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全国第一个合法个体户,后来成了怎样的人?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全国第一个合法个体户,后来成了怎样的人?

即便如今被当作传奇,章华妹也始终觉得自己就是普通的个体户。

文/华商韬略

从偷偷摸摸卖小百货的地摊妹,到全国个体户第一人,再经历失败东山再起……

章华妹的经历,可谓传奇。

【全国第一个个体户】

1960年出生的章华妹,上完初一便辍学了。

温州经商气息浓厚,章父解放前也做过布匹生意,于是摆摊做小生意成了她辍学后的选择。

那是1978年,18岁的她在家门口摆了张凳子,放些纽扣、小日用品,就开干了——每天能挣一元至两元,足够维持日常家用开销。

但当时摆小摊“不合法”,随时可能被“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检查,甚至收押。

担惊受怕的日子持续到1979年某天,章华妹被告知:“现在国家政策放开了,允许私人销售货品,你们来工商局登记领证就可以合法经营了”。

章华妹想都没想,就抓紧到温州市鼓楼工商所,提交了申请。

但当时刚刚改革开放,政府对私营经济还有很多不确定。所以,等了1年多后,1980年12月,章华妹才如愿以偿:拿到了“温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

证号为:10101号。

让章华妹自己和工商局人员都没想到的是,这个10101号,是中国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

【风雨经商路】

曾有媒体调研发现,第一代拿到营业执照的个体户,绝大部分人的生意经历了“风风雨雨,起起落落”,章华妹的事业发展亦是如此。

由四川郎酒集团“青花郎”品牌与华西都市报推出的“青花郎·向改革奋斗者致敬-致敬40年”专题中,就通过访问章华妹本人详细披露了有关信息。

“持证上岗”后,章华妹把自建房屋的一楼改成门面,找木工做了展示柜,开起小百货商店,主营纽扣、钥匙扣。

“有了门店,生意比以前更好了,每天有好几块甚至十块钱的收入”,到1982年,章华妹结婚前,已为家里挣了不少钱。

婚后,章华妹将小店交给自家兄长,想安心家庭生活,就此暂停生意经营。

但1985年,因买房欠下一笔9000多元的“巨债”,她又重出江湖了。

做什么生意?

家门口的市场就这么大,兄长接手的纽扣生意不能再做,章华妹选择了周围人涉足不深的西装拉链生意。次年,她无意中结识了做羊毛衫生意的老板,谈话中得知不少地方流行的羊毛衫上做珠片装饰,又做起羊毛衫上的装饰物。

只用一年多的时间,章华妹就还清了买房欠下的债,还成为温州解放北路市场最大的珠片销售商,成功挤进“万元户”行列,成为报纸电视报道的常客。

随着做珠片生意的温州人越来越多,市场的竞争压力逐渐增大,手中有些积蓄的章华妹与丈夫决定转行。

1990年,夫妇二人小跨界到皮鞋行业。但隔行隔山,由于缺乏经验,他们几年就亏光了10多万元的积蓄,还欠了材料供应商不少钱。

1994年,章华妹背着一身债,重新做回老本行——服装饰品,在温州妙果寺市场租了间十多平方米的店面,再次投资做纽扣批发。

正是那段时间,闻名全国的永嘉桥头纽扣市场开始兴起。

得益于此,章华妹的生意发展如鱼得水:从十来米的小门店,发展到店铺加上仓库超过200平方米的批发商,最后还成立了温州市华妹服装辅料有限公司。

【“是改革开放造就了我”】

章华妹的公司至今还在经营,58岁的她亲自出任总经理。虽然生意规模不大,每年只是几百万的收入,但章华妹已经很满足。

即便如今被当作传奇,章华妹也始终觉得自己就是普通的个体户。

而且,相当长一段时间都不知道自己是全国第一个个体户。

2004年,章华妹作为个体户“全国第一人”,跟一批企业“大腕”登上了央视舞台。

这个“第一”,让她“一夜成名”,也才让她感到无比幸运:原来20多年前,自己拿到的是全国第一份个体户营业执照。

迫于生计的一个小举动,竟成为改革开放中历程中的一个大标签。在接受“青花郎·向改革奋斗者致敬-致敬40年”采访时,章华妹感叹历史的神奇,也由衷感慨:

“毫不夸张的说,是改革开放造就了我。”

2016年,56岁的章华妹还以中国第一位取得营业执照的“个体工商户”、全国先进个体工商户代表,得到了李克强总理的会见。

“你们不少人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个体工商户’,如今很多人已经成了大‘企业家’”,会见时,总理认真地说,“我们就是需要源源不断的个体工商户在中国的土地上成长起来。你们的作用不可替代!”

