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带着妈妈去旅行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带着妈妈去旅行

“大理这么好玩的地方,怎么被你们玩儿死了?”

还记得上次带我们揭秘马丁·博伊斯&陈秋林双个展的成都女孩Icy吗?

Icy Tan

 插画师、撰稿人、平面模特 

这位自学成才的插画师是典型的爱折腾,巴塔哥尼亚、乌拉圭、阿根廷……她从北美跑到南美,几乎把美洲走了个遍,尤其对情有独钟的智利,不但将它彻底游玩了一遍,还签约了智利的模特经纪公司。出人意料的是,从来独闯天南海北停不下的她,居然突然醒悟,开始带着妈妈体验旅行生活了,特立独行的她和传统的妈妈一起,会是怎样的一段旅程呢?

[ 引言 ]

告别了南半球的夏天,回到北半球迎接春天。回国前我就订好了两张去大理的机票,准备和妈妈一起出去放松放松。

出发的那天早上,妈妈像小朋友一样激动得睡不着觉,五点过就起床了。看到她就像看到小时候第一天上幼儿园的自己,我们两个的角色好像互换了。

在机场,我遇到了五年前的同事李老师。她携丈夫李先生和刚满一岁的宝宝幼安从加拿大回成都看望家人,也准备去大理放松一周。

[ 大理第一天,入住既下山 ]​

一走出迷你的大理机场,一阵大风把头发吹到了嘴里。从头发的缝隙中,我看见对面山坡上的大风车正在有力地转动着为大理人民提供能源。

酒店的司机准时到机场来接我们。经过洱海,穿过现代的城市,拐进古朴的大理古城,我们到达了既下山酒店。刚下车,酒店的工作人员就像多年不见的老友般热情地出来迎接,帮我们将重如磐石的行李拎上了二楼房间。

酒店闹中取静,最外面是咖啡区,客人可以在这里吃早餐、喝下午茶,再往里走是幽静的庭院和茶室,几只锦鲤在水池里游来游去。出门左转进入人民路,便是热气腾腾的餐馆与五花八门的商店。

酒店的咖啡区​

庭院里的茶室​

接下来的三天要和妈妈一起住在这个房间

挑战母女作息时间表差异的时刻到了

小时候我奶奶有好几个这样的箱子

里面总是放着过期的月饼

现在这样的箱子放在床头伴我入眠

妈妈很喜欢这个可以看到绿色植物的房间

回家第一件事是换拖鞋

到酒店也一样

请换上这双舒适可爱的手工编织拖鞋

 

回家第二件事是喝茶

酒店很用心

连泡茶的烧水壶都是德国的Klarstein

回家第三件事是打开音响

打包行李时为了节约空间就省去了蓝牙音响

不过没关系

酒店早就为我们备好了

回家放松完毕入睡前必定要看书

这次我随身带了一本《天真的人类学家》

不过酒店房间也有不少好看的书

吃过晚饭回酒店休息时,前台告诉我,今晚的甜品已经准备好了。没过几分钟,一碗美容的银耳汤就送到了房间。

第一晚妈妈很满意,说入住的酒店让她有回家的感觉。

我跟妈妈一起旅游的次数并不多,这次能够玩成什么样,我心里完全没做计划。到了不就知道了吗?我总是这么想,结果还真是如此。酒店居然为客人提供定制行程的服务,会根据你的喜好设计路线。当我恭恭敬敬递上酒店为我们订制的详细行程时,妈妈居然说,她不想跟任何行程,只想骑着摩托车自由地闯一闯。

