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端午将至 顺德带你品味村际盛宴龙舟饭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端午将至 顺德带你品味村际盛宴龙舟饭

“龙船鼓声起,端午节味浓”你准备好了吗?顺德美食专列现在就出发!

作者:广东旅游

“龙船鼓声起,端午节味浓”,时值六月,这个周末就到端午节啦!

广东人的端午节可以说是全员出动的家族盛会,起龙舟、扒龙舟、包粽子、吃龙舟饭……到处都是一派热闹喜悦景象。

今天粤游君就从最应景的“龙舟饭”开始说起,带领大家前去饕餮这场特别的乡村盛宴,你准备好了吗?顺德美食专列现在就出发!

初夏,珠江三角洲,密致的河网滋润着中国南部沿海最广阔的平原,河道下面蛰伏着一个古老的秘密。黄连村的村民们,从水底抬出龙船。龙船长30米,重达2吨。它承载着人们对于祛灾纳福的愿望,和对风调雨顺的企盼。端午节,龙船从各个村落驶出,穿行于大小河涌 。另一场重头戏——村际盛宴龙船饭也即将拉开帷幕。

传统习俗起龙舟

“四月八,龙船挖”,“起龙舟”是传统习俗之一。旧时的龙舟是松木造的,每年龙舟节过后要埋在河涌泥里防止暴晒,到来年龙舟节前挖出来检修、打油,而现在的龙舟都由杉木制造,所以“起龙舟”已难得一见。

 

旧时“起龙舟”,村民都要早早起床,祈求“起龙舟”时顺顺利利,而且参加“起龙舟”的人都要互相作揖,表示礼节。而到了“起龙舟”的地方,必须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同时,村民还要给参与“起龙舟”的大汉们发泥饼,预祝有个好“意头”。不过,如今虽然少了一些仪式,但是“起龙舟”前还是会敲锣打鼓。

十几人的烹饪队,在河边架起五六口直径1米的铁锅,他们要为全村2000多人准备食物。30多种传统食材,10道多年不变的菜式。从早晨5点开始,要一直忙到日落。

这场一年一度的盛宴,当地叫龙船饭。全村所有人都会赶在农历五月初在这里相聚,这是农耕社会集体生活的遗存。无论世事如何变迁,不变的家乡味道总能被食物记忆和传递,连接着永恒的乡土之源。

吃“龙船饭”的来由

吃“龙船饭”是珠三角水乡端午节民俗中的一项盛事。由俗溯源,端午节扒龙船这一习俗,在屈原投汨罗江之前就有。

按照《大戴礼记·夏小正》的解释,“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目的是“蠲除毒气”。古人认为,五月五日这―天阳气至极,正是“毒气”最盛的日子,所以要驱邪保平安。直至民国,顺德人过端午节还有意在辟邪的习俗。

《龙山乡志》记载:“端午午刻以角黍、龙耳等物享神及家先,用朱砂涂小儿女之顶,佩之香囊,饮蒲酒,书朱符,悬蒜子与凤尾草于门。”凡此种种,其实都是古代“蓄兰为沐浴”的延续。而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于是在南国水乡,划龙舟就成了古人驱邪去秽、保佑人畜平安五谷丰登的最佳方法,吃龙船饭则是赛龙舟衍生来的美食活动。

在顺德传统习俗中,龙船饭被视为神圣之物。据民俗学者分析,吃龙船饭的习俗,可视为原始时代“图腾圣餐”的遗留。所谓吃龙船饭祈求身体强壮,实际上是希望通过食图腾(龙)肉以获得其某些特点的一种简单的“代圣餐”仪式。旧时,一般家庭让孩子持一封“利是”(红包)去“讨”一碗龙船饭全家分而吃之,希冀一家大小吃后能像龙一样威猛矫健,这一愿望体现了吃龙船饭的初衷。

当然,吃龙船饭最直接的目的是为了给参与竞渡的“扒仔”(划手)提供丰富的营养,使之获得赛龙夺锦的充沛体力。龙舟菜一般味道较为浓郁,盐分相对大点,因为划龙船运动量大,出汗多,“扒仔”需要迅速补充盐分。龙舟菜中必有一盘蒜头蒸辣椒,用以辞除“扒仔”身上的水湿气。

