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亚马逊自有品牌的杀伤力,会成为严选、米家和京造的榜样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亚马逊自有品牌的杀伤力,会成为严选、米家和京造的榜样吗

亚马逊已经将它自己打造成了消费者默认的商品搜索引擎。

亚马逊的“自有品牌”一直低调,以至于当6月24日CNBC在报道中提到,因为自有品牌,经济学家和律师们开始越来越多地争论“亚马逊是否在其市场上表现出垄断或反竞争行为”时,不明所以的“吃瓜群众”犹如梦中惊醒:“什么?亚马逊的自有品牌?这些年都做了哪些?”

没错,我们要讨论的就是AmazonBasics——亚马逊自有品牌。

根据One Click Retail的报告,2017年亚马逊的自有品牌AmazonBasics在宠物用品和床具产品线上,销售了大约200万美元的产品。现在其Wag牌狗粮进入了估值约300亿美元的宠物食品市场。而宠物食品市场,是2017年美国人总计在宠物身上花费的721亿美元中最大的一块。

这些数据尚不足以引发关于垄断或反竞争行为的讨论。真正引起人们注意的是,一家总部位于华盛顿的负责审查商业和法规的新闻服务机构The Capitol Forum,在近日发表的一篇文章。

文章指出:亚马逊用它的算法和平台推广自己的产品,会与依赖于亚马逊平台的零售商产生竞争。用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又当裁判又踢球。

自有品牌,电商巨头市场战略中的心头肉

自有品牌是大型分销商如超级市场、连锁店等将自有商品品牌的产品,外包给优秀制造商进行贴牌生产的产物,一般价格略低于其他品牌的同类产品。

Amazon自有品牌和网易严选、京造、淘宝心选一样,是各大零售电商们的心头肉。因为它们不仅可以使平台获取质量更可信、成本更低的商品,还可以让这些平台充分将手中已积累的零售数据创造更大价值,同时扩大会员客户数量。即使在没有第三方卖家的情况下,这些电商平台也可以通过自有品牌,保持和顾客的联系。

此外,在线上和线下数据打通的新零售时代,这些平台还可以在线下建立实体店,售卖自有品牌的产品,吸引顾客。

对此,美国Cadent咨询公司预测在未来十年内,大平台的自有品牌将会从知名品牌“窃取”多达640亿美元。

亚马逊的日用品自有品牌,在2017年为亚马逊增加了约20亿美元的销售额。该公司进一步预测,到2027年,这部分收入将会增加到200亿美元。

数字营销研究公司Gartner L2也对此专门进行了一项研究,更深入地探讨了亚马逊雄心勃勃的自有品牌战略在所有产品中的应用:服装、鞋和珠宝等品类,已占到亚马逊自有品牌的86%。

由于亚马逊自有商品的价格比其它品牌的同类商品低,亚马逊在线商城上的第三方卖家感觉在和亚马逊进行价格竞争。这就犹如在沃尔玛旁边开了一个便利店,然后尝试和沃尔玛抢生意一样。

在Gartner L2公司的这项研究中,作者也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第一方卖家和第三方卖家,是否有希望与亚马逊自有品牌竞争?”

答案显然是“没有太多希望。”

因为亚马逊已经积极地进入园艺、户外、杂货、健康、家居、厨房以及其它日常必需品领域。但Amazon Basics只面向Prime会员。这项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品牌商需要接受的是,自有品牌在亚马逊的整体战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AmazonBasics: 亚马逊手中的王牌

Gartner L2的研究还表明,AmazonBasics是其自有品牌业务线中的最大赢家。尽管亚马逊目前约80个自有品牌中,只有三个以“亚马逊”命名,但它们占据了该公司自有品牌产品的近25%。报告指出,这意味着“AmazonBasics代表着亚马逊自有品牌战略中的一个超大角色。”

