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伪球迷围观世界杯的正确姿势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伪球迷围观世界杯的正确姿势

强者恒强,弱者恒弱,对足球来说是一件好事吗?

本届世界杯爆冷的程度和量级,让人不免对冷门和热门的定义产生了疑惑。

无论是首战不败金身破功的卫冕冠军,还是意外大比分惨败的夺冠热门,本届世界上各大豪门集体性的低迷表现,让资深球迷们都深感错愕。在对抗激烈的竞技体育中,球迷们面对自己主队梦游一般的表现,一句“享受比赛”恐怕很难安抚他们激愤的情绪。但在我这个从98年法国世界杯开始关注和了解足球的资深伪球迷看来,世界杯终于在20年后走向了新的转折之年。

冷门与热门

首先,我想请球迷们思考一个问题:强者恒强,弱者恒弱,对足球来说是一件好事吗?

如果把主队情结放下,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不惟足球,所有的竞技体育项目中,竞技性都是核心内容。而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局面意味着,这个项目的发展已经陷入了瓶颈,对梯队靠后的新入者来说,与一流竞技水平之间的鸿沟越拉越大,难以填平。一些长期得不到突破的弱旅将会放弃继续参与,这将导致项目本身在拓展深度和广度上步履维艰。好在足球一直豁免于这种困境。其实老球迷们都知道,国际足坛没有弱旅。世界杯的历史上,名不见经传的冷门将名声在外的热门挑落马下,已经是世界杯独特魅力的一部分。本届世界杯B咖、C咖们的崛起,见证了世界足球发展踏上新路径。

最近20年来世界足球有两个突出的趋势,一是战术足球成为主流,二是联赛建设外溢。越来越绵密的联赛体系和高强度的赛制安排,终结了“几个进球前锋包打天下”的局面,相较于过去短赛制、长周期的安排,目前联赛采用的长赛制、短周期首先进一步压缩了随机性因素。也就是说,球员们场上的神来一笔不再像过去那样,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当然,在关键比赛中,球员们的超常发挥仍然起到左右比赛的作用)。围绕着联赛的变化,对各个俱乐部也产生了新的激励机制。对球队建设来说,整体性的战术安排相比球员个人能力更加重要。对球队的管理者来说,如何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保持球队的竞技状态,成了他们必须面对的新课题。足球是一个11个人的游戏,提高团队配合能力的要求对训练组织、战术安排和应战策略都产生了积极影响,由过去一味地掐尖转变为更加注重球员的均衡发展,由过去强调锋线压上的攻势足球转向了更加稳健的战术足球,特别是对球员们适应队形和节奏转换的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个全面而潜移默化的变化,2018年的世界杯成了这种变化集中展示的舞台。

足球是目前世界体育中变化最快、最丰富的领域之一,虽然也有强队能够“以不变应万变”,但无论是以迅捷贯穿全场的墨西哥,还是以扎实掌控节奏的冰岛,本届世界杯的“冷门”们已经身体力行的表达了顺势而动、求新求变的努力和成果。而传统豪门如果跟不上节奏,结果就如今时今日一般,踉踉跄跄,步履蹒跚。挑战永远是机会之源,足球的发展、豪门的成长都是在不断的被质疑和挑战,最终实现超越。冷门和热门之间的较量,应该说重新激活了已经略显僵化的国际足坛。经过小组赛的集中展示,这些“鲶鱼”们的强势介入应该已经给豪强们制造了足够的压力,也许本届世界杯后,豪强们也会加入求新求变的大潮,给足球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足球和地球都是圆的

足球和全球化有关系吗?这个问题可能有点突兀,特别是在逆全球化冷风劲吹的时候讨论全球化,似乎更是不太合时宜。但2018年的世界杯,的确为全球化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注脚和全新的观察角度。回顾足球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传统豪门无一不是经济殷实、竞技体育发达、政策扶持所锻造的,顶级赛事门槛最高,梯队明显。即使是远在南美的巴西,在经济、政策、体育发展环境等“软硬件条件”上也始终领先美洲同胞们一个身位。可以说,高水平的足球一度曾经是个“奢侈品”。如今有新的生力军打破传统格局,从竞技体育的发展和观赏性、对抗性而言是个积极信号。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改变了国际足球“豪强割据”的利益格局呢?答案很简单:全球化。

