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戴威的倔强,ofo的下一站?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戴威的倔强,ofo的下一站?

从2015年成立至今,坚持独立运营成了ofo最独特的标签。为此,ofo最早拒绝了2017年秋滴滴抛来的绣球,随后拒绝了2017年底完美时机的双雄合并,接着拒绝了2018年上半年滴滴再度不计前嫌的手,当然拒绝了阿里绵里藏针的笑容。

自从4月初摩拜被美团收购后,ofo的未来成了许多人关注的焦点。

作为共享单车两大巨头,摩拜已找到了自己的归宿,ofo直接拿到阿里的两轮投资之后,还在寻找自己的未来。

在AT双雄对峙下,两大共享单车品牌合并已经几无可能。这对消费者可能是一个好消息,避免重蹈滴滴与优步合并之后的垄断,但对于投资人、创始人、公司员工来说,不能合并就意味着持续烧钱,就意味着无法盈利,就意味着至暗时刻、永无绝期。

入不敷出仍坚持独立运营

近日,职场社交平台脉脉匿名区出现了几篇关于摩拜的爆料。大意是摩拜内部进行组织架构调整,公司CFO离开,CTO被架空,美团空降新高管等等。自从原CEO王晓峰出走后,摩拜这一系列的人事变更应在所有人意料之中。或许,正是因为看到摩拜的现状,ofo的创始人戴威态度极其倔强,哪怕在面对滴滴和阿里的双重进逼、资金上的沉重压力之际,也坚称独立运营,绝不委身大佬。

在两周前的ofo内部会议上,戴威自比电影《至暗时刻》中的丘吉尔,将ofo的现状比作二战初期的英国,在影片中,丘吉尔反对绥靖政策,决定以必要的牺牲为代价,与纳粹德国进行长期的斗争。通过这样一个不乏诗意和自信的比较,戴威在滴滴和阿里面前强调ofo保持独立发展的意愿和决心。

戴威还在会上向员工表示"如果不愿意战斗到最后,现在就可以退出",并要求即日起全员践行996。最后,戴威还发起了一项名为"胜利"的项目,当ofo的利润达到1元人民币时,该项目便取得了成功。

然而,戴威的倔强和期望是否能将ofo带向胜利的天堂呢?在2017年4月,戴威曾公开称ofo的每日收入近千万元。一年过去,当ofo在国内的车辆投放已几乎到达瓶颈、损坏率显著高出竞争对手,在海外的扩张又不都尽如人意,就算在2017年日收入为1000万元。2018年把这个数字打一个八折,那么日均800万元的日均收入意味着是月收入2.4亿。

ofo的支出有多少呢?我们可以通过摩拜的公开数据估算。

美团收购摩拜时,蓝鲸TMT公布的摩拜财务报表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摩拜每月运营支出超过4亿元,2017年12月单月营收为1.1亿元人民币,平均每车每天仅周转1次。鉴于单车报废导致订单规模下降,为了维持订单不下滑,需要每年投入50亿~65亿人民币的运营费用和固定资产投入。哈罗单车杨磊爆料摩拜2017年12月数据为1.1亿营收,成本5.6亿,月度亏损4.5亿。

假设摩拜的运营支出是4.5亿元,考虑到ofo拥有比摩拜更多的车和更不智能的设计,那么其运营成本在摩拜基础上增加10%不算多,那么ofo每月支出大约5亿元,同时假设其收入有2.4亿,那么每月将近2.6亿元的净亏损,一年下来就是31.2亿元,这还不算填补车辆缺口的固定资产投入,以及之前疯狂造车的尾款。其E轮融资的8.66亿美元(人民币55亿元,包含之前抵押其共享单车从滴滴那里获得的17.66亿元借款),不知道够ofo花多久?

这也难怪最近有消息称,近一月来,不光ofo内部日常的供应链和运营支出已被停掉,就连员工出差的报销也拖延再三。ofo现金流仅仅靠单车租赁已经明显不能支撑,但戴威宣称的"胜利"又将从何而来?