另一个关键点是:亚马逊已经将它自己打造成了消费者默认的商品搜索引擎。

跟据研究公司Survata的报告,大约49%的消费者会从亚马逊开始搜索第一件商品。而从Google或其它搜索引擎开始的36%的商品搜索,很大比例也会转向亚马逊的商品列表。

这些关于消费者从哪里开始搜索商品的发现,印证了Gartner L2公司的研究结果:“与传统的零售商相比,亚马逊更像一个传统的搜索引擎。”亚马逊甚至比Google更了解顾客想要什么和需要什么,以及什么时候需要补货。

这些大数据使亚马逊占据了一个有利点来决定下一个自有品牌的最佳候选产品、以及如何将其自有产品放到它的搜索引擎中。这种方式将会吸引到最佳潜在客户,尤其是Prime会员。

令人尴尬的是,许多公司仍然需要在亚马逊上寻找新客户和更广泛的分销。而这就好像是和亚马逊合作起来,将业务拱手让给亚马逊。亚马逊手中拿了所有的牌,而且按照它当前的速度,似乎没有什么办法能阻止它向市场的迈进。

所幸的是,还有很多实体零售巨头似乎可以与之抗衡,比如传统的实体零售店沃尔玛、Target和Costco。

尽管面对舆论这样的质疑:其是否会在自家平台上对自有品牌进行流量倾斜?亚马逊仍计划在2018年大力发展自有品牌,并将它们和智能家居Amazon Alexa语音购物系统,以及Prime会员项目结合起来。

网易严选、米家、京造、淘宝心选的品牌图谋

在国内电商市场,自有品牌同样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话题。

作为网易旗下原创生活类自营电商品牌,“网易严选”是在2016年4月正式上线的。当一年后消费者发现,一套在无印良品商售价590元的纯棉格子床上三件套,在网易严选上售价仅为299元时,网易严选则表示“该产品由无印良品的制造商生产”。

“好的生活,没那么贵“的理念,让网易严选在2017年交出了不俗的成绩:2017年,网易公司净收入达到541.02亿元(人民币),其中电商业务净收入贡献了21.6%。尤其是在2017年Q4网易电商收入出现了大幅增长的态势,占比达到31.9%(46.54亿元),在2017年四个季度中占比最高。

两年前网易严选的SKU只有30个,而到目前已经达到了1万个左右。网易严选通过自身巨大的流量入口,面对众多制造商有了更多选择余地,在丰富其产品线的同时也大幅降低了采购成本。这套供应链打法也很快渗透到网易严选的新零售布局中:今年4月其宣布要打造100家严选HOME(实体店),这与严选拓展不同业务领域方向(如家居软装领域)的战略极为契合。

如果说网易严选的成功在于“选”,那么行业内另一个玩家小米的米家,则胜在“控”。

一直以高性价比产品作为优势的小米,在2016年3月上线了 “米家”品牌,其中的产品均来自小米生态链伙伴企业。

雷军曾提出:“当几乎所有的人都劝我把小米产品卖贵的时候,我感到孤独,因为他们不了解我的梦想和追求。不管你们认不认同,我就是要一条路干到黑,就是要做出感动人心但价格公道的产品。”

结果是,2017年小米生态链销售额超过200亿,对比2016年销售额增涨了100%。究其原因,是米家产品并非向供应商采购,而是小米从产品设计、营销、供应链管理等多个角度,共同和生态链企业严控品质的结果。

对于更多新玩家来说,严选和米家不是难以挑战的高峰。

“京造”是京东在2018年1月中旬悄然上线的生活家居自有品牌。无论其是想“京东造”、“精心造”,还是“经得起造”,都意味着在2015年便开始独立运作五大自有品牌却以失败告终的京东,不甘放弃、卷土重来的“自有品牌”决心。

在今年“618”购物节上,刘强东在微信朋友圈为“京造”带货,也开始让京造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以目前京东的市场资源和供应链掌控能力,想必未来绝不会仅仅局限于消费电子类产品的范畴。

