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西班牙是怎么把摩洛哥打回老家的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西班牙是怎么把摩洛哥打回老家的

征服是从被征服开始的。

作者:车辙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棉花

世界杯B组小组赛尘埃落定,西班牙踩着摩洛哥有惊无险地进军了淘汰赛阶段。对抗摩洛哥的这场比赛悬念迭出,但最终西班牙人还是得偿所愿,似乎很容易让他们想到1492这个伟大的年份。

摩洛哥在B组的表现着实不错

1492年对于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来说,是非常重要且值得纪念的一年。在这一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深远地影响了西班牙,乃至整个拉丁世界的历史进程。

这一年,第一本西班牙语语法书出版,天主教双王收复失地运动完成,来自北非的摩尔人彻底离开了伊比利亚半岛,哥伦布则发现了新大陆。

历史交叉口上的西班牙

这一年的重要程度相当于德国的1871和俄罗斯的1917,放在中国,则类似于1912和1949。以至于上个世纪末的时候,西班牙巴塞罗那正是凭借“纪念1492年500周年”的巨大优势一举击败了阿姆斯特丹、贝尔格莱德、伯明翰、布里斯班和巴黎,获选为1992年第二十五届夏季奥运会主办地。

92年巴塞罗那奥运

话又说回来,500多年前的1492年,这短短一年的时间怎么就发生了如此多的变故呢?那就请看今天的文章

征服是从被征服开始的

欧亚大陆最西端的伊比利亚半岛,从有记录以来的数千年的时间里,就有数波入侵者和殖民者纷至沓来。其中包括凯尔特人、腓尼基人、希腊人、迦太基人、罗马人和西哥特人,而最后一批入侵者就是以伊斯兰教作为思想武装而雄起从而横扫整个中东北非的阿拉伯人。

在此前的历史中

位于大陆边缘的西班牙

从未成为世界历史进程的主角

公元711年,穆斯林们以直布罗陀海峡为跳板进入欧洲,并几乎征服整个伊比利亚半岛。

鼎盛时期的阿拉伯帝国

险些就攻入了法国

在接下来七百五十年里,在半岛南部,独立的穆斯林国家相继建立。这些穆斯林有柏柏尔人也有阿拉伯人,欧洲人统称他们为摩尔人,摩尔人的核心控制区域被称为阿尔-安达卢斯,意思是“汪达尔人的土地“(现在称其为安达卢西亚)

与此同时,退缩到半岛北方的弱小的基督教国家在北方基督徒的支持下展开了对半岛长达整整七个世纪的收复战争,史称收复失地运动。

因内部纷争和外部基督教势力的进攻,摩尔人控制的城市被基督教王国一座座并吞。到了13世纪后期,穆斯林手中只剩下西班牙南部的一小块土地——以格拉纳达为首府的格拉纳达王国。

退守至半岛南端的格拉纳达

但这是一座坚城,摩尔人在此经营数百年,树大根深,加上能就近获得北非的支援,一路势如破竹的基督徒始终没能拿下穆斯林最后的堡垒。

位于格拉纳达的阿尔罕布拉宫Alhambra

摩尔人修建的清真寺—宫殿—城堡建筑群

(据说作为奇观其军事加成相当强)

到了15世纪后期,收复失地的接力棒传到一对年轻的夫妇手中: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一世和阿拉贡国王费尔南多二世,局面开始出现变化。

他们二人其实是秘密私奔结婚,但是教皇授予二人合用头衔:天主教双王(西班牙语:Reyes Católicos)。两位王位继承人在1469年10月19日于伊比利亚半岛北部城市瓦拉多利德完婚,伊莎贝拉时年18岁,费尔南多17岁,并分别在1474年和1479年即位。

外貌上看真是很西班牙内陆...

两人在此前分别领有主持收复失地运动的两大势力的控制权——位于西班牙中部主体的卡斯蒂利亚和位于东部的阿拉贡。收复失地到了最后阶段,势必要靠两大家族兵合一处才能彻底击败尔。

卡斯蒂利亚+阿拉贡

一统北方!