清初著名文学家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对顺德龙江乡的赛龙喜庆场面有过这样的描述:主办者给全胜者赠予“状元标,张伎乐,簪花挂红”。龙船“得胜还埠,则广召亲朋燕饮”。显然,吃龙船饭是为了祝捷。

到了红霞满天的傍晚,全村村民云集地塘(晒谷场),摆开酒席,大碗饮酒,大块吃肉,乐也融融。凯旋的“扒仔”披红挂花,昂昂然端坐上席,乐呵呵地接受乡亲父老的祝贺。

从“龙船饭”到“龙舟宴”

吃龙船饭的出发点,首先是求饱,再次才是求好。因此,质朴、原味是其一贯的特色。烹饪方式以焖、炒为主,以大镬为“道具”,要求上菜快捷。所以,龙船饭可以说带有明显乡村特色的中式快餐。多从村民中挑选业余烹调高手掌勺,妇女们则打下手。到各家各户借来炊具、碗碟,支起案板,垒好大灶,煮的是大锅饭,炒的是大锅菜。

以前,受经济条件所限,龙船饭既无烧肉,也无鸡鸭鹅,更不用说鲍参翅肚了,多是“节瓜煮粉丝虾米”“豆角炒萝卜粒”“鲜菇炒鲮鱼丸”之类粗菜。更有把各种粗料混煮于大镬中,美其名曰“―镬春”。

“升级”版本也就是五六道菜,至于“九大簋”的龙船饭已是大大超标了。进食方式由蹲着吃,到坐小矮凳,围方木桌,端粗碗,持竹筷。

近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龙船饭的规模越办越大,档次也越来越高,有些社区或村社还把龙船饭办到酒楼上去,变成龙舟宴。2007年大良金榜社区龙舟宴的菜单:“鸿运烧肉”“白焯罗氏虾”“胜瓜拆鱼羹”“金榜招牌鸡”“豉汁蒸生鱼”“红烧乳鸽”“鲍汁百灵菇”“梅子鹅”“节瓜粉丝虾米煲”“和味面豉辣椒”“郊外油菜”“生肉包”。

第三届顺德岭南美食文化节的高潮——万人龙舟宴于国庆之夜在气势恢宏的顺峰山公园举行,宴开千席,万人同餐,万客穿马甲,菜式有“五色龙舟饭”“秘制彭公鹅”“松子鹊巢丁”“鱼腐扒菜胆”“家乡五香肉”“柚皮蒜子鳝”“健康全家福”“凤城野鸡卷拼炸牛奶”“鸿运四杯鸡”“冬瓜薏米煲水鸭”等九菜一汤,其中“秘制彭公鹅”和“家乡五香肉”还是2007年顺德金牌菜。

端午节赛龙舟

顺德是著名的水乡,境内水网交织,主要河道有10条,全长126.8千米,从西北流向东南,汇入珠江奔向大海。这种地理环境,使得顺德人熟习水性,也使得顺德人极为推崇龙舟竞渡之戏。

顺德人对龙舟的偏爱,并不是表层意义上的娱乐升平,娱乐民众,而是对于龙舟竞渡所体现出来的冒险开拓、进取拼搏精神的认同。

据考证,龙舟竞渡乃南方古越人传统习俗。越人善水,以舟楫为家。为避蛟龙之害,将船制成龙的式样。龙是越人的崇拜图腾。端午节是越人为乞求生命得到安全保障而举行图腾祭的节日,后来才与纪念屈原联系起来。这种风俗从南越传入,广东后来居上凌驾于其他省区,而广东龙舟竞渡风气最盛之地当首推珠三角,珠三角之中又首推顺德。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顺德龙舟队曾经多次作为国家代表队参加国际比赛,多次获得冠军称号。

龙舟竞渡作为一种竞技活动,虽然经常出现在顺德盛大庆典和节日上,但最隆重、正规且最有传统的仍是端午节赛龙舟(现在顺德端午节都举办龙舟节)。划龙舟的时间在农历五月初一至五月二十之间,分为“趁景”和“斗标”。

