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跑马拉松8年毛大庆劝他创业 赛事代理咋做体育特色小镇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跑马拉松8年毛大庆劝他创业 赛事代理咋做体育特色小镇

2015年,田同生与联合创始人常春共同创办跑哪儿。他们从马拉松赛事入手,先做国外知名赛事代理,接着开发了赛事SaaS系统,最后切入到体育旅游特色小镇的开发中去。跑哪儿逐渐在营销、社群、运营、资源上打磨着自己的套路。

从2010年起,田同生花了8年时间,完成了105场马拉松赛事,是中国60岁以上年龄段完成“世界马拉松大满贯”的第一人,CCTV还专门为他制作过纪录片。

他今年65了,却依然是一名创业者。

2015年,田同生与联合创始人常春共同创办跑哪儿。他们从马拉松赛事入手,先做国外知名赛事代理,接着开发了赛事SaaS系统,最后切入到体育旅游特色小镇的开发中去。跑哪儿逐渐在营销、社群、运营、资源上打磨着自己的套路。

到了今年,跑哪儿开始展现出自己的实力。5月,跑哪儿签下白鹿原体育有机田园综合体项目;6月1日,跑哪儿在南京生态科技岛上落地新加坡夜间马拉松项目;同月,跑哪儿与开化市签订了深度项目合作合同,为开化体育旅游特色小镇的开发和建设提供定制化服务。

但若回到跑哪儿的事业原点我们将发现,田同生的马拉松生涯,竟然源于一次失败的登山运动。在那次登山过程中,田同生遭遇了一生中最大的恐惧。

夜半登山 人生大惊惧

2008年9月的一天,半夜12点。田同生钻出帐篷,觉得睡得不太舒服。

他正在冲顶海拔8012米的希夏邦玛峰。由于登山路线条件所限,冲顶阶段的营地没找到合适的位置,最终只能扎在一个陡峭的斜坡上,夜里一个不小心就会从山崖上滚落下去。

田同生定了定神,整理背包,出发。

没有灯光,星光亦远,斑斑点点地什么都看不见,唯一的指示物就是手中拽着的登山绳。事实上,要想登顶希夏邦玛峰,什么都看不见反而可能比较容易。因为山体上布满冰裂缝,深不见底,如果有光,人看得清楚,反而会更容易害怕、更容易腿软。

彼时田同生已在西藏的山头上生活了一个月,身心状态已经到了极限。而且,因为难以消化半熟的食物,高山环境里又缺乏维生素,他嘴上冒泡、臀上起疮,整个人的精气神全靠意志力支撑。

田同生死死地抓着登山绳,深一脚浅一脚地前进。时不时地,他还要动用全身力气把腿往上提一下——因为看不见路,脚常常踩进冰裂缝里,而缝隙又太深,实在无处借力。

祸不单行,到了海拔7450米的时候,田同生感觉视线有点儿受阻。他以为是眼镜起雾模糊了,简单擦了几下,却连微弱的星光也看不见了。

他一下子明白了:雪盲。

半失明、缺氧、随时可能踩空……几样危险同时袭来。环境如此险恶,田同生自己也不知道能不能看到第二天的太阳。

“当时我距峰顶只剩下500多米。”当65岁的田同生讲起这段8年前的经历时,眼睛不由自主地瞪起老大,一眨不眨。

希夏邦玛峰是他登珠穆朗玛峰前的预热。此前,他已经征服了7500米海拔的高峰,取得了国家一级登山运动员的认证。如果能顺利登上剩下的500多米,他就将向登顶珠峰冲刺。

但在彼时彼地,就在这么近的当口,田同生陷入了他这辈子遭遇的最大恐惧。

在突发雪盲的情况下,体力足不足以突击到峰顶?什么都看不见,掉进冰裂缝怎么办?那可就没命了。即便登顶,暂时的雪盲会不会变成永久失明?

寒风从耳边刮过,手上的登山绳随风摇摆。55岁的田同生手足无措地站在原地,听着自己的呼吸声越来越大。就在他惊惶不定地胡思乱想时,领队的运动员传来讯号:“天气不利、无法登顶”。

这一刻,田同生说不清自己是庆幸还是惋惜。

▲田同生在波士顿马拉松赛道上举起五星红旗▲

此次登顶失败,田同生顿似陷入漫漫长夜:他55岁了,是否还有继续登顶珠峰的希望,身体条件还允不允许,田同生自己心里也打鼓。

可俗话说,每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窗,他会顺手把门也带上。正当田同生准备加大训练量、摩拳擦掌地试图再冲击一次的时候,家里传来了好消息:妻子怀孕了。

老田选择回家陪伴待产妻子,登山训练就此中止。

彼时的田同生并不知道,这次放弃之后,他不光是在家庭生活上开启了新阶段,更在事业上发生了大转型。

耳顺之年 萌发创业心

田同生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专业是管理学。

毕业后,田同生做过生意、买过股票、当过记者,并于2001年出版了国内第一本客户关系管理著作《客户关系管理的中国之路》。这本书是他事业的基础,某上市公司董事长正因为此书而聘他为公司CRM(客户关系管理)事业部副总裁,负责房地产行业CRM业务。

心灰意冷之下,田同生出走创业,专注房地产行业CRM管理咨询。在提供咨询服务的过程中,田同生结识了包括王石、毛大庆在内的诸多行业大佬。据跑哪儿团队提供的信息,国内Top30的地产商老板几乎都和田同生熟识。

企业家、股民、记者、高管、咨询师、专家、登山运动员……斜杠中年田同生始终对2008年没能登顶希夏邦玛峰耿耿于怀,即便在陪产过程中也在想办法,意图在下一次登山活动中冲顶成功。

这期间,马拉松这项运动恰好契合了他的需求,既锻炼心肺功能、又提升肠胃能力,因此成为了他训练的首选。

但运动这件事不仅会上瘾,而且会传染。田同生从他的咨询课上、朋友圈里推广着马拉松这种运动形式,很快他的身边周围就聚集了一批马拉松同好,万科副总裁毛大庆也是其中一员。到了2013年,他甚至能组织30多个人去芝加哥参加马拉松比赛。

由于田同生本人的人脉关系,这30多个人的参赛团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款待。海航提供了其首航芝加哥的往返机票,李宁对接了跑步装备的资源过来,到了美国,还有当地的酒店负责接待。

困难不是没有,但总有解决的办法。可有一点是实实在在地难住了老田:报名缴费。

国外的赛事报名特别麻烦,尤其是缴费环节。田同生有一次报名雅典马拉松时,因为银行、网络等种种原因,花了整整一个月都没能刷卡成功,最后还是委托了某好友在海外留学的儿子缴纳了报名费。

不仅如此,田同生的妻子也犯了愁。开始时,田同生自己世界各地参加马拉松,她一个人操办机票、酒店、签证等事务还能应付,可同行的人翻了30倍,她一个人怎么可能忙得过来?

