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重温金融改革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重温金融改革

将2014年称之为金融改革年并不为过,资本市场改革加速推进,泛资产管理时代也悄然而至。

图片来源:CFP

将2014年称之为金融改革年并不为过,随着年初IPO重启而来的资本市场改革加速推进,注册制、新股发行、沪港通以及“新国九条”相继落地;3月互联网金融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P2P、股权众筹等新兴业态均明确了监管和发展路径;在存款保险制度和利率市场化加速的背景下,民营银行试点推行工作贯穿全年;在对刚性兑付与否的激烈争辩中,泛资产管理时代也悄然而至;得益于此,从多层次资本市场到实体经济,规模突破9万亿元的保险资金投资也逐渐松绑。

一行三会今年都是金融界的劳模。“央妈”难做,不仅在于其想得多、能做的决定太少、阻力不小,也在于一旦做了,可能就会给市场带来更多的影响。央行的货币政策,总是承担了太多的责任,定向操作也好,推出新型货币工具也好,降息也好,都是一个两害相权取其轻的选择。

与央妈一样忙着改革银行业的,还有银监会。年初,银监会公布了首批5家民营银行试点名单,掀起了民资如火激情——入股银行、筹建民营银行的想法,瞬间点亮了所有行业。

证监会也没有闲着,在这一年里,证监会频频出手:IPO重启,沪港通起航,新国九条颁布,正在推进的改革则包括新股发行注册制改革、退市制度改革等。

保监会在今年推出了保险业“新国十条”,《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终于揭开了面纱。无论是目标还是细节内容上,它都赋予了保险行业前所未有的历史地位,由此一经落地立刻在业内掀起了热议。

未来,忙碌或许将成为监管层们的新常态。

 

民营银行破冰

事件:银监会在3月确定了5家民营银行试点机构,在7月和9月又分别批复了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天津金城银行、温州民商银行、上海华瑞银行、浙江网商银行筹建,而进度较快的微众银行则有望在年内开业。

点评:尽管银行业在一段时间内陷入了不良资产激增和增速减缓的焦虑,但资本对于进入银行的热情丝毫未减,而在18年前的民生银行之后,中国已经长达18年没有设立新的民营银行。

银监会确定5家民营银行之前,A股已经掀起数支“民营银行概念股”,排在工商总局的民营银行预核准名单也不计其数。

加入如腾讯和阿里的互联网巨头后,民营银行在获客、风控和运营商上都带着互联网基金。银监会的初衷亦不希望民营银行与已有机构千篇一律,因此民资股东和经营特色更被看中,而相对于目前“大而不倒”的商业银行,民营银行肩上也扛上了探索更多金融改革的责任,如风险自担、小微金融等。

除此之外,银监会也在近日表态,明年将扩大民营银行试点范围,并支持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小型金融机构。

 

刚性兑付规则面临挑战

事件:1月底,中诚信托30亿“诚至金开1号”矿产信托在兑付前遭遇危机,尽管中诚信托在兑付前找到接盘方,这也被称为信托业刚性兑付第一案。

点评:由中诚信托的“诚至金开1号”开始,信托业开始了贯穿全年的“兑付潮”与“刚性兑付”。尽管中诚信托的兑付危机因接盘方的出现而被化解,但围绕在信托、理财产品、甚至火爆的P2P产品身上的刚性兑付神话开始摇摇欲坠。

今年以来,央行明确表态,“刚性兑付”现象有悖于“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市场原则,不仅助长了道德风险,也抬高了市场无风险资金定价,引发资金在不同市场间的不合理配置和流动。应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有序打破刚性兑付。

银监会发布的针对信托公司和商业理财业务的监督指导意见中,也力求打破“隐形担保”和“刚性兑付”。这也意味着,未来投资者购买信托和理财产品都要自负盈亏了。

 

沪港通起航

事件:遭遇了2007年“港股直通车”的急刹车,及因“占中”事件而被短暂搁置的小插曲后,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终于开闸,上海和香港两地的投资者可以买卖对方交易所的上市股票。

