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张达斌:广州人,以足球之名共处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张达斌:广州人,以足球之名共处

在外行人看来,足球不过是“22个人围着一个球跑九十分钟”的无聊运动,然而对坐在球场的数万人来说,每一场赛事都是他们的社交狂欢。

作者:尊品

关于足球,有一个经典的段子“22个人围着一个球跑九十分钟”,形象准确的描述,在内行和外行的眼里却有不同的意义。像张达斌这种看门道的足球解说眼里,它可能是一场战争;而对于坐在球场的数万人来说,足球场其实是一个社交场合。

不可否认的是,在体育文化早熟的广州,足球既能满足人类最原始的斗争天性,同样也是社会交往的媒介。20多年前,广州人就已开始越秀山上看太阳神,电视机里看英超,收音机中听本地粤语解说的生活。这项运动映照着这个城市的性格,以信仰、兴趣、比赛、茶余饭后等关键词组成人们的社交方式,凝聚着城市的前行。

足球是一种吹水方式

九十年代初,足球在广州已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叔伯兄弟茶余饭后“打牙教”永恒不变的话题。对于在电台当DJ的张达斌来说,从音乐转型到体育,既是出于热爱,也是职业生涯的大势所趋。

这次转型,一晃就是26年。

然而,大多数时候,张达斌都认为自己还只是个看热闹的“门外汉”,真正进入门道是近十年的事情。即便如此,他从前期解说开始,便会考虑到电台听众看不到现场的情况,在解说中着墨为球迷构建画面,详解战术,并注重比赛的节奏感和嘉宾的评述,快慢结合。“足球比赛就是一场战争,无非就是攻与守的问题。”长年的积累,张达斌对足球战术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

要知道,球迷大多都是看热闹的,而张达斌对战术的详解,相当于为老少爷们提供了丰富的“吹水”资本。那时候,即便是结伴前往越秀山看球,许多人也习惯随手带着收音机,就着张达斌的解说看球。广州队入球之时他总会来一句招牌式的“搞掂”,颤抖着的长长尾音,至今仍扎根在无数看球长大的老广心里。

现在,张达斌的粤语解说已经延伸到了网络直播平台,但从电台时代形成下来的风格依然受到球迷的喜爱。“我也想过迁就画面减少战术解说,但球迷觉得我们详解战术的风格就挺好。”对于这一点,张达斌的理解是传播手段的伴随性。

张达斌认为,现在球迷看球的时候,可能会玩手机,或者做其他事情,在这个过程中眼睛已经不够用了,但耳朵还能听,媒介需要展现出其伴随性。更何况,无论二十年前还是二十年后,足球战术始终能满足球迷对“吹水”的更高需求,只要找到平衡点,张达斌的解说依然有着大批球迷的支持。

足球是一种消遣方式

在这段漫长的解说生涯中,张达斌见证过太阳神及恒大引领的两个高峰,也经历过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暗无天日的低潮期。在足球只是大家众多消遣方式之一的时候,张达斌把自己称为广州足球的守望者,一直坚守。

在张达斌看来,从94至95年太阳神的高峰期到21世纪初降级,广州队在短短几年间急速的自由落体式衰落,跟当时的社会大环境有关。那时候的广州,正是商贸蓬勃发展的时候,有全中国最早的开放式商业大厦天河城,有第一家中外合作的五星级酒店白天鹅宾馆,还有无数的优秀民企涌现。

于是,与很多有国企背景,或当地政府强力支持的球队不一样,骨子里流淌着经商文化的广州人,还是更喜欢务实地按照市场规律办事。从太阳神、香雪,到恒大和富力,广州队的冠名商从来不乏优秀民企。

但凡事都自有利弊。“譬如,当年万达在大连可能会有很多土地和税收方面的政策优惠,但太阳神是没有的。”于是,当别人在国企的支撑下玩“金元足球”,靠着民企太阳神支撑的广州队只是用自己老板的钱自负盈亏,优秀球员纷纷离开,转手和降级都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越秀山的南看台,在最辉煌的年代曾有五六家电台做直播。到后来树倒猢狲散,只剩下独自坚守的张达斌,以及主场寥寥的一千几百个球迷。毕竟,足球对于务实的广州人来说也只是一种消遣,吹水也没了可喜的谈资。即便还支持着这支球队,有多少人愿意让自己受窝囊气?人来人往再正常不过。

