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财富书坊创始人 周锡冰
在纷繁复杂的商业世界里,唯有团队方能制胜,这似乎成为亘古不变的真理。2013年,由陈可辛执导的《中国合伙人》掀开了“合伙人机制”的盖头。
在《中国合伙人》中,讲述了创业者成冬青、孟晓骏和王阳三人白手起家,共同创办“新梦想”英语培训学校的商业故事。
当我看完《中国合伙人》这个商业故事时陡然发现,黄晓明饰演的成东青,其人物原型就是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甚至很多故事情节都取自“新东方”三位创始人俞敏洪、徐小平和王强的真实创业故事。
《中国合伙人》电影的公映或许超出俞敏洪的预料。当《中国合伙人》电影的公映时,作为新东方创始人的俞敏洪在博客中写道:“我坚决反对把新东方搬上银幕,所以现在和未来这部电影和我都没有关系。……总是不自觉地在对照自己和成东青,所以就没有了审美距离。……成东青在电影中展示的个性,包括孟晓骏、王阳展示的以徐小平和王强为原型的个性,则和现实中的我们大大不同。现实中我的个性没那么窝囊,也不是一个‘把演讲当作自己性生活’的人。”
虽然俞敏洪撇清了《中国合伙人》中成东青与自己的关系,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该电影激活了中国合伙人制。从新东方的三驾马车到阿里巴巴十八罗汉,从巨人的四个火枪手到小米科技的八个拓荒者……尤其是当俞敏洪、马云、史玉柱,雷军……等企业家相继爆红之后,不管是创业企业,还是声名显赫的传统名企,“合伙人机制”已经成为当下管理界的热点。
不可否认的是,合伙人制度的爆红,其实是中国创业者在创业和经营过程中的一次尝试,以此为基础来打造百年老店。往往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因为创业企业能够基业长青和永续经营的,却寥寥无几。
-
“就算老公一分钱股份都拿不到,他也是最牛逼的创业者”
2017年的某天,一则合伙创业七年,被净身出户的信息瞬间刷爆朋友圈——《就算老公一分钱股份都拿不到,他也是最牛逼的创业者》。
在潮水般的评论中,占绝大多数的网民同情这位被净身出户的创业者,甚至有网民称要人肉该游戏公司,让CEO知道民意的力量。
客观地讲,当初创企业的规模做大了,就把当年的合伙人兼好兄弟一脚踢开,这的确有点过分,但是,该“善良”、“坚韧”的合伙人也要担负一部分责任的,毕竟合伙创业就存在摩擦和争议。
-
当你没想清楚N年之后彼此用什么方式分手之前,不要轻言合伙
在一边倒的同情这位被净身出户的创业者时,却也有理性的诉求在传达,其中一条评论是这样的:
你在这家公司创业七年,有这么多次机会学习股权和公司架构的机会,为什么不提前避免风险,一拖七年?这样作为创业人,面对如今已经壮大的公司,面对这么多员工,有哪里有作为创业人的责任感呢?
虽然这样的批评有点残忍,有些事后诸葛亮,但是何尝不是呢?究其原因,作为创业者必须清楚的是,既然合伙创业,那绝对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情,也不是和朋友之间意气相投的一时冲动。一旦确定与朋友合伙创业,一起打拼江山,就必须要清楚自己经营企业的责任,同时也要为所有员工负责,毕竟这不是小时候玩游戏的事情。
基于此,在这个合伙人打天下的创业时代,作为创业者,首要需要搞清楚的是,撇开自己的感情,撇开自己的热血和冲动,完善合伙创业的基本法则,否则,被净身出户这样的悲剧注定要发生。
正如碳9加速器创始人冯新所言:“所有的合伙创业最终都以分手告终,扯皮散伙、反目成仇、分道扬镳、和平分手从此相忘于江湖,兄弟般合伙、仇人般散伙,必有一款适合你。当你没想清楚N年之后彼此用什么方式分手之前,不要轻言合伙。”
-
好哥们合伙创业,为何总是成仇人?
合伙人创业的信息早已塞满朋友圈,上述的例子也并非孤例。早在2013年,电影《中国合伙人》的公映迎来了中国合伙人创业的时代,合伙人因此风靡大江南北。尤其是电影里的经典台词——“千万别跟丈母娘打麻将,千万别跟想法比你多的女人上床,千万别跟好朋友合伙开公司。”
这也因此成为坊间热议的话题的根源。在电影的最后,三个合伙人最终还是分道扬镳,从当初的兄弟式“合伙”,到仇人式“散伙”的路径,似乎没有能逃开这个陷阱。
当我们团队跟踪和研究上百个合伙人企业后发现,“哥们儿式合伙”的一个原因源于朋友抹不开面子等,所以才造成了如此被动的局面。在中国传统的人际关系当中,“千万别和好朋友合伙创业”的告诫由来已久,不仅仅是合伙创建一个小企业,即使是大企业,也不乏鲜活的案例。比如:新东方的三驾马车、万通六兄弟、柳传志与倪光南、真功夫内斗、国美兄弟分家,新希望分家……,这可都是曾经的好兄弟、好哥们儿,但是当经营战略发生冲突时,到最后依然还是会剑拔弩张,甚至分道扬镳。
基于此,对于创业者来说,合伙创业真的更难,尤其是对于那些即将合伙创业的创业者而言,只有找对合伙人,才能真正地众人拾柴火焰高;一旦找错了合伙人,当初辛苦创建的企业可能因此分崩离析,顷刻倒掉。
这意味着,在合伙创业时,从合伙到散伙,可能只是一步的距离,就该创业者如何做,不仅体现自己的经营智慧,更体现自己的胸怀和格局。
2014年,阿里巴巴在美国成功上市,由此把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聚焦在媒体的头版头条。
可能读者会问,阿里巴巴的“合伙人制度”到底是什么呢?所谓阿里巴巴高层合伙人制度,其实就是公司章程中设置的提名董事人选的特殊条款:即由一批被称作“合伙人”的人,来提名董事会中的大多数董事人选,而不是按照持有股份比例分配董事提名权(合伙制的法律规定),阿里巴巴合伙人名单见下表。