全球化的路径是消除壁垒,促进人财物和资源之间的自由流动和信息共享,以充分竞争促进资源在全要素、全领域内的优化配置。可以说,自1970年代全球化起步以来,足球产业是最能体现全球化要旨和全球化红利的产业之一。足球和地球都是圆的,作为全球化程度最好也最成功的体育项目,足球的扁平化和多元化是全球化作用的直接体现。多元化最直观的反映,就是本届世界杯赛场上种族、国籍的大杂烩。足球运动员属于特殊人才,世界各国都对此类人才采取特殊引进和便利化安排,为他们出国学习和回国效力创造条件。面对越来越活跃的全球化足球,反倒是公民法律、财税制度、边境管理等等官僚体系拖了后腿。联赛转会市场,面对球员国籍所在国和长期效力的联赛不一致的矛盾,即使是强调“为国出战”的世界杯赛场,国际足联采取的态度也越来越灵活。在足球上,全球化开始撼动主权国家各种限制人、财、物和信息自由流动的壁垒,并且持续的取得胜利,足球产业的整体水平也和足球产业的开放性同步,始终呈高位稳定发展。

联赛体系人才效应的外溢,也是助推B咖C咖球队成长的重要因素。90年代之后,产业规模的扩大让俱乐部重新思考自身的角色和地位,越来越绵密的赛制安排和来自开放体系的全球化竞争,对俱乐部管理的科学性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相比于单一赛制下短平快的球风球路,俱乐部必须在如何保持竞技状态和充分调度资源上下更多的功夫。压力来自全球,机遇也来自全球。面对球星们越来越高的身价,越来越多的俱乐部将目光转向全球转会市场,球探遍布世界各地挖掘优秀球员,俱乐部也乐于在效费比更高的球员身上做长线投资,帮助他们成长,甚至为引进球员量身定做一套战术。除了传统的欧洲五大联赛之外,过去不太被重视的俄超、土超等外围本土联赛输出的球员也在本次世界杯上有突出表现,就是这一趋势的直接结果。各个俱乐部在联赛建设和青训体系上开始投入是最近十几年的事,经历过两到三代人的发育,种子们开花结果了。对于这些经历过联赛洗礼的优秀球员来说,有择优权的国家队当然更有助于发挥他们的团体优势。全球资本涌入体育产业,足球借着资本东风,扁平化的趋势也最为明显。有一定基础的B咖队能够借助扁平化的全球体系,了解并分享全球最高水准的经验,迅速成长起来,获益匪浅。而足球本身专业化程度的提升,也与全球竞技联合体建立了良性互动。

谁将是世界杯的最大赢家

当全世界的球迷们都在狂热的投入世界杯的怀抱时,俄罗斯人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游客数量大幅增加刺激俄罗斯旅游业的发展,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俄经济增长。中新网的报道指出,俄罗斯副总理阿尔卡季·德沃科维奇称,世界杯足球赛的准备工作在过去五年中给俄罗斯经济带来了140亿美元的贡献,约占该国GDP的1%。还有俄罗斯经济分析师称,世界杯期间,球迷将给俄罗斯经济带来约30亿美元收入,在4月到9月给俄罗斯GDP带来0.2%的增长。其中,酒店、餐馆和纪念品商店将是最大受益方。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俄罗斯各赛事举办城市的酒店订单就在不断增加。莫斯科市运动与旅游局日前表示,目前莫斯科市内1300多家酒店中有86%的房间已在世界杯期间被预订。其中,半决赛和决赛举行地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的酒店预订最为紧张,许多酒店预订都已客满。除酒店住宿外,机票预订量也大幅增加。旅游信息服务商ForwardKeys数据显示,预订世界杯期间飞往俄罗斯的国际航班数量已超过去年同期预订量的两倍,游客数量将在开赛时达到最高,并在6月份剩余时间维持高位,比去年提高118.3%。其中,来自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和波兰的游客涨幅排名靠前。在缺乏经济增长亮点的俄罗斯,这一针强心剂不仅能够提振经济表现,也能稳固在经济制裁下俄罗斯经济成长的信心。

