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尹航
中国正在逐步成为全球最大的时尚消费市场。消费升级带来的多元与个性化需求为新品牌的出现提供了整体机会,活跃的资本动作以及近年来兴起的创业文化在时尚行业的渗入,共同推高了日渐火热的时尚创业热潮。
过去几年间,全球范围内的时尚产业都表现活跃。根据时尚商业媒体《华丽志》的数据统计,2017年,在大时尚领域的海外股权投资方面,“品牌”是最活跃的方向,共出现236起并购,涉及总金额达到91亿美元;在海外并购上,“品牌”同样也是最热门的方向,总数量293起,总金额1244亿美元。
相比起以并购为主要资本表现的海外市场,中国资本市场在时尚领域的动作相对较小但持续活跃。《华丽志》的数据显示,2016年到2017年,中国的时尚创业投资阶段主要分布在天使轮到A轮之间。一共272起,总金额为116亿人民币。
进入2018年,中国本土的时尚投资热度显著上升,第一季度已完成股权投资60起。新中式美学设计师品牌密扇、独立设计师品牌Masha Ma等分别完成数千万人民币到数千万美元不等的新一轮融资。
除了独立设计师品牌迅速发展,中国时尚行业的发展还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本土特征——拥有电商优势的中国时尚零售渠道正在日趋多元化,实现线上线下的融合,垂直电商平台与小程序红利为更加多元与个性化的时尚行业释放了诸多利好;同时,街头潮牌和球鞋文化也逐步从海外渗入,成为本土资本追逐的新热点。同样在今年第一季度,小程序电商平台LOOK完成数千万美元A轮融资,潮牌集合店INXX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
创业热潮与股权投资之外,中国资本与全球时尚产业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
2017年,本土男装品牌七匹狼以3.2亿元人民币收购Karl Lagerfeld品牌中国运营权,进军轻奢时尚行业;2017年11月到2018年第一季度,复星国际先后收购意大利奢侈男装品牌Raffaele Caruso控制性股权和法国经典奢侈品牌Lanvin多数股权,并以5500万欧元控股奥地利奢侈内衣品牌 Wolford;2018年2月,山东如意收购瑞士奢侈品牌Bally控制性股权,此外还收购了莱卡 品牌、英国风衣品牌Aquascutum等等。
这些现象显示着,不论是消费市场,还是在时尚生态链的更上游,中国的资本、企业家与创业者都在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在《华丽志》的创始人余燕看来,近年来的趋势说明,此前由美国和欧洲投资者执掌的时尚行业投资版图,将出现越来越多的中国投资者,并占据更主动的地位。
《华丽志》成立于2013年,最初的重点在海外时尚行业投资与并购上,致力于为读者提供关于奢侈品、时尚和生活方式领域的品牌创新资讯、创业投资案例、公司财务数据以及细分行业研究报告。从2016年起,呼应着中国本土的时尚创业热潮,《华丽志》的业务重心转向国内。
余燕告诉《三声》(微信公众号ID:tosansheng),从行业数据、研究报告,到“InnoBrand 华丽集品牌创新大赛”,再到聚焦于时尚商业教育的橙湾大学,《华丽志》志在为时尚行业尤其是时尚创业者搭建产业、资本与科技之间的沟通桥梁。
《华丽志》创始人余燕
《三声》(微信公众号ID:tosansheng)与余燕聊了聊目前中国时尚创业的相关问题。以下是对话摘取。
《三声》:时尚产业在外部看来是一个相对“窄”的赛道,你们作为行业媒体怎么看待这个市场?
余燕:很多人在时尚产业门外溜达,会觉得这个行业不过就是关于穿戴打扮,赛道很窄。但对于我们这样把时尚放在全球化背景下,长期深入研究的人来说,穿过这个“窄”门,就能领略时尚产业无限的风光,产值高达数万亿,涵盖从奢侈品、到时尚潮流、再到生活方式的方方面面。
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和个体意识的觉醒,消费“时尚化”是大势所趋,《华丽志》针对的 “大时尚行业”,市场空间无比广阔。
《三声》:在你们看来近年来中国时尚创业的热潮由哪些因素所推动?
余燕:首先是消费市场的兴起。我们能很明显地感觉到中国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在不断飙升。前几年海淘的兴起就是一个明证。周边的本土零售不能满足,就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去寻找更好的产品来满足大家消费的欲望。这种消费需求的升级在美妆行业上特别明显。高端化妆品越卖越好,大众产品反而停滞不前。显而易见,你消费过300块的口红之后,就没法再勉强自己购买50块钱的口红。
其次是关注时尚领域的资本也逐渐丰厚。对于资本来说,技术变革带来的机会是巨大的,但是技术创新也有周期性。这两年互联网领域超高成长机会的可投项目越来越少,让大量的资本逐渐从TMT等互联网赛道转换过来,寻找回报相对小一些但是风险也相对较小的标的。资本的注入,给了时尚消费领域创业者们更多快速试错和快速成长的机会。
再次就是创业者越来越多。这五年来从科技领域兴起的创业文化影响了很多人。创业者们追求回报,但更多还是注重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不像科技领域,大量的创业者可能不是拥有高技术的天才程序员,或者一个运营能力强悍的互联网创业者。时尚类的创业者背景千差万别,每个人都可以选择相对独特的路径。这几年也有不少的时尚创业者拿到融资,形成的正向反馈激励到更多创业者投身其中。
总的来说,就是消费市场、资本市场和创业文化的兴起,合力推动了时尚领域创业者数量和质量的提升。
《华丽志》全球时尚创新与投资论坛
《三声》:在《华丽志》创办之初,时尚创业的风头还远不如今日,为什么选择这个领域切入?