这一点来说,我们真的是母女。

[ 大理第二天,妈妈说:“我们明天回去了吧。” ]​

跟老妈旅游的第一大挑战是作息时间。她好像永远比你睡得早,也比你起得早。一大早,妈妈已经开始洗漱更衣,准备她的摩托车之旅了。

出门前,我们先吃了能量早餐。

我像一个大人一样喝了一杯美式咖啡。妈妈像一个小朋友一样,喝了两杯牛奶。

在大理古城里走了走,妈妈说,这个地方跟我们成都的黄龙溪古镇差不多呢?我说,还是有差别。比如你看,这里白族人的房子跟我们的很不一样哦。

绕开横在面前说三十块钱能把我们送到洱海的大姐,钻进小巷子散步,一路散到了巴士站,搭上一辆小巴士,前往喜洲。

巴士虽然外观古旧,售票员却十分前卫,连车票都可以扫二维码购买。

到达喜洲时,一匹肌肉发达的马正在草地里吃草,阳光把它的皮肤晒得闪闪发亮。

喜洲街上有许多卖民族服饰和扎染产品的小商店,没有那么多敲打非洲鼓和卖珍珠的,还保持着一些古镇原汁原味的样子。

喜洲扎染

妈妈走近一家卖本地特色小吃粑粑的摊位,说她在《舌尖上的中国》看到过这家店,于是马上掏出十块钱买了个大粑粑吃得津津有味。

妈妈居然还看过《舌尖上的中国》?我都没有看过呢。

我们在一家餐馆吃完午饭就到对面的租车行租车。租车老板说租车40块钱一天。妈妈说,可是现在已经是下午了,只剩半天,那就应该是20块钱半天。老板竟然无言以对。

最后我们以30块钱的价格租到了一辆电动摩托车。

母女俩欢天喜地地在田野间骑着车,白云像棉花糖一样大朵大朵地飘在天上,偶尔一辆拖拉机与我们擦肩而过。

驾驶摩托车的是妈妈,那一刻我觉得她好酷,是风一样的女子、风一样的妈妈。

我们沿着洱海骑行,到达海舌公园。这个公园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字我不懂,决定进去看看。

在旅游景点旅游,是一项对个人定力和判断力的考验。我们高兴地对那些围上来劝我们公园大门路途遥远,请坐马车的大姐说,我们是特地过来走路的。

十分钟后,我们已经走到了公园门口。公园里,一些新婚的年轻人正在摄影师的指导下纹丝不动地保持着造型拍摄婚纱照。

在狭长的公园里走了一会儿,我发现陆地越来越窄越来越尖,到最后变成了洱海上的一个小尖尖。恍然大悟:原来是因为公园形状像舌头,是洱海里的舌头,所以叫海舌。

在海舌公园里

揭开了公园名字真相后,我指着没有游客前往的那个方向说,不然我们去那里看看吧。

妈妈骑了一会儿就开始担心那边会不会没有路。我马上开始背诵鲁迅的文章:“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有了路。”妈妈觉得鲁迅先生的话很有道理,就继续骑下去了。

没想到我们进入了一个有趣的小村。马车在前面叮叮当当地跑着。身着白族传统服饰的老年人正在路边卖菜。山神庙里冒着香烟。漂亮的白族楼房扑面而来。

逛完小村,我们又沿着洱海回喜洲古城。

在洱海边突然看到前面挤了一大群人,不知道在干什么。

当我们穿过人群时,发现原来是一堆年轻人正在海边的道具拍照,十元钱一次,刷爆你的朋友圈。

我一到人多的地方就很容易原地爆炸,催着妈妈速速离开这个地方。妈妈竟然回答我:“出门旅游,大家都想看好看的,好看的地方人肯定就多,人不多的地方,还能叫旅游景点吗?到了旅游景点,不看人难道看猪吗?”