作为“迟到”的巨头,6月28日阿里巴巴也在杭州举办了“淘宝心选”品牌发布会。抛开外界的各种分析,看一下制造商的见解:“作为工厂,在新型材料方面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和淘宝心选合作后,我们拥有了更多大数据的支持,知道生产的方向在哪里,这能够帮助厂商及时洞察到消费者端的需求,持续地推出爆款。”

似乎,我们又看到了亚马逊AmazonBasics的踪影。

【结束语】

笔者对于这两年众多电商巨头们纷纷进入到自有品牌领域,持向好的看法。

首先是这些年随着电商市场的迅速发展,假货问题凸显,容易让消费者对电商平台感到失望和“没底儿”。而电商巨头们用自有供应链资源和自身品牌来塑造的,有品质保障、且性价比高的商品,无疑会让消费者在产品种类和价格方面都有了更多的选择。

而在美国,人们担心亚马逊的自有品牌会垄断市场确实值得关注。据CNBC文章显示,目前来看亚马逊自有品牌的市场份额占比还远未达到50%。在有可能碰到垄断的红线之前,亚马逊或许还会继续挖掘一下其自有品牌的潜力。而沃尔玛、Target等零售巨头的存在,则会阻止可能发生的垄断态势。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电商巨头自有品牌的存在,对平台上的第三方卖家确实是一个威胁。应对方法或许正如印度电商平台Flipkart在2017年下半年开始进入自有品牌领域时,其自有品牌业务负责人Adarsh Menon的提示:“只要第三方卖家的商品质量和价格都有保障,就不会受到太多来自Flipkart自有品牌的影响。”

我们有理由相信,基于这些不得不面对的趋势,电商平台上的第三方卖家还是要做好“日子越来越不好过”的准备。毕竟无论是在质量、价格、还是在产品研发能力上,他们都要接受越来越大的挑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亚马逊

5k
  • 西门子中国与亚马逊云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成立联合创新团队
  • 亚马逊CEO年度股东信:2024年将继续降低服务成本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亚马逊自有品牌的杀伤力,会成为严选、米家和京造的榜样吗

亚马逊已经将它自己打造成了消费者默认的商品搜索引擎。

亚马逊的“自有品牌”一直低调,以至于当6月24日CNBC在报道中提到,因为自有品牌,经济学家和律师们开始越来越多地争论“亚马逊是否在其市场上表现出垄断或反竞争行为”时,不明所以的“吃瓜群众”犹如梦中惊醒:“什么?亚马逊的自有品牌?这些年都做了哪些?”

没错,我们要讨论的就是AmazonBasics——亚马逊自有品牌。

根据One Click Retail的报告,2017年亚马逊的自有品牌AmazonBasics在宠物用品和床具产品线上,销售了大约200万美元的产品。现在其Wag牌狗粮进入了估值约300亿美元的宠物食品市场。而宠物食品市场,是2017年美国人总计在宠物身上花费的721亿美元中最大的一块。

这些数据尚不足以引发关于垄断或反竞争行为的讨论。真正引起人们注意的是,一家总部位于华盛顿的负责审查商业和法规的新闻服务机构The Capitol Forum,在近日发表的一篇文章。

文章指出:亚马逊用它的算法和平台推广自己的产品,会与依赖于亚马逊平台的零售商产生竞争。用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又当裁判又踢球。

自有品牌,电商巨头市场战略中的心头肉

自有品牌是大型分销商如超级市场、连锁店等将自有商品品牌的产品,外包给优秀制造商进行贴牌生产的产物,一般价格略低于其他品牌的同类产品。

Amazon自有品牌和网易严选、京造、淘宝心选一样,是各大零售电商们的心头肉。因为它们不仅可以使平台获取质量更可信、成本更低的商品,还可以让这些平台充分将手中已积累的零售数据创造更大价值,同时扩大会员客户数量。即使在没有第三方卖家的情况下,这些电商平台也可以通过自有品牌,保持和顾客的联系。

