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独家】陆金所低调路演估值超100亿美元 多数投资人认为报价偏高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独家】陆金所低调路演估值超100亿美元 多数投资人认为报价偏高

虽然投资者认为陆金所100亿美元的估值“偏贵”,但平安高管对陆金所的估值相当有底气,认为100亿美元只是“保底价”。

上海陆金所董事长计葵生。图片来源:CFP

进入2014年后,中国平安集团要将旗下最受人关注资产——上海陆家嘴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市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陆金所)分拆上市的传闻就不曾间断。时近年尾,陆金所分拆上市的消息又有了新进展。

界面新闻记者独家获悉,陆金所在今年11月份,已经低调启动上市前的路演推广,并初步圈定了多家基石投资人。包括鼎晖投资等多家知名创投公司。但是,鼎晖投资作为基石投资者投资总额并不大,仅在5000万美元(约合3.11亿元人民币)级别左右。

界面新闻记者最新获悉,传闻中的摩根士丹利(中国)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该公司为摩根士丹利在中国的直投子公司)官方回应界面新闻记者称,并没有参与入股陆金所。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从11月份陆金所首轮路演推广的反应来看,虽然多数投资人认为陆金所的报价偏高,但中国平安集团高层坚持认为,对陆金所估值可接受的范围至少为100亿美元(约合621.72亿元人民币)以上。

截至界面新闻记者发稿前,中国平安集团并未对陆金所上市的有关传闻进行官方回应。

陆金所是中国平安集团合并报表中75家子公司中的一家“孙子公司”。中国平安通过平安信托全资子公司深圳平安创新资本和新疆同君股权投资有限合伙企业共同持有。根据2013年年报披露,中国平安对陆金所的实际持股比例为74.91%。

此外,陆金所还有多位合伙制企业股东和自然人股东,包括由平安高管组成的林芝金生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该公司成立于2012年8月8日,注册资本金2000万,其5个自然人股东分别为俞晴、黄黎明、杨学连、秦国兵和何松琦,均为平安系高管。

虽然从2011年成立后,陆金所一直未公开其具体规模和利润情况,但是凭借其强劲的规模和用户数的增长,中国平安对未来上市“把陆金所卖一个好价钱”显得相当有底气。

今年5月,美国最大的P2P研究机构Lend Academy的创始人Jason Jones在《中国最重要P2P公司的调查报告》中称,“陆金所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第三大P2P平台。”

该报告显示,陆金所“线上”贷款审批总额从2012年成立之初的1.51亿元人民币到2013年的33亿元人民币,惊人地增长了2100%,预计2014年能突破100亿元-150亿元人民币。超高增长率使得陆金所成为除了Lending Club之外P2P平台的领军企业。

此后,在短于半年的时间内,陆金所整体交易规模再攀台阶,一举荣登全球P2P业务累计交易规模第一。中国平安10月发布的数据显示,陆金所P2P业务2014年上半年规模已达2013年同期规模的6倍,其累计交易规模已稳居全球第一。除用户和规模的强劲增长外,陆金所的盈利模式更容易产生规模效应。陆金所的平均每单贷款类产品的毛利率要比其他P2P公司的利润高出10%到13%。

计算依据是,陆金所提供的产品回报率比中国P2P行业平均低7%-8%,但由于多数贷款产品由平安融资担保(天津)有限公司提供担保,提供担保服务加收1%到2%的担保费。另外,陆金所平台下拥有比贷款人更多的借款人,借款人加收2%到3%的“上架费”。

市场普遍估计,2014年全年陆金所的规模将达到500亿元人民币,以此估算则陆金所2014年利润至少在25亿元人民币;按照目前100亿美元(约合621.72亿元人民币)估值计算,则上市前陆金所市盈率已经达到24倍。

分拆上市,将“值钱”的资产单独打包上市是成熟资本市场的固有做法。平安高层早在今年年初就多次公开表达过此类想法。

平安集团总经理任汇川曾公开表示:“平安目前的股价并未考虑互联网因素,不排除任何可体现平安价值的方法。”言下之意可作两种猜想:把陆金所的资产置入集团总资产内,或者让陆金所分拆上市。

一位投行界人士表示,由于目前监管层对A股已上市公司的子公司单独上市有限制,若登陆美股又需要重新变更股权架构,因此,陆金所如果单独上市,最佳选择地是H股。

不过,显而易见的是,上市并非雄心勃勃的陆金所的终极目标。

计葵生曾透露,陆金所未来要打造中国最大的在线财富管理公司,而他们利用P2P作为一种低成本的收购渠道来获得新的投资者,并由此延伸出更多的平安保险和理财产品。目前,这些非P2P产品销售已经成功成长为其他P2P产品的3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陆金所