那段时间,田同生家庭顾不上照顾、公司谈不上运作,参加马拉松比赛的爱好活活变成一个巨大的麻烦。他算是看明白了,单凭自己一己之力、一家之力,根本不可能组织一个数十人规模的大团队一起出国参加马拉松赛事。

这时候,赶来救场的是一个名叫常春的年轻人,年纪比田同生小了整整三轮。

▲常春就读的美国春田学院,以培养体育人才而著称▲

由于要前往英语国家的原因,田同生曾向好友——小马过河创始人马骏求援。马骏也是为创业项目忙得焦头烂额,就推荐了自己的学生——彼时正在美国留学的常春。

常春于北京体育大学体育管理专业毕业后,进入美国春田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常春由于专业缘故曾在美国专业的赛事公司实习,通过国外的体育旅游公司,一下子就解决了田同生的难题。

老田这个时候才意识到,原来这种参赛团的行程服务是可以商业化运作的。

飞往芝加哥的航班跨过太平洋。大洋的一头有着正在萌发的需求,另一头有着已经过市场验证的商业模式,这是不是一个可以入局的领域?

那一年,田同生60了。耳顺之年,他再次萌发了创业的念头。

在历史的转折点上

自2013年跑完芝加哥马拉松,田同生和小友常春聊得越来越多,最终的一个发现是,美国的体育旅游相当挣钱。

“你比如说迪士尼,他的景区里每年光马拉松就多少场?各种体育比赛一年吸引几百万人,收入几个亿!这个东西能不能弄到中国来?”

这边创业种子刚刚萌发,田同生的的跑友毛大庆也有了“活动活动”的心思。他希望从万科出来创业做一个共享办公空间,打造成一个加速器、一个科技成果转化和孵化的平台。毛大庆不但自己下定决心要创业,还顺带着鼓捣老田,整天催他赶紧把创业项目敲定。

相对于很多年轻的创业者而言,田同生早已不是初入职场的菜鸟,也并非对创业一无所知。作为一个斜杠中年,他觉得自己对市场的判断还算准确:彼时国内的马拉松赛事领域还是一个荒芜的市场,远未达成成熟的标准。

有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国内马拉松赛事共计39场,而到了2017年,全国共举办马拉松赛事1102场,单浙江省就举办了152场。

尤其从田同生自己的人脉圈子来看,市面上还没有能针对中产阶级提供的一站式出境马拉松赛事服务商。“客户希望一个公司或一个系统就能把所有问题解决带哦,他只要单纯地去参与、感受和体验。”

在国内马拉松赛事领域,田同生认为在体验上有痛点、模式上有先例、需求上有增量、资金上有支持,万事俱备,似乎只欠一场东风。

整个2014年,田同生都在思考。

他虽然以自己为IP,带动了周围的一批人一起跑马拉松,但这个模式主要针对的是和他同样阶层、有相似认知水平的人群,若要在更大范围和阶层内推广马拉松运动,单凭一个人、一家企业的力量,可能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情。

实际上,据《2017中国马拉松大数据分析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马拉松赛事仅为51场。但如果把时间轴拉长,从2011年到2017年这7年间,国内马拉松赛事场次呈现明显的指数型增长曲线。而2014年,正是一个关键拐点。

▲国内马拉松赛事的发展在2014年前后是两种模样▲

田同生一无所知地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犹如等在黎明前的黑暗里。

不过历史却没给他多少等待的时间,体育创业领域很快就迎来了第一缕曙光。

2014年9月,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国家领导人公开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双创”一词由此开始走红;紧接着,10月国务院发布46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从方向上提出了发展体育产业的要求,并将体育产业市场规模定位在5万亿元。

尤其是46号文件专门提到的六个主要任务中,营造健身氛围就是其中之一。“鼓励日常健身活动、推动场馆设施开放利用、加强体育文化宣传”,这是从国家层面、政策层面上保证了体育产业在国内的推广和发展。

拼图的最后一块也凑齐了。

有句格言说,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要去哪儿,全世界都会为他让路。在这个当口,田同生的感觉正是如此,“这一下风云际会了”。

“那咱们就干他一次!”田同生跟常春说。

事情做到位 自然有机会

2015年,田同生62岁,常春26岁。

这一年的青年节,俩人共同成立了跑哪儿科技。“一听‘跑哪儿’这个名字,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去哪儿’,这叫品牌借势。”

体育旅游这块蛋糕要一口一口吃。田同生认为,跑哪儿的首要任务是整合C端需求。

“跑步的人少,赛事也少,国内的赛事体验也很差。最重要的是先通过网络和系统,把客户零散化、碎片化的点状需求信息整合起来。”在有了这些数据的基础上,跑哪儿才能对接相应资源来满足实际需求,并借此形成配套的服务体系。

在这方面,田同生自己就是核心用户。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支付问题外,田同生觉得,赛事服务中需要解决的痛点简直多到没眼看。“单说一个住酒店。哪个酒店好?房型什么样?酒店里有没有健身房、游泳池、赛后恢复等等配套设备?起点住哪儿?跑到终点了又住哪儿?跑马拉松的人住酒店,可不只是简简单单过个夜,这一系列东西不知道,我能痛苦死。”

▲去年,田同生在浙江开化完成了自己第100场马拉松比赛▲

起初,跑哪儿团队先整合多家第三方软件为客户服务。

但由于涉及的服务内容既多且细,要满足客户的需求,团队不得不采取表格、微信乃至纸笔等多种工具,客户的方便与满意每每都要以团队的巨大工作量为代价。田同生因此要求团队,必须开发出自有的一站式服务平台,“报名、缴费、签证、机票、酒店、训练团队、成绩查询、现场照片、分享发布等等,我都要通过这个平台找到。”

鉴于田同生的客户资源多为高净值人群,跑哪儿选择赛事体系最为成熟的美国作为承载赛事产品的目的地。“全世界六个马拉松大满贯,三个都在美国。”

田同生解释道,“首先我的客户以头部人群为主,体验上太差的赛事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其次如果压一压成本的话,组织参加海外赛事的利润比较大;再一个我们团队以美国海归为主,对美国的赛事环境比较熟悉。”

但除了上述考量外,这还是一招“缓兵之计”。

国外的马拉松赛事体系很成熟,从入门到高阶一应俱全。如果想要从较低阶赛事挑战更高阶段,还需要像驾照考试一样,在指定赛事中拿到一定的成绩。

这种“升级打怪”般的游戏化体验,很容易让人不断重复参赛。但既然要参赛、要挑战,那就需要平时的训练。可谁又能天天到国外跑步训练呢?

