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超时空同居》导演苏伦:置于险地而后生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超时空同居》导演苏伦:置于险地而后生

苏伦喜欢喜剧,她所理解的喜剧不同于闹剧,而是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笑中带泪”。

作者:王子之

“有一部上院线的作品很重要。”

几年前, 一边是《人再囧途之泰囧》执行导演的机会, 一边是苏伦自己做导演的院线电影。苏伦拒绝内地首部票房破十亿的华语电影时非常坚决。

回忆当时的情景,苏伦曾经的室友刘瑞芳曾经一同租住在一起,六年后,刘瑞芳重新找到苏伦,她知道徐峥执导的第一部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需要一位执行导演,希望苏伦去争取这次机会。再次碰面时,刘瑞芳一抬胳膊不小心摁灭了灯,黑暗中苏伦先大笑起来。

“这么多年你还是没变!”苏伦也没变,她依旧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因为手头正在筹备一部有机会上院线的作品,她果断的拒绝了这次机会。

对于一直想做导演的苏伦来说,2012年,新人导演徐峥也成为首位票房过十亿的导演,《泰囧》创造了华语电影的票房纪录,影片豆瓣评分保持在7.4。而苏伦的项目石沉大海。

这不是她第一次置于自己危险境地,2001年,她在中国农业大学读大一,学的是电子电力工程。有一天和同学在路上走,苏伦看到了自己的未来——“人生有两种幸福,一种是面对未知拼命往前跑,一种是在小镇安逸地感受时间的流逝。如果继续学这个,毕业之后可能回到内蒙的电力单位,我忽然觉得我不应该是这样。”二里庄有剧组来拍戏,离农大不远,苏伦偶然得到一个进组的机会,去向学校请三个月假,没能获准,因为喜欢,她坚决地退学跑去了冯小刚的《大腕》的剧组。

17岁的苏伦,在导演冯小刚的《大腕》剧组做助理。2001年,43岁的冯小刚被视为当时中国最成功的商业电影导演。《大腕》4月13日开机,一周七天,天天拍摄,50天时间一过杀青解散,进入后期制作。

剧组解散了,在剧组格外卖力、被称为“满场飞”的苏伦不知道自己要去干什么,裹着农大开学时发的被子待在出租屋里,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发呆和自我怀疑。“但那个时候没想那么远,谁知道剧组俩月拍完了就散了。散了之后自己怎么办,这些问题是当时没想的。”

在接下来和家里联系甚少的两年里,为了不伸手要钱,苏伦在乐队担任贝斯手,一边各个高校演出,一边继续跑剧组,过着一种吃不上饭但穷开心的生活。

17年后,苏伦第一部自编自导的电影长片《超时空同居》里有这样一段情节:女主角谷小焦在与闺蜜的一顿晚餐中丑态出尽,回到狭小的出租屋里痛哭,男主角陆鸣拿来一盘花生米和豆干讨好她,说两者一起吃能吃出烧鸡味,谷小焦被逗乐了。

“对我来说,它就是一个喜剧和奇幻的外壳,内核讲的还是悲伤的现实故事。陆鸣和谷小焦在那一刻特别开心,观众看得都笑。可是你想,一个三十多岁嫁不出去的女青年,在现实里那么不如意。陆鸣他那么希望女孩开心,但穷成那样,只有一颗真心,其实这是挺悲伤的事儿。”苏伦认为悲伤在于渴望而不得的无奈,但是,“对我来说更动容的,却是她笑着在说一件悲伤的事情。”

2005年,苏伦考上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她的强项在于很快能适应任何环境,又有专业能力。”《超时空同居》制片人刘瑞芳不止一次说起苏伦的“聪明”,她指的是“非常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并且执着地去追求”。

唯一的机会

对于《超时空同居》,她看成她自己的唯一的机会。

这一枪响了就成了,如果哑了,她估计还得继续蛰伏几年。苏伦把自己当作零起点的创作者,她必须要信服自己剧本写下的对白和故事。

这是苏伦第一部电影,所以前期她花了大量的时间。做剧本的时候也做了导演的功课,很多喜剧部分都是设计好的,很多都是按照喜剧的格式来做的:比如大难临头来之前主人公的不自知,本来就觉得是有趣的;还有就是喜剧的错位,包括前面埋的内容,抖包袱的部分;还有比如说所有的台词等形式都是为了内容服务的,比如陆鸣为了安慰谷小焦,把豆腐干配上花生米当成烧鸡那一段不是单纯的逗乐,而是为了情感递进。苏伦经历了一年多时间专门做喜剧剧情设计。

