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做的所有事里,唯有这件最令人兴奋。
埃隆·马斯克不止一次说过:特斯拉是一个能源生态公司。
但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建立了4家独角兽公司的人,他的个人魅力实在太过强大,强大到人们觉得特斯拉是一家互联网公司。
强大到人们无视马斯克创立他的最终目的,加速可持续能源的发展。
1
对深陷事故新闻的特斯拉来说,有一些东西是不容置疑的,比如马斯克的地位。
6月5日的股东大会上,股东们投票拒绝了一项分离马斯克董事长与CEO职位的提议,他的兄弟也在没有任何反转的情况下,重新当选董事会成员。
“无聊的部分”,特斯拉的首席法律顾问托德·马龙如此形容这部分议程。
马斯克就是特斯拉,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固有认知,这就是马斯克的个人魅力。
人工智能和气候变暖,一直是这位创新者最关心的两个问题。因为后者,他不遗余力地去推广太阳能、研发电动车。
很多人觉得他在杞人忧天,处在人类文明最辉煌时刻的我们,为什么要为虚无缥缈之事烦恼?
我们即将迈出征服宇宙的第一步,荷兰一家非盈利机构宣布,将在2026年实现第一批火星移民。
我们站在前人几千年积累起来的知识之巅,如今人类两天创造的数据量,相当于人类文明出现到2003年所有存储下来的信息总和。
过去围绕在人们心头的所谓能源危机,早已被人们抛诸脑后。1939年,美国内政部宣称,石油能用13年。
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布了《增长的极限》研究报告,认为当时全世界剩下的石油将在1990年用完。
这些预言都失败了,人类探明的石油储量不断增加。英国石油公司的报告显示,过去20年间全球已探明石油储量上升了50%。
我们可能永远等不到石油枯竭的那一天。为什么还要在乎所谓的能源危机呢?
如果我们将时间线拉得更长,便会发现我们的骄傲不值一提。
人类在地球上生存了大约200万年,但在最近的200年里才衍生出现代文明。在星球尺度的意义上,人类文明只是新生儿。
1964年,前苏联科学家卡尔达肖夫依据利用能源的方式,把整个宇宙的文明简单分为三类。
其中排名最低的第一类文明,可以控制整个行星上的能源。他们能轻易控制气候,挥手阻止地震,在地壳中采矿,在海洋中收割,宛如传说中的神明。
而现在的我们,还在从矿物燃料和人的原始劳动中获得能量。在卡尔达肖夫看来,人类还处在零类文明的晚期。
以马斯克为代表的能源极客们,正在努力把我们不断推向第一类文明。
物理学家加来道雄说,他们所需要的时间在100年内。前提是,我们能够活到那个年代。
2
仿佛上帝和人类开的一个玩笑,卡尔达肖夫指数提出的同年,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SIPRI发布的最新全球核力量报告显示,2017年初,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中国、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和朝鲜在内的全球9个有核国家,共有约14935件核武器,足以将人类文明送入无数次“核冬天”。
一道名为铀障的铁幕,横亘在人类迈向第一类文明的前方。我们稍微看到未来社会影子时,就掌握了彻底毁灭自己的可能性。
并非危言耸听,从能源的角度来看,人类每一次进步,都在制造更高效、更有可能杀死自己的工具。
原始社会时,我们的祖先成群结队地在野地上游荡,宛如动物一般寻找猎物和粮食,每一个人都是一架能源转化器。
对于奴隶主来说,谁拥有更多的奴隶,谁就能拥有更多的杀伤力。
在西方,拥有最多奴隶的法老,用木制的杠杆和滑轮创造了金字塔;在东方,拥有最多奴隶的皇帝完成了统一,修筑了一堵叫长城的墙。
蒸汽机诞生后不久,1852年,德国人就在靠近法国一侧的城市修建了11条城际铁路,用来运输军队,他们早早看到了铁路网在运输装备和军队方面的能量。此时距史蒂芬孙第一次试验蒸汽机车不过23年。
20世纪初,问世不久的内燃机被用于军事方面,军方开始研制带有履带的装甲车,即后来的坦克。
在内燃机时代,卡车可以更快地将弹药送往前线,飞机、弹道导弹可以更轻易的消灭目标,人类,也可以更快地自相残杀。
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1000万左右的人丧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这个数字是5000万至7000万。现在,如果使用得当,一颗核弹就可以制造出这样的伤亡。
如果有一天,我们终于迈过铀障,真正踏足银河系中的其他恒星,我们也许会看到为数众多的文明灰烬。他们用核弹解决了所有危机与问题,也解决了他们自己。
值得庆幸的是,如果真有那一天,说明我们已经成功进入第一类文明,再不会因争夺能源而自相残杀了。
3
掌控恒星的资源,卡尔达肖夫指数中第二类文明的标志,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宛如造物主施展魔法。
那时候的人类,将会尝试用无数的太阳能板将太阳包围起来,建造一个“戴森球”,直接利用太阳输出的全部能量。
阿瑟·克拉克勋爵说:任何足够先进的技术,初看都与魔法无异。如果我们能进入第一类文明,那么成功修建“戴森球”,进入第二类文明所需要的时间将会短得多。
一个细菌每30分钟分裂成两半,如果它的生长不受限制,那么在几个星期之内,这个细菌会繁殖成一群细菌,重量和整个地球同样。
我们文明增长的速度与其类似,未来学家们常常无视这点。
上个世纪20年代,他们曾预测,几十年后的人类将乘坐巨大的飞艇环游大西洋。把已知的技术放大2倍或者3倍,是未来学家们预测未来的常用方法。
人类的大脑以线性的方式思维,而知识的发展却呈指数型。
摩尔定律不仅适用于计算机芯片,也适用于新能源领域。每5、6年,可再生能源的硬件成本都会下降50%。
传统的化石能源是大宗商品,有供需变化周期,可再生能源的核心本质则是技术,随着人类技术的不断进化,它的普及度将越来越高。
2015年5月,德国最大的能源企业意昂集团(E.On)宣布一分为二,拆分为新意昂集团和Uniper公司。
新意昂集团将以可再生能源为主,Uniper则将继续从事煤、石油、天然气和核能发电与工程以及电力贸易业务。
意昂集团分拆同年,马斯克在巴黎举行的第21届气候变化大会上表示:从化石能源转向可持续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是不可避免的,这次转变将在20年内发生。
在参会之余,他还跑到巴黎索邦大学发表了自己的演讲,在这座拥有近800年历史的学府中,面对台下几百双年轻明亮的眼睛,马斯克的声音坚定:“我们将退出化石燃料时代,这是不可避免的。”
新能源时代已经在向我们招手,第一类文明不再遥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