这就是我和妈妈在旅游过程中互相打气的方式。我用文学给她勇气,她用朴素的真理平息我的怒气。

伴着路边声音如直升飞机的发电小风车,我们在夜色降临前返回了大理古城。

回到酒店,妈妈舒服地躺在床上说:“啊,简直有回家的感觉。”

我突然想到,酒店体验师不应该只有年轻人,像我妈这样的中老年人也应该有。因为他们的身子骨可能比我们更注重舒适。

酒店下午茶

妈妈问我,明天我们玩儿什么呢?我想了想,如果不去旅游景点,也不去爬苍山,好像玩得都差不多了。妈妈说:“要不然我们明天回去了吧。”

[ “大理这么好玩的地方,怎么被你们玩儿死了?” ]

就在我竟然真的开始看改签机票时,文中开头莫名其妙插入的人物李老师终于开始进入故事角色了。

李老师这次来大理不住在酒店,而是住在朋友家里,他们也不去任何旅游景点,每天在家做饭带娃,享受家庭生活。

我收到了她的信息,邀请我和妈妈中午去她朋友家里吃饭。

当李老师听说我们准备回家时,大吃一惊:“大理这么好玩的地方,怎么被你们玩儿死了?赶快过来,我跟你讲讲大理的好。”

一到李老师朋友婷婷家,妈妈就被迷人的混血宝宝幼安吸引了。在之后的几天里,都如吸铁石一般深深地被幼安吸引着。我们要去哪里玩,她已经不在乎了。只要是和幼安宝宝一起,她都愿意。

[ 在自然音乐家眼皮底下睡着了 ]

李老师的朋友婷婷在美国留学后,在国内一线城市工作过,两年前从北京到大理买房定居。婷婷说,大理的好是需要慢慢品的,如果是要来这里寻求刺激和新鲜,那的确可看的不多,但如果是来过慢生活的,这里就再适合不过。

这一天,婷婷邀请我和李老师一起去听一场自然音乐会。妈妈说她想留在民宿和幼安玩,音乐会就不去了。真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安排。

演出的音乐人是阿坚和子枫。他们的发型和着装都是古代人的样子,在地上盘腿而坐。我和李老师选择了第一排想看得更清楚些。环顾四周,大家都身着朴素的扎染或棉麻服饰,背部打得笔直,盘腿而坐。而我和李老师,一个休闲风,一个运动风。我揉着发麻的双腿想伸长打直,李老师则翘起了二郎腿。

在李老师的右边坐着一对看起来也像是从城市里来的夫妇。

那位女士指着李老师左边支架上的handpan(一种像炒锅的乐器)说:“诶?要不要把那个东西挪一下?好像挡住了我们。”李老师说:“啊?可是这个是乐器,等一下音乐家要过来演奏的。”女士说:“啊?我还以为那是烧烤架。”

两位音乐家开始敲打起各种自然乐器。其中一个可以发出水流声的乐器是仙人掌做的,记得在广州朋友的音乐工作室见过。我小声又兴奋地转头对李老师说:“那个是仙人掌做的哦。”之后就眼皮越发沉重,难以自制地睡着了。

醒来时,演出已经结束了。我为自己睡着了感到非常不好意思,转身看李老师,准备迎接她责怪的眼神,没想到此时她也正翻着白眼睡得东倒西歪。

[拜访蓝续小白]

婷婷在大理有一位好友叫小白。小白经营着一个扎染品牌叫蓝续。想起来,离开既下山酒店时,他们送的伴手礼,就是用蓝续的扎染布袋装的。

跟着婷婷,我们去拜访了小白位于喜洲周城的工作室。去那里需要穿过一个花花绿绿的菜市场,人们穿着白族服饰,背着背篓在这里买菜。

在树下,在街头,总是坐着一两个老年人,什么也不做,只是坐在那里,如冥想一般。

路上婷婷为我们科普了不少有意思的白族文化。比如,经过这家人门口时,我们看到了黄色的对联。根据文字,猜测是家里有人去世了。

婷婷说,白族人家里有人去世后要守孝三年。第一年对联是白色,第二年对联是黄色,第三年对联是红色。所以从这个颜色可以判断,现在正是这家人守孝的第二年。

小白的蓝续工作室

被染色的扎染手套

到达蓝续工作室后,李老师开始学习扎染,想给幼安做件衣服。

李先生买了一袋樱桃坐在街上的土墙边和一个本地老爷爷一起吃。过了一会儿,他又跑去菜市场吃了一碗冒菜。虽然中文会得不多,本地方言他也听不懂,但语言障碍不会阻止李先生的食欲。