俄罗斯人的欣慰不仅来自于直观可见的经济收入,也来自于在舆论战场上的翻身仗。在世界杯开幕之前,俄罗斯面临西方层层加码的制裁,并在2018年年初陷入英美为首的媒体抹黑战中,包括本届世界杯在召开前,也遭遇到了甚嚣尘上的抵制风波。好在一声哨响,全球进入世界杯时间,全世界对俄罗斯的关注都从叙利亚和乌东地区转回了世界杯赛场。经历过朝韩石破天惊的冬奥外交后,俄罗斯不尴不尬的“四环索契冬奥会”也归于沉寂。因此,憋足了一股劲的俄罗斯人在本届世界杯上下了大工夫,心心念念的要打一个翻身仗。从策略上看,一向以消极监管和不够开放饱受诟病的俄罗斯,围绕着世界杯做文章,为来访的球迷和游客量身打造了一个“FAN ID”的特别通行证体系,向150余万观赛者前所未有的敞开大门。由于地利之便,此次观赛的欧洲球迷将创下历届世界杯的新高。对于被英语主流媒体塑造成“封闭、落后、极富侵略性”的俄罗斯,大多数普通的西方球迷都已经有一些先入为主的偏见。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这些偏见都将在一个多月的世界杯之旅中,被热情好客的俄罗斯人民和极富魅力的斯拉夫文明逐个瓦解。如果媒体的抹黑出于政治目的而用力过猛,那么可以大胆预测,这些抹黑之前有多成功,就会在俄罗斯遭遇多大的失败。在世界杯这个舞台上,俄罗斯拥抱世界,世界亲近俄罗斯。以体育为媒介的公共外交,正在展现出空前旺盛的生命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伪球迷围观世界杯的正确姿势

强者恒强,弱者恒弱,对足球来说是一件好事吗?

本届世界杯爆冷的程度和量级,让人不免对冷门和热门的定义产生了疑惑。

无论是首战不败金身破功的卫冕冠军,还是意外大比分惨败的夺冠热门,本届世界上各大豪门集体性的低迷表现,让资深球迷们都深感错愕。在对抗激烈的竞技体育中,球迷们面对自己主队梦游一般的表现,一句“享受比赛”恐怕很难安抚他们激愤的情绪。但在我这个从98年法国世界杯开始关注和了解足球的资深伪球迷看来,世界杯终于在20年后走向了新的转折之年。

冷门与热门

首先,我想请球迷们思考一个问题:强者恒强,弱者恒弱,对足球来说是一件好事吗?

如果把主队情结放下,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不惟足球,所有的竞技体育项目中,竞技性都是核心内容。而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局面意味着,这个项目的发展已经陷入了瓶颈,对梯队靠后的新入者来说,与一流竞技水平之间的鸿沟越拉越大,难以填平。一些长期得不到突破的弱旅将会放弃继续参与,这将导致项目本身在拓展深度和广度上步履维艰。好在足球一直豁免于这种困境。其实老球迷们都知道,国际足坛没有弱旅。世界杯的历史上,名不见经传的冷门将名声在外的热门挑落马下,已经是世界杯独特魅力的一部分。本届世界杯B咖、C咖们的崛起,见证了世界足球发展踏上新路径。

