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三大运营商5G路线图及NB-IoT路线图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三大运营商5G路线图及NB-IoT路线图

业界一致认为,我国有望在2019年实现5G网络预商用,2020年实现5G大规模正式商用。而随着三大运营商有序开展5G测试,我国5G商用有望进一步提速。

文丨众视媒体

一、三大运营商5G路线图

世界杯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掀起了全民看球的热潮,而近日我国三大运营商也在MWCS 2018上针对5G网络规划“蓄力开球”。

按照工信部的规划,我国5G试验将分两步:第一步是2016年到2018年底,为5G技术研发试验,主要目标是参与支撑5G国际标准制定;第二步是2018年到2020年底,为5G产品研发试验,主要目标是开展5G预商用测试。

按照这一时间表,业界一致认为,我国有望在2019年实现5G网络预商用,2020年实现5G大规模正式商用。而随着三大运营商有序开展5G测试,我国5G商用有望进一步提速。

中国移动:“五行并下”,助推5G

顶层设计、技术研究、标准制定、产业推进、生态构建,中国移动将从这5个方面共同推动5G发展。

5G标准落地后,运营商们采取何种方式组网成为关注焦点。作为业界领头羊的中国移动更倾向于5G SA组网,因为5G SA具备端到端的5G能力。为推动SA商用成熟,中国移动在MWCS 2018期间联合大唐电信、爱立信、华为、英特尔、诺基亚等全球合作伙伴共同发布“5G SA启航行动”,推动端到端产品尽快成熟。并打通了全球首个5G独立组网系统全息视频通话,将SA标准变成真正商用化的能力。

而此次大会上,中国移动还发布了《5G终端产品指引》白皮书。白皮书对中国移动5G 终端的整体推进计划进行了公布——在今年11 月将推出首批5G 通用模组,明年2月采购5G智能手机。其中CPE、智能手机、VR/AR等更多形态智能硬件也将陆续集采,全面推动5G终端产业成熟。

同时,中国移动积极开展5G外场测试。据悉,中国移动启动了在杭州、上海、广州、苏州、武汉这5个城市的5G外场测试,预计年内将建设超过百座5G基站,明年底将建成1000个5G基站。

另外,为了培育5G新应用和新商业模式,中国移动建立了5G联合创新中心。5G联创中心是中国移动联合业界进行5G业务创新的重要平台,通过5G联合创新中心培育新的业务、应用和新的商业模式。在MWCS2018期间,中国移动5G联创中心发布12项创新成果,江苏、湖北、贵州开放实验室正式授牌,开放实验室达到14个。

中国电信:“齐头并进”,发布5G技术白皮书

中国电信在2018上海世界移动大会前夕正式发布了《中国电信5G技术白皮书》。这是全球运营商首次发布全面阐述5G技术观点和总体策略的白皮书。中国电信在白皮书中表示,其5G网络将优先选择SA方案组网,通过核心网互操作实现4G和5G网络的协同。

据悉,中国电信的5G目标网络架构将是基于SDN/NFV的“三朵云”网络架构,依场景灵活部署。在中国电信看来,5G技术和产业链的发展成熟需要一个长期进程,预计4G将与5G长期并存、有效协同。因此在5G 网络建设初期, 2G、3G、4G、5G都将并存中国电信的网络版图之上,即便在5G网络的成熟期,4G和5G网络仍将长期并存,协同发展。

中国电信5G网络演进分近期(面向2020年商用)和中远期(面向CTNet2025 网络重构)两个阶段,面对多种业务的不同需求,实现应用感知的多网络协同和基于统一承载、边缘计算等的固移融合。白皮书中的5G整体技术演进策略切合中国电信网络实际,可避免频繁的网络改造,降低组网复杂度,减少网络投资,同时确保用户的良好体验和个性化服务。

在外场测试方面,中国电信首批启动了雄安、深圳、上海、苏州、成都和兰州六城市的5G创新示范网建设,并于2017年12月开通全部5G试点基站;2018年2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中国电信在北京等十二个城市开展 5G规模建设及应用示范工程,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电信5G创新示范网的蓝图。

另外,中国电信在展会上还展出了“5G 8K”、“5G无人机”等前沿5G产品。中国电信与诺基亚利用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向包括应用广泛的自动驾驶车辆和工业4.0的各行业,及个人用户提供包括娱乐、医疗和教育服务在内的全新的虚拟和增强5G服务。

中国联通:合作共赢,构建5G网络新生态

中国联通在MWCS 2018期间举行的5G及网络转型发布会上,首次明确表态5G网络将以刚刚冻结的独立组网(SA)为目标架构,2019年将进行5G业务规模示范应用及试商用,计划在2020年正式商用。