此外,在线上和线下数据打通的新零售时代,这些平台还可以在线下建立实体店,售卖自有品牌的产品,吸引顾客。

对此,美国Cadent咨询公司预测在未来十年内,大平台的自有品牌将会从知名品牌“窃取”多达640亿美元。

亚马逊的日用品自有品牌,在2017年为亚马逊增加了约20亿美元的销售额。该公司进一步预测,到2027年,这部分收入将会增加到200亿美元。

数字营销研究公司Gartner L2也对此专门进行了一项研究,更深入地探讨了亚马逊雄心勃勃的自有品牌战略在所有产品中的应用:服装、鞋和珠宝等品类,已占到亚马逊自有品牌的86%。

由于亚马逊自有商品的价格比其它品牌的同类商品低,亚马逊在线商城上的第三方卖家感觉在和亚马逊进行价格竞争。这就犹如在沃尔玛旁边开了一个便利店,然后尝试和沃尔玛抢生意一样。

在Gartner L2公司的这项研究中,作者也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第一方卖家和第三方卖家,是否有希望与亚马逊自有品牌竞争?”

答案显然是“没有太多希望。”

因为亚马逊已经积极地进入园艺、户外、杂货、健康、家居、厨房以及其它日常必需品领域。但Amazon Basics只面向Prime会员。这项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品牌商需要接受的是,自有品牌在亚马逊的整体战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AmazonBasics: 亚马逊手中的王牌

Gartner L2的研究还表明,AmazonBasics是其自有品牌业务线中的最大赢家。尽管亚马逊目前约80个自有品牌中,只有三个以“亚马逊”命名,但它们占据了该公司自有品牌产品的近25%。报告指出,这意味着“AmazonBasics代表着亚马逊自有品牌战略中的一个超大角色。”

另一个关键点是:亚马逊已经将它自己打造成了消费者默认的商品搜索引擎。

跟据研究公司Survata的报告,大约49%的消费者会从亚马逊开始搜索第一件商品。而从Google或其它搜索引擎开始的36%的商品搜索,很大比例也会转向亚马逊的商品列表。

这些关于消费者从哪里开始搜索商品的发现,印证了Gartner L2公司的研究结果:“与传统的零售商相比,亚马逊更像一个传统的搜索引擎。”亚马逊甚至比Google更了解顾客想要什么和需要什么,以及什么时候需要补货。

这些大数据使亚马逊占据了一个有利点来决定下一个自有品牌的最佳候选产品、以及如何将其自有产品放到它的搜索引擎中。这种方式将会吸引到最佳潜在客户,尤其是Prime会员。

令人尴尬的是,许多公司仍然需要在亚马逊上寻找新客户和更广泛的分销。而这就好像是和亚马逊合作起来,将业务拱手让给亚马逊。亚马逊手中拿了所有的牌,而且按照它当前的速度,似乎没有什么办法能阻止它向市场的迈进。

所幸的是,还有很多实体零售巨头似乎可以与之抗衡,比如传统的实体零售店沃尔玛、Target和Costco。

尽管面对舆论这样的质疑:其是否会在自家平台上对自有品牌进行流量倾斜?亚马逊仍计划在2018年大力发展自有品牌,并将它们和智能家居Amazon Alexa语音购物系统,以及Prime会员项目结合起来。

网易严选、米家、京造、淘宝心选的品牌图谋

在国内电商市场,自有品牌同样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话题。

作为网易旗下原创生活类自营电商品牌,“网易严选”是在2016年4月正式上线的。当一年后消费者发现,一套在无印良品商售价590元的纯棉格子床上三件套,在网易严选上售价仅为299元时,网易严选则表示“该产品由无印良品的制造商生产”。

