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Apec蓝谈了一场短暂的恋爱之后,北京又迎来了最熟悉的雾霾天。
打开窗,扑面而来的PM2.5不禁让人瞎了眼。PM2.5颗粒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它们在空气中含量浓度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它们主要来自于工业原料燃烧和汽车尾气排放,进入人体到肺泡后,会直接影响肺的通气功能,使机体容易处在缺氧状态。
PM2.5到处飞的北京长这样:
“喂”人民服“雾”无疑是慢性自杀。除了雾霾中的人民要戴好口罩、自强不“吸”外,我们还有更多治霾的科学方法。
【1】别总是等风来,人工降雨会比较快
人工降雨是中国治理雾霾的有效方法之一。1958年,中国从苏联引入人工降雨的技术。原理很简单:用飞机、火箭向云中播撒干冰、碘化银等催化剂,使云滴或冰晶增大变重,降落到地面形成“降水”。
降水能够洗滤PM2.5颗粒。水分子乐于“收集”空气中的有毒颗粒,让这些颗粒安静地沉降到地面。这就是所谓的“湿式沉降”。根据Quartz网站,目前中国每年人工降雨550亿吨,用以驱散雾霾。
而不容忽略的是,中国的人工降雨需要吸收大量的水资源。为了获取更多淡水,中国正在计划大规模的基础设施项目。美国大学(American University)教授詹姆斯·李(James Lee)几年前曾在中外对话中表示:“这和许多国家的切身利益相关,某个国家或许会对另一个国家说:‘嘿,你们偷了我们的水’。”
【2】巨无霸花洒,要不要来一发?
去年,浙江大学的俞绍才教授在《环境化学快报》上发表文章,提出了遏制中国雾霾的新思路:在高楼及高塔顶上安装喷水装置向建筑物外大气喷水。
俞绍才的观点是,向大气中喷水以模拟下雨的自然过程,能够最有效地清除大气中的气溶胶和气体污染物。另外,喷出的水可以在地面上回收利用,不会加剧现有的水资源短缺现象。
“如果你可以花半小时浇灌你的花园,你也可以花30分钟清洗你周围的大气,得到清洁的空气,”俞绍才这样写道。
上面是他们质朴的效果图。看起来还不够靠谱,但在尖塔或是其他高层建筑物上安装巨型喷头,相当于产生小范围的人工降雨,会更高效、且更有针对性。
【3】会吃烟雾的油漆,不止是保护色
除了在北京的摩天大楼安装巨大的花洒之外,现实生活中能防得住雾霾的物质也不少。最主要的一种名叫二氧化钛(TiO₂)。它经常在颜料的化学成分表里粉墨登场,也会去防晒霜里客串一下。过去的10年内,它开始向建筑材料界大举进军,从砖头到油漆,都能见到它活跃的身影。
作为挥发性化合物,氮氧化物是制造空气污染的关键。二氧化钛能一口一口吃掉氮氧化物,二氧化钛纳米管居然能把吸收的氮氧化物转化为相对无害的硝酸。利用这点,纽约的建筑师在2012年建立了一个名为“污染克星”的临时展馆。
同时,一家墨西哥的医院使用了一扇多孔墙,外面的白色油漆含有二氧化钛成分。奇形怪状的孔实际上可以借助风力让周围空气动起来,再加上二氧化钛这等促进烟雾分解的助攻,净化周边空气的效果可见一斑。
【4】雾霾变变变“钻石”,时尚时尚最时尚?
荷兰艺术家丹·罗斯格德(Daan Roosegaarde)和他的团队为北京量身定做的“雾霾吸尘器”,曾因《每日邮报》、《卫报》、《时代杂志》等媒体的报道而走红。按照他的设想,将铜线圈埋在地下,在其上空形成静电场,吸附空气中的雾霾微粒。也就是说,通过这一装置将雾霾颗粒集中到地面上,这样一来,空气就变得干净了。
罗斯格德还计划将收集到的雾霾颗粒做成“钻石”:一立方千米的雾霾中提炼出的颗粒能够制作一枚戒指。“你即将买到1立方千米干净的北京空气,”他在去年告诉《纽约时报》。
而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北京相关部门均表示对此毫不知情。
来源:Gizmodo
原标题:Four Ideas to Fix Beijing's Smog Airpocalypse, And One That Will Work
最新更新时间:01/19 11:35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