他们的联姻后来被证明也确实促进了西班牙的统一,更为他们的外孙,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开启西班牙“日不落帝国”奠定了基础。

日不落帝国西班牙

最后一战

1490年的春天,女王率领十万大军包围了格拉纳达,并在格拉纳达对面的一座石头城堡中亲自督战。这位女王平素一身洁白,每天要沐浴更衣四次,美貌曾惊艳欧洲王室。但此次她发下重誓,不夺取格拉纳达,决不脱下自己的战袍。

终于在1492年的1月2日,在绝对实力悬殊过大的情况下,摩尔人再也支撑不下去了,只好弃城投降。基督教的军队进入了阿尔罕布拉宫,在塔楼升起了卡斯蒂利亚和莱昂的旗帜,宣告了在伊比利亚半岛基督教势力对伊斯兰势力数个世纪的征战的最终胜利。

格拉纳达坚城+阿尔罕布拉加成

怪不得基督徒打了那么久

在随后几天的胜利大游行中,天主教双王带领着队伍从格拉纳达城中穿过,在众人的“卡斯蒂利亚!卡斯蒂利亚!”的欢呼口号中宣告了西班牙的最终统一。

天主教双王的名字首字母

刻在了阿尔罕布拉宫的天花板上

在跟随着天主教双王胜利游行的队伍中,有一位等待女王召见的热那亚人。当他看到格拉纳达城墙上飘扬着的基督教旗帜,他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此人就是克里斯托弗·哥伦布。

在此前的两年,他对西班牙不停游说,说他从当时已经普遍传播的地圆学说中,产生了一个想法:向西走也能到东方。但是他的说法被认为是痴人说梦,被各处的官员、学者、航海家嘲笑,没有人愿意为他的猜想买单。然而双王此战一胜,心情大好,对这场投资的风险选择性忽略,哥伦布的冒险请求就这样被接受了。

事情是真的

至于主角的心理活动嘛

铁定是后人幻想的

当然双王也有着自己的算计。

当时的基督教徒们觉得他们神圣的信仰处于被异端邪说污染和削弱的危险之中,于是与中东政权处于长期的战争状态下。另一方面,欧洲利润丰厚的香料贸易先是被阿拉伯商人垄断,接着又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垄断,如果能绕开奥斯曼直到东方,必将获得超额回报。

这条路线上的每一个城市都发了

无论是神圣的宗教,还是世俗的商业,大家都希望能够找到另一条路来扭转欧洲被困的局面。

同样位于伊比利亚半岛的葡萄牙,因为统一较早,已于几十年前就开始了积极探索向东的航线。葡萄牙人在此过程中定下了自己的战略:绕过非洲好望角,继续向东航行从而到达亚洲。所以哥伦布的这个“向西走”的想法使他在之前6年中在葡萄牙一直受到冷落。

向东走才能找到印度

要不然找到的就是西印度

而在慢了一拍的西班牙,天主教双王觉得他的主意很不错:贸易,荣耀,帝国和东征,远航印度,沿途寻找黄金,甚至找出从东面攻克耶路撒冷的路线。

经过3个月的讨论协商,1492年4月17日,西班牙王室与哥伦布最终达成了协议:得到的新土地主权归属王室,由探险者进行殖民,哥伦布作为统帅,可以获得发现地财富和商品的十分之一并且一概免税,另外还可以收取以后过往这一地区船只利益的八分之一。

这个许诺可谓是相当慷慨了,不过也许,双王打从一开始就没有料想哥伦布真的能活着回来。

无论如何,1492年8月3日,国家的意志和航海家的愿望最终结合在了一起,哥伦布的船队出发了。

各海洋大国正在迈向各自的不同命运

虽然后来都崩盘了

狂热,猜疑与压迫

天主教双王相信他们的胜利只是神圣宏伟计划的一部分。在审判日来临前,隐蔽的蝙蝠将会俯冲到西班牙,清理掉犹太人,穆斯林和蝗虫们;同时,哥伦布将会找到黄金以及从东面攻下耶路撒冷的路线。为了准备好迎接这一切,双王决定先净化王国,在西班牙内部创造一个纯净的基督教圣地。

1492年3月31日,天主教双王签署“阿尔罕布拉法令”,宣布驱逐西班牙境内的犹太人和穆斯林。犹太人被要求在3个月内卖掉东西,打包好财物然后永远离开,或者改信基督教。与此同时,全国境内成百上千的犹太会堂被拆毁,仅有三座从那时保留至今。其中一座被保留是因为它被改造成了医院,过了400多年,墙上的泥灰剥落,露出精美的装饰之后人们才发现它曾经是一座犹太会堂。

