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带娃游览博物馆探寻“国家宝藏”的正确打开方式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带娃游览博物馆探寻“国家宝藏”的正确打开方式

游学打卡博物馆,寻找国家宝藏,穿越古今大作战。

作者:小D和你

央视爸爸放大招,CCTV3的《国家宝藏》一夜之间刷爆豆瓣评分和朋友圈,连乾隆爷的农家乐审美都被“玩坏了”!那真实的博物馆对于我们孩子来说又是怎么的存在呢?

对于孩子来说,博物馆应该是一个让他们可以“泡着”长大的地方,他们会把博物馆当成是看了又看、逛完再逛的最佳去处。当他们长大成为了爸爸妈妈的一天,他们还会带着自己孩子,一遍遍地再去体验这趟博物馆奇妙旅程。

博物馆奇妙旅程,走起!

有些父母会觉得,与文化遗产紧密相连的博物馆,对于几岁的孩子们来说太过深奥生涩。其实,参观博物馆不过是个文化启蒙,最重要的是过程,不能指望说一两次的博物馆之旅就能把孩子培养成天才和神童,最重要的是让孩子身心各个器官都调动起来,全程参与,在潜移默化中喜欢上博物馆。

博物馆≠单纯历史陈列≠旅游景点

历史是什么?对于博物馆来说,绝对不是单纯的历史陈列。博物馆的陈列品就像一座桥梁,帮助孩子在具体事物和抽象的时间线概念之间建立起联系。博物馆中展出的陈列都经过专家鉴定、分类和说明,比如矿石、动物种系或是美术作品都是分类展出的,能够为孩子提供比较完整、系统和准确的知识体系。

另外,博物馆也不等同于旅游景点,并不是你随便来逛逛的地方,而是一个底蕴深厚的目的地所在。走进博物馆,就是认识一个物种、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甚至是一种文化最好的地方。

博物馆≠知识传授≠成人思维的灌输

有些家长在带孩子去博物馆时,往往会不由自主地推着孩子匆匆听讲解,读说明文字,把成人的理解思维强硬地加在孩子的身上。

其实,博物馆最重要的并不是把具体的“知识点”教给孩子,而是要让他们打开眼界和思路,放胆去想,树立自己的观点和角度,爱上通过博物馆“这扇门”打开一个未知的世界。所以,听到孩子和传统理解有不同的看法时,我们应该庆幸,证明他们开始用自己的思维去看待、整理和归纳这个世界。

带孩子逛博物馆也需要一点技术含量的,孩子的关注点和大人完全不同,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和孩子一起爱上博物馆呢?

自然类博物馆是很好的切入点

走进广东省博物馆的海洋动物馆,硕大的鲸鱼、虎鲨、海豚标本悬挂在半空,和蓝色的点点灯光共同打造出了一个蓝色的梦幻海底世界。不远处,是恐龙们霸占的古生物馆,硕大无比的恐龙头部一直延伸到2楼,悄悄在你耳边出现。孩子们都兴致勃勃地追着爸爸妈妈问“为什么啄木鸟有‘防震头盔’”“海鸥为什么喜欢追逐轮船”等趣味问题。

日常生活的积累决定了我们在博物馆中参观的时长、耐性、收获和愉悦程度。孩子越小、对博物馆的经验越有限,对于三四岁的小孩子来说,自然类博物馆是最快、最容易激发他们参与互动的热情。

学龄前的孩子可以先让他们从参观自然资源馆开始,里面的展品相对会贴近生活,像鲸鱼标本、恐龙骨架复原等都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等到孩子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地理、艺术等一些抽象的内容时再引导他们到其他馆区。

留出足够的互动时间和空间

 

带孩子去博物馆,就是要引导孩子从一种被动的状态转变为主动的发现,多动手、多体验,满足低幼孩子爱摸爱碰爱玩的心理需求。

目前有很多博物馆都专门为孩子开辟了一块属于他们的小天地,增加很多可互动和体验的项目,完成由手到脑、由脑到心的互动式体验。正是这种立体式多触感的体验,能让单单在纸上看到的描述变得鲜活、清晰和立体起来。

定好规矩 拒绝成为熊孩子

博物馆是人们享受终身教育的第二课堂,同时也是一个公共场所,既要求参观者要具备基本的公共文明礼仪,而在某些方面又有些特殊的严格规定。带孩子参观前,爸爸妈妈应该提前孩子订立一些参观博物馆的规矩。爸爸妈妈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学习的一面镜子,所以很多时候,要注意的应该是爸爸妈妈自己哦!

