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轻医美越来越“轻”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轻医美越来越“轻”了?

从传统医疗美容机构到轻医美机构、日化店甚至是消费者家中,医美正变得越来越“轻”。

作者:林子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于美的追逐,千年来从未停息。据德勤报告,2017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达1760亿元,至2020年预计每年还将以40%的速度增长。

这块蛋糕吸引众多投资者入局,同时催生了一大批医疗美容机构。以往,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高大上”的医院,因为规模越大越让人觉得安心,如今,一些便捷高效的轻医美项目逐渐开始流行。而在走向大众化的过程中,轻医美似乎越来越“轻”了。

轻医美轻在哪?

中国医疗美容行业起步于80年代,改革开放后随着人们对美的认知度不断提升,一些公立医院开始设置美容门诊,民营的美容机构也在全国发展开来。近年来,受韩流、娱乐节目、网红效应等影响,“颜值经济”逐渐升温,医美机构更是进入爆发性增长。

以往说到医美,就会想到整形,但彼时此类医美项目使用场景还仅限于具有一定规模的医疗美容机构。近年来,受整形美容事故等负面新闻影响,不动刀,创伤小的微整形逐渐流行起来。据ISAPS 2017发布的2016年数据显示,手术治疗量占比45%,同比增长8%;非手术治疗量占比55%,同比增长10%。

另有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的医疗美容机构,尤其是大型连锁机构和中小型美容医院主要集中在以北上广为核心的一线城市和东部沿海的经济发达地区,且整形医生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医生数量占比不到30%,且2017年关注医美的人群中,坐标三、四线城市的人群占比却接近60%,资源分配严重不平衡。

与此同时,医美的消费需求与日俱增。据《新氧2017年医美行业白皮书》统计,2017年每100位中国医美消费者,有53位在25岁以下,即为90后,举动追求变美,比如五官立体、白、瘦。而越来越多40岁以上的女性,也开始通过医美改善生活品质。从中不难看出,随着消费观念的改变、消费能力的提升,中国医美消费群体趋于年轻化和广泛化,整形美容已经开始从高端需求向大众化需求转变。

此外,随着医美行业各种美容整形技术变得越发先进,通过各种非手术医学手段来补充完善传统的手术项目,实现紧肤除皱、面部微整形、面部年轻化、瘦身美体及皮肤问题治疗的“轻医美”概念逐渐衍生出来,一些小而美的轻医美机构开始应运而生,如北京柠悦丽都诊所、杭州颜术、西安繁星等。

和传统医疗美容机构相比,轻医美之“轻”体现在——一方面轻医美机构占地面积小、所需要的医护人员更精简、省去了繁冗的科室配置,运营成本较低,而非手术类项目对于医生个人的经验依赖程度低,更容易实现诊疗与管理的标准化,且风险性更小;另一方面,对于消费者而言,决策成本低、风险低,普通人群更容易接受,消费更加高频。

CS渠道正在起风

与之对应的是,近年来CS渠道面临客流下滑、需要提升进店率及拉升客单价等难题,而轻医美项目“高客单、多频次、体验时间适中、高利润、高科技”的特点正好能够帮助门店解决这一难题。于是,部分品牌不仅推出专门的轻医美皮肤管理或修复中心,且开始将轻医美项目导入至CS渠道。

例如,在1月29日以“2018温暖融冬”为主题的湖北晶盟年终答谢会上,上海晶御公司携手湖北晶盟发布医美级护理项目——SkinAwake,并面向全国CS渠道招商。据了解,SkinAwake便是通过店中店等多种形式导入到普通门店的护肤体验区,SkinAwake现阶段除提供12个医美级单品外,还配备了专供的医美无针注射仪器以及产品配套仪器。

5月19日上海美博会上,唐三彩T3C同样展出了轻医美平台皮肤管理中心。据了解,唐三彩T3C所打造的皮肤管理中心,有3种运营模式,一是开在商场、社区的独立店,一种是植入美妆店铺的店中店。据悉,T3C皮肤管理中心内涉有接待区、检测室、VIP服务区、消毒间等几大分区,能够提供包括基础清洁、精华导入、脱毛等在内的9大服务项目。

