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特写】失控的证通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特写】失控的证通

从最初的众星拱月,到如今的股权乏人问津,成立三年多的证通并没能如预期般开创一番行业革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丨马晓甜 彭洁云

编辑丨彭洁云

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旗下交易平台上,有一条产权转让信息一度悬挂了一年多之久,点击数寥寥百余次。

网站页面显示,该份交易转让标的为证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证通)11500万股股份,转让方为中信集团旗下中信证券、中信期货和华夏基金,转让底价1.45亿元。

2015年1月8日,被外界冠以“证券版银联”称号的证通正式挂牌成立。这家公司由多家证券行业龙头机构牵头发起,筹建工作历时一年多。20家证券公司、9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2家私募基金管理公司、4家期货公司及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参与出资,风光一时无两。公开报道显示,当年3月,该公司又进行了第二轮增资扩股,股东数扩充至72家,注册资本金达到25.1875亿元。

而中信证券,正是最早为证通摇旗呐喊,参与筹备和发起设立的重要股东之一。

从最初的众星拱月,到如今的股权乏人问津,在接连遭遇了互联互通遇阻、创始人离任、管理团队换血等冲击和困境之后,证通并没能如预期般开创一番行业革命,在业内的声量也消歇沉潜。卸去了光环之后,证通似乎离其创立的初衷渐行渐远。

1.

头顶着“证券版银联”的光环,证通曾被寄希望于真正地“恢复证券行业支付基础功能,集结全行业的力量和资源,让客户资金在证券行业内部流动起来”。

但在成立以来的三年多时间里,证通并没有履行起打通行业账户体系、建立行业资金通路的设立使命。从公司当前的业务架构看,其战略方向似乎逐渐偏离了证券行业最初寄望的发展道路。

证通官网显示,公司目前主要业务包括支付结算、征信认证、财富管理、综合金融和IT输出五大板块。

一位证通公司内部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上述五大业务是在2016年进行的中期战略调整中形成的,并且已经启动了包括融资租赁、贵金属等多项新设业务。为获得第三方支付等业务的展业许可,证通先后收购了讯联智付、水滴征信、优逸租赁,并申请获得了基金销售牌照以及保险代理资质。

证通现有业务资质

“多点开花”的立体布局更像是经营团队谋求业绩的无奈探索,然而从证通近两年的财报数据来看,这种尝试收效甚微。

界面新闻从北交所信息披露及上述知情人士处了解到,证通在2016年的营业收入为9367.69万元,净亏损为1.7654亿元。2017年的亏损约为1.2亿元,亏损虽然有所减少,但仍在继续。

具体从证通2017年的业务收入结构来看,身份认证业务收入贡献超过半壁江山。除此以外,支付业务、金融资产业务以及软件开发服务分别占15%、15%和10%。

“身份认证业务前两年的收入在三个亿左右,2017年下降得比较厉害,但依然是占比最高的业务收入板块,”上述人士表示,证通触及这块业务,源于其展业初期“计划外”获得的特许资质,“当时完全是考虑弥补初创期现金流而开展这块业务的。”而近两年业绩出现下滑,除了行业内竞争加剧,有越来越多的市场进入者以低价抢夺市场份额外,还和该项业务初创团队出走,带走了部分业务资源有关。

而上述提及的“金融资产业务”,主要包括贵金属和融资租赁,一年能帮助证通实现3000万左右的利润。在证通连续亏损三年的经营成绩单上,金融资产业务实现正向创收的能力无疑起到“造血”的作用,但部分股东并不对此买账。

有券商股东方代表就反馈称:“融资租赁、贵金属这些业务板块,各家公司也有。那么多家机构出钱来成立证通这家公司,是想帮助大家解决一些行业基础性的问题,而不是把宝贵的资本金投放到风险业务上。”

一位接近证通的资本市场人士还向界面新闻透露,在政府补贴到期、年度股东会和董监事换届选举临近等多重压力围困下,证通经营层正积极抛售旗下业务牌照以弥补业绩亏损,涉及到的牌照包括基金销售、保险代理和第三方支付。

据悉,除了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清理工作遇到较大的内部阻力外,基金销售牌照和保险代理牌照的股权受让方已基本明确,双方已进入尽调谈判阶段。

