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场看似不相干的枪击案

对报道的不满,和对信仰的虔诚,都变成愤怒化成子弹,击落了执笔的人。

美国时间6月28日下午,伽罗德·拉莫斯(Jarrod Ramos)带着烟雾弹和手枪顺顺利利的进了一栋并非他工作地点的办公楼,走向一层东侧的 Capital Gazette 新闻报社办公室,开始做准备工作。他先是把办公室的逃生门从外面堵住,接着提着枪走向了报社的玻璃正门。

同时,报社摄影师保尔·吉莱斯皮(Paul Gillespie)刚修完一组照片,正打算修下一组。他突然听到背后的枪声,和玻璃碎一地的声音。吉莱斯皮迅速躲到了桌子底下蜷缩起来。他说,听到一名同事大喊了一声“不!”,伴随着一声枪声;然后是另外一个同事的声音,伴随着另外一声枪声。他听见脚步声慢慢靠近,越发屏住呼吸不敢出声,心里不停想着,“不敢相信我就要这么死了”。

从报社的玻璃正门到被拉莫斯从外面堵住的逃生门只有一条走道。拉莫斯从跨过满地的玻璃门碎片时就开始边开枪边走向逃生门,不放过任何一个看到的目标。走到离近逃生门的地方,不知为何他停下了枪击。就趁着这个空档,摄影师吉莱斯皮跨过同事的尸体,从正门跑出了办公室,向办公楼外面的人求救。

有人拨了报警电话。90秒后,警方到达现场。

当天办公室有11人,确认五人死亡。包括两名编辑,两名记者,和一名销售助理。

 

案发后,Capital Gazette 办公楼外被围起了警戒线/来源:视觉中国

 

这起枪击并不太像突发的。现年38岁的拉莫斯在高中时似乎是一个不太有存在感的人,注册了交友网站 Facebook 之后搜索了许多同一高中的校友,并一一发送好友申请。一名女士虽对拉莫斯一点印象也没有,但在确认了他是校友后就通过了好友申请。拉莫斯在聊天后不久便开始了对这名女士的骚扰和语言攻击。女士将拉莫斯告上了法庭,在拉莫斯认罪之后的第五天,The Capital 新闻报道了这个案子。这是2011年的7月。

拉莫斯开始在社交网络上公开攻击 Capital Gazette,后来甚至语言威胁报社。2013年9月,拉莫斯起诉了写稿件的记者,编辑和整个报社,理由是诽谤。法官没有予以处理。

2014年7月,拉莫斯所供职的劳工统计部把他开除了,没说详细原因,只说了他们“发现了一些状况”。2015年法国《查理周刊》(Charlie Hebdo)总部枪击案之后,拉莫斯也反复在社交网络上提过这个案子。

他在2015年2月2日的一条推特中说,“我会很高兴看到 Capital Gazette 报纸停刊,但是会更高兴看到 Hartley 和 Marquardt(两位发表他相关报道的记者和编辑)停止呼吸。”

 

当地居民为死者守夜祈祷/来源:视觉中国

 

6月29日,报社员工相互拥抱安慰情绪/来源:视觉中国

 

6月29日,案发后一天,洛杉矶对巴尔的摩棒球赛上,赛前全场为五位牺牲者默哀/来源:视觉中国

 

纽约市政府也因为此案在主要新闻媒体门前加派了警力。上图为时代广场旁的《纽约时报》总部/来源:视觉中国

 

“启发”了拉莫斯的《查理周刊》总部枪击案发生在2015年,死亡12人,一度引起巨大的轰动和争议。

《查理周刊》(Charlie Hebdo)是一份充满法式幽默的左翼刊物,笔调以讽刺挖苦政治、宗教为主,经常在宗教相关的新闻热点发生时,用漫画的形式嘲讽天主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

2005年至2006年间,丹麦销售量最大的日报《日德兰邮报》刊登了12幅嘲讽伊斯兰教先知穆罕穆德的漫画。丹麦政府谴责《日德兰邮报》的同时,表明丹麦人生来诙谐,也强调民主和言论自由。2006年,《查理周刊》加入丹麦、德国、瑞典、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刊物,转载了《日德兰邮报》的这组漫画,摆明捍卫言论自由的立场。

但是,在一些比较严格的伊斯兰教义解读里,包括漫画等在内的描绘穆罕穆德的行为,就算是中立的漫画,都是亵渎神明。

于是从《日德兰邮报》这件事开始,伊斯兰世界的抵牾情绪开始升温。

2009年,同是漫画家的斯特凡·沙博尼耶成为了《查理周刊》的主编。他一句著名的话是,周刊一定要继续嘲讽伊斯兰教,“直到伊斯兰教像天主教一样平庸”。这句话背后的观念,和《查理周刊》的理念一致,那就是,宗教是可以被分析、被批判、甚至被嘲弄的,不应该是权威的、受言论批判保护的、神圣不可侵犯的。