余燕:2013年我们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微博上已经有了不少关于奢侈品的内容。大众最初关注奢侈品行业可能是从微博上的“炫富”内容开始。从那时候开始,消费者尤其是中高端消费者已经在成长,逐步拥有更好的消费力和审美力; 本土品牌也在开始追赶消费者的变化,试图从国外成熟产业那里吸取经验。
我们从行业研究的专业视角出发,感觉得到那时候国内对整个奢侈品行业和时尚行业的理解还是冰山一角。我们希望从专业角度去“托起”这个冰山,陪伴中国时尚产业的成长。
借助新媒体,较早从商业角度切入这个行业,让我们拥有了一定的先发优势和主动权,提前积累了大量的案例、数据、素材和研究能力,在中国时尚领域创业投资逐渐升温后,我们的专业能力和话语权有了更好的体现。
《三声》:《华丽志》在其中是怎样的角色?为什么需要《华丽志》?
余燕: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时尚媒体主要是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宣传渠道,帮助品牌建立认知,扩大销售。时尚媒体的商业模式都基于强势奢侈品和时尚品牌的需求而设定,。
当然,也有一些商业媒体关注时尚领域的事件和公司,但是他们不够专注,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一些头部的、抓眼球的,或者能成为街头巷议的一些话题。
在媒体层面,我们报道创业者、企业家和投资人,让时尚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可以有面向公众的、更通畅的传播和交流渠道,我们同时还系统性地搭建线下交流平台,无论是InnoBrand品牌创新大赛还是华丽志全球时尚创新和投资论坛,还是更亲民的华丽Talk,都为深化这种多层次的交流而服务;另一方面,这个领域的投资人大多从TMT赛道转换过来,他们同样需要了解这个领域的最新情况,学习这个行业的规律。
在内容上,选题和报道内容有话题性当然好,但我们更看重产业纵深,话题只是浮在产业上面的一层油,油可以带一点,但是更多的还是要实在的干货。比如说,某个明星为某个品牌代言,在我们看来就是常规的信息,但是比如说明星去跟品牌合作推出自己的美妆品牌,这对我们来说就是重要的信息,它可能代表着未来时尚IP 化的创新趋势,预示着未来明星与时尚产业之间关系的变化,有一定前瞻意义。
《三声》:从你们的视角观察的话,中国的时尚创业者目前处于哪个阶段?其特质是什么?最容易碰到哪些问题和挑战?
余燕:大多数还在初创阶段,团队不够成熟,和市场打交道比较生涩。时尚创业者早期常常在“我喜欢的产品”和“市场需要的产品”之间来回摸索。对他们来说,最大的挑战是如何平衡“快”与“慢”:
大多数时尚创业者在品牌力和产品力方面还比较稚嫩,要想打造真正可持续发展、有高含金量的品牌,持续推出有说服力和感召力的产品,“时间“是迈不过去的坎儿,这就要求创业者必须有“慢下来”的耐心。
与此同时,虽然很多时尚创业者从“小而美”切入利基市场,但并不能“小富即安”。用户基数越大,你的视野越宽阔,学习越快,成长也会更快; 用户基数越小,你的视野越狭窄,学习越慢,成长也会比较慢,甚至在不知不觉中落伍。只有在与更广大的用户群体持续对话的过程中,当你的产品正好顺应了某个突变的潮流趋势时,你才能准确踩到那个引爆点,抓住稍纵即逝的爆发性成长机遇,。
这就要求创业者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和自我进化的速度必须是快的。
《三声》:也正因如此,有人担心中国这种快节奏、非常浮躁又容易陷入同质化竞争的社会环境,不利于打造真正有生命力的时尚品牌,对此您是怎么看的?
余燕:时尚品牌的确需要很多沉淀,需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做很多慢功夫。观察国外的大品牌,基本都是有非常深厚的积累,这个急不来。
中国当下的竞争环境的确非常激烈,也非常浮躁,但我是相对乐观的。特别是90后或00后起来以后,很多人其实并不那么在意社会对他们的期许,也不那么在意外界的竞争,很多人会比较自我,比较有定力。所以反倒是这些人比较适合从事时尚领域的创业。
《三声》:2017年,华丽志发布了英文版网站,在中国市场的上升期中,《华丽志》为什么还要强调全球市场布局?接下来的重点是什么?
余燕:我们的目标的确要做全球化的时尚商业媒体。现在的趋势,整个全产业重心肯定越来越往中国倾斜,但不论怎么样往中国倾斜,时尚永远都是个全球化的行业,这要求我们既站在中国的角度,利用我们现在的市场、资本和创业的优势,同时我们也要永远的把自己的目光放眼全球。
中国的节奏加快,机会很多。我们把目光更多投向周边的本土时尚企业家、设计师,同时我们也会继续扩大和强化我们对全球市场的报道。
很多人问我们中国的时尚产业为什么还走不向世界,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我们自身产业的从业者还不够强,我们的产品还不足够好,但另一方面,大部分媒体在时尚这个领域还在随波逐流,一味迎合大众消费者的热点,流量为王。我们相信,真正助力中国时尚产业的发展,必然需要能掌握全球时尚产业话语权的专业媒体,华丽志的目标就在于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