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中国农村“新土改”即将进入试点阶段 但改革进程仍会谨慎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中国农村“新土改”即将进入试点阶段 但改革进程仍会谨慎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即将展开,改革将集中在“农村土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三大领域,但业内人士认为,2015年农村土改的成果可能会低于很多人的预期。

图片来源:东方IC

关系到亿万农民切身利益、被视为“硬骨头”的中国农村土地改革正在提速,改革试点工作的时间表已然确定。不过,从一系列文件及实际改革进程来看,2015年农村土改仍将以试点、稳妥为主基调,中央仍持谨慎态度。

1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明确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将在2017年底完成,这标志着,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即将进入试点阶段。但试点将持续三年时间,显然中央并不急于推广。

截至界面新闻发稿前,该《意见》尚未对外公开发布,仅限于在政府部门之间传达。而国土资源部部长、国家土地总督察姜大明1月12日接受新华社采访时透露,此轮改革试点主要有三大任务,建设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探索缩小土地征收范围,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等。

姜大明还进一步解读称,此轮试点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方面,要探索完善用地产权制度,赋予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权能,明确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范围和途径,建立健全市场交易规则和服务监管制度等。在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方面,要完善宅基地权益保障和取得方式,探索农民住房保障在不同区域户有所居的多种实现形式,对超标准占用宅基地和一户多宅等情况,探索实行有偿使用,探索进城落户农民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自愿有偿退出或转让宅基地等。

现在看来,土改试点工作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宅基地等关键领域又迈进了一步。接受界面新闻采访的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则认为,过去曾规定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在符合规范与用途管制的情况下可以入市,但规定与用途管制对一块具体的地来讲,需要进行清楚的界定。还需要对直接入市的风险进行评估,避免过快的入市出现土地财政问题,带来地方债务风险。

郑风田还分析称,姜大明的表态说明,中央对于农村宅基地改革依然特别谨慎。他说:“农村宅基地改革还是不能乱闯红线,限定进城落户农民只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自愿有偿退出或转让宅基地,其实,没试点之前的就是这样。原来透露的信息仅仅是不准城里人到农村买宅基地,现在的信息基本上和过去没有太大变化。”

郑风田认为,此轮宅基地改革重点是针对超标准占用宅基地和一户多宅的农户适当地收取一定费用。

目前中国农村居民家中一般都有一块宅基地,但眼下近3亿人到城市打工。郑丰田认为,未来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如何处置进城农民的“在城市住老鼠窝,农村房子让老鼠住”的困境,需要对农村宅基地进行改革。

姜大明接受新华社采访时透露,改革试点的要求,一是坚持小范围试点。统筹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兼顾不同发展阶段和模式,主要在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农村改革试验区中安排,选择若干有基础、有条件的县或县级市开展。二是坚持依法改革,试点涉及突破相关法律条款,需要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允许试点地区在试点期间暂停执行相关法律条款。三是坚持封闭运行。试点严格限制在经法律授权的县(市)开展,非试点地区不能盲目攀比,擅自行动,确保试点封闭运行,风险可控。

“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还需要更大面积的试点。”郑丰田认为,中央为了牢牢掌握改革试点情况,采取封闭运行是为了控制风险。由于《土地管理法》修改版尚未出台,农村土地改革试点工作进程中仍会存在诸多风险。

安邦咨询1月13日发表的最新报告也认为,缺乏共识、顾虑重重使得土地改革呈现出谨慎和保守的态势。安邦认为,2014年的土改成果仍局限于确权登记颁证等基础领域。虽然不少地方都在试验土改的可行模式,但距离形成全国普适的成熟模式为时尚早。而针对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政策操作难度较大,动作缓慢。2015年农村土改的成果可能会低于很多人的预期。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和2014年一号文件都明确提出要改革宅基地管理制度,完善宅基地管理政策和住房抵押担保,而姜大明部长的解读并不完整,还需要等待完整文件正式公布后,再看有没有详细的试点意见。”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中国农村“新土改”即将进入试点阶段 但改革进程仍会谨慎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即将展开,改革将集中在“农村土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三大领域,但业内人士认为,2015年农村土改的成果可能会低于很多人的预期。