足球是一种相处方式

好在,随着几经转手后冲超成功,当初那只广州队逐渐走出阴霾,并在恒大接手后一飞冲天,称霸国内,登顶亚洲。

成绩好转,球市也在迅速复苏。如今,早已搬离越秀山的恒大,以天河体育场为主场继续自己的征程,这里有更齐全的设施,更多的座位,以及紧邻珠江新城的交通便利,一场主场比赛五六万的上座率已是家常便饭。

放到今天,还会上越秀山看球的多是真正热爱足球的街坊兄弟,但坐在天体的人,身份不一定会是老广,却更可能是忙碌但有着开放式社交需求的上班族,足球与电影、演唱会、KTV一样,都是他们认识客户、新朋友、公司聚会等等可选择的社交场景。

“现场五六万的球迷,你不可能保证每一个人都是广州足球的死忠,但来了就是对广州足球的支持。”面对叔父们可能不屑一顾的“伪球迷”,张达斌依然保持着友好的态度。在他看来,看球过程中大家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但最重要是有收获,认识一些新的朋友,置身于球迷的环境中能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这就足够了。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只要恒大还叫广州队,球迷便一如既往支持这只缺乏粤籍球员、离开越秀山的球队。那么,伪球迷也好,凑热闹也罢,同场看球自然就是一份子。

更何况,球市兴旺的作用并不只限于天体或越秀山。如今,广州的球场遍地开花,到环市路、海珠体育馆、燕子岗体育场等地踢场球已经慢慢成为一种时尚和趋势,无论老广州人还是新广州人,成为球友便意味着了解的开始。而足球,正是这样改变着他们的相处方式。

在街坊熟人社会逐渐消解的广州,这是足球告别小圈子文化,必须承担起的社交媒介角色,走向陌生人社会的现代广州,正需要这样的纽带,寻找人们之间的共同话题,共同推动改变与前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张达斌:广州人,以足球之名共处

在外行人看来,足球不过是“22个人围着一个球跑九十分钟”的无聊运动,然而对坐在球场的数万人来说,每一场赛事都是他们的社交狂欢。

作者:尊品

关于足球,有一个经典的段子“22个人围着一个球跑九十分钟”,形象准确的描述,在内行和外行的眼里却有不同的意义。像张达斌这种看门道的足球解说眼里,它可能是一场战争;而对于坐在球场的数万人来说,足球场其实是一个社交场合。

不可否认的是,在体育文化早熟的广州,足球既能满足人类最原始的斗争天性,同样也是社会交往的媒介。20多年前,广州人就已开始越秀山上看太阳神,电视机里看英超,收音机中听本地粤语解说的生活。这项运动映照着这个城市的性格,以信仰、兴趣、比赛、茶余饭后等关键词组成人们的社交方式,凝聚着城市的前行。

足球是一种吹水方式

九十年代初,足球在广州已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叔伯兄弟茶余饭后“打牙教”永恒不变的话题。对于在电台当DJ的张达斌来说,从音乐转型到体育,既是出于热爱,也是职业生涯的大势所趋。

这次转型,一晃就是26年。

然而,大多数时候,张达斌都认为自己还只是个看热闹的“门外汉”,真正进入门道是近十年的事情。即便如此,他从前期解说开始,便会考虑到电台听众看不到现场的情况,在解说中着墨为球迷构建画面,详解战术,并注重比赛的节奏感和嘉宾的评述,快慢结合。“足球比赛就是一场战争,无非就是攻与守的问题。”长年的积累,张达斌对足球战术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

要知道,球迷大多都是看热闹的,而张达斌对战术的详解,相当于为老少爷们提供了丰富的“吹水”资本。那时候,即便是结伴前往越秀山看球,许多人也习惯随手带着收音机,就着张达斌的解说看球。广州队入球之时他总会来一句招牌式的“搞掂”,颤抖着的长长尾音,至今仍扎根在无数看球长大的老广心里。