中国联通用实际行动表示,将积极加快5G商用步伐,并进一步强化与产业界的合作,积极构建合作共赢的5G新生态。

中国联通前期聚焦eMBB(增强移动宽带),持续保持中国联通在3G和4G时代的网络速率优势,为高清视频、VR/AR游戏娱乐、车载影音、智能家庭等大流量高带宽应用提供全方位的网络支持。后续将结合技术标准和生态系统的发展进程,积极引入uRLLC(低时延高可靠)和mMTC(海量机器类通信)技术,提供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垂直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支持。

目前,中国联通已经在16个城市陆续开启了5G规模试验,预计将开展超过600个实验网建设,下一步将在工业、体育、视频、智慧城市等十大行业开展合作试验,丰富5G应用。

在大会上,中国联通宣布与众多合作伙伴积极营造5G产业合作新生态。与腾讯成立5G联合创新实验室,与百度成立5G+AI联合实验室,与中国科学院共同成立5G技术联合实验室,携手互联网公司、设备及芯片厂商等启动5G网络切片合作伙伴计划,并与四十余家单位共同成立中国联通5G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

同时,中国联通还发布了5G网络切片、CUBE-RAN等六本白皮书,以及中国联通物联网合作开放平台、中国联通网络编排器等六项5G创新成果。中国联通对于未来5G新生态的发展建设信心十足,稳步前行。

二、三大运营商NB-IoT路线图

NB-IoT将是国内三大运营商重点推进的布网对象,主要原因还是其所占带宽较窄,节省能耗资源,能够满足当下M2M的需求,不过随着智能设备接入数量的增多,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eMTC将有更大的用武之地,这也是运营商即将在今年试商用eMTC的原因所在。

中国移动:已形成全面覆盖云-管-端的物联网能力

中国移动是国内最早探索物联网业务的运营商,2010年开始就在重庆建立物联网基地,业务规模化起步。2012年,出资成立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专业运营物联网专用网络,推动物联网在各行各业的规模应用,移动物联网生态由此开启。

目前,中国移动已经形成了全面覆盖云-管-端的物联网能力,物联网连接数突破2.3亿。在“管”方面,中国移动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商用物联网。据了解,截至目前,中国移动物联网用户超过了2.3亿,成为全球用户规模最大的物联网专用网。不仅如此,中国移动还新建了NB-IoT精品网络基础设施。

中国移动已有11个省(市、区)宣布NB-IoT网络商用,NB-IoT网络一期建设覆盖346个城市,实现端到端规模商用。

中国电信:端-管-云-用四方面助力产业链价值提升

对于物联网的规划发展,中国电信也是属于比较早的行动者。去年6月底,中国电信领跑三大运营商率先完成基于800MHz的NB-IoT网络部署,全网31万基站实现同步升级,建成了全球最大的NB-IoT网络。

到2017年中国电信连接规模已超过7000万,在网络侧,中国电信打造了高低频融合、高中低速全覆盖的物联网络,尤其在低速率领域,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的NB-IoT商用网络。

当然,在物联网开放平台方面,中国电信于去年推出全球物联网开放平台,提供底层的连接管理服务和上层的应用使能服务。此外,由中国电信等13家单位联合发起成立的天翼物联产业联盟已经拥有初创成员150家涵盖模组、终端、连接、集成与应用等。

中国电信物联网公司产业链合作部副总经理陈昊表示,截至目前,中国电信已经在800MHz频段上建设了31万个NB-IoT基站,人口覆盖率达98%。截止到目前,中国电信已在31省市区商用NB-IoT。

中国联通:目前已实现物联网全国覆盖

相较于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在物联网上的步伐似乎慢了一些。不过,借助混改的东风,联通在物联网领域也奋起直追,致力于打造物联网产业生态圈。

目前,中国联通正在建立起广泛的物联网连接能力,坚定不移的推进NB-IoT。在2017年三季度联通NB-IoT在全国11个省进行试商用,2018年一季度全国核心网专网建成,具备全网统一接入能力,截止5月17日,中国联通已实现物联网全国覆盖

中国联通已在全国11个省(市、区)进行试商用NB-IoT,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实现城区全覆盖,并计划到今年第二季度实现全国覆盖。

在加速NB-IoT同时,中国联通也快速eMTC网络能力,并也关注LoRa等非网络连接服务,打造多样化、多场景的物联网络。

在平台能力方面,联通与Jasper联合推出的Control Center物联网平台,具备全球一点接入、统一部署的能力。

编辑丨众视媒体 王超奇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三大运营商5G路线图及NB-IoT路线图

