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无性别”理念最早落地时尚界,如今成为新风潮吹进美妆行业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无性别”理念最早落地时尚界,如今成为新风潮吹进美妆行业

美国、英国、韩国都已经出现强调“无性别”认同的美妆品牌。

作者:伊姐

“无性别”,是指不去强调、鉴别性别上的差异,跨越认同所有性别意识。这种理念对国外时尚界而言已经不新鲜,但在国内实属超前。

在理念应用方面,“无性别”最早出现在时尚界,当时的表现形态主要是对“男女平等”的追求。上世纪20年代,Chanel女士首先提出,通过服装解放女性的诉求。她将男装设计元素和面料运用在女装上,并且经常穿着中性服装出入公众场合。那时的社会环境,人们对于这种模糊男女性别界限的中性风格远不能接受。

1966年,女权尚未启蒙,Yves Saint Laurent(YSL品牌创始人)大胆开创中性风格,设计了第一款女性吸烟装。当时一些高级餐厅拒绝这种“非正式穿着”。

△女性吸烟装(图片来自whowhatwear)

随着社会环境和社会科学的发展,人们在性别方面的认知也从“男女平等”进步到“中性”、“无性别”。2015年,“无性别”风潮兴起,并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物倾向,“无性别购物”随之而来。

时尚界历来对社会趋势变化有着非常敏锐的感知度,各大品牌相继对“无性别”风潮产生反馈。Loewe让男模穿上蕾丝和花边,Louis Vuitton拍摄男模穿着裙装的照片,Gucci 邀请变性人模特来走秀等。2016年巴黎男装周,推出“70年代纽约无性别着装主义”为主题的服装展。

除了奢侈品牌,快时尚服装品牌Zara也跟进了这股风潮,专门推出“无性别”服饰系列,品类包括T恤、卫衣、牛仔裤、针织衫和慢跑裤等。

△Zara“无性别”服饰系列(图片来自网络)

△Zara“无性别”服饰系列(图片来自网络)

同样属于时尚领域,美妆行业也正在迎接“无性别”风潮。Chanel、Dior、Tom Ford、Marc Jacobs等奢侈或高端品牌彩妆线率先推出男女通用的产品系列。今年,M·A·C和街头风品牌NicoPanda合作,推出联名彩妆系列,这一系列公开表示,自身定位为“无性别”彩妆。

△M·A·C x NicoPanda合作款(图片来自网络)

△M·A·C x NicoPanda合作款(图片来自网络)

△M·A·C x NicoPanda概念图(图片来自网络)

而其他目前尚未推出“无性别”产品的彩妆品牌,在尝试打破人们对男性化妆的不认可态度。Make Up Forever、Bobbi Brown、植村秀等专业彩妆品牌都已经拥有男性彩妆产品线。NYX 2017年度化妆大奖也为男性提供一个展示自己作品的平台。

除了现有品牌顺势拓展之外,还陆续出现一些因“无性别”理念诞生的彩妆品牌。美国的Fluide、英国的Jecca,还有韩国的Laka,都属于这类品牌。

其中,因欧美社会观念更开放,认知超前,其品牌理念和表达也更前卫大胆。Fluide强调“Makeup for everyone”(为每个人提供彩妆),启用各种性别认同的人担任模特。Jecca由化妆师Jessica Blackler创立于2017年,其定位为:专为跨性别人士提供彩妆服务。

△Jecca(图片来自官网)

Jecca对“无性别”的诠释更彻底,它认为,跨性别人士不仅包括变性人士,同时也指身体和心理性别相反的人,比如身体是男性,但心理认同却是女性,也想过女性生活的群体。

Jecca的第一款产品是具有遮瑕功效的修容盘,有粉色和裸色两种色号,创始人宣称,粉色可以遮盖男性胡须的印记。

△Jecca修容盘(图片来自网络)

△Jecca修容盘(图片来自网络)

△Jecca概念图(图片来自网络)

而韩国作为东亚国家,相比欧美在社会观念上更为保守。Laka作为韩国品牌,在理念和表达上显然含蓄得多。Laka成立于今年5月,强调产品“男女通用”,旨在开拓中性市场。

目前,Laka推出了一款唇膏产品,海报宣传核心即为男女共用同一款唇膏。

△Laka唇膏(图片来自网络)

△Laka唇膏(图片来自网络)

△Laka概念图(图片来自网络)

在中国,似乎还没有美妆品牌注意到“无性别”风潮,也尚未出现认同“男女通用”、“中性”、“无性别”等主张的彩妆品牌。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市场的“去性别化消费”日益明显。

6月14日,唯品会联合京东发布《去性别化消费·中国两性消费趋势报告》,报告表明,男女消费的边界已经越来越模糊。在美妆行业,这种趋势表现为:男性美妆市场持续升温。根据唯品会提供的大数据表示,2017年购买过男装和美妆的男性占比高达96%。近三年,唯品会平台上男性用户购买护肤品的销量快速增长,速度几乎每年翻一番。此外,购买美妆的男性用户48%为90后。

满足消费需求,是一款产品乃至一个品牌问世的核心原因。随着社会发展、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过去排斥、无法接受的观念,如LGBT群体(包括女同性恋者、男同性恋者、双性恋者与跨性别者)有着更包容开放的心态,对“无性别”主义的接受度也在上升。

保持对社会变化带来的新型消费需求的关注和了解,是每个商业世界中的品牌需要注意的。

注:吸烟装最初是指上流社会的男士在晚宴结束后,脱下燕尾服,在吸烟室里吸烟时穿着的黑色轻便西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无性别”理念最早落地时尚界,如今成为新风潮吹进美妆行业

