2000年初双方达成了并购协议,收购价格是了惊人的1850亿美元!这个数字至今仍是历史之最!

沃达丰要的只是曼内斯曼的电讯业务,并没有看上其他板块,随后陆续出售了不相关业务。钢铁业务加上曼内斯曼的名字卖给了德国另一家大钢铁集团;VOD被卖给了西门子集团;而LMH最后被历峰以31亿瑞士法郎的高价收入囊中。

历峰的出手可谓豪爽,1999年历峰集团奢侈品部的销售额总共不过16亿英镑,收购还是靠着烟草业务近10亿英镑的利润来支撑。不过话说回来,要不是沃达丰不爱奢侈品牌这一口,历峰再有钱也拿不到LMH的三个品牌。

至此,获得了IWC、积家和A. Lange & Söhne后,历峰的奢侈品牌格局已经和今天基本一致。所以,某种意义上是沃达丰成就了鲁伯特的奢侈品梦想。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