阿里巴巴合伙人名单
可能读者会问,阿里巴巴合伙人是如何选出来的?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来看看,成为阿里巴巴合伙人必须满足几个硬条件:首先必须在阿里巴巴工作5年以上,具备优秀的领导能力,高度认同阿里巴巴的公司文化和价值观。当选后的阿里巴巴合伙人,并无任期的限制,直到该合伙人从阿里巴巴离职或退休。对于合伙人在集团事务决策中的权力大小的问题,马云在邮件中并未具体透露。通过前三批28位阿里巴巴合伙人选举的过程,阿里巴巴认真研讨合伙人章程,对每一个新入选的合伙人都经过激烈的争论,“积累了很多经验”。
在这里,值得读者注意的是,阿里所称的“合伙人”权责是有限的,他们并不能直接任命董事;所提名的董事,仍须经过股东会投票通过才获任命。
阿里巴巴提名董事的流程
在阿里巴巴赴美上市之前,根据媒体披露的数据显示,马云持有阿里巴巴的股份大约有7%,而软银和雅虎(YHOO)分别持有阿里巴巴36.7%和24%的股权,具体的情况如下。
阿里巴巴赴美上市前的股权结构
据《马云内部讲话揭秘》介绍,尽管阿里巴巴集团则强调,上述制度的出发点,并非是单纯基于商业的考量,而是源自于该公司对自身体系变革和制度升级所需。不可否认的是,,阿里巴巴集团制定合伙人制度,其终极目的还是在于更好的控制阿里巴巴这家公司的主导权。这就是阿里巴巴最终放弃在香港上市的根源所在。
-
不是所有“好哥们儿”都能成为“好合伙人”
作为创业者,要想使得自己的创业企业基业长期,这就必须避免中国创业模式中那种常见的聚散模式——“哥们儿式合伙,仇人式散伙”。
研究发现,诸多创业企业之所以失败,一个重要的因素并不是竞争对手的问题,而是源于创业企业内部——在合伙创业时,可以共患难,却难以同享富贵。
反观诸多创业企业,在创业时期,合伙人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如何让企业能够发展壮大起来。
在此刻,合伙人们不怕艰苦,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只要企业能够快速发展,自己做什么职位都不在乎。当创业一旦做到某种规模,尤其是初创企业走上正轨,合伙人之间的问题也就显现出来。
此刻,不再是艰苦,而是“排座次、分金银、论荣辱”。由于剑拔弩张,内耗不止,使得创业企业四面楚歌。由此看来,中国式合伙创业的失败原因,压根就不是合伙人之间的兄弟情义,而是创业者合伙创业的方式上——“哥们儿式合伙”。
为什么说在合伙创业中,“哥们儿式合伙”是合伙人创业的大忌呢?原因是“哥们儿式合伙”,仅仅是凭着兄弟之间的感情和义气,这样的创业方式掺杂着太多合伙人私人的因素在其中。
就如同朋友圈的案例,当初创建创业企业时,彼此之间把对方当作好哥们,这样的话,使得合伙创业者压根就没有把自己的身份定位好,一旦自己没有把自己定位成“合伙人”,那么,就可能没有制度约束。这是非常可怕的地方,原因是,无规矩不成方圆,一旦企业没有完善的制度,基业长期和永续经营就是一句空话。
据《史玉柱内部讲话揭秘》介绍,史玉柱坦言:“建立合伙人团队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办企业第一重要的因素。”。客观地讲,“哥们儿式合伙”在创业初期,这样的危机隐患是不太显眼的,但是一旦初创企业的资产达到一定规模,缺乏完善制度的弊端也就无限地显露出来。最终,只能上演“兄弟阋于墙”的悲剧。
-
选择理想的创业伙伴的三个标准
可能读者会问,既然“哥们儿式合伙”的危害如此大,那么作为企业老板如何才能选择理想的创业伙伴呢?财富书坊创始人周锡冰认为,以下几点值得创业学习和参考。
(1)人品好是必要条件。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选择人品好的合作伙伴是保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ZCOM智通无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坦言:“更多品质要在遇到困难和压力时才能体现出来。因此,选择创业伙伴时,有时自己的感觉比理性判断更加重要。要坦诚,要正直,如果创业合作伙伴品质有问题,公司一定走不远。”让黄明明最欣慰的是,ZCOM四个创业合伙人,至今没有因为个人利益而出现过争执。
(2)志同道合是基础。在创业和经营过程中,选择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是保证战略一致的关键因素。这为统一战略的方向打下基础。在《水浒传》中,宋江和其他英雄由于在招安问题上存在巨大分歧,尽管有情义在维持,但是终将还是大厦将倾。
(3)韧性、开放的心态和有非常强的执行力。在创业和经营过程中,可能面对许多想象不到的困难,这就需要选择韧性、开放的心态和有非常强的执行力的合作伙伴。对此,360公司创始人周鸿祎认为,“选择投资对象和合作伙伴,最重要的是要有韧性;其次是要有开放的心态和有非常强的执行力。有的人有激情,但激情了三天,碰到了困难就放弃了。而有韧性持之以恒的人才能获得成功,所以这是第一位的。在互联网上要不断地学习听取别人的建议,不断的调整和变化,故步自封不愿意改变的团队是不会成功的;企业最终是天使还是魔鬼都在细节之中,特别是创业的公司,只有卷起袖子做事的人,才可以做好创业的企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