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网购支付上使力,唯品金融会是唯品会的春天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网购支付上使力,唯品金融会是唯品会的春天吗

未来唯品会可能将唯品金融独立拆分出来,在网购支付上使力,另外,就是有利于融资,不断拓展资金渠道。

唯品会2018年Q1财报已发布,以连续22季度盈利的优异成绩,再次刷新了中国电商行业的盈利记录。不少人认为,唯品会十分亮眼的财报数据背后,源于牵手腾讯、京东,获得其流量优势的进一步互补。

多年来,唯品会一直在盈利,也一直被质疑、低估,关键一点在于很多人关注唯品会的盈利模式能持续多久,下一个“春天”在哪儿?其中,大家更为关心的是起步较晚的“唯品金融”,其发展远景的想象空间能有多大?

两个温州合伙人与唯品会的崛起

唯品会创始搭档:沈亚与洪晓波

“千万别跟丈母娘打麻将,千万别跟想法比你多的女人上床,千万别跟好朋友合伙开公司”,电影《中国合伙人》这句经典台词,并非“放之大海皆真理”,起码在温州就行不通。无合伙不生意,结盟合伙是温州多数家族企业的创业形态。

唯品会董事长兼CEO沈亚,与副董事长兼首席运营官洪晓波,二人皆为唯品会的联合创始人,而且都来自温州。唯品会,集团总部位于广州荔湾区醉观公园西门旁,最初的企业定位为“一家专门做特卖的网站”。 唯品会创办于2008年,至今整好十年的历史,更令人传奇的是,仅仅3年多,唯品会就成功在美上市。

唯品会联合创始人沈亚,出生于1971年,祖籍温州鹿城。

沈亚的父亲沈克成,今年77岁,照他自己总结的话,“这一生,我一直活得很努力。”仅有高中学历的沈克成,被聘为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出版过《书同文——现代汉字论稿》、《莎士比亚精品集》、《活色生香温州话》、《瓯语音系》、《温州历史年表》《鹿城人文景观》等十多部专著。

沈亚的母亲,是一位小学老师,不少人说沈家后代有成,特别是男人们事业有成、在外都很“光鲜”,这与家学渊源、书香门第很有关系;可沈克成却归功于家中的两位女人,一个是他的母亲,他说自己信教的母亲对全家人的影响实在是太深了,另一个是自己的老伴,教子有方。如此来看,培养后代,家庭教育的言传身教很重要!

沈克成是位文理兼修的人,他做过苦力,种过田,当过代课教师,“文革”时期,因为家庭原因没有实现大学梦;不过,他却靠着刻苦自学,1978年调入温州市技校担任外语教师。1987年,沈克成又创办“震旦”电子仪器厂。更令人叫绝的是,沈克成还是“沈码”发明人,出版过《沈码汉字输入法》、《汉字部件学》,现为里仁电脑公司董事长。

沈亚的父亲沈克成的书斋,号“挹西堂”,其治学、为商以及人生态度,也影响了两个儿子沈迦和沈亚的成长之路。沈克成易有二儿一女,受母亲信奉基督教的影响,沈亚与哥哥沈迦名字,均取自《圣经》,也都是奶奶给取的名字。

沈亚的哥哥沈迦,从浙江大学毕业后,在温州日报任副刊编辑,后来,子承父业下海经商,从父亲那里接手“里仁电脑”,还办起震旦外语学校,开过多家书店。虽下沉商海,可沈迦的骨子里依旧是文人;10年前,他又弃商从文,由其编导的《2046创世纪》、《同学许仙》、《C380》等三部舞台剧,曾在上海音乐厅等处演出。另外,与父亲一样,沈迦也编撰多部书籍。

唯品会创始人沈亚,毕业于上海铁路学院,不少人谈及他从商经历时,总会说他大学毕业后,做起浙南地区的一个电池品牌代理,规模做大后,又开了一个电池厂,产品主要是外销。以上皆是事实,不过,也稍有出入;其实,比哥哥小两岁的沈亚,当年大学毕业后先是子承父业,他比沈迦更早一点接手父亲创办的家族企业。