最近20年来世界足球有两个突出的趋势,一是战术足球成为主流,二是联赛建设外溢。越来越绵密的联赛体系和高强度的赛制安排,终结了“几个进球前锋包打天下”的局面,相较于过去短赛制、长周期的安排,目前联赛采用的长赛制、短周期首先进一步压缩了随机性因素。也就是说,球员们场上的神来一笔不再像过去那样,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当然,在关键比赛中,球员们的超常发挥仍然起到左右比赛的作用)。围绕着联赛的变化,对各个俱乐部也产生了新的激励机制。对球队建设来说,整体性的战术安排相比球员个人能力更加重要。对球队的管理者来说,如何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保持球队的竞技状态,成了他们必须面对的新课题。足球是一个11个人的游戏,提高团队配合能力的要求对训练组织、战术安排和应战策略都产生了积极影响,由过去一味地掐尖转变为更加注重球员的均衡发展,由过去强调锋线压上的攻势足球转向了更加稳健的战术足球,特别是对球员们适应队形和节奏转换的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个全面而潜移默化的变化,2018年的世界杯成了这种变化集中展示的舞台。

足球是目前世界体育中变化最快、最丰富的领域之一,虽然也有强队能够“以不变应万变”,但无论是以迅捷贯穿全场的墨西哥,还是以扎实掌控节奏的冰岛,本届世界杯的“冷门”们已经身体力行的表达了顺势而动、求新求变的努力和成果。而传统豪门如果跟不上节奏,结果就如今时今日一般,踉踉跄跄,步履蹒跚。挑战永远是机会之源,足球的发展、豪门的成长都是在不断的被质疑和挑战,最终实现超越。冷门和热门之间的较量,应该说重新激活了已经略显僵化的国际足坛。经过小组赛的集中展示,这些“鲶鱼”们的强势介入应该已经给豪强们制造了足够的压力,也许本届世界杯后,豪强们也会加入求新求变的大潮,给足球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足球和地球都是圆的

足球和全球化有关系吗?这个问题可能有点突兀,特别是在逆全球化冷风劲吹的时候讨论全球化,似乎更是不太合时宜。但2018年的世界杯,的确为全球化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注脚和全新的观察角度。回顾足球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传统豪门无一不是经济殷实、竞技体育发达、政策扶持所锻造的,顶级赛事门槛最高,梯队明显。即使是远在南美的巴西,在经济、政策、体育发展环境等“软硬件条件”上也始终领先美洲同胞们一个身位。可以说,高水平的足球一度曾经是个“奢侈品”。如今有新的生力军打破传统格局,从竞技体育的发展和观赏性、对抗性而言是个积极信号。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改变了国际足球“豪强割据”的利益格局呢?答案很简单:全球化。

全球化的路径是消除壁垒,促进人财物和资源之间的自由流动和信息共享,以充分竞争促进资源在全要素、全领域内的优化配置。可以说,自1970年代全球化起步以来,足球产业是最能体现全球化要旨和全球化红利的产业之一。足球和地球都是圆的,作为全球化程度最好也最成功的体育项目,足球的扁平化和多元化是全球化作用的直接体现。多元化最直观的反映,就是本届世界杯赛场上种族、国籍的大杂烩。足球运动员属于特殊人才,世界各国都对此类人才采取特殊引进和便利化安排,为他们出国学习和回国效力创造条件。面对越来越活跃的全球化足球,反倒是公民法律、财税制度、边境管理等等官僚体系拖了后腿。联赛转会市场,面对球员国籍所在国和长期效力的联赛不一致的矛盾,即使是强调“为国出战”的世界杯赛场,国际足联采取的态度也越来越灵活。在足球上,全球化开始撼动主权国家各种限制人、财、物和信息自由流动的壁垒,并且持续的取得胜利,足球产业的整体水平也和足球产业的开放性同步,始终呈高位稳定发展。