美国、英国、韩国都已经出现强调“无性别”认同的美妆品牌。

作者:伊姐

“无性别”,是指不去强调、鉴别性别上的差异,跨越认同所有性别意识。这种理念对国外时尚界而言已经不新鲜,但在国内实属超前。

在理念应用方面,“无性别”最早出现在时尚界,当时的表现形态主要是对“男女平等”的追求。上世纪20年代,Chanel女士首先提出,通过服装解放女性的诉求。她将男装设计元素和面料运用在女装上,并且经常穿着中性服装出入公众场合。那时的社会环境,人们对于这种模糊男女性别界限的中性风格远不能接受。

1966年,女权尚未启蒙,Yves Saint Laurent(YSL品牌创始人)大胆开创中性风格,设计了第一款女性吸烟装。当时一些高级餐厅拒绝这种“非正式穿着”。

△女性吸烟装(图片来自whowhatwear)

随着社会环境和社会科学的发展,人们在性别方面的认知也从“男女平等”进步到“中性”、“无性别”。2015年,“无性别”风潮兴起,并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物倾向,“无性别购物”随之而来。

时尚界历来对社会趋势变化有着非常敏锐的感知度,各大品牌相继对“无性别”风潮产生反馈。Loewe让男模穿上蕾丝和花边,Louis Vuitton拍摄男模穿着裙装的照片,Gucci 邀请变性人模特来走秀等。2016年巴黎男装周,推出“70年代纽约无性别着装主义”为主题的服装展。

除了奢侈品牌,快时尚服装品牌Zara也跟进了这股风潮,专门推出“无性别”服饰系列,品类包括T恤、卫衣、牛仔裤、针织衫和慢跑裤等。

△Zara“无性别”服饰系列(图片来自网络)

△Zara“无性别”服饰系列(图片来自网络)

同样属于时尚领域,美妆行业也正在迎接“无性别”风潮。Chanel、Dior、Tom Ford、Marc Jacobs等奢侈或高端品牌彩妆线率先推出男女通用的产品系列。今年,M·A·C和街头风品牌NicoPanda合作,推出联名彩妆系列,这一系列公开表示,自身定位为“无性别”彩妆。

△M·A·C x NicoPanda合作款(图片来自网络)

△M·A·C x NicoPanda合作款(图片来自网络)

△M·A·C x NicoPanda概念图(图片来自网络)

而其他目前尚未推出“无性别”产品的彩妆品牌,在尝试打破人们对男性化妆的不认可态度。Make Up Forever、Bobbi Brown、植村秀等专业彩妆品牌都已经拥有男性彩妆产品线。NYX 2017年度化妆大奖也为男性提供一个展示自己作品的平台。

除了现有品牌顺势拓展之外,还陆续出现一些因“无性别”理念诞生的彩妆品牌。美国的Fluide、英国的Jecca,还有韩国的Laka,都属于这类品牌。

其中,因欧美社会观念更开放,认知超前,其品牌理念和表达也更前卫大胆。Fluide强调“Makeup for everyone”(为每个人提供彩妆),启用各种性别认同的人担任模特。Jecca由化妆师Jessica Blackler创立于2017年,其定位为:专为跨性别人士提供彩妆服务。

△Jecca(图片来自官网)

Jecca对“无性别”的诠释更彻底,它认为,跨性别人士不仅包括变性人士,同时也指身体和心理性别相反的人,比如身体是男性,但心理认同却是女性,也想过女性生活的群体。

Jecca的第一款产品是具有遮瑕功效的修容盘,有粉色和裸色两种色号,创始人宣称,粉色可以遮盖男性胡须的印记。

△Jecca修容盘(图片来自网络)

△Jecca修容盘(图片来自网络)

△Jecca概念图(图片来自网络)

而韩国作为东亚国家,相比欧美在社会观念上更为保守。Laka作为韩国品牌,在理念和表达上显然含蓄得多。Laka成立于今年5月,强调产品“男女通用”,旨在开拓中性市场。

目前,Laka推出了一款唇膏产品,海报宣传核心即为男女共用同一款唇膏。

△Laka唇膏(图片来自网络)

△Laka唇膏(图片来自网络)

△Laka概念图(图片来自网络)

在中国,似乎还没有美妆品牌注意到“无性别”风潮,也尚未出现认同“男女通用”、“中性”、“无性别”等主张的彩妆品牌。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市场的“去性别化消费”日益明显。

6月14日,唯品会联合京东发布《去性别化消费·中国两性消费趋势报告》,报告表明,男女消费的边界已经越来越模糊。在美妆行业,这种趋势表现为:男性美妆市场持续升温。根据唯品会提供的大数据表示,2017年购买过男装和美妆的男性占比高达96%。近三年,唯品会平台上男性用户购买护肤品的销量快速增长,速度几乎每年翻一番。此外,购买美妆的男性用户48%为90后。

满足消费需求,是一款产品乃至一个品牌问世的核心原因。随着社会发展、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过去排斥、无法接受的观念,如LGBT群体(包括女同性恋者、男同性恋者、双性恋者与跨性别者)有着更包容开放的心态,对“无性别”主义的接受度也在上升。

保持对社会变化带来的新型消费需求的关注和了解,是每个商业世界中的品牌需要注意的。

注:吸烟装最初是指上流社会的男士在晚宴结束后,脱下燕尾服,在吸烟室里吸烟时穿着的黑色轻便西装。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