记得几年前在成都认识李先生时,我就耳闻他是个喜欢购物的人。逛淘宝,寻找性价比高的产品,用积分兑换产品,是他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于是,来到大理,李先生感受到的只有无尽的无聊,因为这里没什么好买的。每天一出门,他就说他想回家了。

感到无聊的爸爸李先生

背起了菜篮买菜去

我和妈妈则背起背篓去菜市场买菜了。妈妈平时不怎么说普通话,但是一出门旅游,一口川普就说得无比流畅。原因都是因为她买东西喜欢还价,普通话是被逼出来的。

白族人的菜市场

我们买了一些本地的小木瓜炒肉吃,牙齿都快酸掉了                             

[ 苍山的斋饭 ]

就快离开大理了,妈妈突然开窍似的喜欢上了这里的生活。她说:“大理其实还是很好玩儿的,但是我居然连苍山都没去过。”

于是,离开大理前,我们最后的行程是,徒步苍山。

有本地人陪伴的好处便是,你总能跟游客走上不一样的道路。由婷婷做向导,我们避开了无聊的索道,选择走路上山。大家在门口意气风发地合影一张,准备出发。

苍山的树林

我们的计划是去山上的尼姑庵吃斋饭,之后便在森林里徒步几个小时。

刚满一岁的幼安就开始跟着父母四处旅行,早就习惯了露天换尿布了

还没热完身,尼姑庵就到了。

红艳艳的杜鹃花开满了院子

但没想到的是,在尼姑庵吃饭,竟然人多到要排队。现场从卖票到打饭都形成了流水线作业,基本是在还没回过神来的状态下,就已经端着一碗斋饭坐在石凳上开始吃了。

尼姑庵有规定,吃多少打多少,如果剩饭,烧香磕头。李先生平时吃饭总会剩两口,这一天却吃得干干净净。因为不想磕头。

尼姑庵的女洗手间叫善女人

院子里晒太阳的猫

水池里的鱼

饭毕,准备出发时,蹒跚学步的幼安突然栽向石桌。他软软的额头上凹下去一个坑,哭声撼动了整个尼姑庵。我们被这一场景吓得目瞪口呆。但是大气的幼安哭了一会儿,疼痛感过去之后就算了。

于是,我们的苍山徒步之旅,就此结束了。

[ 带娃并不需要那么操心 ]​

和李老师玩耍时,我仔细观察了他们的带娃方式。

幼安一岁,已经开始自己吃饭。吃饭方式是将食物平放在桌面上,他自己用手抓着吃,这样是为了培养他的独立性,让他自己决定自己吃什么,吃多少。

幼安可以随意在室外的地上爬来爬去,甚至把大石头往嘴里塞。李老师说,没关系,可以增强他的抵抗力。

幼安摔倒了,如果没受伤,家长都不会惊天动地扑上去安慰。所以幼安很少长时间大哭,有时候甚至摔倒了也不哭。

妈妈说:“小孩长大的过程,哪有不摔跤的呢。摔跤的次数还多呢。”她觉得李老师这样带娃非常好。于是我回想了一下,我那从小就布满摔伤淤青的双腿。

跟着年轻人一起玩耍的这一周,妈妈学了很多新知识,看起来也更年轻了。

旅行结束后,她对我说:“以前我觉得你到处乱跑,虽然没怎么管你,但心里还是有点质疑这么出去旅游的意义是什么。但是这次跟你出来玩,我发现自己也学到了很多新东西。看到你每次出远门回家,都长大了很多,所以支持你继续出去探索世界。飞累了就回家休息一下再出发。”

有时候我们年轻人觉得和老年人有代沟,可能是因为我们玩的时候,忘了带上他们。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带着妈妈去旅行

“大理这么好玩的地方,怎么被你们玩儿死了?”