“好的生活,没那么贵“的理念,让网易严选在2017年交出了不俗的成绩:2017年,网易公司净收入达到541.02亿元(人民币),其中电商业务净收入贡献了21.6%。尤其是在2017年Q4网易电商收入出现了大幅增长的态势,占比达到31.9%(46.54亿元),在2017年四个季度中占比最高。

两年前网易严选的SKU只有30个,而到目前已经达到了1万个左右。网易严选通过自身巨大的流量入口,面对众多制造商有了更多选择余地,在丰富其产品线的同时也大幅降低了采购成本。这套供应链打法也很快渗透到网易严选的新零售布局中:今年4月其宣布要打造100家严选HOME(实体店),这与严选拓展不同业务领域方向(如家居软装领域)的战略极为契合。

如果说网易严选的成功在于“选”,那么行业内另一个玩家小米的米家,则胜在“控”。

一直以高性价比产品作为优势的小米,在2016年3月上线了 “米家”品牌,其中的产品均来自小米生态链伙伴企业。

雷军曾提出:“当几乎所有的人都劝我把小米产品卖贵的时候,我感到孤独,因为他们不了解我的梦想和追求。不管你们认不认同,我就是要一条路干到黑,就是要做出感动人心但价格公道的产品。”

结果是,2017年小米生态链销售额超过200亿,对比2016年销售额增涨了100%。究其原因,是米家产品并非向供应商采购,而是小米从产品设计、营销、供应链管理等多个角度,共同和生态链企业严控品质的结果。

对于更多新玩家来说,严选和米家不是难以挑战的高峰。

“京造”是京东在2018年1月中旬悄然上线的生活家居自有品牌。无论其是想“京东造”、“精心造”,还是“经得起造”,都意味着在2015年便开始独立运作五大自有品牌却以失败告终的京东,不甘放弃、卷土重来的“自有品牌”决心。

在今年“618”购物节上,刘强东在微信朋友圈为“京造”带货,也开始让京造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以目前京东的市场资源和供应链掌控能力,想必未来绝不会仅仅局限于消费电子类产品的范畴。

作为“迟到”的巨头,6月28日阿里巴巴也在杭州举办了“淘宝心选”品牌发布会。抛开外界的各种分析,看一下制造商的见解:“作为工厂,在新型材料方面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和淘宝心选合作后,我们拥有了更多大数据的支持,知道生产的方向在哪里,这能够帮助厂商及时洞察到消费者端的需求,持续地推出爆款。”

似乎,我们又看到了亚马逊AmazonBasics的踪影。

【结束语】

笔者对于这两年众多电商巨头们纷纷进入到自有品牌领域,持向好的看法。

首先是这些年随着电商市场的迅速发展,假货问题凸显,容易让消费者对电商平台感到失望和“没底儿”。而电商巨头们用自有供应链资源和自身品牌来塑造的,有品质保障、且性价比高的商品,无疑会让消费者在产品种类和价格方面都有了更多的选择。

而在美国,人们担心亚马逊的自有品牌会垄断市场确实值得关注。据CNBC文章显示,目前来看亚马逊自有品牌的市场份额占比还远未达到50%。在有可能碰到垄断的红线之前,亚马逊或许还会继续挖掘一下其自有品牌的潜力。而沃尔玛、Target等零售巨头的存在,则会阻止可能发生的垄断态势。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电商巨头自有品牌的存在,对平台上的第三方卖家确实是一个威胁。应对方法或许正如印度电商平台Flipkart在2017年下半年开始进入自有品牌领域时,其自有品牌业务负责人Adarsh Menon的提示:“只要第三方卖家的商品质量和价格都有保障,就不会受到太多来自Flipkart自有品牌的影响。”

我们有理由相信,基于这些不得不面对的趋势,电商平台上的第三方卖家还是要做好“日子越来越不好过”的准备。毕竟无论是在质量、价格、还是在产品研发能力上,他们都要接受越来越大的挑战。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