于CS渠道而言,轻医美确实起风了。但林子走访武汉各大商圈发现,真正在店中引进轻医美项目的化妆品店并不多,如娇兰佳人、金梦妆等,店内陈列的仪器较为简单,仅提供洗脸、按摩等体验,使用的产品均为店内普通护肤品,仪器大多摆放在店中间位置。由于空间狭窄,前来体验的顾客也较少。另有化妆品店如汉莎,则是在原有前店后院的基础上,导入了部分轻医美项目,如清洁排毒、水光嫩肤等,以低价吸引顾客进行体验。

林子通过与一位化妆品店店主攀谈得知,之所以没有在其化妆品店直接引入轻医美项目,主要原因在于店铺面积受限及考虑到顾客的体验感。该店主表示,现在的顾客都很注重私密性,随意摆放一个仪器在店中会让顾客觉得不专业,会产生不信任感,倘若单独开辟一个房间出来,店铺又没有足够的空间。

其次,据卫生部发布的《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轻医美大部分项目属于医疗美容范畴,比如超声刀、无针水光针注射、淡斑射频等项目,提供的场所需要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从业人员需要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等相关资格证书。国内化妆品店想要引进轻医美项目,无论是从技术设备上,还是资质、管理上,都不具备充分条件,这也是轻医美进店难的原因之一。

因此,化妆品店老板开设独立的皮肤管理中心成了和店铺互相引流的方式之一,前文提到的化妆品店店主就是如此操作。据林子观察,其一方面通过邀请前来购物的会员或老顾客为皮肤管理中心引流,另一方面则通过在皮肤管理中心体验的顾客扩大其化妆品店的知名度。这样一来,在实现互相引流作用同时,也能给顾客提供更好的体验。

从轻医美到“亲”医美

事实上,欧莱雅、雅诗兰黛、兰蔻等欧美外资大牌也开始“亲”医美。如欧莱雅推出以医学美容为基础的定制精华产品面部扫描平台CUSTOM D.O.S.E;雅诗兰黛则推出由杨幂代言的去皱神器线雕精华素。同时,诸如AHC(A.H.C)、兰芝、dr.jart、coreana高丽雅娜、JAYJUN、cosmetea等韩国品牌,亦先后推出类肉毒杆菌胶原蛋白系列、生长因子系列等医美级护肤品。就连一向谨慎的日本企业,如日本资生堂、FANCL、POLA、DHC等则开发出胶原蛋白、美白丸、酵素、玻尿酸口服片等护肤系列,无一不在向医美靠拢。

甚至,如今消费者还能在家中进行医美项目护理。如纽西之谜推出可自助使用的家用轻医美产品——G.E.O无痛纳米水光枪。据了解,该产品系由蜂毒胜肽、头皮焕活养发、进口玻尿酸、传明酸皙颜四种不同功效的精华原液搭配水光枪进行使用。

不仅如此,该纳米无痛水光枪还能通过细80纳米,长0.1毫米的纳米晶片,以每秒内打开上千个皮肤吸收通道的高效率,在松动角质层又完全不伤害角质层的情况下,将原液养分送入皮肤角质层60-70微米以下,且无触痛感。并且,这些通道在20分钟左右就会关闭,肌肤继续恢复屏障功能。

据悉,通过使用纳米晶片,肌肤的吸收率是普通导入效果的20倍,能够有效修护肌肤细胞,促进皮肤各层细胞结构蛋白质的合成,强化肌肤自体结构,加速新陈代谢。从“针”到“磁力晶片”的进阶,不仅让消费者告别针眼,也让轻医美变得更“轻”。

从传统医疗美容机构到轻医美机构、日化店甚至是消费者家中,医美正变得越来越“轻”。不论是模式、仪器、亦或是消费者体验感,都正变得简単化、便捷性、居家化,“医学美容生活化,生活美容医学化”的轻医美方式正成为不可阻挡的美容趋势。然而,不管形态如何变化,消费者看重的,还是功效能否达到所宣传的效果,毕竟,产品的本质始终是品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轻医美越来越“轻”了?