图片来源:东方IC

关系到亿万农民切身利益、被视为“硬骨头”的中国农村土地改革正在提速,改革试点工作的时间表已然确定。不过,从一系列文件及实际改革进程来看,2015年农村土改仍将以试点、稳妥为主基调,中央仍持谨慎态度。

1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明确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将在2017年底完成,这标志着,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即将进入试点阶段。但试点将持续三年时间,显然中央并不急于推广。

截至界面新闻发稿前,该《意见》尚未对外公开发布,仅限于在政府部门之间传达。而国土资源部部长、国家土地总督察姜大明1月12日接受新华社采访时透露,此轮改革试点主要有三大任务,建设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探索缩小土地征收范围,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等。

姜大明还进一步解读称,此轮试点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方面,要探索完善用地产权制度,赋予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权能,明确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范围和途径,建立健全市场交易规则和服务监管制度等。在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方面,要完善宅基地权益保障和取得方式,探索农民住房保障在不同区域户有所居的多种实现形式,对超标准占用宅基地和一户多宅等情况,探索实行有偿使用,探索进城落户农民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自愿有偿退出或转让宅基地等。

现在看来,土改试点工作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宅基地等关键领域又迈进了一步。接受界面新闻采访的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则认为,过去曾规定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在符合规范与用途管制的情况下可以入市,但规定与用途管制对一块具体的地来讲,需要进行清楚的界定。还需要对直接入市的风险进行评估,避免过快的入市出现土地财政问题,带来地方债务风险。

郑风田还分析称,姜大明的表态说明,中央对于农村宅基地改革依然特别谨慎。他说:“农村宅基地改革还是不能乱闯红线,限定进城落户农民只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自愿有偿退出或转让宅基地,其实,没试点之前的就是这样。原来透露的信息仅仅是不准城里人到农村买宅基地,现在的信息基本上和过去没有太大变化。”

郑风田认为,此轮宅基地改革重点是针对超标准占用宅基地和一户多宅的农户适当地收取一定费用。

目前中国农村居民家中一般都有一块宅基地,但眼下近3亿人到城市打工。郑丰田认为,未来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如何处置进城农民的“在城市住老鼠窝,农村房子让老鼠住”的困境,需要对农村宅基地进行改革。

姜大明接受新华社采访时透露,改革试点的要求,一是坚持小范围试点。统筹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兼顾不同发展阶段和模式,主要在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农村改革试验区中安排,选择若干有基础、有条件的县或县级市开展。二是坚持依法改革,试点涉及突破相关法律条款,需要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允许试点地区在试点期间暂停执行相关法律条款。三是坚持封闭运行。试点严格限制在经法律授权的县(市)开展,非试点地区不能盲目攀比,擅自行动,确保试点封闭运行,风险可控。

“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还需要更大面积的试点。”郑丰田认为,中央为了牢牢掌握改革试点情况,采取封闭运行是为了控制风险。由于《土地管理法》修改版尚未出台,农村土地改革试点工作进程中仍会存在诸多风险。

安邦咨询1月13日发表的最新报告也认为,缺乏共识、顾虑重重使得土地改革呈现出谨慎和保守的态势。安邦认为,2014年的土改成果仍局限于确权登记颁证等基础领域。虽然不少地方都在试验土改的可行模式,但距离形成全国普适的成熟模式为时尚早。而针对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政策操作难度较大,动作缓慢。2015年农村土改的成果可能会低于很多人的预期。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和2014年一号文件都明确提出要改革宅基地管理制度,完善宅基地管理政策和住房抵押担保,而姜大明部长的解读并不完整,还需要等待完整文件正式公布后,再看有没有详细的试点意见。”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