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研究深圳城中村,惠州市场很快也将有好消息。”
在龙湖集团进入深圳一周年之际,龙湖集团深圳区域总经理鞠文杰、副总经理常为公、深圳冠寓总经理孟蒙并没有讲太多地产业务,而是复盘了深圳冠寓的发展。
“冠寓”是龙湖集团旗下长租公寓品牌,是鼓励城市公司大力发展的创新业务,也是龙湖集团四大主航道业务(地产、商业、物业、长租公寓)之一。
截至目前,深圳冠寓在深圳拥有7家门店,总计约2000间房源,产品价格介于2000-4500元之间,另外有5家门店正在筹建之中。
鞠文杰告诉界面新闻,目前门店开业一个月内,基本出租率可以达到90%,从全国整体来看,冠寓开业三个月以上的门店,平均出租率为80%以上,再三个月后,出租率可以攀升至90%;另一个指标是,现有轻资产项目(租赁物业)毛利率约35%,净利率介于12%-15%之间。
出租率是衡量产品与服务的关键指标,但对于目前规模还处于初级阶段的冠寓而言,显然出租率压力还没到时候;净利率则验证了这是一个可行的商业模型。
龙湖冠寓在深圳碰到两个难题,第一,市场中拿物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第二,长租公寓是地产商的新业务,没有太多运营经验可以借鉴,所有体系搭建、人才培养都还在摸索阶段,需要不断自我迭代和复盘。
与此同时,作为地产商的龙湖介入长租公寓业务,也有显而易见的优势,依靠龙湖集团现金流,冠寓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以及信贷背书,目前冠寓拓展规模的资金主要来自于集团资金;另一方面,目前冠寓在施工建造阶段,是由龙湖地产业务的团队实施,这有利于产品品质稳定。
上述三位高管都极力宣传,龙湖集团在科技系统方面的投入,让冠寓带上了互联网运营思维,不仅仅是“冠寓APP”带来的自助服务以及第三方O2O服务,还有冠寓社区运营官在线下组织的社群活动。
尽管在实际运营中感受到了压力,但冠寓对于以深圳、香港为核心的粤港澳大湾区租赁市场,仍然十分看好,并宣称希望像万科“万村计划”一样,介入到深圳的城中村综合整治业务中——运营商将城中村的“农民房”统租过来,经改造后对外出租。
“城中村我们已经开始在研究了。”常为公坦言,冠寓研判的更多是希望聚焦服务,聚焦一个大的社区,通过大的人口基数,来做大增值服务,不会单纯的去提高城中村租金,这对社会而言不一定是好的事情。
龙湖素来有 “CityHub”(城市资源聚落)品牌理念,即依托龙湖集团地产开发、商业运营、物业服务资源,形成一个完整产业生态链,让冠寓的物理空间成为城市青年聚集地,让冠寓的“社群”成为城市圈层KOL(关键意见领袖)。
这种研判并没有逻辑问题,但现实利益更为复杂,城市中的存量物业资源分散,涉及利益方众多,资源的统筹并不是十分完美,龙湖在深圳的地产开发业务尚未上规模,介入城中村业务似乎也更为艰难。
为拓宽拿项目的渠道,深圳冠寓也有依托地产开发业务,对合作项目的长租公寓业态进行轻资产输出;同时,冠寓全国范围内进行品牌输出的案例也有很多。
孟蒙告诉界面新闻,冠寓研判一个城市租赁市场发展潜力,主要有四个关键维度,分别是城市能级、年龄结构、城市人口净流入量、存量市场规模。深圳完全具备做这个业务的资源,冠寓将对深圳进行全域布局,而惠州则将分板块进行布局。
规模扩张的同时,冠寓需要在产品线细分、产品硬件、产品设计理念等方面进行升级,这是地产商集资金、工程优势之后,保证规模、质量、效益全面平衡发展的关键策略。
冠寓还需要面对一个问题,加大对运营团队的培养,在这个全新的市场中,成熟人才几乎不多见,冠寓的团队主要来自自身地产团队、校招生、社会招聘人才等。
龙湖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加大技术投入,通过大数据和智能硬件技术应用,给到便捷安全的客户体验,给一线管理人员便捷高效操作系统,提升效能,让一线社区管理人员把时间花在客户服务和互动上。
与此同时,龙湖更新了社区管理职级体系和薪酬战略,建立了门店合伙人利润分享机制,开始了校园招聘计划“冠誉生”项目,旨在加强冠寓的自我造血能力,把冠寓打造成公寓业的黄埔军校。
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在为冠寓“2020年达到行业规模前三,实现30亿元营业收入”目标打下基础,完善的商业模式中也充满挑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