2.5k
  • 美股开盘:三大指数高开,纳指涨0.38%,京东涨近7%
  • 陆金所控股拟9.33亿港元收购平安壹账通银行(香港)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独家】陆金所低调路演估值超100亿美元 多数投资人认为报价偏高

虽然投资者认为陆金所100亿美元的估值“偏贵”,但平安高管对陆金所的估值相当有底气,认为100亿美元只是“保底价”。

上海陆金所董事长计葵生。图片来源:CFP

进入2014年后,中国平安集团要将旗下最受人关注资产——上海陆家嘴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市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陆金所)分拆上市的传闻就不曾间断。时近年尾,陆金所分拆上市的消息又有了新进展。

界面新闻记者独家获悉,陆金所在今年11月份,已经低调启动上市前的路演推广,并初步圈定了多家基石投资人。包括鼎晖投资等多家知名创投公司。但是,鼎晖投资作为基石投资者投资总额并不大,仅在5000万美元(约合3.11亿元人民币)级别左右。

界面新闻记者最新获悉,传闻中的摩根士丹利(中国)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该公司为摩根士丹利在中国的直投子公司)官方回应界面新闻记者称,并没有参与入股陆金所。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从11月份陆金所首轮路演推广的反应来看,虽然多数投资人认为陆金所的报价偏高,但中国平安集团高层坚持认为,对陆金所估值可接受的范围至少为100亿美元(约合621.72亿元人民币)以上。

截至界面新闻记者发稿前,中国平安集团并未对陆金所上市的有关传闻进行官方回应。

陆金所是中国平安集团合并报表中75家子公司中的一家“孙子公司”。中国平安通过平安信托全资子公司深圳平安创新资本和新疆同君股权投资有限合伙企业共同持有。根据2013年年报披露,中国平安对陆金所的实际持股比例为74.91%。

此外,陆金所还有多位合伙制企业股东和自然人股东,包括由平安高管组成的林芝金生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该公司成立于2012年8月8日,注册资本金2000万,其5个自然人股东分别为俞晴、黄黎明、杨学连、秦国兵和何松琦,均为平安系高管。

虽然从2011年成立后,陆金所一直未公开其具体规模和利润情况,但是凭借其强劲的规模和用户数的增长,中国平安对未来上市“把陆金所卖一个好价钱”显得相当有底气。

今年5月,美国最大的P2P研究机构Lend Academy的创始人Jason Jones在《中国最重要P2P公司的调查报告》中称,“陆金所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第三大P2P平台。”

该报告显示,陆金所“线上”贷款审批总额从2012年成立之初的1.51亿元人民币到2013年的33亿元人民币,惊人地增长了2100%,预计2014年能突破100亿元-150亿元人民币。超高增长率使得陆金所成为除了Lending Club之外P2P平台的领军企业。

此后,在短于半年的时间内,陆金所整体交易规模再攀台阶,一举荣登全球P2P业务累计交易规模第一。中国平安10月发布的数据显示,陆金所P2P业务2014年上半年规模已达2013年同期规模的6倍,其累计交易规模已稳居全球第一。除用户和规模的强劲增长外,陆金所的盈利模式更容易产生规模效应。陆金所的平均每单贷款类产品的毛利率要比其他P2P公司的利润高出10%到13%。

计算依据是,陆金所提供的产品回报率比中国P2P行业平均低7%-8%,但由于多数贷款产品由平安融资担保(天津)有限公司提供担保,提供担保服务加收1%到2%的担保费。另外,陆金所平台下拥有比贷款人更多的借款人,借款人加收2%到3%的“上架费”。

市场普遍估计,2014年全年陆金所的规模将达到500亿元人民币,以此估算则陆金所2014年利润至少在25亿元人民币;按照目前100亿美元(约合621.72亿元人民币)估值计算,则上市前陆金所市盈率已经达到24倍。

分拆上市,将“值钱”的资产单独打包上市是成熟资本市场的固有做法。平安高层早在今年年初就多次公开表达过此类想法。

平安集团总经理任汇川曾公开表示:“平安目前的股价并未考虑互联网因素,不排除任何可体现平安价值的方法。”言下之意可作两种猜想:把陆金所的资产置入集团总资产内,或者让陆金所分拆上市。

一位投行界人士表示,由于目前监管层对A股已上市公司的子公司单独上市有限制,若登陆美股又需要重新变更股权架构,因此,陆金所如果单独上市,最佳选择地是H股。

不过,显而易见的是,上市并非雄心勃勃的陆金所的终极目标。

计葵生曾透露,陆金所未来要打造中国最大的在线财富管理公司,而他们利用P2P作为一种低成本的收购渠道来获得新的投资者,并由此延伸出更多的平安保险和理财产品。目前,这些非P2P产品销售已经成功成长为其他P2P产品的3倍。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