碰巧的是,徐峥也总是对她说“慢慢来,不着急。要相信你的故事。”李安也曾在某一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说过:“年轻人别着急,我36岁才开张。”

拍摄《港囧》时,她就发现徐峥是一个“特别斯文”的人,能让人瞬间安静下来,以平常心去拍商业电影。当她觉得问题已经大得不得了的时候,徐峥会说“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再来就好了”。《超时空同居》最终用了三年完成。

写完《超时空同居》的第一版剧本之后,苏伦又修改了六稿,每天一个人在咖啡店磨稿子,改完拿给徐峥看,再回来改,徐峥说自己一直“折磨”苏伦。“一个这样资深前辈的教导,能让自己少走弯路,其实是很感激。”

没有把幻想留在文本上,也没有空谈一手的经验。而是扎扎实实的积累,全身心的投入。才使得《超时空同居》有了较高的完成度。其实,创作本该如此。《超时空同居》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创作者做到了踏实地行走在扎实的文本上。

“尊重故事本身,观众才会尊重你。”

苏伦喜欢喜剧,她所理解的喜剧不同于闹剧,而是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笑中带泪”。她说就算《超时空同居》是一个喜剧,但里面很多的细节都有着悲伤的内核的,夹着黑芝麻粉的巧克力蛋糕,童年回忆里鲜花盛开的地方.......这些都是自己“回不去”的遗憾。所以苏伦喜欢童话。她希望用自己的人生经验与小时候的记忆去表达童话故事里那些美好瞬间。而“奇幻”就是一种可以在电影里回到过去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可以让苏伦更加接近心中的童话。

至于如何去创作有代入感的人物,

苏伦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和朋友聊天。

如果是无意义的聊天和日常的social,大多数人都没有问题。但创作者不同,因为他们会在聊天的过程中吸取对方的养分,归纳为创作的某些素材。然后在不同的聊天对象中寻找一些共性与闪光点。那谷小焦与陆鸣这两个人物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这会是两个值得去塑造的人物?苏伦说:“因为这两个人物身上有着有很多身边人的共性,他们的喜怒哀乐是离观众很近的。”

苏伦不止一次强调,创作就是要跟观众谈恋爱。要了解观众的喜怒哀乐。才能与观众达成一个有效地交流。其实代入感并没有那么难,秘诀就一句:“走到生活中去。”

冯小刚是苏伦进入电影行业打交道的第一个人, 而徐峥则是苏伦的领路人。

苏伦18岁在冯小刚导演的工作室就认识徐峥和陶虹了。当时年纪小,所以叫他们哥哥和姐姐,到现在她依然没有改口,依然很亲。就相当于是他们看着我成长。

“新人导演缺的是怎么能让别人相信你”。徐峥作为一个前辈,是希望能站出来支持有才华的年轻导演。剧本方面他逼着我改了很多稿,我后来回去翻我究竟改了多少稿,真的数不清,太多遍了。他有很多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我。这个我非常感激。而且我特别开心徐峥老师他是非常尊重新导演的,他会跟我说“苏伦,这是你自己的作品”。当我们聊到一些不同意见的时候,他说“尊重你自己的心就好”。

2014年,电影《港囧》的剧本写作阶段,徐峥又找来,想让苏伦做执行导演。一直接拍广告片和MV的苏伦,没说二话就答应了。

一年后《港囧》票房达到16亿,苏伦在业内被更多人知晓。广告拍摄和《港囧》确实给苏伦积累了现场经验,但是《超时空同居》面前,她觉得自己重新出发。

关于成长,她也特别赞成徐峥的观点,“你不觉得人生挺有意思的吗?就是有一天你遇到了一个挫折,然后大哭了一场。第二天醒来,会觉得也没什么。”

《超时空同居》同样是关于当下的思考:1999年和2018年的时空在一个房间里交错,男主角对未来好奇、女主角对过去的幸福生活念念不忘,可以通过房门去1999年和2018年。“最终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觉得过去和未来都不重要,现在的自己才是最好的自己。”苏伦将电影落在此处。

实际上,苏伦常常表现出对过去的怀念,尤其是讲起去世的奶奶。她觉得奶奶是最酷的老太太,对她来说什么事都不是事,很中性,特别乐观。奶奶在院子里种了两排花,睡醒之后一推开院门,“院子里有个唠唠叨叨的老太太:不许抓蜜蜂,小蜜蜂叮你。”