● 当孩子在展馆里一下子跑得不见时,你会马上大声呼叫TA的名字吗?

● 如果孩子对互动区的某项设备特别感兴趣玩了很久都不愿离开,而后面有很多小朋友在排队等候,你会怎样呢?

● 孩子对场馆的宣传单很有兴趣,不管东南西北每个类型都拿上三四份,你会怎样呢?

● 孩子太兴奋在展馆里奔跑起来,甚至爬到一些展架上触碰展品,面对工作人员的提醒,你会说“他们还小,不懂事”为孩子开脱吗?

● 拍照之前,您是否留意过展区挂着“不能拍照”或“不能使用闪光灯”的牌子吗?

如果有一项或以上是YES的话,就要注意啦:你绝对有潜质做博物馆熊家长!

TIPS

培养兴趣比灌输知识重要,参观时不要对孩子提出太多的要求,让他们感到有压力,而应该要让他们从中获得新奇、快乐和满足。

引导孩子去了解展品时,一定要寻找和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和观察水平去引导,经过一段时间,孩子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就慢慢建立起来了。

博物馆的展陈区域很大,一次走马观花不如分解成几次深入体验,每次有不同的侧重点,走走停停,看看想想,形成自己的知识脉络与体系。

并不是每个小朋友都会很喜欢博物馆,可以培养孩子对博物馆的正确的认识和感受,但不要强求他必须将大量的时间都放在博物馆里。

孩子的成长轨迹充满了未知和不确定的因子,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创造机会让他们接触到不同的事物,欣赏不同的风景,体验不同的生活,从而让他们产生属于自己的人生思考。

来源:轻轻D鹿过

原标题:游学打卡博物馆,寻找国家宝藏,穿越古今大作战

最新更新时间:06/16 14:21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带娃游览博物馆探寻“国家宝藏”的正确打开方式

游学打卡博物馆,寻找国家宝藏,穿越古今大作战。

作者:小D和你

央视爸爸放大招,CCTV3的《国家宝藏》一夜之间刷爆豆瓣评分和朋友圈,连乾隆爷的农家乐审美都被“玩坏了”!那真实的博物馆对于我们孩子来说又是怎么的存在呢?

对于孩子来说,博物馆应该是一个让他们可以“泡着”长大的地方,他们会把博物馆当成是看了又看、逛完再逛的最佳去处。当他们长大成为了爸爸妈妈的一天,他们还会带着自己孩子,一遍遍地再去体验这趟博物馆奇妙旅程。

博物馆奇妙旅程,走起!

有些父母会觉得,与文化遗产紧密相连的博物馆,对于几岁的孩子们来说太过深奥生涩。其实,参观博物馆不过是个文化启蒙,最重要的是过程,不能指望说一两次的博物馆之旅就能把孩子培养成天才和神童,最重要的是让孩子身心各个器官都调动起来,全程参与,在潜移默化中喜欢上博物馆。

博物馆≠单纯历史陈列≠旅游景点

历史是什么?对于博物馆来说,绝对不是单纯的历史陈列。博物馆的陈列品就像一座桥梁,帮助孩子在具体事物和抽象的时间线概念之间建立起联系。博物馆中展出的陈列都经过专家鉴定、分类和说明,比如矿石、动物种系或是美术作品都是分类展出的,能够为孩子提供比较完整、系统和准确的知识体系。

另外,博物馆也不等同于旅游景点,并不是你随便来逛逛的地方,而是一个底蕴深厚的目的地所在。走进博物馆,就是认识一个物种、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甚至是一种文化最好的地方。

博物馆≠知识传授≠成人思维的灌输

有些家长在带孩子去博物馆时,往往会不由自主地推着孩子匆匆听讲解,读说明文字,把成人的理解思维强硬地加在孩子的身上。

其实,博物馆最重要的并不是把具体的“知识点”教给孩子,而是要让他们打开眼界和思路,放胆去想,树立自己的观点和角度,爱上通过博物馆“这扇门”打开一个未知的世界。所以,听到孩子和传统理解有不同的看法时,我们应该庆幸,证明他们开始用自己的思维去看待、整理和归纳这个世界。

带孩子逛博物馆也需要一点技术含量的,孩子的关注点和大人完全不同,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和孩子一起爱上博物馆呢?