点评:“沪港通”之后,A股开始了一场资本狂欢,由券商股带领指数直接冲上3000点。并无佐证证明此轮牛市是由“沪港通”直接带来的,但普遍被认同的是,沪港通后的此轮牛市,直接得益于巨量资金入场。

就开通以来的数据看,双方互动并未能完全实现,持续的南热北冷亦受到质疑。一方面,海外资金在对A股市场看好的前提下,沪港通提供了通道;另一方面,内地投资者对机制和海外市场基本面还需时间接纳。

 

央行“意外”降息

事件:11月21日,央行宣布自11月22日起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是非对称降息。央行表示,这一举动是为了进一步促进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点评:经济下行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一背景下,政府报告中多次提及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设想并不太奏效,而在此时利用价格手段降低融资成本,也传导出央行对利率市场化和金融改革的决心,其中存款基准利率由1.1倍调整为1.2倍即是体现之一。

短期来看,银行业正在面临存款分流的困扰,提高存款利率上限目的即是稳定居民银行存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信贷发放规模。

降息之后,市场对于降准、甚至取消存贷比都有强烈预期,好消息是,在年底的一次会议中,央行计划非银同业存款将不交存款准备金,分析认为,这相当于降准3次。

 

存款保险制度终于要来了

事件:年初央行表态称存款保险制度各项准备就绪,到11月底,央行发布了《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规定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

点评:利率市场化在今年加速推进,其中一项重要举措便是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台,同时也为民营银行试点的扩大提供了保障。

对银行业而言,剥离了政府“隐形保险”后,风险亦走向市场化,随着后续存款利率的进一步放开,商业银行利差模式也将受到直接冲击。银行存款成为风险资产后,对国民资产配置而言也是一次重新教育的机会。

加剧银行业竞争的同时,存款保险制度亦带给其他金融业务机会,间接融资与其风控体系也能得到强化。

 

IPO重启

事件:经历了长达14个月的历史最长暂停后,IPO在2014年1月重启,并密集发行55支新股,随后又因奥赛康大比例配售老股而重新叫停,而经历过4个月的政策调整和检查后,IPO于6月重新开闸。

点评:证监会在2014年对IPO市场改革的决心强烈。重启IPO的同时,管理层也在抓紧采取一些措施,如推出沪港通、对基金管理公司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等,以此来引进一些“活水”。

管理层在重启IPO的同时,加快退市制度等的建立,提高退市的效率,让企业真正按照市场化、规范化的要求,该进的进,该退的退。IPO重启变成“输血”,而不是“抽血”,吸引来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也吸引来越来越多的资金。近期股市走势也表明,增量资金似乎不再是忧虑。

 

保险资金投资进一步放开

事件:监管层在今年连续发布投资松绑政策,先后对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板、创业板基金、优先股等进行放闸,而“新国十条”亦明确了“拓展保险服务功能,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点评:在保险保障业务之外,9万亿元保险资金投资松绑在今年加速。

监管层对于保险资金投资优先股上给予了较大自由,在此之上,又较大程度上保护了保险公司的利益,有利于促使银行优先股收益率向合理水平回归,提高其收益水平对潜在风险敞口的覆盖能力。这在我国局部风险凸显的背景下,对维持保险公司的有序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市场在今年已经充分感受到保险资金的凶猛,而诸如安邦保险频繁举牌银行、地产企业之外,投资实体经济、境外投资业在不断加码。

 

互联网金融写入政府报告

事件:“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3月的两会上,互联网金融第一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互联网金融正式进入决策层视野。

点评:政府鼓励支持包容互联网金融的态度非常明显,决策层的重视与肯定为互联网金融在2014年高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大资产管理机构以此为基础发力互联网金融,可以说这是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头等大事件。

自始至终,互联网金融的野蛮和规范,都在冲击再造传统金融业,金融业的新旧交替并未出现,但传统金融的改变决心已有。用反复被说透的词来解释,传统金融业开始有了互联网思维,普惠金融这对企业和居民而言当然乐见其成。