业界一致认为,我国有望在2019年实现5G网络预商用,2020年实现5G大规模正式商用。而随着三大运营商有序开展5G测试,我国5G商用有望进一步提速。

文丨众视媒体

一、三大运营商5G路线图

世界杯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掀起了全民看球的热潮,而近日我国三大运营商也在MWCS 2018上针对5G网络规划“蓄力开球”。

按照工信部的规划,我国5G试验将分两步:第一步是2016年到2018年底,为5G技术研发试验,主要目标是参与支撑5G国际标准制定;第二步是2018年到2020年底,为5G产品研发试验,主要目标是开展5G预商用测试。

按照这一时间表,业界一致认为,我国有望在2019年实现5G网络预商用,2020年实现5G大规模正式商用。而随着三大运营商有序开展5G测试,我国5G商用有望进一步提速。

中国移动:“五行并下”,助推5G

顶层设计、技术研究、标准制定、产业推进、生态构建,中国移动将从这5个方面共同推动5G发展。

5G标准落地后,运营商们采取何种方式组网成为关注焦点。作为业界领头羊的中国移动更倾向于5G SA组网,因为5G SA具备端到端的5G能力。为推动SA商用成熟,中国移动在MWCS 2018期间联合大唐电信、爱立信、华为、英特尔、诺基亚等全球合作伙伴共同发布“5G SA启航行动”,推动端到端产品尽快成熟。并打通了全球首个5G独立组网系统全息视频通话,将SA标准变成真正商用化的能力。

而此次大会上,中国移动还发布了《5G终端产品指引》白皮书。白皮书对中国移动5G 终端的整体推进计划进行了公布——在今年11 月将推出首批5G 通用模组,明年2月采购5G智能手机。其中CPE、智能手机、VR/AR等更多形态智能硬件也将陆续集采,全面推动5G终端产业成熟。

同时,中国移动积极开展5G外场测试。据悉,中国移动启动了在杭州、上海、广州、苏州、武汉这5个城市的5G外场测试,预计年内将建设超过百座5G基站,明年底将建成1000个5G基站。

另外,为了培育5G新应用和新商业模式,中国移动建立了5G联合创新中心。5G联创中心是中国移动联合业界进行5G业务创新的重要平台,通过5G联合创新中心培育新的业务、应用和新的商业模式。在MWCS2018期间,中国移动5G联创中心发布12项创新成果,江苏、湖北、贵州开放实验室正式授牌,开放实验室达到14个。

中国电信:“齐头并进”,发布5G技术白皮书

中国电信在2018上海世界移动大会前夕正式发布了《中国电信5G技术白皮书》。这是全球运营商首次发布全面阐述5G技术观点和总体策略的白皮书。中国电信在白皮书中表示,其5G网络将优先选择SA方案组网,通过核心网互操作实现4G和5G网络的协同。

据悉,中国电信的5G目标网络架构将是基于SDN/NFV的“三朵云”网络架构,依场景灵活部署。在中国电信看来,5G技术和产业链的发展成熟需要一个长期进程,预计4G将与5G长期并存、有效协同。因此在5G 网络建设初期, 2G、3G、4G、5G都将并存中国电信的网络版图之上,即便在5G网络的成熟期,4G和5G网络仍将长期并存,协同发展。

中国电信5G网络演进分近期(面向2020年商用)和中远期(面向CTNet2025 网络重构)两个阶段,面对多种业务的不同需求,实现应用感知的多网络协同和基于统一承载、边缘计算等的固移融合。白皮书中的5G整体技术演进策略切合中国电信网络实际,可避免频繁的网络改造,降低组网复杂度,减少网络投资,同时确保用户的良好体验和个性化服务。

在外场测试方面,中国电信首批启动了雄安、深圳、上海、苏州、成都和兰州六城市的5G创新示范网建设,并于2017年12月开通全部5G试点基站;2018年2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中国电信在北京等十二个城市开展 5G规模建设及应用示范工程,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电信5G创新示范网的蓝图。

另外,中国电信在展会上还展出了“5G 8K”、“5G无人机”等前沿5G产品。中国电信与诺基亚利用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技术向包括应用广泛的自动驾驶车辆和工业4.0的各行业,及个人用户提供包括娱乐、医疗和教育服务在内的全新的虚拟和增强5G服务。

中国联通:合作共赢,构建5G网络新生态

中国联通在MWCS 2018期间举行的5G及网络转型发布会上,首次明确表态5G网络将以刚刚冻结的独立组网(SA)为目标架构,2019年将进行5G业务规模示范应用及试商用,计划在2020年正式商用。