1999年,奶奶去世,苏伦再推开门发现院子里没人了。她希望有一扇门,“推开的一瞬间,你所有的记忆都停留在一开门、满院子阳光,有个老太太在那边跟你唠唠叨叨的。”

这是《超时空同居》的起源

也是她每次面对选择过去或未来时的答案

“我其实就想看看,曾经自己也是像陆鸣那样,努力地不停往前走,很阳光很开心。走到现在,觉得那个时候其实更应该停下来,享受当时的自己。”有一些情感私心似的,苏伦给了陆鸣一个好结局。

“笑着面对生活的时候,内心会是悲观的人吗?我不知道。只是看着家人笑的时候,我很怕他们消失。”苏伦说。

苏伦所有的喜好似乎都围绕着拍电影:看小说,看人物传记,或者听人聊天。她谈到自己要成为一个商业片导演,而对商业片的定义,她最看中“互动”,而非票房。

大一退学前,苏伦想:可能有人很喜欢这种生活方式和工作,可是她跟这些人讲故事,没有人听,会觉得我不务正业。你做着这件事情,心里想的是另外一件事情,其实挺拧巴的。

三年前有人问苏伦,你第一次体会到孤独是什么时候?她想起小时候和同伴们骑马玩,玩到夕阳快要下山,将暮未暮,整个世界都是蓝的,还剩一条地平线。同伴们都回家了,牛羊回圈,马也回圈了。忽然间一个人站在旷野里,觉得格外孤独。

《超时空同居》的最后一场戏,苏伦实验性地实拍了一场时光倒流——所有群演顺走,两位主演倒走,再回放出来。在练习和拍摄的将近一周里,陆鸣和谷小焦不断在街角相遇,陆鸣说“你好好的”,谷小焦说“我好好的,靠自己”。写完那场戏的台词的那一刻苏伦觉得很难过,她觉得谷小焦又开始孤独了。而每个人都是面临这样的孤独。

“讲故事会让我觉得不孤独。”苏伦好像忽然意识到什么,以一种如释重负的语气说,开始拍电影之后慢慢就不觉得了。“人与人的情感,用什么可以保留呢?记忆会褪色,各类情感会被覆盖,我用影像可以把最珍贵的那刻记下来,让生命延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超时空同居》导演苏伦:置于险地而后生

苏伦喜欢喜剧,她所理解的喜剧不同于闹剧,而是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笑中带泪”。

作者:王子之

“有一部上院线的作品很重要。”

几年前, 一边是《人再囧途之泰囧》执行导演的机会, 一边是苏伦自己做导演的院线电影。苏伦拒绝内地首部票房破十亿的华语电影时非常坚决。

回忆当时的情景,苏伦曾经的室友刘瑞芳曾经一同租住在一起,六年后,刘瑞芳重新找到苏伦,她知道徐峥执导的第一部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需要一位执行导演,希望苏伦去争取这次机会。再次碰面时,刘瑞芳一抬胳膊不小心摁灭了灯,黑暗中苏伦先大笑起来。

“这么多年你还是没变!”苏伦也没变,她依旧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因为手头正在筹备一部有机会上院线的作品,她果断的拒绝了这次机会。

对于一直想做导演的苏伦来说,2012年,新人导演徐峥也成为首位票房过十亿的导演,《泰囧》创造了华语电影的票房纪录,影片豆瓣评分保持在7.4。而苏伦的项目石沉大海。

这不是她第一次置于自己危险境地,2001年,她在中国农业大学读大一,学的是电子电力工程。有一天和同学在路上走,苏伦看到了自己的未来——“人生有两种幸福,一种是面对未知拼命往前跑,一种是在小镇安逸地感受时间的流逝。如果继续学这个,毕业之后可能回到内蒙的电力单位,我忽然觉得我不应该是这样。”二里庄有剧组来拍戏,离农大不远,苏伦偶然得到一个进组的机会,去向学校请三个月假,没能获准,因为喜欢,她坚决地退学跑去了冯小刚的《大腕》的剧组。

17岁的苏伦,在导演冯小刚的《大腕》剧组做助理。2001年,43岁的冯小刚被视为当时中国最成功的商业电影导演。《大腕》4月13日开机,一周七天,天天拍摄,50天时间一过杀青解散,进入后期制作。

剧组解散了,在剧组格外卖力、被称为“满场飞”的苏伦不知道自己要去干什么,裹着农大开学时发的被子待在出租屋里,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发呆和自我怀疑。“但那个时候没想那么远,谁知道剧组俩月拍完了就散了。散了之后自己怎么办,这些问题是当时没想的。”