没钱的ofo打出两张牌

第一,ofo近期推出B2B的车身广告业务,试图弥补租金收入的短板,广告分为车身广告和APP线上广告两类。车身广告包括品牌定制车、后轮三角板展示位、车筐区展示位、车把三角区展示位、防水车座套展示位5种类型。

线上广告则主要分为效果广告跟品牌广告,分别采取CPC(点击量)和CPM(曝光量)方式计费。线下定制车需要合作投入、时间和钱,线上广告也需要时间证明效果,在ofo捉襟见肘的钱包和日趋严峻的倒计时逼迫下,究竟能带回多少真金白银,函待证实。

第二,5月17日,ofo宣布成立区块链研究院,将在全球范围内应用区块链技术赋能大数据、物联网,连接企业、政府、用户等多方主体,解决共享单车投放、调度、停放、维修等运营痛点,协助解决共享单车的城市治理难题。

ofo不是第一家吃区块链螃蟹的共享单车。新加坡共享单车第一品牌oBike早在2017年底就试图通过发币募资,然而今年3月便美梦破裂,众多投资人反目成仇。

3月后,oBike也在新加坡的街道上渐渐消声匿迹。对于ofo来说,区块链究竟是运筹帷幄后的必然,还是饥不择食的稻草,都只能由时间来证明。问题在于,ofo还有时间吗?

从2015年成立至今,坚持独立运营成了ofo最独特的标签。为此,ofo最早拒绝了2017年秋滴滴抛来的绣球,随后拒绝了2017年底完美时机的双雄合并,接着拒绝了2018年上半年滴滴再度不计前嫌的手,当然拒绝了阿里绵里藏针的笑容。

我们承认,若用欲拒还迎、伺机抬价这样的心态去猜测戴威的意图,未免把铮铮铁骨的他和ofo看得太扁。ofo有底气,有魄力,有市场,有用户,但偏偏就快要没钱了。

当水落石出、图穷匕见之际,对于用户来说只是在大街上少了一种颜色,但对于ofo来说,对于戴威来说,又代表了什么呢?在未来的某一时刻,无论哪种结局,今天ofo的坚持与倔强,恐怕都会有另一种解读吧?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ofo

  • ofo被强制执行1686万
  • 【独家】ofo创始人戴威美国二次创业项目陷入困境:资金链受阻,扩张彻底停滞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戴威的倔强,ofo的下一站?

从2015年成立至今,坚持独立运营成了ofo最独特的标签。为此,ofo最早拒绝了2017年秋滴滴抛来的绣球,随后拒绝了2017年底完美时机的双雄合并,接着拒绝了2018年上半年滴滴再度不计前嫌的手,当然拒绝了阿里绵里藏针的笑容。

自从4月初摩拜被美团收购后,ofo的未来成了许多人关注的焦点。

作为共享单车两大巨头,摩拜已找到了自己的归宿,ofo直接拿到阿里的两轮投资之后,还在寻找自己的未来。

在AT双雄对峙下,两大共享单车品牌合并已经几无可能。这对消费者可能是一个好消息,避免重蹈滴滴与优步合并之后的垄断,但对于投资人、创始人、公司员工来说,不能合并就意味着持续烧钱,就意味着无法盈利,就意味着至暗时刻、永无绝期。

入不敷出仍坚持独立运营

近日,职场社交平台脉脉匿名区出现了几篇关于摩拜的爆料。大意是摩拜内部进行组织架构调整,公司CFO离开,CTO被架空,美团空降新高管等等。自从原CEO王晓峰出走后,摩拜这一系列的人事变更应在所有人意料之中。或许,正是因为看到摩拜的现状,ofo的创始人戴威态度极其倔强,哪怕在面对滴滴和阿里的双重进逼、资金上的沉重压力之际,也坚称独立运营,绝不委身大佬。

在两周前的ofo内部会议上,戴威自比电影《至暗时刻》中的丘吉尔,将ofo的现状比作二战初期的英国,在影片中,丘吉尔反对绥靖政策,决定以必要的牺牲为代价,与纳粹德国进行长期的斗争。通过这样一个不乏诗意和自信的比较,戴威在滴滴和阿里面前强调ofo保持独立发展的意愿和决心。

