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全面深化改革要按下“快进键” 李克强总理力推结构性改革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全面深化改革要按下“快进键” 李克强总理力推结构性改革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多次力推结构性改革,提升中国经济增长质量。专家预计,收入分配改革、价格改革可能成为2015年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但是,要真正实现结构性改革还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图片来源:东方IC

“结构性改革”渐已成为中国政府宏观政策的热点。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由行政体制、财税、金融体制、价格、土地、户籍、国资等七大领域的改革绘制的改革蓝图虽已逐步清晰,但从过去两年的情况看,中国经济调结构才刚起步,产能过剩、房地产调整、财政金融风险均未发生大的实质性变化,且仍面临重重困难。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1月26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建议。会上,发展研究中心吴敬琏、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迟福林、国务院参事室姚景源谈到,当前增长放缓,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建议把更多精力放在改革上,用结构性改革破解结构性矛盾,通过发展现代服务业等高端产业,提高经济效率。

李克强在会上回应称,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必须按下全面深化改革的“快进键”,用好政府和市场这“两只手”,打造“双引擎”,让传统产业加快升级、新兴生产力加快成长,实现新常态下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使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这次会议再次显示了李克强对于中国经济结构性调整的决心。此前,他曾在不同的场合强调中国必须进行结构性改革。最近一次是在1月21日瑞士达沃斯论坛年会的开幕式上。李克强在致辞演讲时说,中国将“着力推进结构性改革,要把更多精力放在结构性改革上。中国经济正向着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

在他赴瑞士小镇达沃斯前的两天,他在主持国务院第四次全体会议并讨论即将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以结构性改革推动结构调整。

自李克强主政国务院开始,他就表现出不同以往的经济治理思路,比如拒绝政府大规模救助手段,而是希望采取一种温和但更为全面的改革解决中国经济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其中重点之一就是结构性改革。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胜军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认为,结构性改革主要是为了解决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结构性问题,重点在于“价格市场化,打破垄断,政府要减少行政干预,让市场能够自由地创造”。但目前中国在产能过剩、市场资源配置方面都面临着比较突出的问题,而投资、消费增长又在放缓。

“现在的经济结构之所以不好,是因为垄断,导致价格是扭曲的,同时,政府用大量的隐性之手干预,导致了很多低效率、不合理的东西无法淘汰。”刘胜军分析称,未来收入分配改革、价格改革可能成为结构性改革的重点。

去年以来,中国政府推进结构性改革的力度开始加大,比如简政放权。今年1月5日,国家发改委放开了24项商品和服务价格,并承诺陆续会推出第二批、第三批,包括推进医药服务价格的改革,以及能源领域、电力天然气等价格的改革。

经济学博士出身的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1月2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则强调,2014年,中国的经济结构得到了优化,经济质量得到了提升。

他在当天公布的数据显示,从产业结构看,2014年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在2013年首超第二产业后,继续攀升。201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明显快于第二产业的7.3%和第一产业的4.1%,服务业占比提高到48.2%,高出2013年2.1个百分点。

从动力结构看,2014年传统的重化工业、大宗原材料行业遭遇困境,但是以移动互联网为主要内容的新产品、新行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中国经济向中高端迈进的势头明显。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高技术产业同比增长12.3%,快于工业总体增速4个百分点,占比也提高0.7个百分点至10.6%;装备制造业同比增长10.5%,占比提高1.2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相关的新兴业态发展快速,2014年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49.7%,快递业务量增长51.9%。马建堂称,中国经济增长新的动力正在加快孕育。

但在这一过程中,改革决策者们仍面临诸多压力,其中一个压力可能来自地方保护主义,这很可能让新的增长动力的培育过程变得一波三折。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此前接受《国际金融报》采访时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对淘汰落后产能具有积极意义,这些企业可以退出市场,比如那些钢铁业和铝业企业。而结构性改革还意味着对这些产业的“整合”,而只有地方政府不再人为去养活当地那些冠军企业时,这种整合才可能发生。

刘胜军进一步分析也称,结构性改革意味着淘汰产能的过程。

他说:“中国经济发展的过去几十年中形成了很多僵尸企业,他们靠污染、靠信贷、或者靠政府关系来生存,这些企业其实是要被淘汰掉的,但是要把这些企业淘汰掉,对税收、就业、银行坏账等都会带来冲击。面对这些压力,地方官员肯定不希望在自己的任期内出现问题,所以大家都在尽量延缓这个过程。”

改革还将触及到国有企业的利益,这也会使事情变得复杂。刘胜军以“价格市场化”改革为例分析称,价格市场化除了涉及到政府的核心利益之外,还涉及到国有企业的利益。

但中国的结构性改革的意义如此重大,以至于成为李克强总理改革“工具箱”中的最关键的“利器”。他在达沃斯上说:“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和升级,不仅为自身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也是对维护世界经济、金融稳定和健康发展的重要贡献。”