为了彻底清除犹太人,双王定于埃波月9日(1492年8月2日)为犹太人离开的最后期限,而埃波月9日这一天正是耶路撒冷圣殿被攻破的那一天。

所以我要背锅么

就在这后一天,哥伦布的船队从西班牙西南海岸的帕洛斯港出发了。

不仅如此,双王还要净化西班牙的穆斯林。在格拉纳达,浴场都被关闭,伊斯兰的装扮也被禁止。伊斯兰学校所有的书籍都被清除,接近一千年的伊斯兰学术,从此烟消云散。在几年后的穆斯林骚乱后,天主教双王更是彻底禁止了穆斯林的习俗。

塞维利亚主教座堂

曾经是一座清真寺

文章战场上的交锋有破也要有立。1492年8月18日,双王在萨拉曼卡出版了第一本卡斯蒂利亚语语法书(Gramática de la lengua castellana),这也是在欧洲出版的第一本方言语法书,因为当时卡斯蒂利亚语还未被视为一种“文化语言”。

作者为卡斯蒂利亚语制定了一套简洁明了的拼写规则。并随着西班牙帝国的扩张,这门语言走向了新大陆,走向了全世界,并产生深远影响至今。这门“方言”后来被人们称为西班牙语。

1492年这一年快要接近尾声了。在茫茫的大西洋上,经过2个月的不见陆地的航行后,哥伦布的船队快要走到了崩溃的边缘。为了稳定船员的情绪,减少他们因离开陆地太远而产生的恐惧,哥伦布一直有真假两个航行里程记录,假的那个告诉船员们的记录上记载的里程数要短些。

画给船员看的...

终于,在哥伦布“再走三天”的坚持下,在1492年10月12日星期五清晨,“平塔”号上的一个水手高呼“陆地!陆地!”哥伦布的舰队到达了美洲的巴哈马群岛,哥伦布将之命名为“圣萨尔瓦多”。而在同一年制成的人类最早的地球仪上,属于美洲大陆的这个位置还是一片大海

在多年的探险与殖民积累下

其后西班牙人的美洲地图

已经算是相当精细的了

正是从那个时候起, 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欧洲列强蜂拥而至,为美洲土著带来了枪炮、细菌和钢铁,永久地改变了人类文明的版图,也拉开了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1492年,在世界这个大舞台上,毫无疑问是属于西班牙的一年!

END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西班牙是怎么把摩洛哥打回老家的

征服是从被征服开始的。

作者:车辙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棉花

世界杯B组小组赛尘埃落定,西班牙踩着摩洛哥有惊无险地进军了淘汰赛阶段。对抗摩洛哥的这场比赛悬念迭出,但最终西班牙人还是得偿所愿,似乎很容易让他们想到1492这个伟大的年份。

摩洛哥在B组的表现着实不错

1492年对于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来说,是非常重要且值得纪念的一年。在这一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深远地影响了西班牙,乃至整个拉丁世界的历史进程。

这一年,第一本西班牙语语法书出版,天主教双王收复失地运动完成,来自北非的摩尔人彻底离开了伊比利亚半岛,哥伦布则发现了新大陆。

历史交叉口上的西班牙

这一年的重要程度相当于德国的1871和俄罗斯的1917,放在中国,则类似于1912和1949。以至于上个世纪末的时候,西班牙巴塞罗那正是凭借“纪念1492年500周年”的巨大优势一举击败了阿姆斯特丹、贝尔格莱德、伯明翰、布里斯班和巴黎,获选为1992年第二十五届夏季奥运会主办地。

92年巴塞罗那奥运

话又说回来,500多年前的1492年,这短短一年的时间怎么就发生了如此多的变故呢?那就请看今天的文章

征服是从被征服开始的

欧亚大陆最西端的伊比利亚半岛,从有记录以来的数千年的时间里,就有数波入侵者和殖民者纷至沓来。其中包括凯尔特人、腓尼基人、希腊人、迦太基人、罗马人和西哥特人,而最后一批入侵者就是以伊斯兰教作为思想武装而雄起从而横扫整个中东北非的阿拉伯人。

在此前的历史中

位于大陆边缘的西班牙

从未成为世界历史进程的主角

公元711年,穆斯林们以直布罗陀海峡为跳板进入欧洲,并几乎征服整个伊比利亚半岛。

鼎盛时期的阿拉伯帝国

险些就攻入了法国

在接下来七百五十年里,在半岛南部,独立的穆斯林国家相继建立。这些穆斯林有柏柏尔人也有阿拉伯人,欧洲人统称他们为摩尔人,摩尔人的核心控制区域被称为阿尔-安达卢斯,意思是“汪达尔人的土地“(现在称其为安达卢西亚)