还记得上次带我们揭秘马丁·博伊斯&陈秋林双个展的成都女孩Icy吗?

Icy Tan

 插画师、撰稿人、平面模特 

这位自学成才的插画师是典型的爱折腾,巴塔哥尼亚、乌拉圭、阿根廷……她从北美跑到南美,几乎把美洲走了个遍,尤其对情有独钟的智利,不但将它彻底游玩了一遍,还签约了智利的模特经纪公司。出人意料的是,从来独闯天南海北停不下的她,居然突然醒悟,开始带着妈妈体验旅行生活了,特立独行的她和传统的妈妈一起,会是怎样的一段旅程呢?

[ 引言 ]

告别了南半球的夏天,回到北半球迎接春天。回国前我就订好了两张去大理的机票,准备和妈妈一起出去放松放松。

出发的那天早上,妈妈像小朋友一样激动得睡不着觉,五点过就起床了。看到她就像看到小时候第一天上幼儿园的自己,我们两个的角色好像互换了。

在机场,我遇到了五年前的同事李老师。她携丈夫李先生和刚满一岁的宝宝幼安从加拿大回成都看望家人,也准备去大理放松一周。

[ 大理第一天,入住既下山 ]​

一走出迷你的大理机场,一阵大风把头发吹到了嘴里。从头发的缝隙中,我看见对面山坡上的大风车正在有力地转动着为大理人民提供能源。

酒店的司机准时到机场来接我们。经过洱海,穿过现代的城市,拐进古朴的大理古城,我们到达了既下山酒店。刚下车,酒店的工作人员就像多年不见的老友般热情地出来迎接,帮我们将重如磐石的行李拎上了二楼房间。

酒店闹中取静,最外面是咖啡区,客人可以在这里吃早餐、喝下午茶,再往里走是幽静的庭院和茶室,几只锦鲤在水池里游来游去。出门左转进入人民路,便是热气腾腾的餐馆与五花八门的商店。

酒店的咖啡区​

庭院里的茶室​

接下来的三天要和妈妈一起住在这个房间

挑战母女作息时间表差异的时刻到了

小时候我奶奶有好几个这样的箱子

里面总是放着过期的月饼

现在这样的箱子放在床头伴我入眠

妈妈很喜欢这个可以看到绿色植物的房间

回家第一件事是换拖鞋

到酒店也一样

请换上这双舒适可爱的手工编织拖鞋

 

回家第二件事是喝茶

酒店很用心

连泡茶的烧水壶都是德国的Klarstein

回家第三件事是打开音响

打包行李时为了节约空间就省去了蓝牙音响

不过没关系

酒店早就为我们备好了

回家放松完毕入睡前必定要看书

这次我随身带了一本《天真的人类学家》

不过酒店房间也有不少好看的书

吃过晚饭回酒店休息时,前台告诉我,今晚的甜品已经准备好了。没过几分钟,一碗美容的银耳汤就送到了房间。

第一晚妈妈很满意,说入住的酒店让她有回家的感觉。

我跟妈妈一起旅游的次数并不多,这次能够玩成什么样,我心里完全没做计划。到了不就知道了吗?我总是这么想,结果还真是如此。酒店居然为客人提供定制行程的服务,会根据你的喜好设计路线。当我恭恭敬敬递上酒店为我们订制的详细行程时,妈妈居然说,她不想跟任何行程,只想骑着摩托车自由地闯一闯。