但真正实现中国经济调结构却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刘胜军认为,正在推进的结构性改革也需要全面的体制性改革来引导和推动,如果制度环境不发生变化,仅仅依靠政府的行政力量是无法推动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全面深化改革要按下“快进键” 李克强总理力推结构性改革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多次力推结构性改革,提升中国经济增长质量。专家预计,收入分配改革、价格改革可能成为2015年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但是,要真正实现结构性改革还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图片来源:东方IC

“结构性改革”渐已成为中国政府宏观政策的热点。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由行政体制、财税、金融体制、价格、土地、户籍、国资等七大领域的改革绘制的改革蓝图虽已逐步清晰,但从过去两年的情况看,中国经济调结构才刚起步,产能过剩、房地产调整、财政金融风险均未发生大的实质性变化,且仍面临重重困难。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1月26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建议。会上,发展研究中心吴敬琏、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迟福林、国务院参事室姚景源谈到,当前增长放缓,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建议把更多精力放在改革上,用结构性改革破解结构性矛盾,通过发展现代服务业等高端产业,提高经济效率。

李克强在会上回应称,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必须按下全面深化改革的“快进键”,用好政府和市场这“两只手”,打造“双引擎”,让传统产业加快升级、新兴生产力加快成长,实现新常态下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使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这次会议再次显示了李克强对于中国经济结构性调整的决心。此前,他曾在不同的场合强调中国必须进行结构性改革。最近一次是在1月21日瑞士达沃斯论坛年会的开幕式上。李克强在致辞演讲时说,中国将“着力推进结构性改革,要把更多精力放在结构性改革上。中国经济正向着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

在他赴瑞士小镇达沃斯前的两天,他在主持国务院第四次全体会议并讨论即将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以结构性改革推动结构调整。

自李克强主政国务院开始,他就表现出不同以往的经济治理思路,比如拒绝政府大规模救助手段,而是希望采取一种温和但更为全面的改革解决中国经济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其中重点之一就是结构性改革。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胜军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认为,结构性改革主要是为了解决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结构性问题,重点在于“价格市场化,打破垄断,政府要减少行政干预,让市场能够自由地创造”。但目前中国在产能过剩、市场资源配置方面都面临着比较突出的问题,而投资、消费增长又在放缓。

“现在的经济结构之所以不好,是因为垄断,导致价格是扭曲的,同时,政府用大量的隐性之手干预,导致了很多低效率、不合理的东西无法淘汰。”刘胜军分析称,未来收入分配改革、价格改革可能成为结构性改革的重点。

去年以来,中国政府推进结构性改革的力度开始加大,比如简政放权。今年1月5日,国家发改委放开了24项商品和服务价格,并承诺陆续会推出第二批、第三批,包括推进医药服务价格的改革,以及能源领域、电力天然气等价格的改革。

经济学博士出身的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1月2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则强调,2014年,中国的经济结构得到了优化,经济质量得到了提升。

他在当天公布的数据显示,从产业结构看,2014年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在2013年首超第二产业后,继续攀升。201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明显快于第二产业的7.3%和第一产业的4.1%,服务业占比提高到48.2%,高出2013年2.1个百分点。

从动力结构看,2014年传统的重化工业、大宗原材料行业遭遇困境,但是以移动互联网为主要内容的新产品、新行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中国经济向中高端迈进的势头明显。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高技术产业同比增长12.3%,快于工业总体增速4个百分点,占比也提高0.7个百分点至10.6%;装备制造业同比增长10.5%,占比提高1.2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相关的新兴业态发展快速,2014年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49.7%,快递业务量增长51.9%。马建堂称,中国经济增长新的动力正在加快孕育。

但在这一过程中,改革决策者们仍面临诸多压力,其中一个压力可能来自地方保护主义,这很可能让新的增长动力的培育过程变得一波三折。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此前接受《国际金融报》采访时认为,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对淘汰落后产能具有积极意义,这些企业可以退出市场,比如那些钢铁业和铝业企业。而结构性改革还意味着对这些产业的“整合”,而只有地方政府不再人为去养活当地那些冠军企业时,这种整合才可能发生。

刘胜军进一步分析也称,结构性改革意味着淘汰产能的过程。

他说:“中国经济发展的过去几十年中形成了很多僵尸企业,他们靠污染、靠信贷、或者靠政府关系来生存,这些企业其实是要被淘汰掉的,但是要把这些企业淘汰掉,对税收、就业、银行坏账等都会带来冲击。面对这些压力,地方官员肯定不希望在自己的任期内出现问题,所以大家都在尽量延缓这个过程。”

改革还将触及到国有企业的利益,这也会使事情变得复杂。刘胜军以“价格市场化”改革为例分析称,价格市场化除了涉及到政府的核心利益之外,还涉及到国有企业的利益。

但中国的结构性改革的意义如此重大,以至于成为李克强总理改革“工具箱”中的最关键的“利器”。他在达沃斯上说:“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和升级,不仅为自身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也是对维护世界经济、金融稳定和健康发展的重要贡献。”

但真正实现中国经济调结构却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刘胜军认为,正在推进的结构性改革也需要全面的体制性改革来引导和推动,如果制度环境不发生变化,仅仅依靠政府的行政力量是无法推动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