联赛体系人才效应的外溢,也是助推B咖C咖球队成长的重要因素。90年代之后,产业规模的扩大让俱乐部重新思考自身的角色和地位,越来越绵密的赛制安排和来自开放体系的全球化竞争,对俱乐部管理的科学性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相比于单一赛制下短平快的球风球路,俱乐部必须在如何保持竞技状态和充分调度资源上下更多的功夫。压力来自全球,机遇也来自全球。面对球星们越来越高的身价,越来越多的俱乐部将目光转向全球转会市场,球探遍布世界各地挖掘优秀球员,俱乐部也乐于在效费比更高的球员身上做长线投资,帮助他们成长,甚至为引进球员量身定做一套战术。除了传统的欧洲五大联赛之外,过去不太被重视的俄超、土超等外围本土联赛输出的球员也在本次世界杯上有突出表现,就是这一趋势的直接结果。各个俱乐部在联赛建设和青训体系上开始投入是最近十几年的事,经历过两到三代人的发育,种子们开花结果了。对于这些经历过联赛洗礼的优秀球员来说,有择优权的国家队当然更有助于发挥他们的团体优势。全球资本涌入体育产业,足球借着资本东风,扁平化的趋势也最为明显。有一定基础的B咖队能够借助扁平化的全球体系,了解并分享全球最高水准的经验,迅速成长起来,获益匪浅。而足球本身专业化程度的提升,也与全球竞技联合体建立了良性互动。

谁将是世界杯的最大赢家

当全世界的球迷们都在狂热的投入世界杯的怀抱时,俄罗斯人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游客数量大幅增加刺激俄罗斯旅游业的发展,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俄经济增长。中新网的报道指出,俄罗斯副总理阿尔卡季·德沃科维奇称,世界杯足球赛的准备工作在过去五年中给俄罗斯经济带来了140亿美元的贡献,约占该国GDP的1%。还有俄罗斯经济分析师称,世界杯期间,球迷将给俄罗斯经济带来约30亿美元收入,在4月到9月给俄罗斯GDP带来0.2%的增长。其中,酒店、餐馆和纪念品商店将是最大受益方。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俄罗斯各赛事举办城市的酒店订单就在不断增加。莫斯科市运动与旅游局日前表示,目前莫斯科市内1300多家酒店中有86%的房间已在世界杯期间被预订。其中,半决赛和决赛举行地圣彼得堡和莫斯科的酒店预订最为紧张,许多酒店预订都已客满。除酒店住宿外,机票预订量也大幅增加。旅游信息服务商ForwardKeys数据显示,预订世界杯期间飞往俄罗斯的国际航班数量已超过去年同期预订量的两倍,游客数量将在开赛时达到最高,并在6月份剩余时间维持高位,比去年提高118.3%。其中,来自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和波兰的游客涨幅排名靠前。在缺乏经济增长亮点的俄罗斯,这一针强心剂不仅能够提振经济表现,也能稳固在经济制裁下俄罗斯经济成长的信心。

俄罗斯人的欣慰不仅来自于直观可见的经济收入,也来自于在舆论战场上的翻身仗。在世界杯开幕之前,俄罗斯面临西方层层加码的制裁,并在2018年年初陷入英美为首的媒体抹黑战中,包括本届世界杯在召开前,也遭遇到了甚嚣尘上的抵制风波。好在一声哨响,全球进入世界杯时间,全世界对俄罗斯的关注都从叙利亚和乌东地区转回了世界杯赛场。经历过朝韩石破天惊的冬奥外交后,俄罗斯不尴不尬的“四环索契冬奥会”也归于沉寂。因此,憋足了一股劲的俄罗斯人在本届世界杯上下了大工夫,心心念念的要打一个翻身仗。从策略上看,一向以消极监管和不够开放饱受诟病的俄罗斯,围绕着世界杯做文章,为来访的球迷和游客量身打造了一个“FAN ID”的特别通行证体系,向150余万观赛者前所未有的敞开大门。由于地利之便,此次观赛的欧洲球迷将创下历届世界杯的新高。对于被英语主流媒体塑造成“封闭、落后、极富侵略性”的俄罗斯,大多数普通的西方球迷都已经有一些先入为主的偏见。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这些偏见都将在一个多月的世界杯之旅中,被热情好客的俄罗斯人民和极富魅力的斯拉夫文明逐个瓦解。如果媒体的抹黑出于政治目的而用力过猛,那么可以大胆预测,这些抹黑之前有多成功,就会在俄罗斯遭遇多大的失败。在世界杯这个舞台上,俄罗斯拥抱世界,世界亲近俄罗斯。以体育为媒介的公共外交,正在展现出空前旺盛的生命力。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