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1992年发行的沃伦纪念邮票及首日封。资料图
作者:陈夏红
1835年,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上卷出版。在这半本书中,托克维尔写下很经典的一句话,“在美国,几乎所有政治问题迟早都要变成司法问题”。
此话一点都不假,这种状况也使得美国司法机构人少、权高、位重,戏份极足,在任何时候都能轻松登上媒体头条;哪怕是天大的问题,最终也会被美国最高法院处理得妥妥帖帖。这也导致美国最高法院分外惹人关注,每个大法官进入最高法院的历史,都是一段美国政治史的缩影。
今天,我们就共同了解下最高法院第二位女性大法官,鲁斯·巴德·金斯伯格通往最高法院之路。
金斯伯格生于1933年,被提名时刚好60岁。她先后就读于哈佛大学法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最终于1959年以极其优异的成绩毕业。金斯伯格毕业时,正好赶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个伟大的时代,她一边在哥伦比亚大学、罗特格大学等高校执教,一边成为了女权的倡导者。
在女权领域,金斯伯格战绩辉煌,她为新泽西州立学校的教师争取过产假,也创办了美国第一份传递女权信息的杂志;另外,金斯伯格还积极参与美国民权联盟的活动,成为其女性项目的首任负责人;更为亮眼的是,金斯伯格以最高法院为舞台,数度将不同类型的女权案件,成功带到最高法院,1971年里德诉里德案就是她的杰作之一。
一直到1980年,金斯伯格才进入司法体制内,成为哥伦比亚特区巡回法院法官。如果没有进入最高法院的机会,金斯伯格极有可能在这个位子上退休。
金斯伯格职业生涯的转机,来自于克林顿前总统。1992年11月4日,克林顿击败老布什,成为美国第42任总统。美国总统的诸多权限中,极其重要的一项,就是提名最高法院大法官。
但是这取决于运气和人品,囿于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终身制及九人数量限制,有些总统短短一任即可多次获得提名大法官的机会,有些总统终其两任8年任期也难获得提名机会。
更有甚者,总统与大法官之间并不是简单的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关系,提名稍有不慎,便会使得大法官成为自己的反对者,使得施政抱负举步维艰。
1993年,克林顿刚就任总统不到三个月,就收到来自最高法院的大礼:时任最高法院大法官的怀特退休,大法官席位空缺。
对于提名谁,克林顿踌躇甚久。他想要提名一位形象好、气质佳、三观合而且政见一致的大法官。克林顿的第一人选是时任纽约州州长马里奥·科莫,而同时期还通过不同途径进入候选雷达的,尚有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拉里·却伯、时任内务部长布鲁斯·巴比特、时任第一巡回法院法官斯蒂芬·布雷耶……当然还有金斯伯格。克林顿政府的女司法部长雷诺,全力以赴地支持金斯伯格。
但是,在这些候选对象中,金斯伯格并没有必胜的把握,甚至可以说胜算不大。她出生于布鲁克林,典型的美国草根阶层;她是女性,尽管法律上早已实现男女平等,但在现实观念中,总还有这样那样的歧视;她多年的维权经历,使得她的观点颇为激进、自由,容易成为反对者的把柄,甚至连女权机构都对她出任大法官表示消极的态度。
当然,金斯伯格也不乏支持者。她的支持者中,除司法部长雷诺,还有供职于布鲁克林学会的斯蒂芬·赫斯。赫斯积极牵线搭桥,使得参议员莫伊尼汉成为金斯伯格的铁杆粉丝,坚定地站在她这一边。
金斯伯格的支持者中,还有对提名人选择举足轻重的白宫顾问伯纳德·努斯鲍姆,经过纽约大学法学院朋友的牵线,努斯鲍姆夫妇也成为金斯伯格夫妇私密晚宴的座上宾,而那顿饭也使得努斯鲍姆成为金斯伯格的坚定支持者。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金斯伯格在罗伊案中对堕胎问题所表达出来的立场和态度,激发舆论对她的仇视。来自全国堕胎权利行动联盟的凯特·米谢尔曼,明确表示反对金斯伯格出任大法官。她的反对本身并不重要,但关键时刻,任何反对和质疑都会对获得最终提名构成极大威胁,甚至搅黄提名。这些事情接二连三的发生,让金斯伯格似乎距离最高法院越来越远。
有一天,斯坦福大学法学院教授芭芭拉·巴布科克接到金斯伯格丈夫的求救电话。巴布科克找到她的学生、时任白宫副顾问的谢丽尔·米尔斯,请她为金斯伯格进言。在金斯伯格丈夫的努力下,克林顿还收到不少为金斯伯格游说的信函,这些信函多到据说无人能够读完,其中不乏重要人物,比如德州女性州长安·理查德、前交通部长威廉·克勒曼……
但是,克林顿仍倾向于在科莫和布雷耶之间二选一。
就在此时,媒体引爆了布雷耶夫妇未给家务人员支付社会保险税的丑闻。在美国政坛,这样的事情并不算大,但是关键时刻,却刀刀致命,布雷耶由此不得不退出竞争者的行列。而科莫迟迟未表态,也让克林顿失去耐心。金斯伯格逐渐成为大热,克林顿身边的雷诺和努斯鲍姆,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最终,克林顿决定召见金斯伯格。有个周日,金斯伯格突然接到努斯鲍姆通知她来白宫的电话。“啊,不,我刚从佛蒙特回来,而且是便装”,金斯伯格知道机会难得,更是万分小心。努斯鲍姆保证,“没问题,不用担心,总统打完高尔夫后回来”。实际上,那个周日克林顿去了教堂而非高尔夫球场,当他们见面时,双方衣着都十分得体。
他们的见面持续了一个半小时。据说,大部分时间都在聊孩子和其他个人状况,而非美国往何处去、人类往何处去的大问题。等努斯鲍姆送完金斯伯格回来,克林顿说他已作出选择,准备打完篮球后,再打电话给金斯伯格。
努斯鲍姆明知金斯伯格坐立难安,但也没法做更多,更不能告诉她已被选中,他只能委婉地说,“鲁斯,我不知道你正常就寝是什么时候,但是不要睡太早”。据说,电话那头的金斯伯格已经激动的泣不成声。
次日,克林顿和金斯伯格共同出现在玫瑰花园,她通往最高法院之路,只剩下程序性的环节。最终,参议院以96:3的投票结果,通过克林顿总统对金斯伯格的提名,金斯伯格入主最高法院就此板上钉钉。
责任编辑:马蓉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