这一点来说,我们真的是母女。

[ 大理第二天,妈妈说:“我们明天回去了吧。” ]​

跟老妈旅游的第一大挑战是作息时间。她好像永远比你睡得早,也比你起得早。一大早,妈妈已经开始洗漱更衣,准备她的摩托车之旅了。

出门前,我们先吃了能量早餐。

我像一个大人一样喝了一杯美式咖啡。妈妈像一个小朋友一样,喝了两杯牛奶。

在大理古城里走了走,妈妈说,这个地方跟我们成都的黄龙溪古镇差不多呢?我说,还是有差别。比如你看,这里白族人的房子跟我们的很不一样哦。

绕开横在面前说三十块钱能把我们送到洱海的大姐,钻进小巷子散步,一路散到了巴士站,搭上一辆小巴士,前往喜洲。

巴士虽然外观古旧,售票员却十分前卫,连车票都可以扫二维码购买。

到达喜洲时,一匹肌肉发达的马正在草地里吃草,阳光把它的皮肤晒得闪闪发亮。

喜洲街上有许多卖民族服饰和扎染产品的小商店,没有那么多敲打非洲鼓和卖珍珠的,还保持着一些古镇原汁原味的样子。

喜洲扎染

妈妈走近一家卖本地特色小吃粑粑的摊位,说她在《舌尖上的中国》看到过这家店,于是马上掏出十块钱买了个大粑粑吃得津津有味。

妈妈居然还看过《舌尖上的中国》?我都没有看过呢。

我们在一家餐馆吃完午饭就到对面的租车行租车。租车老板说租车40块钱一天。妈妈说,可是现在已经是下午了,只剩半天,那就应该是20块钱半天。老板竟然无言以对。

最后我们以30块钱的价格租到了一辆电动摩托车。

母女俩欢天喜地地在田野间骑着车,白云像棉花糖一样大朵大朵地飘在天上,偶尔一辆拖拉机与我们擦肩而过。

驾驶摩托车的是妈妈,那一刻我觉得她好酷,是风一样的女子、风一样的妈妈。

我们沿着洱海骑行,到达海舌公园。这个公园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字我不懂,决定进去看看。

在旅游景点旅游,是一项对个人定力和判断力的考验。我们高兴地对那些围上来劝我们公园大门路途遥远,请坐马车的大姐说,我们是特地过来走路的。

十分钟后,我们已经走到了公园门口。公园里,一些新婚的年轻人正在摄影师的指导下纹丝不动地保持着造型拍摄婚纱照。

在狭长的公园里走了一会儿,我发现陆地越来越窄越来越尖,到最后变成了洱海上的一个小尖尖。恍然大悟:原来是因为公园形状像舌头,是洱海里的舌头,所以叫海舌。

在海舌公园里

揭开了公园名字真相后,我指着没有游客前往的那个方向说,不然我们去那里看看吧。

妈妈骑了一会儿就开始担心那边会不会没有路。我马上开始背诵鲁迅的文章:“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也有了路。”妈妈觉得鲁迅先生的话很有道理,就继续骑下去了。

没想到我们进入了一个有趣的小村。马车在前面叮叮当当地跑着。身着白族传统服饰的老年人正在路边卖菜。山神庙里冒着香烟。漂亮的白族楼房扑面而来。

逛完小村,我们又沿着洱海回喜洲古城。

在洱海边突然看到前面挤了一大群人,不知道在干什么。

当我们穿过人群时,发现原来是一堆年轻人正在海边的道具拍照,十元钱一次,刷爆你的朋友圈。

我一到人多的地方就很容易原地爆炸,催着妈妈速速离开这个地方。妈妈竟然回答我:“出门旅游,大家都想看好看的,好看的地方人肯定就多,人不多的地方,还能叫旅游景点吗?到了旅游景点,不看人难道看猪吗?”