沈克成后来说他自己当初创办工厂,本身是时代的误会,于是,他早就准备等小儿子沈亚大学毕业后,就把震旦电子仪器厂交予他管理,然后自己重新关在家里读书、治学。

唯品会创始人洪晓波

接着,再说唯品会另一位创始人洪晓波。洪晓波,出生于1979年,也是祖籍温州。上世纪80年代,8岁的洪晓波随父母从温州移民法国,在法国长大。

在法国社会,温州人充当的角色简直多种多样,有打黑工,也有玩金融、开店铺、开餐厅、开工厂,反正五花八门,不过均有一个相同的特点,那就是天赋是经商。要知道,,旅法华人大约45万,半数为温州人。在巴黎中餐业,最为流行的就是温州菜,然后才是上海菜、川菜。不过,近二三十年来,随着那些上世纪80年代“移民潮”二代逐步融入当地主流社会,中餐业已步入低迷,不少温州人由餐饮准入转口贸易,并形成了“一脚踏在温州、另一脚在法国(欧洲)发展”的双栖创业形态。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下的法国商业社会,以温州、潮汕、闽南等地域的商业群体,其影响力已超越了传统的犹太人,故有所谓的温州人一步步把犹太人挤出“领地”之说法;以至于法国本地人只知道温州,却可能不知道浙江在何处。

同一道理,洪晓波虽成长于法国,却也带着温州人经商的天赋。大学时,他读的是IT相关专业,毕业后,做餐饮和房地产的父母也希望他接班,传承父辈的事业。不过,洪晓波却不屑于父母的传统生意,决定出来“另起炉灶”。

洪晓波的起步资金,是来自父母的100万法郎,大约是2000年左右。1998年,他创办了“SEP DISTRIBUTION”公司,开始涉足蓝牙、无线技术等手机通信产品,产品研发在法国,代工则选择在珠三角,然后返销回法国及欧洲等地。

起步并不顺利,不到半年光景,创业资金已消耗殆尽,企业也面临困境,不过,风靡一时的诺基亚3310,给困局中的洪晓波“一线生机”,自此他转型手机配件,企业出货量大、利润也可观,企业也慢慢盘活起来。更为重要的是,洪晓波迎来了他一生中最默契的合作伙伴,那就是同为温州老乡的沈亚。

小时候移民法国后,直到1999年,洪晓波才回国,当他开始从事手机配件业务时,沈亚也看到这个生意的潜在商机。2004年9月,沈亚在广州荔湾区芳村大道彩绘大楼成立了广州能越进出口有限公司,也吸引其哥哥沈迦参股,主要从事手机配件等贸易。由于常往广州跑,沈亚与洪晓波两位老乡由业缘、地缘转入商缘,开始探讨合伙结盟。

唯品会广州总部

唯品会集团的前身——广州唯品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NYSE:VIPS),创办于2008年8月22日,注册资本为82450万元,从股权结构上看,沈亚占股99.23%,认缴金额为81813万元,另一个联合创始人洪晓波,持股0.77%,认缴金额为6370万元。

政策是大势,紧跟政策走,才能成就一个成功的企业。唯品会的广州总部,办公地点似乎有点“小清新”。能在这里租地办公,有一个大的政策背景,当时的广州,鼓励在传统商贸、外贸产业优势基础上开拓电子商务。2008年底,广州荔湾区政府开始积极筹建广州最大的电子商务园区,并给予唯品会优惠的场地租金。唯品会的广州总部,就是由6个旧式大粮仓改造而成。