2011年,《查理周刊》(Charlie Hebdo)封面刊登了一张新的默罕穆德漫画,并在刊名上玩了一把文字游戏,改名《沙里拉周刊》(Charia Hebdo,在法语里 Charia 指伊斯兰教法)。于是《查理周刊》办公室被扔进了燃烧弹,网站遭到了黑客攻击。

 

左为2011年的《沙里拉周刊》,漫画中先知说,“如果你不笑死就抽一百下鞭子”。右为2012年反伊斯兰教电影《穆斯林的无知》上映后遭到来自穆斯林的多起暴力抗议,这期《查理周刊》的封面标题写着,“不可触碰的 第二部”,穆斯林说,“不许笑”/来源:视觉中国

 

随后不久,周刊搬了办公室,没有再公开地址,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攻击。2013年《查理周刊》的主编沙博尼耶其他几名《日德兰邮报》的员工被基地组织列为通缉重范。而在《日德兰邮报》发表第一篇嘲讽漫画到2013年期间,欧洲多国警方多次阻止抓获了几名想对这些员工和《日德兰邮报》恐怖袭击的罪犯。

2015年1月7日,早上十一点半左右,《查理周刊》的新年第一次编辑会刚开不久,两个持枪带着面罩的恐怖分子冲到巴黎的一条名叫 Rue Nicolas-Appert 的小巷上的一间办公室,威吓着问,“这是不是《查理周刊》?!” 在意识到闯错了地址后,冲向了隔壁《查理周刊》的办公室,在门外用枪要挟着一个刚要进门的员工带他们进入需要密码出入的办公楼。

 

如今这条小巷的街角已经画上了几位遇难漫画家的头像。照片拍摄于2018年1月17日/来源:视觉中国

 

两人一进办公楼大厅就开始枪击,第一个受害者就是在前台休息的维修工人。这两人接着用枪抵着带他们进门的这位《查理周刊》员工,让她带他们到了二楼的编辑会。两人进了会议室就大喊主编沙博尼耶的名字,将他击毙后开始在办公室展开大肆屠杀。

受害者中两位《查理周刊》极重要的,也极具代表性的漫画家,让·卡布和乔治·沃林斯基,分别享年76岁和80岁。他们是属于1968年法国五月学生运动的一代人,是反对戴高乐强硬统治的一代人,是在那个时代用无限的批判自由去约束天主教会权力的一代人,血液中也因此崇尚无限制的自由。

借用《纽约时报》的一句评论,他们的“玩笑植根于思想自由和对挑衅的热爱,永远站在权威的对立面”。

 

《查理周刊》事件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对立的抗议局面。一方是以法国为首的,尤其在欧盟内,口号为“Je suis Charlie”(我是查理)的支持言论自由的一方。照片拍摄于2015年1月11日,巴黎,案发后四天/来源:视觉中国

 

以笔尖为武器的信念/来源:视觉中国

 

2015年1月12日欧洲议会开会前,成员为《查理周刊》事件默哀/来源:视觉中国

 

“Je suis Charlie”被广泛延伸为象征自由言论的口号。2015年1月16日,远在巴西的民众在抗议交通费上涨时,也举了写有这一口号的纸板/来源:视觉中国

 

法国街头,民众为死者点起的蜡烛和彩色铅笔/来源:视觉中国

 

另一方面,伊斯兰教世界强烈抗议。在伦敦,穆斯林也上街游行。这些牌子上写着,“侮辱不是自由”,“先知是人性的拯救者”等。照片拍摄于2015年2月8日/来源:法新社

 

巴黎,也有人反对《查理周刊》对伊斯兰教的态度。纸板上写着,“伊斯兰恐惧症真是够了。”照片拍摄于2015年1月31日/来源:法新社

 

这三个人的海报上写着,请尊重我们的感受,破坏宗教情绪不是言论自由。照片拍摄于2015年1月18日/来源:法新社

 

2015年1月16日,巴基斯坦警方在法国大使馆门口,阻止来自巴基斯坦一伊斯兰宗教政党的抗议者靠近法国大使馆。冲突造成至少三人受伤/来源:法新社

 

什叶派胡塞武装组织的追随者到萨那参加抗议,他们带的孩子手持枪支,他们是下一代的战斗者。照片拍摄于2015年1月23日,也门/来源:视觉中国

 

0
表情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