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队和澳大利亚队的真实水平是多少?
其实我觉得这场中国队踢的还可以,虽说输了吧。澳大利亚应该是中国参加亚洲杯以来遇到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强队,和之前3场对手强度完全不一样。澳大利亚近十几年在世界杯上水平远好于中国,长期世界杯上的表现相对来说是一个还算客观反映各队水平的平台。
这是澳大利亚近15年在世界杯上的表现,近3届世界杯全部进入,成绩还不错。14年被分到有西班牙,荷兰,智利的死亡之组,和西班牙双双未出线。
中国队在世界杯上的成绩在02年达到顶峰,之后3届一直在下降,12年更是连世界杯亚洲预选赛20强赛都未出现。
澳大利亚主力球员是在欧洲高水平联赛踢球的球员(其中在四大联赛踢球有5人),还不乏有很多荷甲和比甲这样欧洲水平好的联赛踢球的球员,旅欧球员共13人。而中国全部是本土球员,旅欧球员是0,更不要说欧洲四大联赛。澳大利亚休息调整也比中国队好,还是主场,本身这场中国队胜率就很低。赛后,中国主教练佩兰评价还是很客观的,这场比赛结果基本反映两队在水平上的差距。
对手比之前强了非常多,其实我个人觉得中国这场比赛踢的水平踢得其实还可以。
个人从技战术角度看,澳大利亚核心打法定位销和传中头球,中国队防不住
澳大利亚这支队伍,说来也神,这队最大特点是打法十几年没有变过。一直都是技术比较粗糙,但身体素质非常好,冲击型打法,打一些高球定位球。
澳大利亚这场比赛对中国几乎所有有威胁的进攻都是定位球和底线传中头球(第一个球是定位球,第二个球是这届世界杯很流行的底线斜45度角传中)。而中国队对澳大利亚对绝大部分威胁是防守反击时的中路过人突破。两队正面进攻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很少形成有威胁的进球机会。而问题是中国队很难防住澳大利亚的定位球和头球,而澳大利亚防中国防守反击相对难度小不少。
澳大利亚的定位球和底线传中头球在世界杯时,这一招是连荷兰和智利也防不住的。14年世界杯澳大利亚对总共进3球(2比3输荷兰,1比3输智利)。澳大利亚总共进3球,其中2球是头球(都是4号卡希尔进的,一个下底传中,一个中场传中,中国输给澳大利亚的2球也都是4好卡希尔进的),另外一球是传中时造成手球点球进的。智利的那个球是都把传球和头球者防守盯死情况下,还被用这种方式进球了,即便知道也防不住。而中国丢的这两个球是在卡希尔无人盯防的情况下进的。这是澳大利亚的一招鲜,即便知道也很不好防。
在第一个进球之前是,中国防守澳大利亚进攻,中国打澳大利亚防守反击,当时澳大利亚对的控球时间是中国的2倍,传球数是中国的3倍。在第一个倒钩被进后,澳大利亚开始防守,中国队被迫正面进攻,澳大利亚打中国防守反击,中国攻不进去(中途试了一段时间远射,效果依然不好)中国队有点着急扳平,站位也比之前乱了好多。澳大利亚的防守反击和正面进攻都开始奏效,第83分钟澳大利亚的防守反击都已经是4人打4人了,很多中国球员前场没回不来了。如果没有守门员王大雷良好发挥,可能中国丢球还不止2个。

澳大利亚的进攻和防守凶猛是出了名的,对韩国时,直接弄伤两个韩国队员。这样的球队风格和实力其实更接近英超的一些中下游球队,而这种风格和级别是国内联赛没有的,也是中国球员在国内几乎碰不到的(这种凶猛防守的特点是,尽管经常冲撞,但犯规其实并不多,这场赛后中国犯规12次,澳大利亚8次,还比中国少,黄牌各一张)。这种打法太陌生,也让中国队吃亏了。
赛后,主教练佩兰说后卫梅方受伤下场是个转折点,部署被打乱,可能也是给中国防守增加了不少难度。(梅方在3场小组赛里,首发两次,唯一3次首发的后卫是张琳芃)
中国足球长期的问题是看球人口很多,踢球人口很少
这届亚洲杯中国队表现已经挺不错了,无奈底子不行,就算表现好,也很难打赢强队。这里所说的底子不行,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中国足球人口数量太少。中国是看球人口太多,但是踢球人口太少。如果看看各国足球崛起的历史,足球人口数量提升起了很大作用,比如日本。
足协提供的数据,中国注册球员13年时数量大约在2-3万人,而日本大约有接近100万的注册球员数量,8万足球教练员数量。日本大量注册教练分布在小学,初高中,大学。日本的高校足球锦标赛系统配合当地电视转播,为日本足球提供超高质量的青训系统(日本把这个系统发挥最好的是棒球,也就是高中棒球锦标赛甲子园)。10年世界杯晋级后,日本足协在福冈市组织日本国家队主教练冈田武史的总结会,大量日本高校校队教练参加。米卢带队拿到世界杯出线权的那个时期,也恰恰是中国注册球员数量相对高峰的时期。
这2年,中国越来越重视青少年足球,特别是最近。最近几个月,很多足球界大佬都频繁出去科普青少年足球。日本足球制度改革起源于70年代末,但真正快速发展实际是到了80年代和90年代初,日本经济达到顶峰和泡沫破裂的时候,产业由制造业向娱乐传媒业转移的时候,和日本动漫和娱乐行业发展多少是同步的。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中国足球崛起概率是相当之高的,可能就是得等的时间稍微长一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