2012年3月23日,唯品会在美国纽交所上市。上市当天,与唯品会网站时尚名品折扣一样,也开了个大大的“折扣”。上市时,沈亚等临阵调低发行价至6.5美元,可敲钟开盘后旋即破发,最终收于5.5美元。这也说明当初市场投资者对这家来自中国的折扣电子商务并不十分看好。上市前一个年度,唯品会净亏损1.07亿美元,(注,2011年唯品会注册用户为1210万)。

唯品会风险投资人林欣禾

在美IPO上市时,唯品会主要股东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沈亚,持股比例23.6%;副董事长洪晓波,持股18.2%,为第三大股东;而第二大股东是美籍台胞、号称“投资圣手”的林欣禾。林欣禾曾供职新浪COO,同时他也是新浪公司前身之一的美国华渊网络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作为风投界一位知名人士,林欣禾还是DCM资本管理公司董事合伙人,除唯品会外,如58同城、途牛旅游网、51Talk等,也是他投的。

福布斯2018年中国富豪榜显示,沈亚财富身价达14亿美元,位居338位。

唯品金融是唯品会下一个春天吗?

 

沈亚(左4)等出席唯品会上市仪式

沈亚与洪晓波创办唯品会时,国内电子商业行业已走过了起步阶段,诸如淘宝为首的C2C电商、以京东商城为首的B2C电商正迅速崛起,那么,唯品会凭什么打入竞争激烈的网购市场?

答案是商业模式的革新。于2008年正式上市的唯品会,服务模式上,借鉴了美国著名购物网站Gilt成功经验。也就是唯品会与Gilt有几分相似之处,都是搞特卖;不过,稍微差异的是,Gilt的企业定位是“名品闪购网”,其所销售产品的品牌知名度一般较高,全部为国际高端品牌。

当然了,COPY 美国 Gilt,唯品会打出的企业定位为“名牌时尚折扣网”, 以3-7折的价格对名牌服饰、化妆品、潮流配件提供限时抢购、限量抢购服务,囊括时装、护肤品、香水等等商品。

不过,上线当月,唯品会共卖出18单,而且多数是自己或者朋友买的。

唯品会上市首日破发,令当时的“中概股”阴云密布。当时,IPO招股时,唯品会高管层与董事团队持股比例高是一大特点,比例达81.0%。上市后,唯品会着手的大事就是争取风险投资,因为当时业界一直质疑,“圈钱止血”是唯一出路。有人统计,2011年度,唯品会的运营费用在1.5亿美元,很多人担忧其净现金额度(即现金流)不足支持一个季度。

充盈现金流,除了深耕网站业务外,另一个渠道就是引入风险投资者。在2011、2012年度,唯品会就获得了二轮的风险投资。首轮来自于美国DCM和红杉资本,融资额为2000万美元,系当时国内电商第一轮风投融资金额最大的一笔投资;第二年,唯品会又获得红杉资本和DCM 5000万美元的融资,主要用于完善物流体系、升级信息系统和加强市场推广,这是那时整个华南地区数额第一的B轮融资。

从市场竞争关系来看,与淘宝、京东等相比,唯品会的领先优势在于网购细分市场的差异性。唯品会的“限时折扣业务模式”中,主要销售的是中高端品牌,并相应匹配了消费人群,而这些对品牌档次要求相对稍高的人群,除了品牌诱惑力外,更看重唯品会的极强的议价能力。当然了,与美国 Gilt网的知名奢侈品牌相比,唯品会一直存在品牌档次不高的瓶颈(以中档为主)。

令唯品会管理层烦心的是,公司登陆纳斯达克交易所后,便风波不断,质疑的口水外,频遭集体诉讼。比如,2015年6月,包括Milberg LLP、Law Offices of Howard G. Smith等多家美国律所,就向纽约南区地方法院对唯品会提起集体诉讼,唯品会及其特定高管和董事(CEO沈亚、CFO杨东皓),被指控违反了美国《1934年证券法》,诉讼指控唯品会操纵和夸大了公司销售额、应收账款、利润、现金流以及包括库存和投资在内的资产账目,以及唯品会的财务报表中包含了违反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的内容等。而当年一季度,唯品会给出的是一份靓丽的财报。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人以为,唯品会是遭到华尔街恶意“做空”。因为2015年期间,中概股在美国遭遇了多起集体诉讼,而且时间段相对密集且频繁。以唯品会为例,诉前的5月12日,一家名不经传的做空研究公司(MFR),就发表了题为《唯品会:你们发的财报我们不买账》的所谓研报,而第二天,唯品会在公告中曾逐一反驳该做空报告的指控,未料第3天,MFR 又继续发飙,短短几天内,唯品会的市值缩水超过十亿美元。

