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由国际区块链与数字货币协会IBCA战略合作协办的泰国2018全球区块链与金融科技高峰论坛在曼谷香格里拉酒店盛大开幕。
在大会的区块链落地与应用场景论坛中,国际区块链与数字货币协会副会长、哈佛HCSSA区块链峰会受邀嘉宾、GVE基金会联合创始人、资深互联网专家高泽龙认为,所有公链项目中90%的可能无法上线或最终消亡。因为很多号称做公链的中小团队根本没有实力开发出有价值的公链,即便是目前几大公链也只是试验阶段,没有成熟健壮先进的公链,所有区块链项目都很难落地应用。
在随后的专访中,高泽龙详细阐述了公链之争的一些看法和观点。
区块链行业竞争首先是底层公链的竞争,这也是为什么公链项目的币价格普遍更高的原因,公链是用来构建整个行业生态的,可能有多条公链并存,为整个区块链行业提供运行的高速公路、水、电等基础设施。2018年被很多人称作“公链元年”,主要是众多新公链如EOS、AE、ADA、TRX、ZIL、IOST、ELA、ELF、GNX、ONT等都在今年内主网上线,和早已主网上线的热门公链币种ETH、NEO、QTUM、ACT、XAS等展开同台竞技。
以太坊等公链项目是区块链生态的根基,公链是系统庞大、极其复杂、难度极高的超级工程,对于“看好EOS还是以太坊”的问题很难回答,可以类比的是LINUX操作系统和UNIX(尤尼斯)的此消彼长,最终却是WINDOWS称霸,虽然三个OS到现在都是长期并存的。所以说不管现在如何讨论和评判都为时尚早,因为这取决于很多很多因素,就仿佛是苹果APPLE推出其 Aqua ——最早开创的图形界面之一,却逐渐沦为边缘操作系统。
而底层公链之争最终是生态之争,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区块链生态上还需要大量能为各类智能合约与应用提供服务支撑(数据、工具等等方面的支撑)的项目,而或许正是后者将会激发出区块链的真正威力,区块链智能合约生态建设是一个庞大的市场,一个更接近商业应用和用户的市场。
很多公链项目的高性能tps,其实是以牺牲去中心化为条件的,而且每个公链都号称能做到非常高的TPS,这都是画饼的,只是概念上的设想,没有经过理论或技术上的认证。所以说,不管是区块链,还是公链,未来的路还很遥远,很遥远,让我们拭目以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