——END——

图片均来自网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全国第一个合法个体户,后来成了怎样的人?

即便如今被当作传奇,章华妹也始终觉得自己就是普通的个体户。

文/华商韬略

从偷偷摸摸卖小百货的地摊妹,到全国个体户第一人,再经历失败东山再起……

章华妹的经历,可谓传奇。

【全国第一个个体户】

1960年出生的章华妹,上完初一便辍学了。

温州经商气息浓厚,章父解放前也做过布匹生意,于是摆摊做小生意成了她辍学后的选择。

那是1978年,18岁的她在家门口摆了张凳子,放些纽扣、小日用品,就开干了——每天能挣一元至两元,足够维持日常家用开销。

但当时摆小摊“不合法”,随时可能被“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检查,甚至收押。

担惊受怕的日子持续到1979年某天,章华妹被告知:“现在国家政策放开了,允许私人销售货品,你们来工商局登记领证就可以合法经营了”。

章华妹想都没想,就抓紧到温州市鼓楼工商所,提交了申请。

但当时刚刚改革开放,政府对私营经济还有很多不确定。所以,等了1年多后,1980年12月,章华妹才如愿以偿:拿到了“温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

证号为:10101号。

让章华妹自己和工商局人员都没想到的是,这个10101号,是中国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

【风雨经商路】

曾有媒体调研发现,第一代拿到营业执照的个体户,绝大部分人的生意经历了“风风雨雨,起起落落”,章华妹的事业发展亦是如此。

由四川郎酒集团“青花郎”品牌与华西都市报推出的“青花郎·向改革奋斗者致敬-致敬40年”专题中,就通过访问章华妹本人详细披露了有关信息。

“持证上岗”后,章华妹把自建房屋的一楼改成门面,找木工做了展示柜,开起小百货商店,主营纽扣、钥匙扣。

“有了门店,生意比以前更好了,每天有好几块甚至十块钱的收入”,到1982年,章华妹结婚前,已为家里挣了不少钱。

婚后,章华妹将小店交给自家兄长,想安心家庭生活,就此暂停生意经营。

但1985年,因买房欠下一笔9000多元的“巨债”,她又重出江湖了。

做什么生意?

家门口的市场就这么大,兄长接手的纽扣生意不能再做,章华妹选择了周围人涉足不深的西装拉链生意。次年,她无意中结识了做羊毛衫生意的老板,谈话中得知不少地方流行的羊毛衫上做珠片装饰,又做起羊毛衫上的装饰物。

只用一年多的时间,章华妹就还清了买房欠下的债,还成为温州解放北路市场最大的珠片销售商,成功挤进“万元户”行列,成为报纸电视报道的常客。

随着做珠片生意的温州人越来越多,市场的竞争压力逐渐增大,手中有些积蓄的章华妹与丈夫决定转行。

1990年,夫妇二人小跨界到皮鞋行业。但隔行隔山,由于缺乏经验,他们几年就亏光了10多万元的积蓄,还欠了材料供应商不少钱。

1994年,章华妹背着一身债,重新做回老本行——服装饰品,在温州妙果寺市场租了间十多平方米的店面,再次投资做纽扣批发。

正是那段时间,闻名全国的永嘉桥头纽扣市场开始兴起。

得益于此,章华妹的生意发展如鱼得水:从十来米的小门店,发展到店铺加上仓库超过200平方米的批发商,最后还成立了温州市华妹服装辅料有限公司。

【“是改革开放造就了我”】

章华妹的公司至今还在经营,58岁的她亲自出任总经理。虽然生意规模不大,每年只是几百万的收入,但章华妹已经很满足。

即便如今被当作传奇,章华妹也始终觉得自己就是普通的个体户。

而且,相当长一段时间都不知道自己是全国第一个个体户。

2004年,章华妹作为个体户“全国第一人”,跟一批企业“大腕”登上了央视舞台。

这个“第一”,让她“一夜成名”,也才让她感到无比幸运:原来20多年前,自己拿到的是全国第一份个体户营业执照。

迫于生计的一个小举动,竟成为改革开放中历程中的一个大标签。在接受“青花郎·向改革奋斗者致敬-致敬40年”采访时,章华妹感叹历史的神奇,也由衷感慨:

“毫不夸张的说,是改革开放造就了我。”

2016年,56岁的章华妹还以中国第一位取得营业执照的“个体工商户”、全国先进个体工商户代表,得到了李克强总理的会见。

“你们不少人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个体工商户’,如今很多人已经成了大‘企业家’”,会见时,总理认真地说,“我们就是需要源源不断的个体工商户在中国的土地上成长起来。你们的作用不可替代!”

——END——

图片均来自网络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