之所以于2015年唯品会风波不断,质疑点都在业绩上。因为唯品会增长出现了拐点,2015年二季报发布次日,唯品会股价暴跌13%。此前,唯品会连续10个季度保持3位数成长率,而当季却出现同比75%增长率,回落到二位数。

为什么会出现增长拐点呢?还是盈利模式上的问题。数年之前,唯品会的CFO杨东皓说过,唯品会的模式就是清理商家的库存。

这话虽简单粗暴,却揭开了唯品会发家的本钱是哪儿,因为在2011年起,国内服装产能已出现过剩,庞大的库存令很多厂商喘不过气来。可是,经过数年的供求侧清理后,在激烈竞争市场拼杀过来的厂商,适者生存,能给予唯品会的利益分配也必然要打折扣,而这无疑是唯品会“闪购电商”模式的短板,增长自然受到影响。一句话,厂商给的“糖”少了,另外,竞争环境也变得更加恶化,比如,当年8月,马云的阿里巴巴投资了张近东的苏宁电商,另外,天猫也不断调整策略,大举与各大品牌签约,加剧了市场份额的抢夺烈度。

刘强东晒出的与沈亚、马化腾等饮酒图

几乎所有的市场竞争优势都不是绝对的,而更体现于彼此的互相依存、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也就是走“强强联合”的路子。因此,家族企业能否有效整合资源,是取得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途径。

2017年12月某一天,京东创始人兼CEO刘强东晒出了一张与沈亚、马化腾等5人的饮酒图,还意味深长地写下一段话:“面对行业垄断和‘二选一’ 不正当竞争!我们在一起。”

话音一出,腾讯马化腾与京东刘强东成功再揽一小弟——唯品会,腾讯和京东向唯品会投资8.63亿美元,分别持有唯品会7%和5.5%的股份,而在此之前,京东已持有唯品会2.5%股份。截止于今年一季度,唯品会向美国SEC递交的文件显示,沈亚持股比例为12.7%,暂时居于第一股东之位置,而腾讯已跃升为第二股东,由股权稀释,唯品会联合创始人、COO洪晓波因持股比例下降,已屈居第三大股东,京东则为唯品会的第四大股东。而2017年底,腾讯总裁刘炽平,已进入唯品会董事会。

因马化腾的腾讯,系京东第一大股东,这也意味着唯品会入列“腾讯系”的关系企业之列。股权投资仅是表层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资源互享、平台相通等战略层面的布局。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恐怕就是唯品金融。

唯品金融的主要业务

引入腾讯、京东,对于唯品会流量入口的影响应该是显而易见,目前,唯品会各项业务保持持续增长,继续领跑国内的电商行业。而对于唯品金融而言,要深耕客户群,关键在于与腾讯、京东、以及各大商业银行机构的战略合作。

未来唯品会可能将唯品金融独立拆分出来,一是在网购支付上使力,另一个就是有利于融资,不断拓展资金渠道。而此前,马云的阿里巴巴,通过拆分支付宝组建蚂蚁金服,刘强东的京东,也将金融业务板块独立拆分出来。对于沈亚等唯品会管理层而言,在金融方面能不能做得好,不仅在于金融产品的差异化,更在于唯品会用户增速上的表现。一句话,唯品金融好不好,要看唯品会做得好不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唯品会