头部人群客户迟早要在国内开跑。这一方面可以起到引领作用,头部人群多为各自领域的KOL,国内的马拉松有了自然的推广人群;另一方面,用户群体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则为将来跑哪儿的体育旅游业务打下了基础。

不过仅仅就这个阶段的跑哪儿来说,它的主要产品形态还只是一个赛事预定工具,“有点儿像OTA”。但即便如此,老炮儿田同生还是有着旁人所难以企及的优势。

“我们的酒店、交通供应商很多都是直采。”田同生提到,由于自己的人脉关系,包括凯悦、洲际酒店、四季酒店、文华东方等国际连锁酒店都为跑哪儿提供了直采供应。此外在交通上,“我们的交通都是私人飞机,这种服务是非常小众的,有奢侈品的特色。”

跑哪儿的这一通乱拳还真起了效果。2015年8月,丽江有了合作机会。

B端需求蓬勃生长

让田同生惊喜的是,跑哪儿成立不到半年,自然的B端需求就开始出现了。

丽江有个企业高管找到了田同生,“田老师,我上次跟你们去纽约跑了马拉松,看着挺好,你能不能帮我在丽江办一个?”

这正合田同生之意。

争取城市旅游产业转型的窗口,借力企业开展体育旅游业务,这是跑哪儿产品进化的一次良机。

此前,田同生已经尝试了在马拉松赛事中加入旅游元素。2015年5月,田同生组织了40个好朋友,共赴韩国济州岛见证毛大庆第40场马拉松。

这次活动虽然波折不少,但同样也让田同生探索出了一个方向:结合田同生IP、赛事IP,通过已有的跑者社群转化,跑哪儿具备由单纯的的赛事组织、代理向体育旅游服务商进化的可能性。这个进化过程,如果能有旅游目的地政企的合作支持,将极大地缩短演进周期。

▲跑哪儿团队与新加坡夜间马拉松赛事项目▲

此次丽江主动伸出橄榄枝,这对跑哪儿来讲,是个难得的机会。

2015年8月,田同生应邀赴丽江参加论坛。是日,天降大雨,由于论坛会场设于露天,主办方不得不临时搭起简易的棚子,原本摆在会场的鲜花也被淋得东摇西摆。

但恶劣的环境并未影响田同生的信心,因为所涉及的几方在需求上是相互匹配的。

丽江市政府早就想摘掉“艳遇之都”的低俗帽子,转型成高端旅游目的地;而当地企业则希望能通过体育产业落地,带动新的经济增长点;至于跑哪儿,这次丽江合作如果达成,则是为此后与其他各地政府的赛事合作落地打开了局面。

果然,丽江市政府心动了。

2016年6月,丽江雪山半程马拉松正式开幕。在中国历史上,海拔2400米的高原上首次出现了马拉松跑者的身影。

跑哪儿在体育旅游上迈出的第一步终于落地。

如果说丽江的尝试只是在河边试水,那么跑哪儿与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的合作,就可以称得上“摸着石头过河”了。

2016年10月,跑哪儿承办了浙江开化钱江源国家公园半程马拉松。田同生把称其是“开化历史上最大的一场宣传秀”。他认为马拉松的即刻效应,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带来极大的人流量,并通过媒体、社群、参赛者社交网络等方式产生立体化传播。“中央部委也知道了开化的这次马拉松赛事。”

不过,承办一场赛事真的很非常难。

难在哪里?人多环节多。一场比赛,利益相关方涉及政府各部门、赞助企业、供应商、服务商等,报名人员也动辄就是数千人;涉及的环节也包括策划、宣传、报名、引导、物料、救护、安保、客服等,即便每一个环节都提前规划好、排完雷,到了比赛日当天也可能有数不清的突发状况。

对于跑哪儿来说,这些还都算不上难点。两位创始人一位体育管理专业科班出身,一位国内国际马拉松参赛经验丰富,能给团队相当大的助力。但在赛事系统上就要打扎实的技术硬仗了。

赛事系统最核心的功能是为参赛者提供报名入口,以及连接芯片记录参赛者的出发与抵达时间。但马拉松比赛一年只有一天。对于赛事主办方而言,花费上百万元买一套赛事系统,结果一年364天都在吃灰,那也太不划算了。

田同生认为这太落后了。

于是,跑哪儿在原有的C端参赛报名系统“跑哪儿网”的基础上,增加了B端办赛SaaS系统“跑哪儿云”,赛事主办方通过一个入口,既可以实时观测赛事排期、报名人数,也可以在库存、订单、成绩、营销推广等各方面做相应调整和控制。

跑哪儿云按照5%的比例与主办方分成报名费用,这意味着,如果举办的是一个免费赛事,那么跑哪儿将得不到任何收益。

双轮驱动 故事难动人心

不过,这毕竟是将B端与C端打通的重要一步。

通过跑哪儿网和跑哪儿云这两个产品,跑哪儿掌握了从B端到C端的参赛数据流向。这其中最简单的应用是,跑哪儿可以通过这种数据流动轻松得出决策依据,比如引进哪一类赛事更容易获得大量人流,代理哪一类产品更容易获得高客单价的订单,特定年龄段的跑者容易跑出什么成绩等。

跑哪儿希望通过这些大数据,为客户提供精准深度服务,从而形成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

“一套数据库,两个产品端;一个核心,双轮驱动。”田同生说。但故事讲得再好,说服不了投资人,依然只能是以自嗨落幕。

即便成功在丽江和开化举办了赛事,但田同生依然无法向资本兜售这个体育旅游的故事。他说,投资人经常问到的一个问题就是,你们这到底是2B的还是2C的生意?

田同生无法回答,他觉得孤单。“其实在这个领域里,像我们这样的可能就连竞争对手都没有,不是说我们能不能打得过别人,而是压根儿就不知道,没人打,也不知道向谁学。”

他借了“社交货币”的概念来解释跑哪儿的作用、借了链家和自如的案例来说明跑哪儿的价值、借了特色小镇的政策来体现跑哪儿的前瞻性,但应者寥寥。

田同生觉得有点儿委屈。

跑哪儿辛辛苦苦做出了两套产品:一套提高了C端的参赛效率,跑哪儿网上20万跑者参赛只需“点点点+扫一扫支付”就能完成报名;一套降低了B端的办赛成本,数百万元的成本降低到几万元甚至不要钱。

跑哪儿费尽心思组织起一个平台。平台上的社群含金量高且高度垂直,平台上的数据精准全面而且标签清晰,平台上的服务深度而有特色。

“为什么就是看不懂呢?”

他有些愤愤然,将原因归结于“他们没体验过”。“跑步这个事情,没体验过的就看不到,看不到就看不懂,不管是政府官员还是企业高管。”

2016年,虽然跑哪儿在业务上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化,但“遍寻天下、难得知己”的田同生似乎再一次回到了希夏邦玛峰的那个登顶之夜。

看不见对手,看不见队友,看不见光亮,也看不见未来。

2016年整整一年,拿了天使轮融资8个月,田同生不知道方向在哪儿,不知道突破口在哪儿。跑哪儿的体育旅游商业模式尚不明确,投资人看不懂,市场上也没有所见略同之英雄,国家政策也不倾斜。“毛大庆给我拉来徐小平,人家合了个影一句话没说就走了,就是因为没兴趣啊!”