从传统医疗美容机构到轻医美机构、日化店甚至是消费者家中,医美正变得越来越“轻”。

作者:林子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于美的追逐,千年来从未停息。据德勤报告,2017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达1760亿元,至2020年预计每年还将以40%的速度增长。

这块蛋糕吸引众多投资者入局,同时催生了一大批医疗美容机构。以往,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高大上”的医院,因为规模越大越让人觉得安心,如今,一些便捷高效的轻医美项目逐渐开始流行。而在走向大众化的过程中,轻医美似乎越来越“轻”了。

轻医美轻在哪?

中国医疗美容行业起步于80年代,改革开放后随着人们对美的认知度不断提升,一些公立医院开始设置美容门诊,民营的美容机构也在全国发展开来。近年来,受韩流、娱乐节目、网红效应等影响,“颜值经济”逐渐升温,医美机构更是进入爆发性增长。

以往说到医美,就会想到整形,但彼时此类医美项目使用场景还仅限于具有一定规模的医疗美容机构。近年来,受整形美容事故等负面新闻影响,不动刀,创伤小的微整形逐渐流行起来。据ISAPS 2017发布的2016年数据显示,手术治疗量占比45%,同比增长8%;非手术治疗量占比55%,同比增长10%。

另有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的医疗美容机构,尤其是大型连锁机构和中小型美容医院主要集中在以北上广为核心的一线城市和东部沿海的经济发达地区,且整形医生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医生数量占比不到30%,且2017年关注医美的人群中,坐标三、四线城市的人群占比却接近60%,资源分配严重不平衡。

与此同时,医美的消费需求与日俱增。据《新氧2017年医美行业白皮书》统计,2017年每100位中国医美消费者,有53位在25岁以下,即为90后,举动追求变美,比如五官立体、白、瘦。而越来越多40岁以上的女性,也开始通过医美改善生活品质。从中不难看出,随着消费观念的改变、消费能力的提升,中国医美消费群体趋于年轻化和广泛化,整形美容已经开始从高端需求向大众化需求转变。

此外,随着医美行业各种美容整形技术变得越发先进,通过各种非手术医学手段来补充完善传统的手术项目,实现紧肤除皱、面部微整形、面部年轻化、瘦身美体及皮肤问题治疗的“轻医美”概念逐渐衍生出来,一些小而美的轻医美机构开始应运而生,如北京柠悦丽都诊所、杭州颜术、西安繁星等。

和传统医疗美容机构相比,轻医美之“轻”体现在——一方面轻医美机构占地面积小、所需要的医护人员更精简、省去了繁冗的科室配置,运营成本较低,而非手术类项目对于医生个人的经验依赖程度低,更容易实现诊疗与管理的标准化,且风险性更小;另一方面,对于消费者而言,决策成本低、风险低,普通人群更容易接受,消费更加高频。

CS渠道正在起风

与之对应的是,近年来CS渠道面临客流下滑、需要提升进店率及拉升客单价等难题,而轻医美项目“高客单、多频次、体验时间适中、高利润、高科技”的特点正好能够帮助门店解决这一难题。于是,部分品牌不仅推出专门的轻医美皮肤管理或修复中心,且开始将轻医美项目导入至CS渠道。

例如,在1月29日以“2018温暖融冬”为主题的湖北晶盟年终答谢会上,上海晶御公司携手湖北晶盟发布医美级护理项目——SkinAwake,并面向全国CS渠道招商。据了解,SkinAwake便是通过店中店等多种形式导入到普通门店的护肤体验区,SkinAwake现阶段除提供12个医美级单品外,还配备了专供的医美无针注射仪器以及产品配套仪器。

5月19日上海美博会上,唐三彩T3C同样展出了轻医美平台皮肤管理中心。据了解,唐三彩T3C所打造的皮肤管理中心,有3种运营模式,一是开在商场、社区的独立店,一种是植入美妆店铺的店中店。据悉,T3C皮肤管理中心内涉有接待区、检测室、VIP服务区、消毒间等几大分区,能够提供包括基础清洁、精华导入、脱毛等在内的9大服务项目。