与此同时,退缩到半岛北方的弱小的基督教国家在北方基督徒的支持下展开了对半岛长达整整七个世纪的收复战争,史称收复失地运动。

因内部纷争和外部基督教势力的进攻,摩尔人控制的城市被基督教王国一座座并吞。到了13世纪后期,穆斯林手中只剩下西班牙南部的一小块土地——以格拉纳达为首府的格拉纳达王国。

退守至半岛南端的格拉纳达

但这是一座坚城,摩尔人在此经营数百年,树大根深,加上能就近获得北非的支援,一路势如破竹的基督徒始终没能拿下穆斯林最后的堡垒。

位于格拉纳达的阿尔罕布拉宫Alhambra

摩尔人修建的清真寺—宫殿—城堡建筑群

(据说作为奇观其军事加成相当强)

到了15世纪后期,收复失地的接力棒传到一对年轻的夫妇手中:卡斯蒂利亚女王伊莎贝拉一世和阿拉贡国王费尔南多二世,局面开始出现变化。

他们二人其实是秘密私奔结婚,但是教皇授予二人合用头衔:天主教双王(西班牙语:Reyes Católicos)。两位王位继承人在1469年10月19日于伊比利亚半岛北部城市瓦拉多利德完婚,伊莎贝拉时年18岁,费尔南多17岁,并分别在1474年和1479年即位。

外貌上看真是很西班牙内陆...

两人在此前分别领有主持收复失地运动的两大势力的控制权——位于西班牙中部主体的卡斯蒂利亚和位于东部的阿拉贡。收复失地到了最后阶段,势必要靠两大家族兵合一处才能彻底击败尔。

卡斯蒂利亚+阿拉贡

一统北方!

他们的联姻后来被证明也确实促进了西班牙的统一,更为他们的外孙,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开启西班牙“日不落帝国”奠定了基础。

日不落帝国西班牙

最后一战

1490年的春天,女王率领十万大军包围了格拉纳达,并在格拉纳达对面的一座石头城堡中亲自督战。这位女王平素一身洁白,每天要沐浴更衣四次,美貌曾惊艳欧洲王室。但此次她发下重誓,不夺取格拉纳达,决不脱下自己的战袍。

终于在1492年的1月2日,在绝对实力悬殊过大的情况下,摩尔人再也支撑不下去了,只好弃城投降。基督教的军队进入了阿尔罕布拉宫,在塔楼升起了卡斯蒂利亚和莱昂的旗帜,宣告了在伊比利亚半岛基督教势力对伊斯兰势力数个世纪的征战的最终胜利。

格拉纳达坚城+阿尔罕布拉加成

怪不得基督徒打了那么久

在随后几天的胜利大游行中,天主教双王带领着队伍从格拉纳达城中穿过,在众人的“卡斯蒂利亚!卡斯蒂利亚!”的欢呼口号中宣告了西班牙的最终统一。

天主教双王的名字首字母

刻在了阿尔罕布拉宫的天花板上

在跟随着天主教双王胜利游行的队伍中,有一位等待女王召见的热那亚人。当他看到格拉纳达城墙上飘扬着的基督教旗帜,他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此人就是克里斯托弗·哥伦布。

在此前的两年,他对西班牙不停游说,说他从当时已经普遍传播的地圆学说中,产生了一个想法:向西走也能到东方。但是他的说法被认为是痴人说梦,被各处的官员、学者、航海家嘲笑,没有人愿意为他的猜想买单。然而双王此战一胜,心情大好,对这场投资的风险选择性忽略,哥伦布的冒险请求就这样被接受了。

事情是真的

至于主角的心理活动嘛

铁定是后人幻想的

当然双王也有着自己的算计。

当时的基督教徒们觉得他们神圣的信仰处于被异端邪说污染和削弱的危险之中,于是与中东政权处于长期的战争状态下。另一方面,欧洲利润丰厚的香料贸易先是被阿拉伯商人垄断,接着又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垄断,如果能绕开奥斯曼直到东方,必将获得超额回报。

这条路线上的每一个城市都发了

无论是神圣的宗教,还是世俗的商业,大家都希望能够找到另一条路来扭转欧洲被困的局面。

同样位于伊比利亚半岛的葡萄牙,因为统一较早,已于几十年前就开始了积极探索向东的航线。葡萄牙人在此过程中定下了自己的战略:绕过非洲好望角,继续向东航行从而到达亚洲。所以哥伦布的这个“向西走”的想法使他在之前6年中在葡萄牙一直受到冷落。