田同生甚至做好了在黑夜里煎熬的准备,如果资本不认同,就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先实现自身造血,进而逐渐去探索商业模式、摸索前进的方向。

实际上,根据跑哪儿的业务数据和盈利情况,其财务状况也并非特别艰难。彼时跑哪儿的盈利来源有三,一是组织赛事、代理赛事收取的报名费,二是SaaS系统服务分成,三是B端业务上一些营销策划的收入。

如果成本控制得当,2016年3月刚融的500万元天使轮资金还可以花很久。此外,跑哪儿的客户群多为毛大庆这类头部人群,他们的自发捐赠也能覆盖很大一部分成本。

但幸福却突然降临了。

天亮之时

2016年12月22日下午5点40分。

田同生已经记不清自家产品的上线日期,却牢牢记住了这一天的这个时间点。这一天,国家旅游局 、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旅发[2016]172号)。

那天田同生刚参加完一个会议,夜里9点多才抵达酒店休息。他记得很清楚,那是上海的一家假日智选酒店。他进了房间后,打开手机刚看了个标题,就立刻激动了起来。

“到2020年,在全国建成100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目的地,建成100家国家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推出100项体育旅游精品赛事,打造100条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培育100家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的体育旅游企业与知名品牌,体育旅游总人数达到10亿人次,占旅游总人数的15%,体育旅游总消费规模突破1万亿元。”

看到这里,田同生高兴地在屋里绕圈子走,全然不顾第二天还要赶早班飞机。他没想到,眼看着2016年马上就要过去,他的创业世界却一下子天光大亮。

事实上,早在2016年中的时候,国家三部委已经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在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的特色小镇。但彼时,体育旅游还尚未得到政策倾斜,跑哪儿独力探索之下,只能事倍功半。

只有到《指导意见》出台,田同生而言才犹如吃了定心丸,这证明了他在体育旅游这条路上并没有走错,也证明了他并非是一个冲向风车的唐吉诃德。

田同生觉得,可以放开手脚去做了。

于是,2017年跑哪儿第二次为开化组织马拉松赛事时,田同生建议,这次要做升级。“不仅是从半程到全程的长度升级,更要从规模上和思路上升级,在全县范围内升级做全域旅游。”

马拉松赛事不只是在赛道上跑步就完事儿了的。酒店怎么样、厕所好不好、饮食如何、接驳方不方便、空气干净不干净、景色美不美……每一个细节都是影响赛事效果的关键因素。此外,这次跑哪儿同时引进了“铁人三项”的赛事项目,水域怎么样、水质好不好也是重要指标。

开化县政府也不含糊,当下拿出投资做整改。“政府能花钱,说明他认同这件事。”一场马拉松赛事,能把整个县的所有旅游资源全部串联、呈现在参赛者面前,并引起自主、自发的分享与传播,这比任何报纸、电视广告都来得划算。

据田同生介绍,由于连续两年马拉松赛事的成功举办,开化已经“在移动互联网上小有名气”。同时,开化已经正在向一个体育特色小镇演变。县内赛艇基地、骑行训练基地、健身房、酒店、赛道、越野项目等一应俱全,成为了产业群的集中地。

2017年11月,跑哪儿获得1200万元Pre-A轮投资,投资方为亿润投资和优客工场。

▲跑哪儿与西安白鹿仓项目签约现场▲

至此,跑哪儿已逐渐形成了自己在体育旅游特色小镇上的开发套路。

营销上,跑哪儿以田同生IP及旗下赛事IP为核心营销点,吸引参赛群体前往目的地参加赛事。

社群上,跑哪儿经过3年的服务,通过组织比赛和办理赛事,积累了20万跑者,可以为小镇提供流量支持。

运营上,跑哪儿通过多次组织参赛和办理赛事,利用SaaS系统沉淀了一定数量的客户数据和赛事数据,可以在在流量中根据目的地特色及客群属性,寻找可以做留存和转化的点,并以此设计深度服务内容,并为小镇其他项目的开展、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资源上,跑哪儿两位创始人分别针对中美两国,各自有相应的赛事和人脉资源,可以随时为小镇对接。

相比起初创时,这可谓是成了套路的组合拳,威力不可同日而语。这套拳打出去后的效果如何呢?

2018年5月11日,跑哪儿与北京合众厚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发打造白鹿原体育有机田园综合体项目;6月1日,跑哪儿与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管委会、中新南京生态岛进行重大项目签约,共同在生态科技岛上落地新加坡夜间马拉松;同月,跑哪儿与开化市签订了三年的深度项目合作合同,为开化体育旅游特色小镇的开发和建设提供定制化服务。

田同生说,“体育旅游特色小镇是跑哪儿主力推进的方向,未来十年,跑哪儿将会以不同的形式参与到中国的100个体育旅游特色小镇的建设中去。”

说着这句话的他,似乎早已不见身处黑暗山巅的恐惧,只剩下面对挑战的兴奋。

手记

与田同生谈话很容易忽略他的年龄,你会下意识地把他当作一个四十多岁的创业者。

一方面当然是得益于他长期坚持耐力运动而呈现出的超低体脂的身材和紧绷的皮肤;但另一方面也因为他的情绪,特别饱满充沛,完全不像一个65岁的大叔。

回到体育旅游特色小镇的话题上来。要参与到体育旅游特色小镇项目,对于跑哪儿这样的创业项目来说,重资产、大投入的方式必然不适合,因此轻资产、重服务的智力投资将是其前期参与的主要方式,策划、数据、运营、IP、赛事体验等服务将是其主要投入。

但这也正是最困难的部分。

去年12月19日,新旅界(LvJieMedia)曾专访江苏省体育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刘力博士,他认为顶层设计是体育旅游特色小镇建设的核心问题。(对话刘力博士:体育小镇顶层设计的3个核心https://mp.weixin.qq.com/s/9_3lOfEPdLBLYuEFuBoyzw

刘力博士表示,合格的顶层设计必须解决三大方面问题:一是产业融合的发展方向;二是项目运作的组织架构和政策汇聚;三是资源整合的资本组合方式与资源导入路径。而这其中,跨界的研究策划能力和顶级资源整合能力最重要。

跑哪儿由于田同生自身的人脉圈层,在资源整合能力上可能会在同行中“领跑”。但实际上,体育旅游特色小镇也好,田园综合体也好,项目前期的策划质量决定了整个项目未来的基调。田同生自己也说,只有规划没有策划,“十个有十一个是死的。”

可若是一个镇一个镇去打造,那对于一个创业团队而言,不但投资和精力消耗都太大,还很容易触碰到规模化发展的天花板。

对此,跑哪儿团队给出了IP化输出的方案,希望以田同生“百马大叔”的IP为基础,打造赛事IP并共同向各地输出。“这和我们开始做SaaS也是一样的道理,”田同生说。

笔者了解到,跑哪儿目前已拥有“亲子跑”、“创业跑”等赛事IP。然而,打造IP也并非易事。在跑步领域,目前除了Color Run在大众群体中有较广泛的认知外,其他的马拉松、越野跑、泥泞跑等都还暂时没能从小众圈子里突围成功。