中国联通用实际行动表示,将积极加快5G商用步伐,并进一步强化与产业界的合作,积极构建合作共赢的5G新生态。

中国联通前期聚焦eMBB(增强移动宽带),持续保持中国联通在3G和4G时代的网络速率优势,为高清视频、VR/AR游戏娱乐、车载影音、智能家庭等大流量高带宽应用提供全方位的网络支持。后续将结合技术标准和生态系统的发展进程,积极引入uRLLC(低时延高可靠)和mMTC(海量机器类通信)技术,提供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垂直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支持。

目前,中国联通已经在16个城市陆续开启了5G规模试验,预计将开展超过600个实验网建设,下一步将在工业、体育、视频、智慧城市等十大行业开展合作试验,丰富5G应用。

在大会上,中国联通宣布与众多合作伙伴积极营造5G产业合作新生态。与腾讯成立5G联合创新实验室,与百度成立5G+AI联合实验室,与中国科学院共同成立5G技术联合实验室,携手互联网公司、设备及芯片厂商等启动5G网络切片合作伙伴计划,并与四十余家单位共同成立中国联通5G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

同时,中国联通还发布了5G网络切片、CUBE-RAN等六本白皮书,以及中国联通物联网合作开放平台、中国联通网络编排器等六项5G创新成果。中国联通对于未来5G新生态的发展建设信心十足,稳步前行。

二、三大运营商NB-IoT路线图

NB-IoT将是国内三大运营商重点推进的布网对象,主要原因还是其所占带宽较窄,节省能耗资源,能够满足当下M2M的需求,不过随着智能设备接入数量的增多,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eMTC将有更大的用武之地,这也是运营商即将在今年试商用eMTC的原因所在。

中国移动:已形成全面覆盖云-管-端的物联网能力

中国移动是国内最早探索物联网业务的运营商,2010年开始就在重庆建立物联网基地,业务规模化起步。2012年,出资成立中移物联网有限公司,专业运营物联网专用网络,推动物联网在各行各业的规模应用,移动物联网生态由此开启。

目前,中国移动已经形成了全面覆盖云-管-端的物联网能力,物联网连接数突破2.3亿。在“管”方面,中国移动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商用物联网。据了解,截至目前,中国移动物联网用户超过了2.3亿,成为全球用户规模最大的物联网专用网。不仅如此,中国移动还新建了NB-IoT精品网络基础设施。

中国移动已有11个省(市、区)宣布NB-IoT网络商用,NB-IoT网络一期建设覆盖346个城市,实现端到端规模商用。

中国电信:端-管-云-用四方面助力产业链价值提升

对于物联网的规划发展,中国电信也是属于比较早的行动者。去年6月底,中国电信领跑三大运营商率先完成基于800MHz的NB-IoT网络部署,全网31万基站实现同步升级,建成了全球最大的NB-IoT网络。

到2017年中国电信连接规模已超过7000万,在网络侧,中国电信打造了高低频融合、高中低速全覆盖的物联网络,尤其在低速率领域,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的NB-IoT商用网络。

当然,在物联网开放平台方面,中国电信于去年推出全球物联网开放平台,提供底层的连接管理服务和上层的应用使能服务。此外,由中国电信等13家单位联合发起成立的天翼物联产业联盟已经拥有初创成员150家涵盖模组、终端、连接、集成与应用等。

中国电信物联网公司产业链合作部副总经理陈昊表示,截至目前,中国电信已经在800MHz频段上建设了31万个NB-IoT基站,人口覆盖率达98%。截止到目前,中国电信已在31省市区商用NB-IoT。

中国联通:目前已实现物联网全国覆盖

相较于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在物联网上的步伐似乎慢了一些。不过,借助混改的东风,联通在物联网领域也奋起直追,致力于打造物联网产业生态圈。

目前,中国联通正在建立起广泛的物联网连接能力,坚定不移的推进NB-IoT。在2017年三季度联通NB-IoT在全国11个省进行试商用,2018年一季度全国核心网专网建成,具备全网统一接入能力,截止5月17日,中国联通已实现物联网全国覆盖

中国联通已在全国11个省(市、区)进行试商用NB-IoT,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实现城区全覆盖,并计划到今年第二季度实现全国覆盖。

在加速NB-IoT同时,中国联通也快速eMTC网络能力,并也关注LoRa等非网络连接服务,打造多样化、多场景的物联网络。

在平台能力方面,联通与Jasper联合推出的Control Center物联网平台,具备全球一点接入、统一部署的能力。

编辑丨众视媒体 王超奇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