 

新国九条刺激牛市到来

事件:5月9日晚间,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新国九条)。新国九条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规范透明、稳健高效、开放包容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点评:新国九条在2013年肖钢履任证监会主席之初就已经开始调研和酝酿,旨在明确资本市场的战略定位,针对长远性问题作出安排,推进市场化、法制化和国际化的发展方向。

内容上看,新国九条并未有超出市场的太多爆点,总体上看是对资本市场近三年重点工作方向和方针的一次集中性阐述,新旧相比,更为全面的新国九条提出了注册制改革、信息披露透明化等政策,都旨在构建更健康的股票市场,以保护投资者。

长期以来,股市被视为“圈钱平台”,多层次股权市场、注册制的推进以及退市机制的安排在此次都有了更为明确的表述,这对股票市场长效机制的建立是巨大的利好。

 

泛资产管理时代到来

事件:中国资产管理大市场已经开启。管理层通过制度的制定和修订,允许保险、信托、证券、期货以及私募基金等机构开展各种形式的资产管理业务。

点评:从金融混业开始,“大资管概念”在今年被多次提及,无论是银行业、证券业、基金业和信托业,牌照和协同展业成为金融兼并的核心逻辑。金融集团背后,泛资产管理也成为可能。

资产管理创设机构的多样性,资管产品的多样性,可投资资产的多样性,理财产品的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性要求进一步提高,资产的透明度和充分集中的信息披露需求提升。这些都是大资管时代的特点。

泛资管时代,信托可以进一步发挥资产配置多样性、灵活性的特点,在企业资产证券化、并购投融资、家族信托、信托私募企业债、土地流转信托、等领域拓展。银行业则应建立更有效的风险资产配置机制和更多元的市场化业务,把银行从传统银行变身为数据分析者、集成服务商、撮合交易者和财富管理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重温金融改革

将2014年称之为金融改革年并不为过,资本市场改革加速推进,泛资产管理时代也悄然而至。

图片来源:CFP

将2014年称之为金融改革年并不为过,随着年初IPO重启而来的资本市场改革加速推进,注册制、新股发行、沪港通以及“新国九条”相继落地;3月互联网金融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P2P、股权众筹等新兴业态均明确了监管和发展路径;在存款保险制度和利率市场化加速的背景下,民营银行试点推行工作贯穿全年;在对刚性兑付与否的激烈争辩中,泛资产管理时代也悄然而至;得益于此,从多层次资本市场到实体经济,规模突破9万亿元的保险资金投资也逐渐松绑。

一行三会今年都是金融界的劳模。“央妈”难做,不仅在于其想得多、能做的决定太少、阻力不小,也在于一旦做了,可能就会给市场带来更多的影响。央行的货币政策,总是承担了太多的责任,定向操作也好,推出新型货币工具也好,降息也好,都是一个两害相权取其轻的选择。

与央妈一样忙着改革银行业的,还有银监会。年初,银监会公布了首批5家民营银行试点名单,掀起了民资如火激情——入股银行、筹建民营银行的想法,瞬间点亮了所有行业。

证监会也没有闲着,在这一年里,证监会频频出手:IPO重启,沪港通起航,新国九条颁布,正在推进的改革则包括新股发行注册制改革、退市制度改革等。

保监会在今年推出了保险业“新国十条”,《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终于揭开了面纱。无论是目标还是细节内容上,它都赋予了保险行业前所未有的历史地位,由此一经落地立刻在业内掀起了热议。

未来,忙碌或许将成为监管层们的新常态。

 

民营银行破冰

事件:银监会在3月确定了5家民营银行试点机构,在7月和9月又分别批复了深圳前海微众银行、天津金城银行、温州民商银行、上海华瑞银行、浙江网商银行筹建,而进度较快的微众银行则有望在年内开业。