向东走才能找到印度

要不然找到的就是西印度

而在慢了一拍的西班牙,天主教双王觉得他的主意很不错:贸易,荣耀,帝国和东征,远航印度,沿途寻找黄金,甚至找出从东面攻克耶路撒冷的路线。

经过3个月的讨论协商,1492年4月17日,西班牙王室与哥伦布最终达成了协议:得到的新土地主权归属王室,由探险者进行殖民,哥伦布作为统帅,可以获得发现地财富和商品的十分之一并且一概免税,另外还可以收取以后过往这一地区船只利益的八分之一。

这个许诺可谓是相当慷慨了,不过也许,双王打从一开始就没有料想哥伦布真的能活着回来。

无论如何,1492年8月3日,国家的意志和航海家的愿望最终结合在了一起,哥伦布的船队出发了。

各海洋大国正在迈向各自的不同命运

虽然后来都崩盘了

狂热,猜疑与压迫

天主教双王相信他们的胜利只是神圣宏伟计划的一部分。在审判日来临前,隐蔽的蝙蝠将会俯冲到西班牙,清理掉犹太人,穆斯林和蝗虫们;同时,哥伦布将会找到黄金以及从东面攻下耶路撒冷的路线。为了准备好迎接这一切,双王决定先净化王国,在西班牙内部创造一个纯净的基督教圣地。

1492年3月31日,天主教双王签署“阿尔罕布拉法令”,宣布驱逐西班牙境内的犹太人和穆斯林。犹太人被要求在3个月内卖掉东西,打包好财物然后永远离开,或者改信基督教。与此同时,全国境内成百上千的犹太会堂被拆毁,仅有三座从那时保留至今。其中一座被保留是因为它被改造成了医院,过了400多年,墙上的泥灰剥落,露出精美的装饰之后人们才发现它曾经是一座犹太会堂。

为了彻底清除犹太人,双王定于埃波月9日(1492年8月2日)为犹太人离开的最后期限,而埃波月9日这一天正是耶路撒冷圣殿被攻破的那一天。

所以我要背锅么

就在这后一天,哥伦布的船队从西班牙西南海岸的帕洛斯港出发了。

不仅如此,双王还要净化西班牙的穆斯林。在格拉纳达,浴场都被关闭,伊斯兰的装扮也被禁止。伊斯兰学校所有的书籍都被清除,接近一千年的伊斯兰学术,从此烟消云散。在几年后的穆斯林骚乱后,天主教双王更是彻底禁止了穆斯林的习俗。

塞维利亚主教座堂

曾经是一座清真寺

文章战场上的交锋有破也要有立。1492年8月18日,双王在萨拉曼卡出版了第一本卡斯蒂利亚语语法书(Gramática de la lengua castellana),这也是在欧洲出版的第一本方言语法书,因为当时卡斯蒂利亚语还未被视为一种“文化语言”。

作者为卡斯蒂利亚语制定了一套简洁明了的拼写规则。并随着西班牙帝国的扩张,这门语言走向了新大陆,走向了全世界,并产生深远影响至今。这门“方言”后来被人们称为西班牙语。

1492年这一年快要接近尾声了。在茫茫的大西洋上,经过2个月的不见陆地的航行后,哥伦布的船队快要走到了崩溃的边缘。为了稳定船员的情绪,减少他们因离开陆地太远而产生的恐惧,哥伦布一直有真假两个航行里程记录,假的那个告诉船员们的记录上记载的里程数要短些。

画给船员看的...

终于,在哥伦布“再走三天”的坚持下,在1492年10月12日星期五清晨,“平塔”号上的一个水手高呼“陆地!陆地!”哥伦布的舰队到达了美洲的巴哈马群岛,哥伦布将之命名为“圣萨尔瓦多”。而在同一年制成的人类最早的地球仪上,属于美洲大陆的这个位置还是一片大海

在多年的探险与殖民积累下

其后西班牙人的美洲地图

已经算是相当精细的了

正是从那个时候起, 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欧洲列强蜂拥而至,为美洲土著带来了枪炮、细菌和钢铁,永久地改变了人类文明的版图,也拉开了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1492年,在世界这个大舞台上,毫无疑问是属于西班牙的一年!

END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