根据上述人士告知,证通旗下基金销售牌照上海云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股权计划部分出让于一家海外上市的互金企业,据悉该企业拟买下云湾超过40%的股份。收购完成后,虽然证通依然控股云湾,但业务场景、交易渠道和经营团队基本由上述互金平台主导。

“对外宣称持有牌照,但基本只剩下财务投资功能,事实上牌照怎么用、有没有违规风险,证通很难控制了。”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而证通的保险代理牌照则可能与另一家具有巨大流量和售险需求的互联网消费入口平台进行平分。该平台公司计划收购证通旗下保险代理子公司一半的股份。

据悉,上述两张牌照的估值还在双方确认过程中,但“证通的报价与牌照获取成本及经营业绩相比大幅溢价”,远超市场平均估值水平。

“有能力变现的都是有价值的牌照。通过牌照变现短期内当然可以弥补前期的经营亏损,但事实上也把真实的经营控制权大幅度地让渡给了外部。从资本市场的运作看,目前通过出售资产实现经营纾困显然不是最明智的举措。”上述人士表示。

“这应该不是真的。”一位不愿具名的证通公司高管则向界面新闻回应称,这些牌照是行业服务的工具,不可能把它们都卖掉。“但是不排除和有技术、有场景的企业进行合作,这是有可能的。”

2.

“证通最早的定位是连接证券机构的账户体系,实现资金在不同账户的互联互通,这其实是一个挺好的愿景。”一位前证通公司员工告诉界面新闻记者,然而这三年来,在内外部原因的交织下,其在基础设施方面一直没能建立起成体系和规模、同时又符合股东预期的创收模块。

是什么力量将证通拽离出最初的轨道?时钟重新拨回。

2012年,安信证券、国泰君安、国信证券、海通证券、兴业证券和中信证券六券商联合发表题为《再造我国证券公司作为投行的三大基础功能》的署名文章,认为国内证券公司缺乏足够的产品创新和手段,建议恢复证券公司作为投资银行的基础金融功能,赋予其“造血能力”,在不改变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的大原则下,允许客户资金通过第三方支付的形式实现广义的支付功能。

时任国泰君安董事长的万建华也曾在多个场合呼吁证券公司回归到“金融机构属性”上来,提出在证券行业建立类似银联的构想。这一想法也得到了时任中信证券董事长王东明等券业大佬们的积极响应。

也是在这两家券商的带头发起下,证通于2015年1月应运而生。

“证通联网通汇的想法开创了行业先例,我们当时是因为看好这一金融创新业务的前景,也希望未来能够和证通能有深度的合作才选择参股的。”某证通股东代表告诉记者。

经历了年初券业吹响集结号的万众期待后,A股在年中演绎了从狂升到暴跌的过山车行情,也为证通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但在2015年股市大调整之后,证券行业由鼓励创新逐步走向审慎监管。包括两融业务、股指期货、程序化交易等金融创新业务被严格收紧,互联网金融也迎来前所未有的强监管浪潮。

2016年8月,成立仅两年半的证监会创新部亦正式解散。在创新部存续期间,证监会曾相继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证券经营机构创新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期货经营机构创新发展的意见》等,共有55家券商获得了互联网证券业务试点资格。

此外记者还从多家证券机构了解到,当初证通设立时曾明确获得证监会支持业务拓展的“无异议函”,但在2016年4月被约谈后,监管已基本放弃对证通“无异议”的“暗支持”,“无异议函”事实上也不再得到执行。

这一切都意味着,原本证通所受益的制度红利和创新土壤已经消失不再,证通被彻底推向市场。

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们对证通的反应也并没有预想中热情。

不少券业人士向界面新闻表示,证通力求实现证券公司,乃至金融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的梦想虽然美好,但现实是,相较于全行业账户的“互联化”,证券公司更倾向于先打通包括交易、资管、期货等在内的自身账户体系。同时,若客户数据实现共享,一些证券公司原本的优势势必会受到影响,因此他们的推进意愿并不十分强烈。

“大机构手上有很多的客户资源,不太有意愿做这个事情。如果说这个实现了,相当于把资源让渡出去,把数据共享出去了。”一位证通股东方代表表示。

关于联网通汇的需求到底有多大,其实在证通成立初期,内部就存在两股声音。

一位曾参与公司早期业务架构规划的证通公司前员工表示,公司内部曾有意见主张先不要急着把行业打通,而是先帮助证券机构实现内部的账户联通,以解决证券公司内部业务割裂的痛点。“先通过让券商内部集中IT化,体现证通技术服务商的价值,从中积累经验,再推进行业的标准和规范,这样相对稳妥一点。”

不过这种实现路径的声音在当时被急于获得行业连接成果的冲动淹没,最终还是以实现跨机构联动的发展方向为主导。

3.