点评:尽管银行业在一段时间内陷入了不良资产激增和增速减缓的焦虑,但资本对于进入银行的热情丝毫未减,而在18年前的民生银行之后,中国已经长达18年没有设立新的民营银行。

银监会确定5家民营银行之前,A股已经掀起数支“民营银行概念股”,排在工商总局的民营银行预核准名单也不计其数。

加入如腾讯和阿里的互联网巨头后,民营银行在获客、风控和运营商上都带着互联网基金。银监会的初衷亦不希望民营银行与已有机构千篇一律,因此民资股东和经营特色更被看中,而相对于目前“大而不倒”的商业银行,民营银行肩上也扛上了探索更多金融改革的责任,如风险自担、小微金融等。

除此之外,银监会也在近日表态,明年将扩大民营银行试点范围,并支持村镇银行、贷款公司等小型金融机构。

 

刚性兑付规则面临挑战

事件:1月底,中诚信托30亿“诚至金开1号”矿产信托在兑付前遭遇危机,尽管中诚信托在兑付前找到接盘方,这也被称为信托业刚性兑付第一案。

点评:由中诚信托的“诚至金开1号”开始,信托业开始了贯穿全年的“兑付潮”与“刚性兑付”。尽管中诚信托的兑付危机因接盘方的出现而被化解,但围绕在信托、理财产品、甚至火爆的P2P产品身上的刚性兑付神话开始摇摇欲坠。

今年以来,央行明确表态,“刚性兑付”现象有悖于“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市场原则,不仅助长了道德风险,也抬高了市场无风险资金定价,引发资金在不同市场间的不合理配置和流动。应在风险可控前提下,有序打破刚性兑付。

银监会发布的针对信托公司和商业理财业务的监督指导意见中,也力求打破“隐形担保”和“刚性兑付”。这也意味着,未来投资者购买信托和理财产品都要自负盈亏了。

 

沪港通起航

事件:遭遇了2007年“港股直通车”的急刹车,及因“占中”事件而被短暂搁置的小插曲后,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终于开闸,上海和香港两地的投资者可以买卖对方交易所的上市股票。

点评:“沪港通”之后,A股开始了一场资本狂欢,由券商股带领指数直接冲上3000点。并无佐证证明此轮牛市是由“沪港通”直接带来的,但普遍被认同的是,沪港通后的此轮牛市,直接得益于巨量资金入场。

就开通以来的数据看,双方互动并未能完全实现,持续的南热北冷亦受到质疑。一方面,海外资金在对A股市场看好的前提下,沪港通提供了通道;另一方面,内地投资者对机制和海外市场基本面还需时间接纳。

 

央行“意外”降息

事件:11月21日,央行宣布自11月22日起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是非对称降息。央行表示,这一举动是为了进一步促进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点评:经济下行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一背景下,政府报告中多次提及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设想并不太奏效,而在此时利用价格手段降低融资成本,也传导出央行对利率市场化和金融改革的决心,其中存款基准利率由1.1倍调整为1.2倍即是体现之一。

短期来看,银行业正在面临存款分流的困扰,提高存款利率上限目的即是稳定居民银行存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信贷发放规模。

降息之后,市场对于降准、甚至取消存贷比都有强烈预期,好消息是,在年底的一次会议中,央行计划非银同业存款将不交存款准备金,分析认为,这相当于降准3次。

 

存款保险制度终于要来了

事件:年初央行表态称存款保险制度各项准备就绪,到11月底,央行发布了《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规定存款保险实行限额偿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50万元。

点评:利率市场化在今年加速推进,其中一项重要举措便是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台,同时也为民营银行试点的扩大提供了保障。

对银行业而言,剥离了政府“隐形保险”后,风险亦走向市场化,随着后续存款利率的进一步放开,商业银行利差模式也将受到直接冲击。银行存款成为风险资产后,对国民资产配置而言也是一次重新教育的机会。

加剧银行业竞争的同时,存款保险制度亦带给其他金融业务机会,间接融资与其风控体系也能得到强化。

 

