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独辟蹊径!中锐控股拟买壳上市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独辟蹊径!中锐控股拟买壳上市

如果买壳完成后,中锐控股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将自己的教育资产装进壳公司?

6月11日,丽鹏股份发布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孙世尧及其一致行动人霍文菊、于志芬、孙红丽,将其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以协议方式,以不低于3.66元/股的价格,转让给中锐控股,转让股份的具体数额尚未确定。本次交易完成后,控制权将变更为中锐控股。而且,中锐控股不排除在未来12个月内对上市公司或其子公司的资产和业务筹划重组。

标的主营增长乏力

据显示,丽鹏股份2015-2017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3.57亿元、17.49亿元、18.58亿元,归上市公司净利润为1.21亿元、1.55亿元、0.9亿元。可以看出近三年丽鹏股份的营收在逐年上涨,但净利润却未见大幅提升,甚至2017年净利润仅为0.9亿元。

从具体业务看,丽鹏股份主要包含园林绿化、防伪瓶盖等业务,其中,园林绿化占主营收入的一半以上,防伪瓶盖占两成左右,且两大业务近三年的毛利率处在逐年下降中。公司净利骤减,主营毛利率也逐渐走低,丽鹏股份的业务发展状况有种“每况愈下”的预兆。

大股东质押护壳?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丽鹏股份的股价从年初的5.51元/股,一路下挫至现在的3.66元/股,此间,大股东孙世尧也在不断地进行补充质押。6月14日,丽鹏股份再次发布公告,孙世尧再次补充质押160万股。

截至目前,孙世尧已累计质押股份1.0014亿股,占其个人所持股份的85.56%,占公司总股本的11.41%。据2017年年报显示,参与本次股权转让的另一股东霍文菊也已将自己持有的3.04%股权全部质押。随着公司股价一路下行,股东不断质押股份,这或许已成为大股东“护壳”的首选操作。

有钱就要买着上市

无论是两次借壳失败后转战港股的华图教育,还是留在A股的中公教育、美吉姆,出于自身财力的考虑,上市时,大家都会考虑借壳的方式。但是,背后拥有地产公司做资金支持的中锐控股,却通过买壳的方式完成上市。

中锐控股这一“霸气”决策主要源于,中锐控股旗下主要拥有中锐地产和中锐教育两家公司,其中,中锐地产已在新加坡上市;2016年4月,中锐教育在新三板挂牌,主营包括: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三大板块。目前,中锐控股在合肥、太仓、徐州拥有3家幼儿园,在苏州、无锡等地拥有5所国际学校。

据年报显示,中锐教育2016年营业收入为1.06亿元,较上年同期下滑7.99%;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25.44万元,较上年同期下滑22.35%,对此中锐教育表示,是因为当年业务转型,及申请挂牌期间发生较多中介机构费用。从2017年公布的半年报看,2017年1-6月中锐教育营收为6206.42万元、净利为292.61万元,或因营收、净利表现不佳,中锐教育于2017年9月终止了挂牌。

离顺利完成还差关键一步

如果买壳完成后,中锐控股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将自己的教育资产装进壳公司?

i-EDU创始人张海庞表示:“一种方式是直接将教育资产注入壳公司;还有另一种可能就是,教育资产不装入上市公司,而是新成立一家管理公司,将管理公司的营收、利润并入上市公司,这种可能性会更大一些;第三种就是,仿效凯文教育,通过物业、租金和后勤的方式将利润转移到上市公司中。”

另外,张海庞还提到,“中锐控股最终选择哪种方式,还需看后期是否需要融资增发,如果中锐教育买壳完成后需融资增发,就又要考虑证监会监管的问题。如果中锐控股资金充裕,无须通过融资增发的方式完成资产注入,则会减少证监会监管核查的环节,整个流程就会顺利很多。”

5月,神州数码收到关注函,亚夏汽车上周四遭停牌,三垒股份也在昨日收到了证监会的“五十问”,教育公司的借壳上市似乎并没有预想中那么顺利。而且,截至今年5月,A股IPO过会率仅为64%,足见,借壳上市的难度之大。

中锐控股此次又能否顺利完成买壳上市?又如何应对证监会的各种“盘问”?如果中锐控股此次买壳成功,是否会为A股教育上市开辟1条新道路?A股教育证券化之路是否会迎来一线曙光?(本文为i-EDU原创文章,转载须注明出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独辟蹊径!中锐控股拟买壳上市

如果买壳完成后,中锐控股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将自己的教育资产装进壳公司?

