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首日即破发,小米港交所上市表现跌破的可能不止发行价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首日即破发,小米港交所上市表现跌破的可能不止发行价

“我们必须把长期的公司业绩与短期的金融市场反应区别来看。优秀企业在首次公开募股中表现不佳的,小米不是第一家,也不会是最后一家。”

作者:王彤

2018年7月9日上午9点,中国科技公司小米在香港交易所宣布主板上市。而让人意外的是,上市首日小米便跌破发行价,开盘即跌2.35%,迎来一个让人跌破眼镜的开局。

早盘小米股价一度下跌近6%,最低跌至16港元,总市值缩水为3759亿港元。截止首日收盘,小米报收16.80港元,下跌1.18%。

而在上市三天前,小米公布的IPO价格为17港元,发售1.0898亿股,募股总额为239.75亿港元。

小米在港上市备受外界瞩目,其原因之一在于小米是首支以双层股权结构方式,即“同股不同权”,在港交所成功挂牌的新股。

登陆港交所之前,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对外界公开表示,这对小米而言,是全新的开始。尽管全球资本市场风云变幻,尽管大势不好,但好公司依然会脱颖而出!

他说,“从诞生第一天起,小米每一寸血管里都流淌着创新的血液。”为了给投资者信心,雷军还表示,小米会继续努力做好产品,回报员工、投资者和用户。

对于小米在港上市首日破发的表现,媒体多用“失望”二字来形容此前的期待与现实的落差。作为中国知名的智能手机制造商,小米的产品一度以物美价廉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2014年7月,小米进军印度市场,并通过限时抢购的销售模式,迅速声名鹊起。直至在港上市前,小米在印度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30%,全面超过三星,成为印度移动通信市场名副其实的第一。

印度之外,小米的招股说明书也披露,目前在中国内地市场,小米份额位居第四。同时拥有全球两大发展中国国家的市场份额,让业界和投资者都对小米的上市抱有信心和期待。

然而,上市首日即破发,却让不少人大跌眼镜。对于小米IPO首日的不佳表现,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助理教授王砚波认为,“我们必须把长期的公司业绩与短期的金融市场反应区别来看。优秀企业在首次公开募股中表现不佳的,小米不是第一家,也不会是最后一家。”

王砚波认为,目前来看,没有理由怀疑小米将保持并巩固其在中国最好科技公司中的地位,特别是在网络效应无所不在的数字经济领域。无论在中国还是世界其他国家,我们都没有找到规范数字时代潜在市场垄断的有效方式。小米在中国,是为数不多的能搭建优质企业生态环境的公司,其在硬件产品方面的布局尤其值得监管部门和投资者的关注。这些硬件产品的推广,提供了小米和其生态圈内企业源源不断从用户那里收集数据的机会,而这些数据,就是新时代的石油,理论上可以为小米和相关联企业提供商业拓展的无尽能量与空间。

小米在上市前,曾被外界盛传为“1000亿美元估值”,这样的身价是否具有合理性,王砚波认为,“在财务业绩方面,小米过去几年的确创造了不少奇迹,然而,它的下一个增长点短期来看尚不明确。尽管小米已经建立了一个强大的生态系统,但其麾下多数公司还没表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小米系内到底有几家公司能够成为一轮超级独角兽很是有待观察。”

卢耀群说,“新经济的新股票才能吸引溢价,小米虽然是新股票,但其所主导的手机硬件仍属于旧经济,所以要想推高估值,还要有更多的科技含量让外界了解。”

*文中观点代表学者个人见解,不代表新加坡国立大学官方机构观点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小米

6.4k
  • 2025《财富》世界500强发布:拼多多小米排名飙升
  • 小米世界500强排名升至297,创上榜以来最大增幅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首日即破发,小米港交所上市表现跌破的可能不止发行价

“我们必须把长期的公司业绩与短期的金融市场反应区别来看。优秀企业在首次公开募股中表现不佳的,小米不是第一家,也不会是最后一家。”

作者:王彤

2018年7月9日上午9点,中国科技公司小米在香港交易所宣布主板上市。而让人意外的是,上市首日小米便跌破发行价,开盘即跌2.35%,迎来一个让人跌破眼镜的开局。

早盘小米股价一度下跌近6%,最低跌至16港元,总市值缩水为3759亿港元。截止首日收盘,小米报收16.80港元,下跌1.18%。

而在上市三天前,小米公布的IPO价格为17港元,发售1.0898亿股,募股总额为239.75亿港元。

小米在港上市备受外界瞩目,其原因之一在于小米是首支以双层股权结构方式,即“同股不同权”,在港交所成功挂牌的新股。

登陆港交所之前,小米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对外界公开表示,这对小米而言,是全新的开始。尽管全球资本市场风云变幻,尽管大势不好,但好公司依然会脱颖而出!

他说,“从诞生第一天起,小米每一寸血管里都流淌着创新的血液。”为了给投资者信心,雷军还表示,小米会继续努力做好产品,回报员工、投资者和用户。

对于小米在港上市首日破发的表现,媒体多用“失望”二字来形容此前的期待与现实的落差。作为中国知名的智能手机制造商,小米的产品一度以物美价廉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2014年7月,小米进军印度市场,并通过限时抢购的销售模式,迅速声名鹊起。直至在港上市前,小米在印度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30%,全面超过三星,成为印度移动通信市场名副其实的第一。

印度之外,小米的招股说明书也披露,目前在中国内地市场,小米份额位居第四。同时拥有全球两大发展中国国家的市场份额,让业界和投资者都对小米的上市抱有信心和期待。

然而,上市首日即破发,却让不少人大跌眼镜。对于小米IPO首日的不佳表现,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助理教授王砚波认为,“我们必须把长期的公司业绩与短期的金融市场反应区别来看。优秀企业在首次公开募股中表现不佳的,小米不是第一家,也不会是最后一家。”

王砚波认为,目前来看,没有理由怀疑小米将保持并巩固其在中国最好科技公司中的地位,特别是在网络效应无所不在的数字经济领域。无论在中国还是世界其他国家,我们都没有找到规范数字时代潜在市场垄断的有效方式。小米在中国,是为数不多的能搭建优质企业生态环境的公司,其在硬件产品方面的布局尤其值得监管部门和投资者的关注。这些硬件产品的推广,提供了小米和其生态圈内企业源源不断从用户那里收集数据的机会,而这些数据,就是新时代的石油,理论上可以为小米和相关联企业提供商业拓展的无尽能量与空间。

小米在上市前,曾被外界盛传为“1000亿美元估值”,这样的身价是否具有合理性,王砚波认为,“在财务业绩方面,小米过去几年的确创造了不少奇迹,然而,它的下一个增长点短期来看尚不明确。尽管小米已经建立了一个强大的生态系统,但其麾下多数公司还没表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小米系内到底有几家公司能够成为一轮超级独角兽很是有待观察。”

卢耀群说,“新经济的新股票才能吸引溢价,小米虽然是新股票,但其所主导的手机硬件仍属于旧经济,所以要想推高估值,还要有更多的科技含量让外界了解。”

*文中观点代表学者个人见解,不代表新加坡国立大学官方机构观点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