IPO重启

事件:经历了长达14个月的历史最长暂停后,IPO在2014年1月重启,并密集发行55支新股,随后又因奥赛康大比例配售老股而重新叫停,而经历过4个月的政策调整和检查后,IPO于6月重新开闸。

点评:证监会在2014年对IPO市场改革的决心强烈。重启IPO的同时,管理层也在抓紧采取一些措施,如推出沪港通、对基金管理公司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等,以此来引进一些“活水”。

管理层在重启IPO的同时,加快退市制度等的建立,提高退市的效率,让企业真正按照市场化、规范化的要求,该进的进,该退的退。IPO重启变成“输血”,而不是“抽血”,吸引来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也吸引来越来越多的资金。近期股市走势也表明,增量资金似乎不再是忧虑。

 

保险资金投资进一步放开

事件:监管层在今年连续发布投资松绑政策,先后对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板、创业板基金、优先股等进行放闸,而“新国十条”亦明确了“拓展保险服务功能,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点评:在保险保障业务之外,9万亿元保险资金投资松绑在今年加速。

监管层对于保险资金投资优先股上给予了较大自由,在此之上,又较大程度上保护了保险公司的利益,有利于促使银行优先股收益率向合理水平回归,提高其收益水平对潜在风险敞口的覆盖能力。这在我国局部风险凸显的背景下,对维持保险公司的有序经营具有重要意义。

市场在今年已经充分感受到保险资金的凶猛,而诸如安邦保险频繁举牌银行、地产企业之外,投资实体经济、境外投资业在不断加码。

 

互联网金融写入政府报告

事件:“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3月的两会上,互联网金融第一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互联网金融正式进入决策层视野。

点评:政府鼓励支持包容互联网金融的态度非常明显,决策层的重视与肯定为互联网金融在2014年高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大资产管理机构以此为基础发力互联网金融,可以说这是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头等大事件。

自始至终,互联网金融的野蛮和规范,都在冲击再造传统金融业,金融业的新旧交替并未出现,但传统金融的改变决心已有。用反复被说透的词来解释,传统金融业开始有了互联网思维,普惠金融这对企业和居民而言当然乐见其成。

 

新国九条刺激牛市到来

事件:5月9日晚间,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新国九条)。新国九条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规范透明、稳健高效、开放包容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点评:新国九条在2013年肖钢履任证监会主席之初就已经开始调研和酝酿,旨在明确资本市场的战略定位,针对长远性问题作出安排,推进市场化、法制化和国际化的发展方向。

内容上看,新国九条并未有超出市场的太多爆点,总体上看是对资本市场近三年重点工作方向和方针的一次集中性阐述,新旧相比,更为全面的新国九条提出了注册制改革、信息披露透明化等政策,都旨在构建更健康的股票市场,以保护投资者。

长期以来,股市被视为“圈钱平台”,多层次股权市场、注册制的推进以及退市机制的安排在此次都有了更为明确的表述,这对股票市场长效机制的建立是巨大的利好。

 

泛资产管理时代到来

事件:中国资产管理大市场已经开启。管理层通过制度的制定和修订,允许保险、信托、证券、期货以及私募基金等机构开展各种形式的资产管理业务。

点评:从金融混业开始,“大资管概念”在今年被多次提及,无论是银行业、证券业、基金业和信托业,牌照和协同展业成为金融兼并的核心逻辑。金融集团背后,泛资产管理也成为可能。

资产管理创设机构的多样性,资管产品的多样性,可投资资产的多样性,理财产品的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性要求进一步提高,资产的透明度和充分集中的信息披露需求提升。这些都是大资管时代的特点。

泛资管时代,信托可以进一步发挥资产配置多样性、灵活性的特点,在企业资产证券化、并购投融资、家族信托、信托私募企业债、土地流转信托、等领域拓展。银行业则应建立更有效的风险资产配置机制和更多元的市场化业务,把银行从传统银行变身为数据分析者、集成服务商、撮合交易者和财富管理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