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家欣
编辑:李春晖
夏天,看悬疑的季节。
昏昏欲睡时来一点烧脑刺激,酷暑难耐中来一点透骨清凉。影视工作者显然也深谙此道,去年夏天的《白夜追凶》、《无证之罪》、《使徒行者2》,三大视频平台不约而同拿出悬疑剧同期对打,均点击口碑不俗。
相较而言,今年的悬疑剧似乎和整个今年剧集市场一样,稍欠火候。除携前作威力的《法医秦明2》仍名列前茅,其他悬疑剧哑火的不少。
悬疑题材在国内原本属小众。厚积薄发,才有去年的大好局面。在悬疑影视开发如火如荼的时候,其创作源头是否开始出现供血不足?才会造成悬疑题材市场已现,作品却一时没能跟上。一群人想在“黑煤窑”里寻找答案。
6月底,京郊一座废弃煤矿,网易云阅读搞了场名为“24H极限追踪”的活动。悬疑作家带队粉丝进行废矿探险,粉丝由此取材在24小时内完成悬疑短篇创作。
当然,这样的活动,其实还是抛砖引玉的跨界线下运营。方兴未艾的悬疑题材究竟有何痛点,它将去向何方,是一个更需要拿出悬疑推理精神的问题。
神探都长夏洛克那样?
从《心理罪》成为黑马,到《白夜追凶》大爆,悬疑题材剧正展现出广阔前景。而另一方面,观众的审美与标准也愈发挑剔、严格。这种高度严密的推理故事可不是轻易就能攒出来的,于是,一大波制片人、导演将目光瞄向已经过市场验证的小说IP。
东野圭吾成为中国购买日本IP热的最大赢家,近20部作品被中国金主收入囊中。同时国内拥有固定粉丝群的知名悬疑作家开始走向大众,或操刀剧集,这都证明了悬疑题材的巨大IP缺口。
但需要注意的是,早期悬疑剧集的爆红,是有巨大的题材红利存在的。像《心理罪》、《盗墓笔记》、《法医秦明》,它们都诞生在相对市场空白期,并取得了逆袭式的成功。
但任何头部效应太明显的题材,都很容易被消耗殆尽,因为后来人很容易陷入模仿的怪圈。
比如,国产悬疑主角形象就呈现出高度同质化,他们大多有这些毛病:强迫症、洁癖、智商高、情商低,总之就是都很像神探夏洛克。
高人气悬疑IP短时间内重复拍摄也是个问题。不同于其他题材,这可是悬疑啊,揭秘之后的观看趣味就会骤降。但像《心理罪》就同时拍了网剧版和电影版,电影版的效果就明显递减。而《嫌疑人x的献身》更是被亚洲各国反复翻拍,再精妙的悬疑设计,都让人开始习以为常。
公允的说,悬疑的创作门槛高于言情、玄幻等大众题材。因此,相对于快速开发的IP衍生需求,上游其实已经出现青黄不接的迹象。
很多文学平台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咪咕阅读设立了悬疑社,说要“联合出版至少20种悬疑系列纸质书,培养至少10位百万收入的作家”。阅文与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携手打造了一条悬疑小说产品线。命名巧了,也是“悬疑社”,还要涉及影视、动画、游戏等的开发。
但无论哪家,其对创作的扶持,都还未形成系统性孵化,仍然停留在运作已有IP、出版纸质书、提高作家收入等传统动作。这当然能起到不小的作用,但对于目前在众多题材中罕见的出现供小于求状况的悬疑IP,需要的可能是根本性创新。
悬疑,不仅是脑洞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看,都市人群具有对猎奇和刺激的本能渴求。我们忍不住在弹幕和评论里推测凶手、分析案情、解析细节、甚至讨人厌的剧透。悬疑题材能够激发受众强烈的参与欲望,这是悬疑阅读的天然优势,事实上也是悬疑创作的优势。
演而优则导,读而优则写。悬疑小说家,常常也是从悬疑爱好者升级而来的。只是悬疑的创作难度常常限制了人们走出第一步,如果能在受众群体之间营造创作气氛和设置表达出口,就能有利提高悬疑创作的活跃度和生命力。