创业者十问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跑马拉松8年毛大庆劝他创业 赛事代理咋做体育特色小镇

2015年,田同生与联合创始人常春共同创办跑哪儿。他们从马拉松赛事入手,先做国外知名赛事代理,接着开发了赛事SaaS系统,最后切入到体育旅游特色小镇的开发中去。跑哪儿逐渐在营销、社群、运营、资源上打磨着自己的套路。

从2010年起,田同生花了8年时间,完成了105场马拉松赛事,是中国60岁以上年龄段完成“世界马拉松大满贯”的第一人,CCTV还专门为他制作过纪录片。

他今年65了,却依然是一名创业者。

2015年,田同生与联合创始人常春共同创办跑哪儿。他们从马拉松赛事入手,先做国外知名赛事代理,接着开发了赛事SaaS系统,最后切入到体育旅游特色小镇的开发中去。跑哪儿逐渐在营销、社群、运营、资源上打磨着自己的套路。

到了今年,跑哪儿开始展现出自己的实力。5月,跑哪儿签下白鹿原体育有机田园综合体项目;6月1日,跑哪儿在南京生态科技岛上落地新加坡夜间马拉松项目;同月,跑哪儿与开化市签订了深度项目合作合同,为开化体育旅游特色小镇的开发和建设提供定制化服务。

但若回到跑哪儿的事业原点我们将发现,田同生的马拉松生涯,竟然源于一次失败的登山运动。在那次登山过程中,田同生遭遇了一生中最大的恐惧。

夜半登山 人生大惊惧

2008年9月的一天,半夜12点。田同生钻出帐篷,觉得睡得不太舒服。

他正在冲顶海拔8012米的希夏邦玛峰。由于登山路线条件所限,冲顶阶段的营地没找到合适的位置,最终只能扎在一个陡峭的斜坡上,夜里一个不小心就会从山崖上滚落下去。

田同生定了定神,整理背包,出发。

没有灯光,星光亦远,斑斑点点地什么都看不见,唯一的指示物就是手中拽着的登山绳。事实上,要想登顶希夏邦玛峰,什么都看不见反而可能比较容易。因为山体上布满冰裂缝,深不见底,如果有光,人看得清楚,反而会更容易害怕、更容易腿软。

彼时田同生已在西藏的山头上生活了一个月,身心状态已经到了极限。而且,因为难以消化半熟的食物,高山环境里又缺乏维生素,他嘴上冒泡、臀上起疮,整个人的精气神全靠意志力支撑。

田同生死死地抓着登山绳,深一脚浅一脚地前进。时不时地,他还要动用全身力气把腿往上提一下——因为看不见路,脚常常踩进冰裂缝里,而缝隙又太深,实在无处借力。

祸不单行,到了海拔7450米的时候,田同生感觉视线有点儿受阻。他以为是眼镜起雾模糊了,简单擦了几下,却连微弱的星光也看不见了。

他一下子明白了:雪盲。

半失明、缺氧、随时可能踩空……几样危险同时袭来。环境如此险恶,田同生自己也不知道能不能看到第二天的太阳。

“当时我距峰顶只剩下500多米。”当65岁的田同生讲起这段8年前的经历时,眼睛不由自主地瞪起老大,一眨不眨。

希夏邦玛峰是他登珠穆朗玛峰前的预热。此前,他已经征服了7500米海拔的高峰,取得了国家一级登山运动员的认证。如果能顺利登上剩下的500多米,他就将向登顶珠峰冲刺。

但在彼时彼地,就在这么近的当口,田同生陷入了他这辈子遭遇的最大恐惧。

在突发雪盲的情况下,体力足不足以突击到峰顶?什么都看不见,掉进冰裂缝怎么办?那可就没命了。即便登顶,暂时的雪盲会不会变成永久失明?

寒风从耳边刮过,手上的登山绳随风摇摆。55岁的田同生手足无措地站在原地,听着自己的呼吸声越来越大。就在他惊惶不定地胡思乱想时,领队的运动员传来讯号:“天气不利、无法登顶”。

这一刻,田同生说不清自己是庆幸还是惋惜。

▲田同生在波士顿马拉松赛道上举起五星红旗▲

此次登顶失败,田同生顿似陷入漫漫长夜:他55岁了,是否还有继续登顶珠峰的希望,身体条件还允不允许,田同生自己心里也打鼓。

可俗话说,每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窗,他会顺手把门也带上。正当田同生准备加大训练量、摩拳擦掌地试图再冲击一次的时候,家里传来了好消息:妻子怀孕了。

老田选择回家陪伴待产妻子,登山训练就此中止。

彼时的田同生并不知道,这次放弃之后,他不光是在家庭生活上开启了新阶段,更在事业上发生了大转型。

耳顺之年 萌发创业心

田同生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专业是管理学。

毕业后,田同生做过生意、买过股票、当过记者,并于2001年出版了国内第一本客户关系管理著作《客户关系管理的中国之路》。这本书是他事业的基础,某上市公司董事长正因为此书而聘他为公司CRM(客户关系管理)事业部副总裁,负责房地产行业CRM业务。

心灰意冷之下,田同生出走创业,专注房地产行业CRM管理咨询。在提供咨询服务的过程中,田同生结识了包括王石、毛大庆在内的诸多行业大佬。据跑哪儿团队提供的信息,国内Top30的地产商老板几乎都和田同生熟识。

企业家、股民、记者、高管、咨询师、专家、登山运动员……斜杠中年田同生始终对2008年没能登顶希夏邦玛峰耿耿于怀,即便在陪产过程中也在想办法,意图在下一次登山活动中冲顶成功。

这期间,马拉松这项运动恰好契合了他的需求,既锻炼心肺功能、又提升肠胃能力,因此成为了他训练的首选。

但运动这件事不仅会上瘾,而且会传染。田同生从他的咨询课上、朋友圈里推广着马拉松这种运动形式,很快他的身边周围就聚集了一批马拉松同好,万科副总裁毛大庆也是其中一员。到了2013年,他甚至能组织30多个人去芝加哥参加马拉松比赛。

由于田同生本人的人脉关系,这30多个人的参赛团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款待。海航提供了其首航芝加哥的往返机票,李宁对接了跑步装备的资源过来,到了美国,还有当地的酒店负责接待。

困难不是没有,但总有解决的办法。可有一点是实实在在地难住了老田:报名缴费。

国外的赛事报名特别麻烦,尤其是缴费环节。田同生有一次报名雅典马拉松时,因为银行、网络等种种原因,花了整整一个月都没能刷卡成功,最后还是委托了某好友在海外留学的儿子缴纳了报名费。

不仅如此,田同生的妻子也犯了愁。开始时,田同生自己世界各地参加马拉松,她一个人操办机票、酒店、签证等事务还能应付,可同行的人翻了30倍,她一个人怎么可能忙得过来?