与此同时,因为各种原因,证通内部也面临着高层换血、团队摩擦以及股权分散带来的消耗。

记者从多位前证通公司员工处了解到,2016年10月至今,已陆续有包括董事长万建华在内的超过5位高管离职。

有“中国VISA之父”称的万建华,至今被外界视为证通的标杆和灵魂人物。他曾经担任过中国人民银行资金管理司处长,招商银行总行常务副行长,同时兼任招商证券董事长、长城证券董事长,筹建银联后担任中国银联首任董事长、总裁,后又调任上海国际集团总裁,国泰君安证券董事长。在任职银联期间,他曾经带领银联在两年内实现银行卡全国地市级以上城市联网通用。

业内人士认为,证通当时之所以能够集结众多证券、基金公司等参股,与万建华本人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不无关系。

但银联的成功尚未在证通身上再现,万建华却在2016年底因“个人原因”申请辞职。

据悉,万建华离开证通后,便回归到了其2009年创办的第三方支付公司“通联支付”担任专职董事长。

万建华的“出走”随之也引发了证通的一系列人事“地震”。在他之后,副总裁舒世忠、杨彪、程鹏也先后离职。

其中,曾在中国银联主管战略、风险和业务规则的前证通常务副总裁舒世忠,出任拉卡拉支付集团总裁;曾在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主抓第三方支付、在证通期间分管股权和财务投资的副总裁杨彪出任上海某第三方支付公司副董事长;曾分管证通市场条线的副总裁程鹏在上海金桥自贸区的参股承诺下接连设立了两家证券服务子公司和风控服务子公司,在金融科技领域与前东家展开正面竞争。

“除了高管以外,这两年累计离开证通的员工也有200多人了,今年离职的据我所知已经有40多个,”一位接受采访的前证通公司员工表示,“整个公司员工数量最多时也就300多人,到现在可能都走了一大半了。”

接棒万建华的是原证监会打非局局长张思宁。公开资料显示,张思宁曾任上市公司监管部副主任、创业板发行监管部主任,2012年7月调任上海证监局局长,2014年9月接任证监会创新部主任。在创新部解散后,被任命打非局局长一职。

“张思宁担任上海证监局局长期间,和辖内机构的关系积累得非常好。听到她接任万建华出任证通董事长,我们一度对证通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但也担心她缺乏团队基础,无法落地个人资源的优势。”接近证通的股东机构人士向界面新闻表示。

在张思宁之后,原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汇添富基金董事长桂水发,中国证券业协会信息技术部主任、西部利得基金首席信息官张喆等业界精英也陆续加盟证通。

不过界面新闻获取到的最新消息是,上任不满一年的证通副总裁桂水发,也已于近日正式提出离职。

6月24日晚,桂水发在电话中向界面新闻承认他即将离职的消息,并强调是“个人原因”。

在频繁的人员变更中,证通经营团队内部的磨合问题不可避免地展现在外部面前。按照知情人士的说法,证通公司自组建以来,一些来自银行系统的高管在业务理解、技术对接等方面与行业需求存在鸿沟,无法与股东、客户形成有效呼应,错失了一些业务机会。​

公开信息显示,现任证通公司总裁的王关荣历任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支付结算司支付系统管理处处长、支付结算司副司长,上海农商银行总行副行长。

另一方面,证通极度分散的股权架构体系也进一步加剧了公司管理缺乏制约的问题。

根据证通股东单位向记者提供的《关于员工持股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公司在设立时便推行了员工持股计划,员工持有股份数占到公司总股本的20%。而从公司股东名单来看,单个股东持有证通股份的最高比例为1.9851%。即使像“中信系”这样的股东,旗下有多家公司拥有证通股份,其合计持股比例也未超过5%。