3.4k
  • 唯品会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4.6%至23亿元
  • 热门中概股涨跌不一,小鹏汽车涨超3%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网购支付上使力,唯品金融会是唯品会的春天吗

未来唯品会可能将唯品金融独立拆分出来,在网购支付上使力,另外,就是有利于融资,不断拓展资金渠道。

唯品会2018年Q1财报已发布,以连续22季度盈利的优异成绩,再次刷新了中国电商行业的盈利记录。不少人认为,唯品会十分亮眼的财报数据背后,源于牵手腾讯、京东,获得其流量优势的进一步互补。

多年来,唯品会一直在盈利,也一直被质疑、低估,关键一点在于很多人关注唯品会的盈利模式能持续多久,下一个“春天”在哪儿?其中,大家更为关心的是起步较晚的“唯品金融”,其发展远景的想象空间能有多大?

两个温州合伙人与唯品会的崛起

唯品会创始搭档:沈亚与洪晓波

“千万别跟丈母娘打麻将,千万别跟想法比你多的女人上床,千万别跟好朋友合伙开公司”,电影《中国合伙人》这句经典台词,并非“放之大海皆真理”,起码在温州就行不通。无合伙不生意,结盟合伙是温州多数家族企业的创业形态。

唯品会董事长兼CEO沈亚,与副董事长兼首席运营官洪晓波,二人皆为唯品会的联合创始人,而且都来自温州。唯品会,集团总部位于广州荔湾区醉观公园西门旁,最初的企业定位为“一家专门做特卖的网站”。 唯品会创办于2008年,至今整好十年的历史,更令人传奇的是,仅仅3年多,唯品会就成功在美上市。

唯品会联合创始人沈亚,出生于1971年,祖籍温州鹿城。

沈亚的父亲沈克成,今年77岁,照他自己总结的话,“这一生,我一直活得很努力。”仅有高中学历的沈克成,被聘为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出版过《书同文——现代汉字论稿》、《莎士比亚精品集》、《活色生香温州话》、《瓯语音系》、《温州历史年表》《鹿城人文景观》等十多部专著。

沈亚的母亲,是一位小学老师,不少人说沈家后代有成,特别是男人们事业有成、在外都很“光鲜”,这与家学渊源、书香门第很有关系;可沈克成却归功于家中的两位女人,一个是他的母亲,他说自己信教的母亲对全家人的影响实在是太深了,另一个是自己的老伴,教子有方。如此来看,培养后代,家庭教育的言传身教很重要!

沈克成是位文理兼修的人,他做过苦力,种过田,当过代课教师,“文革”时期,因为家庭原因没有实现大学梦;不过,他却靠着刻苦自学,1978年调入温州市技校担任外语教师。1987年,沈克成又创办“震旦”电子仪器厂。更令人叫绝的是,沈克成还是“沈码”发明人,出版过《沈码汉字输入法》、《汉字部件学》,现为里仁电脑公司董事长。

沈亚的父亲沈克成的书斋,号“挹西堂”,其治学、为商以及人生态度,也影响了两个儿子沈迦和沈亚的成长之路。沈克成易有二儿一女,受母亲信奉基督教的影响,沈亚与哥哥沈迦名字,均取自《圣经》,也都是奶奶给取的名字。

沈亚的哥哥沈迦,从浙江大学毕业后,在温州日报任副刊编辑,后来,子承父业下海经商,从父亲那里接手“里仁电脑”,还办起震旦外语学校,开过多家书店。虽下沉商海,可沈迦的骨子里依旧是文人;10年前,他又弃商从文,由其编导的《2046创世纪》、《同学许仙》、《C380》等三部舞台剧,曾在上海音乐厅等处演出。另外,与父亲一样,沈迦也编撰多部书籍。