这就是我和妈妈在旅游过程中互相打气的方式。我用文学给她勇气,她用朴素的真理平息我的怒气。

伴着路边声音如直升飞机的发电小风车,我们在夜色降临前返回了大理古城。

回到酒店,妈妈舒服地躺在床上说:“啊,简直有回家的感觉。”

我突然想到,酒店体验师不应该只有年轻人,像我妈这样的中老年人也应该有。因为他们的身子骨可能比我们更注重舒适。

酒店下午茶

妈妈问我,明天我们玩儿什么呢?我想了想,如果不去旅游景点,也不去爬苍山,好像玩得都差不多了。妈妈说:“要不然我们明天回去了吧。”

[ “大理这么好玩的地方,怎么被你们玩儿死了?” ]

就在我竟然真的开始看改签机票时,文中开头莫名其妙插入的人物李老师终于开始进入故事角色了。

李老师这次来大理不住在酒店,而是住在朋友家里,他们也不去任何旅游景点,每天在家做饭带娃,享受家庭生活。

我收到了她的信息,邀请我和妈妈中午去她朋友家里吃饭。

当李老师听说我们准备回家时,大吃一惊:“大理这么好玩的地方,怎么被你们玩儿死了?赶快过来,我跟你讲讲大理的好。”

一到李老师朋友婷婷家,妈妈就被迷人的混血宝宝幼安吸引了。在之后的几天里,都如吸铁石一般深深地被幼安吸引着。我们要去哪里玩,她已经不在乎了。只要是和幼安宝宝一起,她都愿意。

[ 在自然音乐家眼皮底下睡着了 ]

李老师的朋友婷婷在美国留学后,在国内一线城市工作过,两年前从北京到大理买房定居。婷婷说,大理的好是需要慢慢品的,如果是要来这里寻求刺激和新鲜,那的确可看的不多,但如果是来过慢生活的,这里就再适合不过。

这一天,婷婷邀请我和李老师一起去听一场自然音乐会。妈妈说她想留在民宿和幼安玩,音乐会就不去了。真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安排。

演出的音乐人是阿坚和子枫。他们的发型和着装都是古代人的样子,在地上盘腿而坐。我和李老师选择了第一排想看得更清楚些。环顾四周,大家都身着朴素的扎染或棉麻服饰,背部打得笔直,盘腿而坐。而我和李老师,一个休闲风,一个运动风。我揉着发麻的双腿想伸长打直,李老师则翘起了二郎腿。

在李老师的右边坐着一对看起来也像是从城市里来的夫妇。

那位女士指着李老师左边支架上的handpan(一种像炒锅的乐器)说:“诶?要不要把那个东西挪一下?好像挡住了我们。”李老师说:“啊?可是这个是乐器,等一下音乐家要过来演奏的。”女士说:“啊?我还以为那是烧烤架。”

两位音乐家开始敲打起各种自然乐器。其中一个可以发出水流声的乐器是仙人掌做的,记得在广州朋友的音乐工作室见过。我小声又兴奋地转头对李老师说:“那个是仙人掌做的哦。”之后就眼皮越发沉重,难以自制地睡着了。

醒来时,演出已经结束了。我为自己睡着了感到非常不好意思,转身看李老师,准备迎接她责怪的眼神,没想到此时她也正翻着白眼睡得东倒西歪。

[拜访蓝续小白]

婷婷在大理有一位好友叫小白。小白经营着一个扎染品牌叫蓝续。想起来,离开既下山酒店时,他们送的伴手礼,就是用蓝续的扎染布袋装的。

跟着婷婷,我们去拜访了小白位于喜洲周城的工作室。去那里需要穿过一个花花绿绿的菜市场,人们穿着白族服饰,背着背篓在这里买菜。

在树下,在街头,总是坐着一两个老年人,什么也不做,只是坐在那里,如冥想一般。

路上婷婷为我们科普了不少有意思的白族文化。比如,经过这家人门口时,我们看到了黄色的对联。根据文字,猜测是家里有人去世了。

婷婷说,白族人家里有人去世后要守孝三年。第一年对联是白色,第二年对联是黄色,第三年对联是红色。所以从这个颜色可以判断,现在正是这家人守孝的第二年。

小白的蓝续工作室

被染色的扎染手套

到达蓝续工作室后,李老师开始学习扎染,想给幼安做件衣服。

李先生买了一袋樱桃坐在街上的土墙边和一个本地老爷爷一起吃。过了一会儿,他又跑去菜市场吃了一碗冒菜。虽然中文会得不多,本地方言他也听不懂,但语言障碍不会阻止李先生的食欲。