“设立初期,证通公司还经常会安排股东走访,调查了解我们的需求。最近一年多,证通公司已经很少主动和股东单位交流经营情况。我们没有董事会席位,公司的经营情况也只能通过股东会的形式了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多数股东单位这样回应。他们表示,由于持有公司股份的比例较小,难以对公司发展产生影响。

证通内部人士也表示,由于公司决策权归经营层所有,股东们“会建议但不会担责”,没有能对经营层形成有效制衡的力量。而经营团队自身持有相当的股份,并且有迫切的股权变现期许。“在这样的情况下,经营团队更关注于盈利,哪里有赚钱机会就往哪里去,最后往往‘捡了芝麻,掉了西瓜’。”

据悉,证通公司曾在去年动议孵化长租公寓项目,后因“距离主营定位太远”,被张思宁和董事会其他成员严肃叫停。“但公司仍有高管以个人名义参股该项目,项目也曾以证通名义发起过公开招聘。”一位参与过该项目设计的证通员工告诉记者。

长租公寓项目微信招聘广告

“坦率地说,股权太过分散,让证通这家公司显得有点失控。因为每个股东就百分之二三,也形成不了影响,就导致经营层很有主导权。”有股东代表向界面新闻反应,证通股东会的召开状况“一年比一年糟糕”,“以前就齐刷刷举手,后来就有放弃表决的。”

4.

界面新闻获悉,证通公司自设立以来争取的各项政府补贴悉数在今年到期。在没有每年两三千万的补贴收入和其他营业外收入后,下一步的路径将怎么走,是证通需要认真考量的问题。

有股东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最初互联互通的想法受政策和环境限制被迫搁浅后,证通一直在努力寻找自己的定位。“证通会走向何方,首先得看管理层是否稳定,在这个基础上再看管理层会推出什么样的战略。”

谈及证通的目前情况,证通一位高管不愿表态评价,但他向界面新闻表示,由于2015年股市大调整等原因,让证通诞生的土壤受到质疑,原来想做的联网通汇就不能做下去了,目前正在转型中,未来的主要业务会向金融科技方面去发展。

“其实我们证券市场的很多基础性工作是需要去做的,比如评级、征信、研究等,中国证券市场非常缺乏基础服务,证通如果朝着正确的方向去走的话,对行业的贡献应该是很大的,市场也是很广阔的。”

而前不久证通召开的年度战略咨询会上,也在探寻这一问题的答案。

界面新闻了解到,此次会议提出了证通未来三年“一体两翼”的发展战略。具体而言,该战略将证通定位为以实体经济的大数据为基础,运用科技的手段,为金融行业风险管理提供综合服务为“一体”,支付结算和财富管理为“二翼”的金融科技企业。

按照计划,证通将在2018年形成“一体二翼”的业务架构,2019年实现收支平衡,并在2020年实现不低于1亿的利润目标。

证通多位董监事和业界专家在年度战略咨询会上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认为,风险管理的综合服务商和财富管理的定位契合当下市场环境。但她建议,证通要在有行业共性的需求上做产品,比如智能风控,对中小券商、基金、城商行集中赋能。将资质以综合性的方式运用,集成、建设财富规划平台,做“综合化的财富管理平台”。

“我们没有互联网公司的狼性文化,也没有金融机构专业的人才团队。要去做金融科技,需要明确对自身整体的画像和目标,对标的是什么公司,”海通证券总经理助理陈春钱表示,“我们的目标应当是在市场上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如果能够把自身画像明确,可能会砍掉很多东西,强化很多东西。”他强调,证通要明确自己的画像。

证通创始人万建华则在会上指出,虽然大数据具备主体业务优势,但如果从打造核心能力价值的角度看,要考虑“是否会框住证通的发展方向”。“如果坚持不忘初心,那还是应该做联网通汇业务。在实现路径上,不走高举高打,慢慢去做,仍有可能做成。”他表示。

据界面新闻了解,6月26日,证通即将合并召开“迟到的”年度股东会和董监事换届会。在盈利上市和扎实发挥行业功效之间到底偏向哪一端,证通的股东阵营和经营团队之间,还需展开一场敞开心扉的沟通。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特写】失控的证通