为此,网易云阅读启动了专属于悬疑创作者和爱好者的主题活动“第六感创想计划”,首次将线上的爱好落实到了线下,从全新角度切入,试图搅动悬疑文学的创作源头。
开篇提到的“24H极限追踪”,就是其首期活动。它以城市探险和限时悬疑创作为核心主题,探险现场是北京郊外一座曾年产百万吨煤的大矿,当年超过5000人聚集的土地,现在空无一人,已成废墟。
探险由悬疑作家紫金陈、宇尘、邪灵一把刀和金子息带队,粉丝随机分组,各组导师依据废矿背景资料事先确定创作方向,组员据此从探险中取材。探险过后,嘉宾导师分享悬疑创作经验,粉丝则用24小时完成短篇悬疑创作。
“24小时,北京废弃矿场”这种关键词的组合立马让人脑洞大开,郊外废矿也的确很有感觉:
参加者在废弃矿场的探险中获取灵感,并在知名悬疑作者的指导下,将脑洞具化为作品。网易云阅读则为这些作品提供展示的平台。此外,网易云阅读还将为优秀作品制作有声书,拍摄主题视频和微电影。
一方面,悬疑爱好者们得以真正参与到高阶的悬疑创作中去。另一方面,网易云阅读有意利用平台矩阵,打造IP圈首个悬疑探险粉丝活动品牌。
据介绍,网易云阅读“第六感创想计划”除了“24H极限追踪”,还将举办悬疑名家的主题分享、悬疑推理游戏等丰富的线下活动。
“我们希望能让更多的粉丝和作者可以有机会亲身感受到这类题材的魅力,并让这种魅力从文字进一步延展,变得更具象化,立体化,进而启发更多的脑洞和想象力。”网易云阅读相关负责人表示。
悬疑题材进化论
相较于爱情等大热题材,悬疑确实不算是最主流的类型,但却一直拥有自己的核心受众,并且被其格外喜爱。他们虽口味“刁钻”,但一旦被满足便会成为最忠实的拥趸。而他们又往往是网络上的活跃者,生活中的荐片人。被他们看中的剧,总是能得到最好的“安利”效果。
悬疑类型作品,也正是因为和掌握网络话语权的年轻、高知、活跃观剧群体高度重合,才能迅速取得口碑发酵的成果。
正因如此,高黏性且高创造性的悬疑受众本身,可能就是悬疑的关键突破点。而盘活这一力量,也少不了平台的有效运营。
由于网易系产品的用户属性,对现实悬疑题材本来就有更高兴趣。与此同时,云阅读有意识网罗了一批优秀的悬疑题材创作者,包括君不贱、吴半仙、厌笔川、邪灵一把刀、宇尘等,平台已经对悬疑爱好者形成了有力的聚集效应。不同于一些平台的低龄用户主导,在云阅读中,悬疑影视类IP的目标人群——25-35岁的用户占比高达70%。
网易云阅读的《追踪师》、《法医秦明系列》、《夜行者:平妖二十年》等长期占据畅销榜和点击榜前茅,宇尘作品网易云阅读点击量超过1.35亿,其代表作《无罪谋杀》有声书在喜马拉雅的播放量已经超过2.3亿。
网易云阅读的第六感创想计划,除了通过音漫影游联动,为粉丝群体提供了更多的沉浸式体验之外。还从商业角度,为合作方提供了全版权授权、项目投资、定向合作、定制、预售等丰富的合作模式。
“有人说,悬疑惊悚类型的市场空间相对狭窄,不像漫威的电影是全民狂欢。但我不这么认为,其实在好莱坞,很多悬疑惊悚片也能达到跟大片一样的影响力和票房。” 悬疑作家蔡骏表示。
他同时认为,悬疑影视作品成本相对较低,靠剧情而不是大场景、大演员吸引观众,因此性价比更高,对制片方来说盈利空间更大。“很多导演都喜欢悬疑惊悚题材,因为它能充分展示导演的才华。”
随着此前大热的玄幻、古装题材进入调整期,各种小众类型影视剧纷纷崭露头角,开始了其走向主流的进程,并带动IP市场也开始新一轮洗牌。
但在投身悬疑热潮的同时,我们不会忘掉浮躁的资本是如何迅速榨干玄幻的。只有内容创作与产业链并行,才不会让具备差异化魅力的悬疑,成为下一个同质化的赚钱工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