“所谓“趁景”是一种技巧性表演,不分名次。所谓“斗标”则是龙舟夺标竞赛,竞渡场面十分热烈,挠手着统一服饰,于锣鼓声中前俯后仰奋力划桨。人们纷纷涌向河边桥头,万人空巷,欢呼呐喊,燃放鞭炮。真可谓“急鼓千槌船竞发,万桡齐举浪低头”。获胜的一方被赏以烧猪、花红、美酒,笙歌豪饮以示庆贺。(节选自陈春艳《“顺德精神”的文化解构》)

“顺德精神”

龙舟竞渡的勃兴,使日渐式微的乡间草艇峰回路转。顺势而为的顺德人将它们改造成状若初月,灵巧轻快,在国际大赛上引人注目的离弦利箭。于是,顺德龙舟声誉鹊起,龙舟精神更上升为“顺德精神”。

顺德水乡人家龙舟制作的手艺,可谓佼佼者。几代口手相传的技艺,说也寻常,实非寻常。一样的木板藤条,一样的铁锤木刨,不一样的,是那一份专注与投入,还有那沉甸甸的文化积淀,也就有了并不一样的顺德龙舟。他们就这么狠着劲,一直划到欧洲,令人意气风发。

“在芭蕉掩绿、河静花闲的工场里,静静地,停放着一艘艘龙舟。杉木的清香,挥之不去。龙舟,如卧虎潜龙,正吸精养神,只待一声令下,引出惊呼一片。工场很静。漫步其中所看到的,是蛟龙戏水之后有点孤寂的清冷,是丽日华宴前候客的丁点萧索。不过,正是这欢腾过后的回味,或是竞渡前的缄默,才能让人想去触摸隐藏在文化源头的自然搏动。因而,这工场已不再是纯粹龙舟生产车间,而是积淀着水乡文化与龙舟文化的一湾小河。汩汩不绝的河水,清冽明净,让人品味出不一样的落霞孤鹜,秋水长天。

这些水乡寻常人家出售的,与其说是一种龙舟工艺,倒不如说是一种独特文化:一种连绵千载,瑰丽澎湃的楚越文化。一种容古纳今,推陈出新的南粤精神。一种超越地域界限,穿透时空障碍,令寰宇华人见影怀乡,感动振奋的民族文化。

来源:广东旅游

原标题:寻味顺德丨端午将至,粤游君带你品味村际盛宴龙舟饭!

最新更新时间:06/17 08:18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端午将至 顺德带你品味村际盛宴龙舟饭

“龙船鼓声起,端午节味浓”你准备好了吗?顺德美食专列现在就出发!

作者:广东旅游

“龙船鼓声起,端午节味浓”,时值六月,这个周末就到端午节啦!

广东人的端午节可以说是全员出动的家族盛会,起龙舟、扒龙舟、包粽子、吃龙舟饭……到处都是一派热闹喜悦景象。

今天粤游君就从最应景的“龙舟饭”开始说起,带领大家前去饕餮这场特别的乡村盛宴,你准备好了吗?顺德美食专列现在就出发!

初夏,珠江三角洲,密致的河网滋润着中国南部沿海最广阔的平原,河道下面蛰伏着一个古老的秘密。黄连村的村民们,从水底抬出龙船。龙船长30米,重达2吨。它承载着人们对于祛灾纳福的愿望,和对风调雨顺的企盼。端午节,龙船从各个村落驶出,穿行于大小河涌 。另一场重头戏——村际盛宴龙船饭也即将拉开帷幕。

传统习俗起龙舟

“四月八,龙船挖”,“起龙舟”是传统习俗之一。旧时的龙舟是松木造的,每年龙舟节过后要埋在河涌泥里防止暴晒,到来年龙舟节前挖出来检修、打油,而现在的龙舟都由杉木制造,所以“起龙舟”已难得一见。

 

旧时“起龙舟”,村民都要早早起床,祈求“起龙舟”时顺顺利利,而且参加“起龙舟”的人都要互相作揖,表示礼节。而到了“起龙舟”的地方,必须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同时,村民还要给参与“起龙舟”的大汉们发泥饼,预祝有个好“意头”。不过,如今虽然少了一些仪式,但是“起龙舟”前还是会敲锣打鼓。

十几人的烹饪队,在河边架起五六口直径1米的铁锅,他们要为全村2000多人准备食物。30多种传统食材,10道多年不变的菜式。从早晨5点开始,要一直忙到日落。

这场一年一度的盛宴,当地叫龙船饭。全村所有人都会赶在农历五月初在这里相聚,这是农耕社会集体生活的遗存。无论世事如何变迁,不变的家乡味道总能被食物记忆和传递,连接着永恒的乡土之源。