唯品会创始人沈亚,毕业于上海铁路学院,不少人谈及他从商经历时,总会说他大学毕业后,做起浙南地区的一个电池品牌代理,规模做大后,又开了一个电池厂,产品主要是外销。以上皆是事实,不过,也稍有出入;其实,比哥哥小两岁的沈亚,当年大学毕业后先是子承父业,他比沈迦更早一点接手父亲创办的家族企业。

沈克成后来说他自己当初创办工厂,本身是时代的误会,于是,他早就准备等小儿子沈亚大学毕业后,就把震旦电子仪器厂交予他管理,然后自己重新关在家里读书、治学。

唯品会创始人洪晓波

接着,再说唯品会另一位创始人洪晓波。洪晓波,出生于1979年,也是祖籍温州。上世纪80年代,8岁的洪晓波随父母从温州移民法国,在法国长大。

在法国社会,温州人充当的角色简直多种多样,有打黑工,也有玩金融、开店铺、开餐厅、开工厂,反正五花八门,不过均有一个相同的特点,那就是天赋是经商。要知道,,旅法华人大约45万,半数为温州人。在巴黎中餐业,最为流行的就是温州菜,然后才是上海菜、川菜。不过,近二三十年来,随着那些上世纪80年代“移民潮”二代逐步融入当地主流社会,中餐业已步入低迷,不少温州人由餐饮准入转口贸易,并形成了“一脚踏在温州、另一脚在法国(欧洲)发展”的双栖创业形态。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下的法国商业社会,以温州、潮汕、闽南等地域的商业群体,其影响力已超越了传统的犹太人,故有所谓的温州人一步步把犹太人挤出“领地”之说法;以至于法国本地人只知道温州,却可能不知道浙江在何处。

同一道理,洪晓波虽成长于法国,却也带着温州人经商的天赋。大学时,他读的是IT相关专业,毕业后,做餐饮和房地产的父母也希望他接班,传承父辈的事业。不过,洪晓波却不屑于父母的传统生意,决定出来“另起炉灶”。

洪晓波的起步资金,是来自父母的100万法郎,大约是2000年左右。1998年,他创办了“SEP DISTRIBUTION”公司,开始涉足蓝牙、无线技术等手机通信产品,产品研发在法国,代工则选择在珠三角,然后返销回法国及欧洲等地。

起步并不顺利,不到半年光景,创业资金已消耗殆尽,企业也面临困境,不过,风靡一时的诺基亚3310,给困局中的洪晓波“一线生机”,自此他转型手机配件,企业出货量大、利润也可观,企业也慢慢盘活起来。更为重要的是,洪晓波迎来了他一生中最默契的合作伙伴,那就是同为温州老乡的沈亚。

小时候移民法国后,直到1999年,洪晓波才回国,当他开始从事手机配件业务时,沈亚也看到这个生意的潜在商机。2004年9月,沈亚在广州荔湾区芳村大道彩绘大楼成立了广州能越进出口有限公司,也吸引其哥哥沈迦参股,主要从事手机配件等贸易。由于常往广州跑,沈亚与洪晓波两位老乡由业缘、地缘转入商缘,开始探讨合伙结盟。

唯品会广州总部

唯品会集团的前身——广州唯品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NYSE:VIPS),创办于2008年8月22日,注册资本为82450万元,从股权结构上看,沈亚占股99.23%,认缴金额为81813万元,另一个联合创始人洪晓波,持股0.77%,认缴金额为6370万元。

政策是大势,紧跟政策走,才能成就一个成功的企业。唯品会的广州总部,办公地点似乎有点“小清新”。能在这里租地办公,有一个大的政策背景,当时的广州,鼓励在传统商贸、外贸产业优势基础上开拓电子商务。2008年底,广州荔湾区政府开始积极筹建广州最大的电子商务园区,并给予唯品会优惠的场地租金。唯品会的广州总部,就是由6个旧式大粮仓改造而成。