于CS渠道而言,轻医美确实起风了。但林子走访武汉各大商圈发现,真正在店中引进轻医美项目的化妆品店并不多,如娇兰佳人、金梦妆等,店内陈列的仪器较为简单,仅提供洗脸、按摩等体验,使用的产品均为店内普通护肤品,仪器大多摆放在店中间位置。由于空间狭窄,前来体验的顾客也较少。另有化妆品店如汉莎,则是在原有前店后院的基础上,导入了部分轻医美项目,如清洁排毒、水光嫩肤等,以低价吸引顾客进行体验。

林子通过与一位化妆品店店主攀谈得知,之所以没有在其化妆品店直接引入轻医美项目,主要原因在于店铺面积受限及考虑到顾客的体验感。该店主表示,现在的顾客都很注重私密性,随意摆放一个仪器在店中会让顾客觉得不专业,会产生不信任感,倘若单独开辟一个房间出来,店铺又没有足够的空间。

其次,据卫生部发布的《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轻医美大部分项目属于医疗美容范畴,比如超声刀、无针水光针注射、淡斑射频等项目,提供的场所需要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从业人员需要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等相关资格证书。国内化妆品店想要引进轻医美项目,无论是从技术设备上,还是资质、管理上,都不具备充分条件,这也是轻医美进店难的原因之一。

因此,化妆品店老板开设独立的皮肤管理中心成了和店铺互相引流的方式之一,前文提到的化妆品店店主就是如此操作。据林子观察,其一方面通过邀请前来购物的会员或老顾客为皮肤管理中心引流,另一方面则通过在皮肤管理中心体验的顾客扩大其化妆品店的知名度。这样一来,在实现互相引流作用同时,也能给顾客提供更好的体验。

从轻医美到“亲”医美

事实上,欧莱雅、雅诗兰黛、兰蔻等欧美外资大牌也开始“亲”医美。如欧莱雅推出以医学美容为基础的定制精华产品面部扫描平台CUSTOM D.O.S.E;雅诗兰黛则推出由杨幂代言的去皱神器线雕精华素。同时,诸如AHC(A.H.C)、兰芝、dr.jart、coreana高丽雅娜、JAYJUN、cosmetea等韩国品牌,亦先后推出类肉毒杆菌胶原蛋白系列、生长因子系列等医美级护肤品。就连一向谨慎的日本企业,如日本资生堂、FANCL、POLA、DHC等则开发出胶原蛋白、美白丸、酵素、玻尿酸口服片等护肤系列,无一不在向医美靠拢。

甚至,如今消费者还能在家中进行医美项目护理。如纽西之谜推出可自助使用的家用轻医美产品——G.E.O无痛纳米水光枪。据了解,该产品系由蜂毒胜肽、头皮焕活养发、进口玻尿酸、传明酸皙颜四种不同功效的精华原液搭配水光枪进行使用。

不仅如此,该纳米无痛水光枪还能通过细80纳米,长0.1毫米的纳米晶片,以每秒内打开上千个皮肤吸收通道的高效率,在松动角质层又完全不伤害角质层的情况下,将原液养分送入皮肤角质层60-70微米以下,且无触痛感。并且,这些通道在20分钟左右就会关闭,肌肤继续恢复屏障功能。

据悉,通过使用纳米晶片,肌肤的吸收率是普通导入效果的20倍,能够有效修护肌肤细胞,促进皮肤各层细胞结构蛋白质的合成,强化肌肤自体结构,加速新陈代谢。从“针”到“磁力晶片”的进阶,不仅让消费者告别针眼,也让轻医美变得更“轻”。

从传统医疗美容机构到轻医美机构、日化店甚至是消费者家中,医美正变得越来越“轻”。不论是模式、仪器、亦或是消费者体验感,都正变得简単化、便捷性、居家化,“医学美容生活化,生活美容医学化”的轻医美方式正成为不可阻挡的美容趋势。然而,不管形态如何变化,消费者看重的,还是功效能否达到所宣传的效果,毕竟,产品的本质始终是品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