那段时间,田同生家庭顾不上照顾、公司谈不上运作,参加马拉松比赛的爱好活活变成一个巨大的麻烦。他算是看明白了,单凭自己一己之力、一家之力,根本不可能组织一个数十人规模的大团队一起出国参加马拉松赛事。

这时候,赶来救场的是一个名叫常春的年轻人,年纪比田同生小了整整三轮。

▲常春就读的美国春田学院,以培养体育人才而著称▲

由于要前往英语国家的原因,田同生曾向好友——小马过河创始人马骏求援。马骏也是为创业项目忙得焦头烂额,就推荐了自己的学生——彼时正在美国留学的常春。

常春于北京体育大学体育管理专业毕业后,进入美国春田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常春由于专业缘故曾在美国专业的赛事公司实习,通过国外的体育旅游公司,一下子就解决了田同生的难题。

老田这个时候才意识到,原来这种参赛团的行程服务是可以商业化运作的。

飞往芝加哥的航班跨过太平洋。大洋的一头有着正在萌发的需求,另一头有着已经过市场验证的商业模式,这是不是一个可以入局的领域?

那一年,田同生60了。耳顺之年,他再次萌发了创业的念头。

在历史的转折点上

自2013年跑完芝加哥马拉松,田同生和小友常春聊得越来越多,最终的一个发现是,美国的体育旅游相当挣钱。

“你比如说迪士尼,他的景区里每年光马拉松就多少场?各种体育比赛一年吸引几百万人,收入几个亿!这个东西能不能弄到中国来?”

这边创业种子刚刚萌发,田同生的的跑友毛大庆也有了“活动活动”的心思。他希望从万科出来创业做一个共享办公空间,打造成一个加速器、一个科技成果转化和孵化的平台。毛大庆不但自己下定决心要创业,还顺带着鼓捣老田,整天催他赶紧把创业项目敲定。

相对于很多年轻的创业者而言,田同生早已不是初入职场的菜鸟,也并非对创业一无所知。作为一个斜杠中年,他觉得自己对市场的判断还算准确:彼时国内的马拉松赛事领域还是一个荒芜的市场,远未达成成熟的标准。

有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国内马拉松赛事共计39场,而到了2017年,全国共举办马拉松赛事1102场,单浙江省就举办了152场。

尤其从田同生自己的人脉圈子来看,市面上还没有能针对中产阶级提供的一站式出境马拉松赛事服务商。“客户希望一个公司或一个系统就能把所有问题解决带哦,他只要单纯地去参与、感受和体验。”

在国内马拉松赛事领域,田同生认为在体验上有痛点、模式上有先例、需求上有增量、资金上有支持,万事俱备,似乎只欠一场东风。

整个2014年,田同生都在思考。

他虽然以自己为IP,带动了周围的一批人一起跑马拉松,但这个模式主要针对的是和他同样阶层、有相似认知水平的人群,若要在更大范围和阶层内推广马拉松运动,单凭一个人、一家企业的力量,可能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情。

实际上,据《2017中国马拉松大数据分析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马拉松赛事仅为51场。但如果把时间轴拉长,从2011年到2017年这7年间,国内马拉松赛事场次呈现明显的指数型增长曲线。而2014年,正是一个关键拐点。

▲国内马拉松赛事的发展在2014年前后是两种模样▲

田同生一无所知地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犹如等在黎明前的黑暗里。

不过历史却没给他多少等待的时间,体育创业领域很快就迎来了第一缕曙光。

2014年9月,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国家领导人公开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双创”一词由此开始走红;紧接着,10月国务院发布46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从方向上提出了发展体育产业的要求,并将体育产业市场规模定位在5万亿元。

尤其是46号文件专门提到的六个主要任务中,营造健身氛围就是其中之一。“鼓励日常健身活动、推动场馆设施开放利用、加强体育文化宣传”,这是从国家层面、政策层面上保证了体育产业在国内的推广和发展。

拼图的最后一块也凑齐了。

有句格言说,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要去哪儿,全世界都会为他让路。在这个当口,田同生的感觉正是如此,“这一下风云际会了”。

“那咱们就干他一次!”田同生跟常春说。

事情做到位 自然有机会

2015年,田同生62岁,常春26岁。

这一年的青年节,俩人共同成立了跑哪儿科技。“一听‘跑哪儿’这个名字,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去哪儿’,这叫品牌借势。”

体育旅游这块蛋糕要一口一口吃。田同生认为,跑哪儿的首要任务是整合C端需求。

“跑步的人少,赛事也少,国内的赛事体验也很差。最重要的是先通过网络和系统,把客户零散化、碎片化的点状需求信息整合起来。”在有了这些数据的基础上,跑哪儿才能对接相应资源来满足实际需求,并借此形成配套的服务体系。

在这方面,田同生自己就是核心用户。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支付问题外,田同生觉得,赛事服务中需要解决的痛点简直多到没眼看。“单说一个住酒店。哪个酒店好?房型什么样?酒店里有没有健身房、游泳池、赛后恢复等等配套设备?起点住哪儿?跑到终点了又住哪儿?跑马拉松的人住酒店,可不只是简简单单过个夜,这一系列东西不知道,我能痛苦死。”

▲去年,田同生在浙江开化完成了自己第100场马拉松比赛▲

起初,跑哪儿团队先整合多家第三方软件为客户服务。

但由于涉及的服务内容既多且细,要满足客户的需求,团队不得不采取表格、微信乃至纸笔等多种工具,客户的方便与满意每每都要以团队的巨大工作量为代价。田同生因此要求团队,必须开发出自有的一站式服务平台,“报名、缴费、签证、机票、酒店、训练团队、成绩查询、现场照片、分享发布等等,我都要通过这个平台找到。”

鉴于田同生的客户资源多为高净值人群,跑哪儿选择赛事体系最为成熟的美国作为承载赛事产品的目的地。“全世界六个马拉松大满贯,三个都在美国。”

田同生解释道,“首先我的客户以头部人群为主,体验上太差的赛事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其次如果压一压成本的话,组织参加海外赛事的利润比较大;再一个我们团队以美国海归为主,对美国的赛事环境比较熟悉。”

但除了上述考量外,这还是一招“缓兵之计”。

国外的马拉松赛事体系很成熟,从入门到高阶一应俱全。如果想要从较低阶赛事挑战更高阶段,还需要像驾照考试一样,在指定赛事中拿到一定的成绩。

这种“升级打怪”般的游戏化体验,很容易让人不断重复参赛。但既然要参赛、要挑战,那就需要平时的训练。可谁又能天天到国外跑步训练呢?