自然类博物馆是很好的切入点

走进广东省博物馆的海洋动物馆,硕大的鲸鱼、虎鲨、海豚标本悬挂在半空,和蓝色的点点灯光共同打造出了一个蓝色的梦幻海底世界。不远处,是恐龙们霸占的古生物馆,硕大无比的恐龙头部一直延伸到2楼,悄悄在你耳边出现。孩子们都兴致勃勃地追着爸爸妈妈问“为什么啄木鸟有‘防震头盔’”“海鸥为什么喜欢追逐轮船”等趣味问题。

日常生活的积累决定了我们在博物馆中参观的时长、耐性、收获和愉悦程度。孩子越小、对博物馆的经验越有限,对于三四岁的小孩子来说,自然类博物馆是最快、最容易激发他们参与互动的热情。

学龄前的孩子可以先让他们从参观自然资源馆开始,里面的展品相对会贴近生活,像鲸鱼标本、恐龙骨架复原等都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等到孩子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地理、艺术等一些抽象的内容时再引导他们到其他馆区。

留出足够的互动时间和空间

 

带孩子去博物馆,就是要引导孩子从一种被动的状态转变为主动的发现,多动手、多体验,满足低幼孩子爱摸爱碰爱玩的心理需求。

目前有很多博物馆都专门为孩子开辟了一块属于他们的小天地,增加很多可互动和体验的项目,完成由手到脑、由脑到心的互动式体验。正是这种立体式多触感的体验,能让单单在纸上看到的描述变得鲜活、清晰和立体起来。

定好规矩 拒绝成为熊孩子

博物馆是人们享受终身教育的第二课堂,同时也是一个公共场所,既要求参观者要具备基本的公共文明礼仪,而在某些方面又有些特殊的严格规定。带孩子参观前,爸爸妈妈应该提前孩子订立一些参观博物馆的规矩。爸爸妈妈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学习的一面镜子,所以很多时候,要注意的应该是爸爸妈妈自己哦!

● 当孩子在展馆里一下子跑得不见时,你会马上大声呼叫TA的名字吗?

● 如果孩子对互动区的某项设备特别感兴趣玩了很久都不愿离开,而后面有很多小朋友在排队等候,你会怎样呢?

● 孩子对场馆的宣传单很有兴趣,不管东南西北每个类型都拿上三四份,你会怎样呢?

● 孩子太兴奋在展馆里奔跑起来,甚至爬到一些展架上触碰展品,面对工作人员的提醒,你会说“他们还小,不懂事”为孩子开脱吗?

● 拍照之前,您是否留意过展区挂着“不能拍照”或“不能使用闪光灯”的牌子吗?

如果有一项或以上是YES的话,就要注意啦:你绝对有潜质做博物馆熊家长!

TIPS

培养兴趣比灌输知识重要,参观时不要对孩子提出太多的要求,让他们感到有压力,而应该要让他们从中获得新奇、快乐和满足。

引导孩子去了解展品时,一定要寻找和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和观察水平去引导,经过一段时间,孩子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就慢慢建立起来了。

博物馆的展陈区域很大,一次走马观花不如分解成几次深入体验,每次有不同的侧重点,走走停停,看看想想,形成自己的知识脉络与体系。

并不是每个小朋友都会很喜欢博物馆,可以培养孩子对博物馆的正确的认识和感受,但不要强求他必须将大量的时间都放在博物馆里。

孩子的成长轨迹充满了未知和不确定的因子,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创造机会让他们接触到不同的事物,欣赏不同的风景,体验不同的生活,从而让他们产生属于自己的人生思考。

来源:轻轻D鹿过

原标题:游学打卡博物馆,寻找国家宝藏,穿越古今大作战

最新更新时间:06/16 14:21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