从最初的众星拱月,到如今的股权乏人问津,成立三年多的证通并没能如预期般开创一番行业革命。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记者丨马晓甜 彭洁云

编辑丨彭洁云

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旗下交易平台上,有一条产权转让信息一度悬挂了一年多之久,点击数寥寥百余次。

网站页面显示,该份交易转让标的为证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证通)11500万股股份,转让方为中信集团旗下中信证券、中信期货和华夏基金,转让底价1.45亿元。

2015年1月8日,被外界冠以“证券版银联”称号的证通正式挂牌成立。这家公司由多家证券行业龙头机构牵头发起,筹建工作历时一年多。20家证券公司、9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2家私募基金管理公司、4家期货公司及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参与出资,风光一时无两。公开报道显示,当年3月,该公司又进行了第二轮增资扩股,股东数扩充至72家,注册资本金达到25.1875亿元。

而中信证券,正是最早为证通摇旗呐喊,参与筹备和发起设立的重要股东之一。

从最初的众星拱月,到如今的股权乏人问津,在接连遭遇了互联互通遇阻、创始人离任、管理团队换血等冲击和困境之后,证通并没能如预期般开创一番行业革命,在业内的声量也消歇沉潜。卸去了光环之后,证通似乎离其创立的初衷渐行渐远。

1.

头顶着“证券版银联”的光环,证通曾被寄希望于真正地“恢复证券行业支付基础功能,集结全行业的力量和资源,让客户资金在证券行业内部流动起来”。

但在成立以来的三年多时间里,证通并没有履行起打通行业账户体系、建立行业资金通路的设立使命。从公司当前的业务架构看,其战略方向似乎逐渐偏离了证券行业最初寄望的发展道路。

证通官网显示,公司目前主要业务包括支付结算、征信认证、财富管理、综合金融和IT输出五大板块。

一位证通公司内部人士告诉界面新闻记者,上述五大业务是在2016年进行的中期战略调整中形成的,并且已经启动了包括融资租赁、贵金属等多项新设业务。为获得第三方支付等业务的展业许可,证通先后收购了讯联智付、水滴征信、优逸租赁,并申请获得了基金销售牌照以及保险代理资质。

证通现有业务资质

“多点开花”的立体布局更像是经营团队谋求业绩的无奈探索,然而从证通近两年的财报数据来看,这种尝试收效甚微。

界面新闻从北交所信息披露及上述知情人士处了解到,证通在2016年的营业收入为9367.69万元,净亏损为1.7654亿元。2017年的亏损约为1.2亿元,亏损虽然有所减少,但仍在继续。

具体从证通2017年的业务收入结构来看,身份认证业务收入贡献超过半壁江山。除此以外,支付业务、金融资产业务以及软件开发服务分别占15%、15%和10%。

“身份认证业务前两年的收入在三个亿左右,2017年下降得比较厉害,但依然是占比最高的业务收入板块,”上述人士表示,证通触及这块业务,源于其展业初期“计划外”获得的特许资质,“当时完全是考虑弥补初创期现金流而开展这块业务的。”而近两年业绩出现下滑,除了行业内竞争加剧,有越来越多的市场进入者以低价抢夺市场份额外,还和该项业务初创团队出走,带走了部分业务资源有关。

而上述提及的“金融资产业务”,主要包括贵金属和融资租赁,一年能帮助证通实现3000万左右的利润。在证通连续亏损三年的经营成绩单上,金融资产业务实现正向创收的能力无疑起到“造血”的作用,但部分股东并不对此买账。

有券商股东方代表就反馈称:“融资租赁、贵金属这些业务板块,各家公司也有。那么多家机构出钱来成立证通这家公司,是想帮助大家解决一些行业基础性的问题,而不是把宝贵的资本金投放到风险业务上。”

一位接近证通的资本市场人士还向界面新闻透露,在政府补贴到期、年度股东会和董监事换届选举临近等多重压力围困下,证通经营层正积极抛售旗下业务牌照以弥补业绩亏损,涉及到的牌照包括基金销售、保险代理和第三方支付。

据悉,除了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清理工作遇到较大的内部阻力外,基金销售牌照和保险代理牌照的股权受让方已基本明确,双方已进入尽调谈判阶段。