在接下来和家里联系甚少的两年里,为了不伸手要钱,苏伦在乐队担任贝斯手,一边各个高校演出,一边继续跑剧组,过着一种吃不上饭但穷开心的生活。

17年后,苏伦第一部自编自导的电影长片《超时空同居》里有这样一段情节:女主角谷小焦在与闺蜜的一顿晚餐中丑态出尽,回到狭小的出租屋里痛哭,男主角陆鸣拿来一盘花生米和豆干讨好她,说两者一起吃能吃出烧鸡味,谷小焦被逗乐了。

“对我来说,它就是一个喜剧和奇幻的外壳,内核讲的还是悲伤的现实故事。陆鸣和谷小焦在那一刻特别开心,观众看得都笑。可是你想,一个三十多岁嫁不出去的女青年,在现实里那么不如意。陆鸣他那么希望女孩开心,但穷成那样,只有一颗真心,其实这是挺悲伤的事儿。”苏伦认为悲伤在于渴望而不得的无奈,但是,“对我来说更动容的,却是她笑着在说一件悲伤的事情。”

2005年,苏伦考上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她的强项在于很快能适应任何环境,又有专业能力。”《超时空同居》制片人刘瑞芳不止一次说起苏伦的“聪明”,她指的是“非常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并且执着地去追求”。

唯一的机会

对于《超时空同居》,她看成她自己的唯一的机会。

这一枪响了就成了,如果哑了,她估计还得继续蛰伏几年。苏伦把自己当作零起点的创作者,她必须要信服自己剧本写下的对白和故事。

这是苏伦第一部电影,所以前期她花了大量的时间。做剧本的时候也做了导演的功课,很多喜剧部分都是设计好的,很多都是按照喜剧的格式来做的:比如大难临头来之前主人公的不自知,本来就觉得是有趣的;还有就是喜剧的错位,包括前面埋的内容,抖包袱的部分;还有比如说所有的台词等形式都是为了内容服务的,比如陆鸣为了安慰谷小焦,把豆腐干配上花生米当成烧鸡那一段不是单纯的逗乐,而是为了情感递进。苏伦经历了一年多时间专门做喜剧剧情设计。

碰巧的是,徐峥也总是对她说“慢慢来,不着急。要相信你的故事。”李安也曾在某一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说过:“年轻人别着急,我36岁才开张。”

拍摄《港囧》时,她就发现徐峥是一个“特别斯文”的人,能让人瞬间安静下来,以平常心去拍商业电影。当她觉得问题已经大得不得了的时候,徐峥会说“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再来就好了”。《超时空同居》最终用了三年完成。

写完《超时空同居》的第一版剧本之后,苏伦又修改了六稿,每天一个人在咖啡店磨稿子,改完拿给徐峥看,再回来改,徐峥说自己一直“折磨”苏伦。“一个这样资深前辈的教导,能让自己少走弯路,其实是很感激。”

没有把幻想留在文本上,也没有空谈一手的经验。而是扎扎实实的积累,全身心的投入。才使得《超时空同居》有了较高的完成度。其实,创作本该如此。《超时空同居》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创作者做到了踏实地行走在扎实的文本上。

“尊重故事本身,观众才会尊重你。”

苏伦喜欢喜剧,她所理解的喜剧不同于闹剧,而是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笑中带泪”。她说就算《超时空同居》是一个喜剧,但里面很多的细节都有着悲伤的内核的,夹着黑芝麻粉的巧克力蛋糕,童年回忆里鲜花盛开的地方.......这些都是自己“回不去”的遗憾。所以苏伦喜欢童话。她希望用自己的人生经验与小时候的记忆去表达童话故事里那些美好瞬间。而“奇幻”就是一种可以在电影里回到过去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可以让苏伦更加接近心中的童话。

至于如何去创作有代入感的人物,

苏伦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和朋友聊天。

如果是无意义的聊天和日常的social,大多数人都没有问题。但创作者不同,因为他们会在聊天的过程中吸取对方的养分,归纳为创作的某些素材。然后在不同的聊天对象中寻找一些共性与闪光点。那谷小焦与陆鸣这两个人物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这会是两个值得去塑造的人物?苏伦说:“因为这两个人物身上有着有很多身边人的共性,他们的喜怒哀乐是离观众很近的。”

