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时代财经 陈远枝
被称为“非洲之王”的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传音控股 ')最终未能借壳上市。6月12日晚间,新界泵业发布公告,筹划三个月有关传音控股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终止。
公告显示,新界泵业原本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拟置入资产为传音控股不低于 51% 的股份,拟置出资产为公司截至 2017 年 12 月 31 日的相关资产及负债。因交易各方未能就交易方案的重要条款达成一致意见,公司决定终止筹划本次重组事项。
至此,传音控股试图借壳新界泵业,谋求上市的计划落空。
借壳失败
事实上,传音控股的上市之路因亮眼的业绩一直备受瞩目。
据媒体报道,在今年的年会上,传音控股公开去年手机销量超过1.2亿台,同比上年增长50%,其中占主要数量的是功能机,达9000万台;智能手机出货超过3500万台,占比接近30%。
在排名上,传音手机去年总出货量位居全球第四,仅次于三星、苹果及华为。传音手机在非洲市场以45%的市场占有率被誉为“非洲之王”。
基于亮眼的成绩,传音控股借壳失败出乎业内意料。对此,电信行业分析师马继华对时代财经指出:“这与公司业务应该关系不大,主要还是壳公司与其商业谈判的问题。”
而其借壳标的公司新界泵业公告也提到了终止重组的原因是双方未能就交易方案的重要条款达成一致意见。
今年3月,新界泵业的交易公告提到,交易方案由资产置换、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及股份转让三部分组成,上述事项互为条件,其中任何一项不生效或因故无法实施的,其他两项也不生效或不予实施。
时代财经就此事联系了传音控股董秘办以及新界泵业证券部,双方均回应:“一切以上市公司公告为主。”
此前,市场多次传出传音控股试图通过借壳登陆A股,并将借壳标的指向了传音控股董事长竺兆江的前东家波导公司。传音初期的创世团队大多来自波导公司,这也是业内认为传音与波导洽谈收购的重要因素之一。
截至今年3月,新界泵业发布公告,筹划重大资产重组,拟收购传音控股股权。至此,传音控股借壳标的水落石出。
增长瓶颈
传音手机主打海外市场,在国内未受过多关注。
直至2017年,传音在非洲市场销售的功能机数量打败三星、苹果、华为等品牌,被冠以“非洲之王”的称号后,才逐渐引起国内媒体关注报道。
在传音主推的三大手机品牌:itel、TECNO和Infinix中,以价格较为低廉的功能机itel最为畅销,而后两款则是智能手机,尽管价格偏高,但却为传音带来最多营收。传音手机价格区间最低仅需几十块人民币,最高也不过1000元,因此,传音产品的毛利并不高。
传音控股创始人竺兆江曾提到,传音手机的售价较低(有时仅售10美元),公司的利润率低于竞争对手。根据IDC的数据,传音手机去年出货量1.2亿部手机,位于全球第四。由于手机销售价格低廉,按销售额计算,传音控股只是第13大手机制造商。
事实上,传音手机在非洲市场的增长势头已经遭遇到危机——随着华为、三星等手机厂商加大对非洲市场的开发,传音手机的市场份额逐渐遭到蚕食。
市场调研公司Canalys季报显示:今年一季度,传音旗下的手机品牌Tecno、iTel和Infinix以38%的市场总份额,依旧蝉联非洲销售冠军。但三星也在追赶,销售额同比增长42%,占据非洲市场23%的份额。
而在非洲主打中高端品牌的华为,也开始销售100美元至200美元的低端智能手机。第一手机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飚对时代财经分析:“传音在非洲市场取得45%的市场份额,实际上是已经达到了天花板,一定会被其他品牌侵蚀。”
为了突破瓶颈,传音手机开始向印度、东南亚等地扩张。
拥抱资本
在谋求借壳上市前,传音控股已经引入了外部投资者。据了解,2017年,网易互动、紫光集团、南山鸿泰基金等资本直接或间接入股传音控股。此举是业内认为是为上市作铺垫。
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手机产业迎来了上市的高峰期。除了领益科技成功借壳江粉磁材外,今年小米上市一事已经备受瞩目,此外,据传努比亚也有意启动上市。
众多手机企业向资本示好,与全球手机市场下滑不无关系。据市场调研机构IDC数据,2017年全球乃至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现了不小的下滑,全球下滑0.1%,中国下滑4%。
对于正在大力向智能手机市场转型,并进军印度、东南亚市场的传音控股而言,这并不是好消息。孙燕飚对时代财经表示:“传音手机在印度面临的是小米、Vivo、苹果等众多竞争对手,如果没有资本加持扩张,将面临着挤压。”
在今年3月,传音正式借壳新界泵业,谋求登陆A股上市。对此次传音借壳失败,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认为影响也不大。他对时代财经表示:“借壳上市是一个快捷的方式,政府对此支持力度也较大,所以大家都不愿意去签署一些不利的条约。”
面对手机整体市场下滑的背景,传音控股是否会错过上市扩张的“快车”,孙燕飚向时代财经指出:“传音受众多投资者青睐,而资本的圈子是互通的,它的投资商一定会推动它寻找下一个适合的‘壳’,相信下一次借壳上市很快就会启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