记得几年前在成都认识李先生时,我就耳闻他是个喜欢购物的人。逛淘宝,寻找性价比高的产品,用积分兑换产品,是他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于是,来到大理,李先生感受到的只有无尽的无聊,因为这里没什么好买的。每天一出门,他就说他想回家了。

感到无聊的爸爸李先生

背起了菜篮买菜去

我和妈妈则背起背篓去菜市场买菜了。妈妈平时不怎么说普通话,但是一出门旅游,一口川普就说得无比流畅。原因都是因为她买东西喜欢还价,普通话是被逼出来的。

白族人的菜市场

我们买了一些本地的小木瓜炒肉吃,牙齿都快酸掉了                             

[ 苍山的斋饭 ]

就快离开大理了,妈妈突然开窍似的喜欢上了这里的生活。她说:“大理其实还是很好玩儿的,但是我居然连苍山都没去过。”

于是,离开大理前,我们最后的行程是,徒步苍山。

有本地人陪伴的好处便是,你总能跟游客走上不一样的道路。由婷婷做向导,我们避开了无聊的索道,选择走路上山。大家在门口意气风发地合影一张,准备出发。

苍山的树林

我们的计划是去山上的尼姑庵吃斋饭,之后便在森林里徒步几个小时。

刚满一岁的幼安就开始跟着父母四处旅行,早就习惯了露天换尿布了

还没热完身,尼姑庵就到了。

红艳艳的杜鹃花开满了院子

但没想到的是,在尼姑庵吃饭,竟然人多到要排队。现场从卖票到打饭都形成了流水线作业,基本是在还没回过神来的状态下,就已经端着一碗斋饭坐在石凳上开始吃了。

尼姑庵有规定,吃多少打多少,如果剩饭,烧香磕头。李先生平时吃饭总会剩两口,这一天却吃得干干净净。因为不想磕头。

尼姑庵的女洗手间叫善女人

院子里晒太阳的猫

水池里的鱼

饭毕,准备出发时,蹒跚学步的幼安突然栽向石桌。他软软的额头上凹下去一个坑,哭声撼动了整个尼姑庵。我们被这一场景吓得目瞪口呆。但是大气的幼安哭了一会儿,疼痛感过去之后就算了。

于是,我们的苍山徒步之旅,就此结束了。

[ 带娃并不需要那么操心 ]​

和李老师玩耍时,我仔细观察了他们的带娃方式。

幼安一岁,已经开始自己吃饭。吃饭方式是将食物平放在桌面上,他自己用手抓着吃,这样是为了培养他的独立性,让他自己决定自己吃什么,吃多少。

幼安可以随意在室外的地上爬来爬去,甚至把大石头往嘴里塞。李老师说,没关系,可以增强他的抵抗力。

幼安摔倒了,如果没受伤,家长都不会惊天动地扑上去安慰。所以幼安很少长时间大哭,有时候甚至摔倒了也不哭。

妈妈说:“小孩长大的过程,哪有不摔跤的呢。摔跤的次数还多呢。”她觉得李老师这样带娃非常好。于是我回想了一下,我那从小就布满摔伤淤青的双腿。

跟着年轻人一起玩耍的这一周,妈妈学了很多新知识,看起来也更年轻了。

旅行结束后,她对我说:“以前我觉得你到处乱跑,虽然没怎么管你,但心里还是有点质疑这么出去旅游的意义是什么。但是这次跟你出来玩,我发现自己也学到了很多新东西。看到你每次出远门回家,都长大了很多,所以支持你继续出去探索世界。飞累了就回家休息一下再出发。”

有时候我们年轻人觉得和老年人有代沟,可能是因为我们玩的时候,忘了带上他们。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