头部人群客户迟早要在国内开跑。这一方面可以起到引领作用,头部人群多为各自领域的KOL,国内的马拉松有了自然的推广人群;另一方面,用户群体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则为将来跑哪儿的体育旅游业务打下了基础。

不过仅仅就这个阶段的跑哪儿来说,它的主要产品形态还只是一个赛事预定工具,“有点儿像OTA”。但即便如此,老炮儿田同生还是有着旁人所难以企及的优势。

“我们的酒店、交通供应商很多都是直采。”田同生提到,由于自己的人脉关系,包括凯悦、洲际酒店、四季酒店、文华东方等国际连锁酒店都为跑哪儿提供了直采供应。此外在交通上,“我们的交通都是私人飞机,这种服务是非常小众的,有奢侈品的特色。”

跑哪儿的这一通乱拳还真起了效果。2015年8月,丽江有了合作机会。

B端需求蓬勃生长

让田同生惊喜的是,跑哪儿成立不到半年,自然的B端需求就开始出现了。

丽江有个企业高管找到了田同生,“田老师,我上次跟你们去纽约跑了马拉松,看着挺好,你能不能帮我在丽江办一个?”

这正合田同生之意。

争取城市旅游产业转型的窗口,借力企业开展体育旅游业务,这是跑哪儿产品进化的一次良机。

此前,田同生已经尝试了在马拉松赛事中加入旅游元素。2015年5月,田同生组织了40个好朋友,共赴韩国济州岛见证毛大庆第40场马拉松。

这次活动虽然波折不少,但同样也让田同生探索出了一个方向:结合田同生IP、赛事IP,通过已有的跑者社群转化,跑哪儿具备由单纯的的赛事组织、代理向体育旅游服务商进化的可能性。这个进化过程,如果能有旅游目的地政企的合作支持,将极大地缩短演进周期。

▲跑哪儿团队与新加坡夜间马拉松赛事项目▲

此次丽江主动伸出橄榄枝,这对跑哪儿来讲,是个难得的机会。

2015年8月,田同生应邀赴丽江参加论坛。是日,天降大雨,由于论坛会场设于露天,主办方不得不临时搭起简易的棚子,原本摆在会场的鲜花也被淋得东摇西摆。

但恶劣的环境并未影响田同生的信心,因为所涉及的几方在需求上是相互匹配的。

丽江市政府早就想摘掉“艳遇之都”的低俗帽子,转型成高端旅游目的地;而当地企业则希望能通过体育产业落地,带动新的经济增长点;至于跑哪儿,这次丽江合作如果达成,则是为此后与其他各地政府的赛事合作落地打开了局面。

果然,丽江市政府心动了。

2016年6月,丽江雪山半程马拉松正式开幕。在中国历史上,海拔2400米的高原上首次出现了马拉松跑者的身影。

跑哪儿在体育旅游上迈出的第一步终于落地。

如果说丽江的尝试只是在河边试水,那么跑哪儿与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的合作,就可以称得上“摸着石头过河”了。

2016年10月,跑哪儿承办了浙江开化钱江源国家公园半程马拉松。田同生把称其是“开化历史上最大的一场宣传秀”。他认为马拉松的即刻效应,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带来极大的人流量,并通过媒体、社群、参赛者社交网络等方式产生立体化传播。“中央部委也知道了开化的这次马拉松赛事。”

不过,承办一场赛事真的很非常难。

难在哪里?人多环节多。一场比赛,利益相关方涉及政府各部门、赞助企业、供应商、服务商等,报名人员也动辄就是数千人;涉及的环节也包括策划、宣传、报名、引导、物料、救护、安保、客服等,即便每一个环节都提前规划好、排完雷,到了比赛日当天也可能有数不清的突发状况。

对于跑哪儿来说,这些还都算不上难点。两位创始人一位体育管理专业科班出身,一位国内国际马拉松参赛经验丰富,能给团队相当大的助力。但在赛事系统上就要打扎实的技术硬仗了。

赛事系统最核心的功能是为参赛者提供报名入口,以及连接芯片记录参赛者的出发与抵达时间。但马拉松比赛一年只有一天。对于赛事主办方而言,花费上百万元买一套赛事系统,结果一年364天都在吃灰,那也太不划算了。

田同生认为这太落后了。

于是,跑哪儿在原有的C端参赛报名系统“跑哪儿网”的基础上,增加了B端办赛SaaS系统“跑哪儿云”,赛事主办方通过一个入口,既可以实时观测赛事排期、报名人数,也可以在库存、订单、成绩、营销推广等各方面做相应调整和控制。

跑哪儿云按照5%的比例与主办方分成报名费用,这意味着,如果举办的是一个免费赛事,那么跑哪儿将得不到任何收益。

双轮驱动 故事难动人心

不过,这毕竟是将B端与C端打通的重要一步。

通过跑哪儿网和跑哪儿云这两个产品,跑哪儿掌握了从B端到C端的参赛数据流向。这其中最简单的应用是,跑哪儿可以通过这种数据流动轻松得出决策依据,比如引进哪一类赛事更容易获得大量人流,代理哪一类产品更容易获得高客单价的订单,特定年龄段的跑者容易跑出什么成绩等。

跑哪儿希望通过这些大数据,为客户提供精准深度服务,从而形成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

“一套数据库,两个产品端;一个核心,双轮驱动。”田同生说。但故事讲得再好,说服不了投资人,依然只能是以自嗨落幕。

即便成功在丽江和开化举办了赛事,但田同生依然无法向资本兜售这个体育旅游的故事。他说,投资人经常问到的一个问题就是,你们这到底是2B的还是2C的生意?

田同生无法回答,他觉得孤单。“其实在这个领域里,像我们这样的可能就连竞争对手都没有,不是说我们能不能打得过别人,而是压根儿就不知道,没人打,也不知道向谁学。”

他借了“社交货币”的概念来解释跑哪儿的作用、借了链家和自如的案例来说明跑哪儿的价值、借了特色小镇的政策来体现跑哪儿的前瞻性,但应者寥寥。

田同生觉得有点儿委屈。

跑哪儿辛辛苦苦做出了两套产品:一套提高了C端的参赛效率,跑哪儿网上20万跑者参赛只需“点点点+扫一扫支付”就能完成报名;一套降低了B端的办赛成本,数百万元的成本降低到几万元甚至不要钱。

跑哪儿费尽心思组织起一个平台。平台上的社群含金量高且高度垂直,平台上的数据精准全面而且标签清晰,平台上的服务深度而有特色。

“为什么就是看不懂呢?”

他有些愤愤然,将原因归结于“他们没体验过”。“跑步这个事情,没体验过的就看不到,看不到就看不懂,不管是政府官员还是企业高管。”

2016年,虽然跑哪儿在业务上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化,但“遍寻天下、难得知己”的田同生似乎再一次回到了希夏邦玛峰的那个登顶之夜。

看不见对手,看不见队友,看不见光亮,也看不见未来。

2016年整整一年,拿了天使轮融资8个月,田同生不知道方向在哪儿,不知道突破口在哪儿。跑哪儿的体育旅游商业模式尚不明确,投资人看不懂,市场上也没有所见略同之英雄,国家政策也不倾斜。“毛大庆给我拉来徐小平,人家合了个影一句话没说就走了,就是因为没兴趣啊!”