根据上述人士告知,证通旗下基金销售牌照上海云湾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股权计划部分出让于一家海外上市的互金企业,据悉该企业拟买下云湾超过40%的股份。收购完成后,虽然证通依然控股云湾,但业务场景、交易渠道和经营团队基本由上述互金平台主导。

“对外宣称持有牌照,但基本只剩下财务投资功能,事实上牌照怎么用、有没有违规风险,证通很难控制了。”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而证通的保险代理牌照则可能与另一家具有巨大流量和售险需求的互联网消费入口平台进行平分。该平台公司计划收购证通旗下保险代理子公司一半的股份。

据悉,上述两张牌照的估值还在双方确认过程中,但“证通的报价与牌照获取成本及经营业绩相比大幅溢价”,远超市场平均估值水平。

“有能力变现的都是有价值的牌照。通过牌照变现短期内当然可以弥补前期的经营亏损,但事实上也把真实的经营控制权大幅度地让渡给了外部。从资本市场的运作看,目前通过出售资产实现经营纾困显然不是最明智的举措。”上述人士表示。

“这应该不是真的。”一位不愿具名的证通公司高管则向界面新闻回应称,这些牌照是行业服务的工具,不可能把它们都卖掉。“但是不排除和有技术、有场景的企业进行合作,这是有可能的。”

2.

“证通最早的定位是连接证券机构的账户体系,实现资金在不同账户的互联互通,这其实是一个挺好的愿景。”一位前证通公司员工告诉界面新闻记者,然而这三年来,在内外部原因的交织下,其在基础设施方面一直没能建立起成体系和规模、同时又符合股东预期的创收模块。

是什么力量将证通拽离出最初的轨道?时钟重新拨回。

2012年,安信证券、国泰君安、国信证券、海通证券、兴业证券和中信证券六券商联合发表题为《再造我国证券公司作为投行的三大基础功能》的署名文章,认为国内证券公司缺乏足够的产品创新和手段,建议恢复证券公司作为投资银行的基础金融功能,赋予其“造血能力”,在不改变客户资金第三方存管的大原则下,允许客户资金通过第三方支付的形式实现广义的支付功能。

时任国泰君安董事长的万建华也曾在多个场合呼吁证券公司回归到“金融机构属性”上来,提出在证券行业建立类似银联的构想。这一想法也得到了时任中信证券董事长王东明等券业大佬们的积极响应。

也是在这两家券商的带头发起下,证通于2015年1月应运而生。

“证通联网通汇的想法开创了行业先例,我们当时是因为看好这一金融创新业务的前景,也希望未来能够和证通能有深度的合作才选择参股的。”某证通股东代表告诉记者。

经历了年初券业吹响集结号的万众期待后,A股在年中演绎了从狂升到暴跌的过山车行情,也为证通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但在2015年股市大调整之后,证券行业由鼓励创新逐步走向审慎监管。包括两融业务、股指期货、程序化交易等金融创新业务被严格收紧,互联网金融也迎来前所未有的强监管浪潮。

2016年8月,成立仅两年半的证监会创新部亦正式解散。在创新部存续期间,证监会曾相继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证券经营机构创新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期货经营机构创新发展的意见》等,共有55家券商获得了互联网证券业务试点资格。

此外记者还从多家证券机构了解到,当初证通设立时曾明确获得证监会支持业务拓展的“无异议函”,但在2016年4月被约谈后,监管已基本放弃对证通“无异议”的“暗支持”,“无异议函”事实上也不再得到执行。

这一切都意味着,原本证通所受益的制度红利和创新土壤已经消失不再,证通被彻底推向市场。

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们对证通的反应也并没有预想中热情。

不少券业人士向界面新闻表示,证通力求实现证券公司,乃至金融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的梦想虽然美好,但现实是,相较于全行业账户的“互联化”,证券公司更倾向于先打通包括交易、资管、期货等在内的自身账户体系。同时,若客户数据实现共享,一些证券公司原本的优势势必会受到影响,因此他们的推进意愿并不十分强烈。

“大机构手上有很多的客户资源,不太有意愿做这个事情。如果说这个实现了,相当于把资源让渡出去,把数据共享出去了。”一位证通股东方代表表示。

关于联网通汇的需求到底有多大,其实在证通成立初期,内部就存在两股声音。

一位曾参与公司早期业务架构规划的证通公司前员工表示,公司内部曾有意见主张先不要急着把行业打通,而是先帮助证券机构实现内部的账户联通,以解决证券公司内部业务割裂的痛点。“先通过让券商内部集中IT化,体现证通技术服务商的价值,从中积累经验,再推进行业的标准和规范,这样相对稳妥一点。”

不过这种实现路径的声音在当时被急于获得行业连接成果的冲动淹没,最终还是以实现跨机构联动的发展方向为主导。

3.