吃“龙船饭”的来由

吃“龙船饭”是珠三角水乡端午节民俗中的一项盛事。由俗溯源,端午节扒龙船这一习俗,在屈原投汨罗江之前就有。

按照《大戴礼记·夏小正》的解释,“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目的是“蠲除毒气”。古人认为,五月五日这―天阳气至极,正是“毒气”最盛的日子,所以要驱邪保平安。直至民国,顺德人过端午节还有意在辟邪的习俗。

《龙山乡志》记载:“端午午刻以角黍、龙耳等物享神及家先,用朱砂涂小儿女之顶,佩之香囊,饮蒲酒,书朱符,悬蒜子与凤尾草于门。”凡此种种,其实都是古代“蓄兰为沐浴”的延续。而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于是在南国水乡,划龙舟就成了古人驱邪去秽、保佑人畜平安五谷丰登的最佳方法,吃龙船饭则是赛龙舟衍生来的美食活动。

在顺德传统习俗中,龙船饭被视为神圣之物。据民俗学者分析,吃龙船饭的习俗,可视为原始时代“图腾圣餐”的遗留。所谓吃龙船饭祈求身体强壮,实际上是希望通过食图腾(龙)肉以获得其某些特点的一种简单的“代圣餐”仪式。旧时,一般家庭让孩子持一封“利是”(红包)去“讨”一碗龙船饭全家分而吃之,希冀一家大小吃后能像龙一样威猛矫健,这一愿望体现了吃龙船饭的初衷。

当然,吃龙船饭最直接的目的是为了给参与竞渡的“扒仔”(划手)提供丰富的营养,使之获得赛龙夺锦的充沛体力。龙舟菜一般味道较为浓郁,盐分相对大点,因为划龙船运动量大,出汗多,“扒仔”需要迅速补充盐分。龙舟菜中必有一盘蒜头蒸辣椒,用以辞除“扒仔”身上的水湿气。

清初著名文学家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对顺德龙江乡的赛龙喜庆场面有过这样的描述:主办者给全胜者赠予“状元标,张伎乐,簪花挂红”。龙船“得胜还埠,则广召亲朋燕饮”。显然,吃龙船饭是为了祝捷。

到了红霞满天的傍晚,全村村民云集地塘(晒谷场),摆开酒席,大碗饮酒,大块吃肉,乐也融融。凯旋的“扒仔”披红挂花,昂昂然端坐上席,乐呵呵地接受乡亲父老的祝贺。

从“龙船饭”到“龙舟宴”

吃龙船饭的出发点,首先是求饱,再次才是求好。因此,质朴、原味是其一贯的特色。烹饪方式以焖、炒为主,以大镬为“道具”,要求上菜快捷。所以,龙船饭可以说带有明显乡村特色的中式快餐。多从村民中挑选业余烹调高手掌勺,妇女们则打下手。到各家各户借来炊具、碗碟,支起案板,垒好大灶,煮的是大锅饭,炒的是大锅菜。

以前,受经济条件所限,龙船饭既无烧肉,也无鸡鸭鹅,更不用说鲍参翅肚了,多是“节瓜煮粉丝虾米”“豆角炒萝卜粒”“鲜菇炒鲮鱼丸”之类粗菜。更有把各种粗料混煮于大镬中,美其名曰“―镬春”。

“升级”版本也就是五六道菜,至于“九大簋”的龙船饭已是大大超标了。进食方式由蹲着吃,到坐小矮凳,围方木桌,端粗碗,持竹筷。

近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龙船饭的规模越办越大,档次也越来越高,有些社区或村社还把龙船饭办到酒楼上去,变成龙舟宴。2007年大良金榜社区龙舟宴的菜单:“鸿运烧肉”“白焯罗氏虾”“胜瓜拆鱼羹”“金榜招牌鸡”“豉汁蒸生鱼”“红烧乳鸽”“鲍汁百灵菇”“梅子鹅”“节瓜粉丝虾米煲”“和味面豉辣椒”“郊外油菜”“生肉包”。