2012年3月23日,唯品会在美国纽交所上市。上市当天,与唯品会网站时尚名品折扣一样,也开了个大大的“折扣”。上市时,沈亚等临阵调低发行价至6.5美元,可敲钟开盘后旋即破发,最终收于5.5美元。这也说明当初市场投资者对这家来自中国的折扣电子商务并不十分看好。上市前一个年度,唯品会净亏损1.07亿美元,(注,2011年唯品会注册用户为1210万)。

唯品会风险投资人林欣禾

在美IPO上市时,唯品会主要股东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沈亚,持股比例23.6%;副董事长洪晓波,持股18.2%,为第三大股东;而第二大股东是美籍台胞、号称“投资圣手”的林欣禾。林欣禾曾供职新浪COO,同时他也是新浪公司前身之一的美国华渊网络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作为风投界一位知名人士,林欣禾还是DCM资本管理公司董事合伙人,除唯品会外,如58同城、途牛旅游网、51Talk等,也是他投的。

福布斯2018年中国富豪榜显示,沈亚财富身价达14亿美元,位居338位。

唯品金融是唯品会下一个春天吗?

 

沈亚(左4)等出席唯品会上市仪式

沈亚与洪晓波创办唯品会时,国内电子商业行业已走过了起步阶段,诸如淘宝为首的C2C电商、以京东商城为首的B2C电商正迅速崛起,那么,唯品会凭什么打入竞争激烈的网购市场?

答案是商业模式的革新。于2008年正式上市的唯品会,服务模式上,借鉴了美国著名购物网站Gilt成功经验。也就是唯品会与Gilt有几分相似之处,都是搞特卖;不过,稍微差异的是,Gilt的企业定位是“名品闪购网”,其所销售产品的品牌知名度一般较高,全部为国际高端品牌。

当然了,COPY 美国 Gilt,唯品会打出的企业定位为“名牌时尚折扣网”, 以3-7折的价格对名牌服饰、化妆品、潮流配件提供限时抢购、限量抢购服务,囊括时装、护肤品、香水等等商品。

不过,上线当月,唯品会共卖出18单,而且多数是自己或者朋友买的。

唯品会上市首日破发,令当时的“中概股”阴云密布。当时,IPO招股时,唯品会高管层与董事团队持股比例高是一大特点,比例达81.0%。上市后,唯品会着手的大事就是争取风险投资,因为当时业界一直质疑,“圈钱止血”是唯一出路。有人统计,2011年度,唯品会的运营费用在1.5亿美元,很多人担忧其净现金额度(即现金流)不足支持一个季度。

充盈现金流,除了深耕网站业务外,另一个渠道就是引入风险投资者。在2011、2012年度,唯品会就获得了二轮的风险投资。首轮来自于美国DCM和红杉资本,融资额为2000万美元,系当时国内电商第一轮风投融资金额最大的一笔投资;第二年,唯品会又获得红杉资本和DCM 5000万美元的融资,主要用于完善物流体系、升级信息系统和加强市场推广,这是那时整个华南地区数额第一的B轮融资。

从市场竞争关系来看,与淘宝、京东等相比,唯品会的领先优势在于网购细分市场的差异性。唯品会的“限时折扣业务模式”中,主要销售的是中高端品牌,并相应匹配了消费人群,而这些对品牌档次要求相对稍高的人群,除了品牌诱惑力外,更看重唯品会的极强的议价能力。当然了,与美国 Gilt网的知名奢侈品牌相比,唯品会一直存在品牌档次不高的瓶颈(以中档为主)。