与此同时,因为各种原因,证通内部也面临着高层换血、团队摩擦以及股权分散带来的消耗。

记者从多位前证通公司员工处了解到,2016年10月至今,已陆续有包括董事长万建华在内的超过5位高管离职。

有“中国VISA之父”称的万建华,至今被外界视为证通的标杆和灵魂人物。他曾经担任过中国人民银行资金管理司处长,招商银行总行常务副行长,同时兼任招商证券董事长、长城证券董事长,筹建银联后担任中国银联首任董事长、总裁,后又调任上海国际集团总裁,国泰君安证券董事长。在任职银联期间,他曾经带领银联在两年内实现银行卡全国地市级以上城市联网通用。

业内人士认为,证通当时之所以能够集结众多证券、基金公司等参股,与万建华本人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不无关系。

但银联的成功尚未在证通身上再现,万建华却在2016年底因“个人原因”申请辞职。

据悉,万建华离开证通后,便回归到了其2009年创办的第三方支付公司“通联支付”担任专职董事长。

万建华的“出走”随之也引发了证通的一系列人事“地震”。在他之后,副总裁舒世忠、杨彪、程鹏也先后离职。

其中,曾在中国银联主管战略、风险和业务规则的前证通常务副总裁舒世忠,出任拉卡拉支付集团总裁;曾在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主抓第三方支付、在证通期间分管股权和财务投资的副总裁杨彪出任上海某第三方支付公司副董事长;曾分管证通市场条线的副总裁程鹏在上海金桥自贸区的参股承诺下接连设立了两家证券服务子公司和风控服务子公司,在金融科技领域与前东家展开正面竞争。

“除了高管以外,这两年累计离开证通的员工也有200多人了,今年离职的据我所知已经有40多个,”一位接受采访的前证通公司员工表示,“整个公司员工数量最多时也就300多人,到现在可能都走了一大半了。”

接棒万建华的是原证监会打非局局长张思宁。公开资料显示,张思宁曾任上市公司监管部副主任、创业板发行监管部主任,2012年7月调任上海证监局局长,2014年9月接任证监会创新部主任。在创新部解散后,被任命打非局局长一职。

“张思宁担任上海证监局局长期间,和辖内机构的关系积累得非常好。听到她接任万建华出任证通董事长,我们一度对证通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但也担心她缺乏团队基础,无法落地个人资源的优势。”接近证通的股东机构人士向界面新闻表示。

在张思宁之后,原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汇添富基金董事长桂水发,中国证券业协会信息技术部主任、西部利得基金首席信息官张喆等业界精英也陆续加盟证通。

不过界面新闻获取到的最新消息是,上任不满一年的证通副总裁桂水发,也已于近日正式提出离职。

6月24日晚,桂水发在电话中向界面新闻承认他即将离职的消息,并强调是“个人原因”。

在频繁的人员变更中,证通经营团队内部的磨合问题不可避免地展现在外部面前。按照知情人士的说法,证通公司自组建以来,一些来自银行系统的高管在业务理解、技术对接等方面与行业需求存在鸿沟,无法与股东、客户形成有效呼应,错失了一些业务机会。​

公开信息显示,现任证通公司总裁的王关荣历任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支付结算司支付系统管理处处长、支付结算司副司长,上海农商银行总行副行长。

另一方面,证通极度分散的股权架构体系也进一步加剧了公司管理缺乏制约的问题。

根据证通股东单位向记者提供的《关于员工持股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公司在设立时便推行了员工持股计划,员工持有股份数占到公司总股本的20%。而从公司股东名单来看,单个股东持有证通股份的最高比例为1.9851%。即使像“中信系”这样的股东,旗下有多家公司拥有证通股份,其合计持股比例也未超过5%。