田同生甚至做好了在黑夜里煎熬的准备,如果资本不认同,就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先实现自身造血,进而逐渐去探索商业模式、摸索前进的方向。

实际上,根据跑哪儿的业务数据和盈利情况,其财务状况也并非特别艰难。彼时跑哪儿的盈利来源有三,一是组织赛事、代理赛事收取的报名费,二是SaaS系统服务分成,三是B端业务上一些营销策划的收入。

如果成本控制得当,2016年3月刚融的500万元天使轮资金还可以花很久。此外,跑哪儿的客户群多为毛大庆这类头部人群,他们的自发捐赠也能覆盖很大一部分成本。

但幸福却突然降临了。

天亮之时

2016年12月22日下午5点40分。

田同生已经记不清自家产品的上线日期,却牢牢记住了这一天的这个时间点。这一天,国家旅游局 、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旅发[2016]172号)。

那天田同生刚参加完一个会议,夜里9点多才抵达酒店休息。他记得很清楚,那是上海的一家假日智选酒店。他进了房间后,打开手机刚看了个标题,就立刻激动了起来。

“到2020年,在全国建成100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目的地,建成100家国家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推出100项体育旅游精品赛事,打造100条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培育100家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的体育旅游企业与知名品牌,体育旅游总人数达到10亿人次,占旅游总人数的15%,体育旅游总消费规模突破1万亿元。”

看到这里,田同生高兴地在屋里绕圈子走,全然不顾第二天还要赶早班飞机。他没想到,眼看着2016年马上就要过去,他的创业世界却一下子天光大亮。

事实上,早在2016年中的时候,国家三部委已经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在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的特色小镇。但彼时,体育旅游还尚未得到政策倾斜,跑哪儿独力探索之下,只能事倍功半。

只有到《指导意见》出台,田同生而言才犹如吃了定心丸,这证明了他在体育旅游这条路上并没有走错,也证明了他并非是一个冲向风车的唐吉诃德。

田同生觉得,可以放开手脚去做了。

于是,2017年跑哪儿第二次为开化组织马拉松赛事时,田同生建议,这次要做升级。“不仅是从半程到全程的长度升级,更要从规模上和思路上升级,在全县范围内升级做全域旅游。”

马拉松赛事不只是在赛道上跑步就完事儿了的。酒店怎么样、厕所好不好、饮食如何、接驳方不方便、空气干净不干净、景色美不美……每一个细节都是影响赛事效果的关键因素。此外,这次跑哪儿同时引进了“铁人三项”的赛事项目,水域怎么样、水质好不好也是重要指标。

开化县政府也不含糊,当下拿出投资做整改。“政府能花钱,说明他认同这件事。”一场马拉松赛事,能把整个县的所有旅游资源全部串联、呈现在参赛者面前,并引起自主、自发的分享与传播,这比任何报纸、电视广告都来得划算。

据田同生介绍,由于连续两年马拉松赛事的成功举办,开化已经“在移动互联网上小有名气”。同时,开化已经正在向一个体育特色小镇演变。县内赛艇基地、骑行训练基地、健身房、酒店、赛道、越野项目等一应俱全,成为了产业群的集中地。

2017年11月,跑哪儿获得1200万元Pre-A轮投资,投资方为亿润投资和优客工场。

▲跑哪儿与西安白鹿仓项目签约现场▲

至此,跑哪儿已逐渐形成了自己在体育旅游特色小镇上的开发套路。

营销上,跑哪儿以田同生IP及旗下赛事IP为核心营销点,吸引参赛群体前往目的地参加赛事。

社群上,跑哪儿经过3年的服务,通过组织比赛和办理赛事,积累了20万跑者,可以为小镇提供流量支持。

运营上,跑哪儿通过多次组织参赛和办理赛事,利用SaaS系统沉淀了一定数量的客户数据和赛事数据,可以在在流量中根据目的地特色及客群属性,寻找可以做留存和转化的点,并以此设计深度服务内容,并为小镇其他项目的开展、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资源上,跑哪儿两位创始人分别针对中美两国,各自有相应的赛事和人脉资源,可以随时为小镇对接。

相比起初创时,这可谓是成了套路的组合拳,威力不可同日而语。这套拳打出去后的效果如何呢?

2018年5月11日,跑哪儿与北京合众厚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发打造白鹿原体育有机田园综合体项目;6月1日,跑哪儿与新加坡·南京生态科技岛管委会、中新南京生态岛进行重大项目签约,共同在生态科技岛上落地新加坡夜间马拉松;同月,跑哪儿与开化市签订了三年的深度项目合作合同,为开化体育旅游特色小镇的开发和建设提供定制化服务。

田同生说,“体育旅游特色小镇是跑哪儿主力推进的方向,未来十年,跑哪儿将会以不同的形式参与到中国的100个体育旅游特色小镇的建设中去。”

说着这句话的他,似乎早已不见身处黑暗山巅的恐惧,只剩下面对挑战的兴奋。

手记

与田同生谈话很容易忽略他的年龄,你会下意识地把他当作一个四十多岁的创业者。

一方面当然是得益于他长期坚持耐力运动而呈现出的超低体脂的身材和紧绷的皮肤;但另一方面也因为他的情绪,特别饱满充沛,完全不像一个65岁的大叔。

回到体育旅游特色小镇的话题上来。要参与到体育旅游特色小镇项目,对于跑哪儿这样的创业项目来说,重资产、大投入的方式必然不适合,因此轻资产、重服务的智力投资将是其前期参与的主要方式,策划、数据、运营、IP、赛事体验等服务将是其主要投入。

但这也正是最困难的部分。

去年12月19日,新旅界(LvJieMedia)曾专访江苏省体育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刘力博士,他认为顶层设计是体育旅游特色小镇建设的核心问题。(对话刘力博士:体育小镇顶层设计的3个核心https://mp.weixin.qq.com/s/9_3lOfEPdLBLYuEFuBoyzw

刘力博士表示,合格的顶层设计必须解决三大方面问题:一是产业融合的发展方向;二是项目运作的组织架构和政策汇聚;三是资源整合的资本组合方式与资源导入路径。而这其中,跨界的研究策划能力和顶级资源整合能力最重要。

跑哪儿由于田同生自身的人脉圈层,在资源整合能力上可能会在同行中“领跑”。但实际上,体育旅游特色小镇也好,田园综合体也好,项目前期的策划质量决定了整个项目未来的基调。田同生自己也说,只有规划没有策划,“十个有十一个是死的。”

可若是一个镇一个镇去打造,那对于一个创业团队而言,不但投资和精力消耗都太大,还很容易触碰到规模化发展的天花板。

对此,跑哪儿团队给出了IP化输出的方案,希望以田同生“百马大叔”的IP为基础,打造赛事IP并共同向各地输出。“这和我们开始做SaaS也是一样的道理,”田同生说。

笔者了解到,跑哪儿目前已拥有“亲子跑”、“创业跑”等赛事IP。然而,打造IP也并非易事。在跑步领域,目前除了Color Run在大众群体中有较广泛的认知外,其他的马拉松、越野跑、泥泞跑等都还暂时没能从小众圈子里突围成功。

创业者十问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