6月11日,丽鹏股份发布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孙世尧及其一致行动人霍文菊、于志芬、孙红丽,将其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以协议方式,以不低于3.66元/股的价格,转让给中锐控股,转让股份的具体数额尚未确定。本次交易完成后,控制权将变更为中锐控股。而且,中锐控股不排除在未来12个月内对上市公司或其子公司的资产和业务筹划重组。

标的主营增长乏力

据显示,丽鹏股份2015-2017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3.57亿元、17.49亿元、18.58亿元,归上市公司净利润为1.21亿元、1.55亿元、0.9亿元。可以看出近三年丽鹏股份的营收在逐年上涨,但净利润却未见大幅提升,甚至2017年净利润仅为0.9亿元。

从具体业务看,丽鹏股份主要包含园林绿化、防伪瓶盖等业务,其中,园林绿化占主营收入的一半以上,防伪瓶盖占两成左右,且两大业务近三年的毛利率处在逐年下降中。公司净利骤减,主营毛利率也逐渐走低,丽鹏股份的业务发展状况有种“每况愈下”的预兆。

大股东质押护壳?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丽鹏股份的股价从年初的5.51元/股,一路下挫至现在的3.66元/股,此间,大股东孙世尧也在不断地进行补充质押。6月14日,丽鹏股份再次发布公告,孙世尧再次补充质押160万股。

截至目前,孙世尧已累计质押股份1.0014亿股,占其个人所持股份的85.56%,占公司总股本的11.41%。据2017年年报显示,参与本次股权转让的另一股东霍文菊也已将自己持有的3.04%股权全部质押。随着公司股价一路下行,股东不断质押股份,这或许已成为大股东“护壳”的首选操作。

有钱就要买着上市

无论是两次借壳失败后转战港股的华图教育,还是留在A股的中公教育、美吉姆,出于自身财力的考虑,上市时,大家都会考虑借壳的方式。但是,背后拥有地产公司做资金支持的中锐控股,却通过买壳的方式完成上市。

中锐控股这一“霸气”决策主要源于,中锐控股旗下主要拥有中锐地产和中锐教育两家公司,其中,中锐地产已在新加坡上市;2016年4月,中锐教育在新三板挂牌,主营包括: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三大板块。目前,中锐控股在合肥、太仓、徐州拥有3家幼儿园,在苏州、无锡等地拥有5所国际学校。

据年报显示,中锐教育2016年营业收入为1.06亿元,较上年同期下滑7.99%;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25.44万元,较上年同期下滑22.35%,对此中锐教育表示,是因为当年业务转型,及申请挂牌期间发生较多中介机构费用。从2017年公布的半年报看,2017年1-6月中锐教育营收为6206.42万元、净利为292.61万元,或因营收、净利表现不佳,中锐教育于2017年9月终止了挂牌。

离顺利完成还差关键一步

如果买壳完成后,中锐控股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将自己的教育资产装进壳公司?

i-EDU创始人张海庞表示:“一种方式是直接将教育资产注入壳公司;还有另一种可能就是,教育资产不装入上市公司,而是新成立一家管理公司,将管理公司的营收、利润并入上市公司,这种可能性会更大一些;第三种就是,仿效凯文教育,通过物业、租金和后勤的方式将利润转移到上市公司中。”

另外,张海庞还提到,“中锐控股最终选择哪种方式,还需看后期是否需要融资增发,如果中锐教育买壳完成后需融资增发,就又要考虑证监会监管的问题。如果中锐控股资金充裕,无须通过融资增发的方式完成资产注入,则会减少证监会监管核查的环节,整个流程就会顺利很多。”

5月,神州数码收到关注函,亚夏汽车上周四遭停牌,三垒股份也在昨日收到了证监会的“五十问”,教育公司的借壳上市似乎并没有预想中那么顺利。而且,截至今年5月,A股IPO过会率仅为64%,足见,借壳上市的难度之大。

中锐控股此次又能否顺利完成买壳上市?又如何应对证监会的各种“盘问”?如果中锐控股此次买壳成功,是否会为A股教育上市开辟1条新道路?A股教育证券化之路是否会迎来一线曙光?(本文为i-EDU原创文章,转载须注明出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