“设立初期,证通公司还经常会安排股东走访,调查了解我们的需求。最近一年多,证通公司已经很少主动和股东单位交流经营情况。我们没有董事会席位,公司的经营情况也只能通过股东会的形式了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多数股东单位这样回应。他们表示,由于持有公司股份的比例较小,难以对公司发展产生影响。

证通内部人士也表示,由于公司决策权归经营层所有,股东们“会建议但不会担责”,没有能对经营层形成有效制衡的力量。而经营团队自身持有相当的股份,并且有迫切的股权变现期许。“在这样的情况下,经营团队更关注于盈利,哪里有赚钱机会就往哪里去,最后往往‘捡了芝麻,掉了西瓜’。”

据悉,证通公司曾在去年动议孵化长租公寓项目,后因“距离主营定位太远”,被张思宁和董事会其他成员严肃叫停。“但公司仍有高管以个人名义参股该项目,项目也曾以证通名义发起过公开招聘。”一位参与过该项目设计的证通员工告诉记者。

长租公寓项目微信招聘广告

“坦率地说,股权太过分散,让证通这家公司显得有点失控。因为每个股东就百分之二三,也形成不了影响,就导致经营层很有主导权。”有股东代表向界面新闻反应,证通股东会的召开状况“一年比一年糟糕”,“以前就齐刷刷举手,后来就有放弃表决的。”

4.

界面新闻获悉,证通公司自设立以来争取的各项政府补贴悉数在今年到期。在没有每年两三千万的补贴收入和其他营业外收入后,下一步的路径将怎么走,是证通需要认真考量的问题。

有股东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最初互联互通的想法受政策和环境限制被迫搁浅后,证通一直在努力寻找自己的定位。“证通会走向何方,首先得看管理层是否稳定,在这个基础上再看管理层会推出什么样的战略。”

谈及证通的目前情况,证通一位高管不愿表态评价,但他向界面新闻表示,由于2015年股市大调整等原因,让证通诞生的土壤受到质疑,原来想做的联网通汇就不能做下去了,目前正在转型中,未来的主要业务会向金融科技方面去发展。

“其实我们证券市场的很多基础性工作是需要去做的,比如评级、征信、研究等,中国证券市场非常缺乏基础服务,证通如果朝着正确的方向去走的话,对行业的贡献应该是很大的,市场也是很广阔的。”

而前不久证通召开的年度战略咨询会上,也在探寻这一问题的答案。

界面新闻了解到,此次会议提出了证通未来三年“一体两翼”的发展战略。具体而言,该战略将证通定位为以实体经济的大数据为基础,运用科技的手段,为金融行业风险管理提供综合服务为“一体”,支付结算和财富管理为“二翼”的金融科技企业。

按照计划,证通将在2018年形成“一体二翼”的业务架构,2019年实现收支平衡,并在2020年实现不低于1亿的利润目标。

证通多位董监事和业界专家在年度战略咨询会上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认为,风险管理的综合服务商和财富管理的定位契合当下市场环境。但她建议,证通要在有行业共性的需求上做产品,比如智能风控,对中小券商、基金、城商行集中赋能。将资质以综合性的方式运用,集成、建设财富规划平台,做“综合化的财富管理平台”。

“我们没有互联网公司的狼性文化,也没有金融机构专业的人才团队。要去做金融科技,需要明确对自身整体的画像和目标,对标的是什么公司,”海通证券总经理助理陈春钱表示,“我们的目标应当是在市场上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如果能够把自身画像明确,可能会砍掉很多东西,强化很多东西。”他强调,证通要明确自己的画像。

证通创始人万建华则在会上指出,虽然大数据具备主体业务优势,但如果从打造核心能力价值的角度看,要考虑“是否会框住证通的发展方向”。“如果坚持不忘初心,那还是应该做联网通汇业务。在实现路径上,不走高举高打,慢慢去做,仍有可能做成。”他表示。

据界面新闻了解,6月26日,证通即将合并召开“迟到的”年度股东会和董监事换届会。在盈利上市和扎实发挥行业功效之间到底偏向哪一端,证通的股东阵营和经营团队之间,还需展开一场敞开心扉的沟通。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