第三届顺德岭南美食文化节的高潮——万人龙舟宴于国庆之夜在气势恢宏的顺峰山公园举行,宴开千席,万人同餐,万客穿马甲,菜式有“五色龙舟饭”“秘制彭公鹅”“松子鹊巢丁”“鱼腐扒菜胆”“家乡五香肉”“柚皮蒜子鳝”“健康全家福”“凤城野鸡卷拼炸牛奶”“鸿运四杯鸡”“冬瓜薏米煲水鸭”等九菜一汤,其中“秘制彭公鹅”和“家乡五香肉”还是2007年顺德金牌菜。

端午节赛龙舟

顺德是著名的水乡,境内水网交织,主要河道有10条,全长126.8千米,从西北流向东南,汇入珠江奔向大海。这种地理环境,使得顺德人熟习水性,也使得顺德人极为推崇龙舟竞渡之戏。

顺德人对龙舟的偏爱,并不是表层意义上的娱乐升平,娱乐民众,而是对于龙舟竞渡所体现出来的冒险开拓、进取拼搏精神的认同。

据考证,龙舟竞渡乃南方古越人传统习俗。越人善水,以舟楫为家。为避蛟龙之害,将船制成龙的式样。龙是越人的崇拜图腾。端午节是越人为乞求生命得到安全保障而举行图腾祭的节日,后来才与纪念屈原联系起来。这种风俗从南越传入,广东后来居上凌驾于其他省区,而广东龙舟竞渡风气最盛之地当首推珠三角,珠三角之中又首推顺德。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顺德龙舟队曾经多次作为国家代表队参加国际比赛,多次获得冠军称号。

龙舟竞渡作为一种竞技活动,虽然经常出现在顺德盛大庆典和节日上,但最隆重、正规且最有传统的仍是端午节赛龙舟(现在顺德端午节都举办龙舟节)。划龙舟的时间在农历五月初一至五月二十之间,分为“趁景”和“斗标”。

“所谓“趁景”是一种技巧性表演,不分名次。所谓“斗标”则是龙舟夺标竞赛,竞渡场面十分热烈,挠手着统一服饰,于锣鼓声中前俯后仰奋力划桨。人们纷纷涌向河边桥头,万人空巷,欢呼呐喊,燃放鞭炮。真可谓“急鼓千槌船竞发,万桡齐举浪低头”。获胜的一方被赏以烧猪、花红、美酒,笙歌豪饮以示庆贺。(节选自陈春艳《“顺德精神”的文化解构》)

“顺德精神”

龙舟竞渡的勃兴,使日渐式微的乡间草艇峰回路转。顺势而为的顺德人将它们改造成状若初月,灵巧轻快,在国际大赛上引人注目的离弦利箭。于是,顺德龙舟声誉鹊起,龙舟精神更上升为“顺德精神”。

顺德水乡人家龙舟制作的手艺,可谓佼佼者。几代口手相传的技艺,说也寻常,实非寻常。一样的木板藤条,一样的铁锤木刨,不一样的,是那一份专注与投入,还有那沉甸甸的文化积淀,也就有了并不一样的顺德龙舟。他们就这么狠着劲,一直划到欧洲,令人意气风发。

“在芭蕉掩绿、河静花闲的工场里,静静地,停放着一艘艘龙舟。杉木的清香,挥之不去。龙舟,如卧虎潜龙,正吸精养神,只待一声令下,引出惊呼一片。工场很静。漫步其中所看到的,是蛟龙戏水之后有点孤寂的清冷,是丽日华宴前候客的丁点萧索。不过,正是这欢腾过后的回味,或是竞渡前的缄默,才能让人想去触摸隐藏在文化源头的自然搏动。因而,这工场已不再是纯粹龙舟生产车间,而是积淀着水乡文化与龙舟文化的一湾小河。汩汩不绝的河水,清冽明净,让人品味出不一样的落霞孤鹜,秋水长天。

这些水乡寻常人家出售的,与其说是一种龙舟工艺,倒不如说是一种独特文化:一种连绵千载,瑰丽澎湃的楚越文化。一种容古纳今,推陈出新的南粤精神。一种超越地域界限,穿透时空障碍,令寰宇华人见影怀乡,感动振奋的民族文化。

来源:广东旅游

原标题:寻味顺德丨端午将至,粤游君带你品味村际盛宴龙舟饭!

最新更新时间:06/17 08:18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