苏伦不止一次强调,创作就是要跟观众谈恋爱。要了解观众的喜怒哀乐。才能与观众达成一个有效地交流。其实代入感并没有那么难,秘诀就一句:“走到生活中去。”

冯小刚是苏伦进入电影行业打交道的第一个人, 而徐峥则是苏伦的领路人。

苏伦18岁在冯小刚导演的工作室就认识徐峥和陶虹了。当时年纪小,所以叫他们哥哥和姐姐,到现在她依然没有改口,依然很亲。就相当于是他们看着我成长。

“新人导演缺的是怎么能让别人相信你”。徐峥作为一个前辈,是希望能站出来支持有才华的年轻导演。剧本方面他逼着我改了很多稿,我后来回去翻我究竟改了多少稿,真的数不清,太多遍了。他有很多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我。这个我非常感激。而且我特别开心徐峥老师他是非常尊重新导演的,他会跟我说“苏伦,这是你自己的作品”。当我们聊到一些不同意见的时候,他说“尊重你自己的心就好”。

2014年,电影《港囧》的剧本写作阶段,徐峥又找来,想让苏伦做执行导演。一直接拍广告片和MV的苏伦,没说二话就答应了。

一年后《港囧》票房达到16亿,苏伦在业内被更多人知晓。广告拍摄和《港囧》确实给苏伦积累了现场经验,但是《超时空同居》面前,她觉得自己重新出发。

关于成长,她也特别赞成徐峥的观点,“你不觉得人生挺有意思的吗?就是有一天你遇到了一个挫折,然后大哭了一场。第二天醒来,会觉得也没什么。”

《超时空同居》同样是关于当下的思考:1999年和2018年的时空在一个房间里交错,男主角对未来好奇、女主角对过去的幸福生活念念不忘,可以通过房门去1999年和2018年。“最终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觉得过去和未来都不重要,现在的自己才是最好的自己。”苏伦将电影落在此处。

实际上,苏伦常常表现出对过去的怀念,尤其是讲起去世的奶奶。她觉得奶奶是最酷的老太太,对她来说什么事都不是事,很中性,特别乐观。奶奶在院子里种了两排花,睡醒之后一推开院门,“院子里有个唠唠叨叨的老太太:不许抓蜜蜂,小蜜蜂叮你。”

1999年,奶奶去世,苏伦再推开门发现院子里没人了。她希望有一扇门,“推开的一瞬间,你所有的记忆都停留在一开门、满院子阳光,有个老太太在那边跟你唠唠叨叨的。”

这是《超时空同居》的起源

也是她每次面对选择过去或未来时的答案

“我其实就想看看,曾经自己也是像陆鸣那样,努力地不停往前走,很阳光很开心。走到现在,觉得那个时候其实更应该停下来,享受当时的自己。”有一些情感私心似的,苏伦给了陆鸣一个好结局。

“笑着面对生活的时候,内心会是悲观的人吗?我不知道。只是看着家人笑的时候,我很怕他们消失。”苏伦说。

苏伦所有的喜好似乎都围绕着拍电影:看小说,看人物传记,或者听人聊天。她谈到自己要成为一个商业片导演,而对商业片的定义,她最看中“互动”,而非票房。

大一退学前,苏伦想:可能有人很喜欢这种生活方式和工作,可是她跟这些人讲故事,没有人听,会觉得我不务正业。你做着这件事情,心里想的是另外一件事情,其实挺拧巴的。

三年前有人问苏伦,你第一次体会到孤独是什么时候?她想起小时候和同伴们骑马玩,玩到夕阳快要下山,将暮未暮,整个世界都是蓝的,还剩一条地平线。同伴们都回家了,牛羊回圈,马也回圈了。忽然间一个人站在旷野里,觉得格外孤独。

《超时空同居》的最后一场戏,苏伦实验性地实拍了一场时光倒流——所有群演顺走,两位主演倒走,再回放出来。在练习和拍摄的将近一周里,陆鸣和谷小焦不断在街角相遇,陆鸣说“你好好的”,谷小焦说“我好好的,靠自己”。写完那场戏的台词的那一刻苏伦觉得很难过,她觉得谷小焦又开始孤独了。而每个人都是面临这样的孤独。

“讲故事会让我觉得不孤独。”苏伦好像忽然意识到什么,以一种如释重负的语气说,开始拍电影之后慢慢就不觉得了。“人与人的情感,用什么可以保留呢?记忆会褪色,各类情感会被覆盖,我用影像可以把最珍贵的那刻记下来,让生命延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