令唯品会管理层烦心的是,公司登陆纳斯达克交易所后,便风波不断,质疑的口水外,频遭集体诉讼。比如,2015年6月,包括Milberg LLP、Law Offices of Howard G. Smith等多家美国律所,就向纽约南区地方法院对唯品会提起集体诉讼,唯品会及其特定高管和董事(CEO沈亚、CFO杨东皓),被指控违反了美国《1934年证券法》,诉讼指控唯品会操纵和夸大了公司销售额、应收账款、利润、现金流以及包括库存和投资在内的资产账目,以及唯品会的财务报表中包含了违反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的内容等。而当年一季度,唯品会给出的是一份靓丽的财报。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人以为,唯品会是遭到华尔街恶意“做空”。因为2015年期间,中概股在美国遭遇了多起集体诉讼,而且时间段相对密集且频繁。以唯品会为例,诉前的5月12日,一家名不经传的做空研究公司(MFR),就发表了题为《唯品会:你们发的财报我们不买账》的所谓研报,而第二天,唯品会在公告中曾逐一反驳该做空报告的指控,未料第3天,MFR 又继续发飙,短短几天内,唯品会的市值缩水超过十亿美元。

之所以于2015年唯品会风波不断,质疑点都在业绩上。因为唯品会增长出现了拐点,2015年二季报发布次日,唯品会股价暴跌13%。此前,唯品会连续10个季度保持3位数成长率,而当季却出现同比75%增长率,回落到二位数。

为什么会出现增长拐点呢?还是盈利模式上的问题。数年之前,唯品会的CFO杨东皓说过,唯品会的模式就是清理商家的库存。

这话虽简单粗暴,却揭开了唯品会发家的本钱是哪儿,因为在2011年起,国内服装产能已出现过剩,庞大的库存令很多厂商喘不过气来。可是,经过数年的供求侧清理后,在激烈竞争市场拼杀过来的厂商,适者生存,能给予唯品会的利益分配也必然要打折扣,而这无疑是唯品会“闪购电商”模式的短板,增长自然受到影响。一句话,厂商给的“糖”少了,另外,竞争环境也变得更加恶化,比如,当年8月,马云的阿里巴巴投资了张近东的苏宁电商,另外,天猫也不断调整策略,大举与各大品牌签约,加剧了市场份额的抢夺烈度。

刘强东晒出的与沈亚、马化腾等饮酒图

几乎所有的市场竞争优势都不是绝对的,而更体现于彼此的互相依存、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也就是走“强强联合”的路子。因此,家族企业能否有效整合资源,是取得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途径。

2017年12月某一天,京东创始人兼CEO刘强东晒出了一张与沈亚、马化腾等5人的饮酒图,还意味深长地写下一段话:“面对行业垄断和‘二选一’ 不正当竞争!我们在一起。”

话音一出,腾讯马化腾与京东刘强东成功再揽一小弟——唯品会,腾讯和京东向唯品会投资8.63亿美元,分别持有唯品会7%和5.5%的股份,而在此之前,京东已持有唯品会2.5%股份。截止于今年一季度,唯品会向美国SEC递交的文件显示,沈亚持股比例为12.7%,暂时居于第一股东之位置,而腾讯已跃升为第二股东,由股权稀释,唯品会联合创始人、COO洪晓波因持股比例下降,已屈居第三大股东,京东则为唯品会的第四大股东。而2017年底,腾讯总裁刘炽平,已进入唯品会董事会。

因马化腾的腾讯,系京东第一大股东,这也意味着唯品会入列“腾讯系”的关系企业之列。股权投资仅是表层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资源互享、平台相通等战略层面的布局。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恐怕就是唯品金融。

唯品金融的主要业务

引入腾讯、京东,对于唯品会流量入口的影响应该是显而易见,目前,唯品会各项业务保持持续增长,继续领跑国内的电商行业。而对于唯品金融而言,要深耕客户群,关键在于与腾讯、京东、以及各大商业银行机构的战略合作。

未来唯品会可能将唯品金融独立拆分出来,一是在网购支付上使力,另一个就是有利于融资,不断拓展资金渠道。而此前,马云的阿里巴巴,通过拆分支付宝组建蚂蚁金服,刘强东的京东,也将金融业务板块独立拆分出来。对于沈亚等唯品会管理层而言,在金融方面能不能做得好,不仅在于金融产品的差异化,更在于唯品会用户增速上的表现。一句话,唯品金融好不好,要看唯品会做得好不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