现在,张达斌的粤语解说已经延伸到了网络直播平台,但从电台时代形成下来的风格依然受到球迷的喜爱。“我也想过迁就画面减少战术解说,但球迷觉得我们详解战术的风格就挺好。”对于这一点,张达斌的理解是传播手段的伴随性。

张达斌认为,现在球迷看球的时候,可能会玩手机,或者做其他事情,在这个过程中眼睛已经不够用了,但耳朵还能听,媒介需要展现出其伴随性。更何况,无论二十年前还是二十年后,足球战术始终能满足球迷对“吹水”的更高需求,只要找到平衡点,张达斌的解说依然有着大批球迷的支持。

足球是一种消遣方式

在这段漫长的解说生涯中,张达斌见证过太阳神及恒大引领的两个高峰,也经历过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暗无天日的低潮期。在足球只是大家众多消遣方式之一的时候,张达斌把自己称为广州足球的守望者,一直坚守。

在张达斌看来,从94至95年太阳神的高峰期到21世纪初降级,广州队在短短几年间急速的自由落体式衰落,跟当时的社会大环境有关。那时候的广州,正是商贸蓬勃发展的时候,有全中国最早的开放式商业大厦天河城,有第一家中外合作的五星级酒店白天鹅宾馆,还有无数的优秀民企涌现。

于是,与很多有国企背景,或当地政府强力支持的球队不一样,骨子里流淌着经商文化的广州人,还是更喜欢务实地按照市场规律办事。从太阳神、香雪,到恒大和富力,广州队的冠名商从来不乏优秀民企。

但凡事都自有利弊。“譬如,当年万达在大连可能会有很多土地和税收方面的政策优惠,但太阳神是没有的。”于是,当别人在国企的支撑下玩“金元足球”,靠着民企太阳神支撑的广州队只是用自己老板的钱自负盈亏,优秀球员纷纷离开,转手和降级都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越秀山的南看台,在最辉煌的年代曾有五六家电台做直播。到后来树倒猢狲散,只剩下独自坚守的张达斌,以及主场寥寥的一千几百个球迷。毕竟,足球对于务实的广州人来说也只是一种消遣,吹水也没了可喜的谈资。即便还支持着这支球队,有多少人愿意让自己受窝囊气?人来人往再正常不过。

足球是一种相处方式

好在,随着几经转手后冲超成功,当初那只广州队逐渐走出阴霾,并在恒大接手后一飞冲天,称霸国内,登顶亚洲。

成绩好转,球市也在迅速复苏。如今,早已搬离越秀山的恒大,以天河体育场为主场继续自己的征程,这里有更齐全的设施,更多的座位,以及紧邻珠江新城的交通便利,一场主场比赛五六万的上座率已是家常便饭。

放到今天,还会上越秀山看球的多是真正热爱足球的街坊兄弟,但坐在天体的人,身份不一定会是老广,却更可能是忙碌但有着开放式社交需求的上班族,足球与电影、演唱会、KTV一样,都是他们认识客户、新朋友、公司聚会等等可选择的社交场景。

“现场五六万的球迷,你不可能保证每一个人都是广州足球的死忠,但来了就是对广州足球的支持。”面对叔父们可能不屑一顾的“伪球迷”,张达斌依然保持着友好的态度。在他看来,看球过程中大家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但最重要是有收获,认识一些新的朋友,置身于球迷的环境中能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这就足够了。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只要恒大还叫广州队,球迷便一如既往支持这只缺乏粤籍球员、离开越秀山的球队。那么,伪球迷也好,凑热闹也罢,同场看球自然就是一份子。

更何况,球市兴旺的作用并不只限于天体或越秀山。如今,广州的球场遍地开花,到环市路、海珠体育馆、燕子岗体育场等地踢场球已经慢慢成为一种时尚和趋势,无论老广州人还是新广州人,成为球友便意味着了解的开始。而足球,正是这样改变着他们的相处方式。

在街坊熟人社会逐渐消解的广州,这是足球告别小圈子文化,必须承担起的社交媒介角色,走向陌生人社会的现代广州,正需要这样的纽带,寻找人们之间的共同话题,共同推动改变与前行。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