戴威还在会上向员工表示"如果不愿意战斗到最后,现在就可以退出",并要求即日起全员践行996。最后,戴威还发起了一项名为"胜利"的项目,当ofo的利润达到1元人民币时,该项目便取得了成功。

然而,戴威的倔强和期望是否能将ofo带向胜利的天堂呢?在2017年4月,戴威曾公开称ofo的每日收入近千万元。一年过去,当ofo在国内的车辆投放已几乎到达瓶颈、损坏率显著高出竞争对手,在海外的扩张又不都尽如人意,就算在2017年日收入为1000万元。2018年把这个数字打一个八折,那么日均800万元的日均收入意味着是月收入2.4亿。

ofo的支出有多少呢?我们可以通过摩拜的公开数据估算。

美团收购摩拜时,蓝鲸TMT公布的摩拜财务报表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摩拜每月运营支出超过4亿元,2017年12月单月营收为1.1亿元人民币,平均每车每天仅周转1次。鉴于单车报废导致订单规模下降,为了维持订单不下滑,需要每年投入50亿~65亿人民币的运营费用和固定资产投入。哈罗单车杨磊爆料摩拜2017年12月数据为1.1亿营收,成本5.6亿,月度亏损4.5亿。

假设摩拜的运营支出是4.5亿元,考虑到ofo拥有比摩拜更多的车和更不智能的设计,那么其运营成本在摩拜基础上增加10%不算多,那么ofo每月支出大约5亿元,同时假设其收入有2.4亿,那么每月将近2.6亿元的净亏损,一年下来就是31.2亿元,这还不算填补车辆缺口的固定资产投入,以及之前疯狂造车的尾款。其E轮融资的8.66亿美元(人民币55亿元,包含之前抵押其共享单车从滴滴那里获得的17.66亿元借款),不知道够ofo花多久?

这也难怪最近有消息称,近一月来,不光ofo内部日常的供应链和运营支出已被停掉,就连员工出差的报销也拖延再三。ofo现金流仅仅靠单车租赁已经明显不能支撑,但戴威宣称的"胜利"又将从何而来?

没钱的ofo打出两张牌

第一,ofo近期推出B2B的车身广告业务,试图弥补租金收入的短板,广告分为车身广告和APP线上广告两类。车身广告包括品牌定制车、后轮三角板展示位、车筐区展示位、车把三角区展示位、防水车座套展示位5种类型。

线上广告则主要分为效果广告跟品牌广告,分别采取CPC(点击量)和CPM(曝光量)方式计费。线下定制车需要合作投入、时间和钱,线上广告也需要时间证明效果,在ofo捉襟见肘的钱包和日趋严峻的倒计时逼迫下,究竟能带回多少真金白银,函待证实。

第二,5月17日,ofo宣布成立区块链研究院,将在全球范围内应用区块链技术赋能大数据、物联网,连接企业、政府、用户等多方主体,解决共享单车投放、调度、停放、维修等运营痛点,协助解决共享单车的城市治理难题。

ofo不是第一家吃区块链螃蟹的共享单车。新加坡共享单车第一品牌oBike早在2017年底就试图通过发币募资,然而今年3月便美梦破裂,众多投资人反目成仇。

3月后,oBike也在新加坡的街道上渐渐消声匿迹。对于ofo来说,区块链究竟是运筹帷幄后的必然,还是饥不择食的稻草,都只能由时间来证明。问题在于,ofo还有时间吗?

从2015年成立至今,坚持独立运营成了ofo最独特的标签。为此,ofo最早拒绝了2017年秋滴滴抛来的绣球,随后拒绝了2017年底完美时机的双雄合并,接着拒绝了2018年上半年滴滴再度不计前嫌的手,当然拒绝了阿里绵里藏针的笑容。

我们承认,若用欲拒还迎、伺机抬价这样的心态去猜测戴威的意图,未免把铮铮铁骨的他和ofo看得太扁。ofo有底气,有魄力,有市场,有用户,但偏偏就快要没钱了。

当水落石出、图穷匕见之际,对于用户来说只是在大街上少了一种颜色,但对于ofo来说,对于戴威来说,又代表了什么呢?在未来的某一时刻,无论哪种结局,今天ofo的坚持与倔强,恐怕都会有另一种解读吧?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