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眼看共享经济要凉凉,蚂蚁金服这一招能否死地回生?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眼看共享经济要凉凉,蚂蚁金服这一招能否死地回生?

蚂蚁金服之所以能够不断地光速跑马圈地,这归根到底是蚂蚁金服已经建立起自己的信用体系,而随着用户的逐渐增多,这个信用体系已经有了庞大的能量。

日前,有媒体报道,蚂蚁金服连续投资了10家共享租赁企业,投资金额累计超过4亿元,其投资的企业主要为初创型共享租赁行业公司,衣二三、探物、内啥等均位列名单之上。

而这不是蚂蚁金服首次表示对共享租赁的好感。早在今年一月份,蚂蚁金服副总裁、芝麻信用总经理胡滔就在内部信中透露:信用,正在催化共享租赁成为新的风口。可见,蚂蚁金服连续下注共享租赁绝非巧合,而是早有布局。

让我们看看蚂蚁金服如何布局新租赁时代。

租赁时代来临,共享经济进入3.0版本​

ofo、摩拜的兴起,让共享经济一夜之间成为最大的资本市场风口,也成为共享经济的代名词。然而共享单车并不能代表共享经济,从主体来看,共享经济分为两种,一种是C2C模式的,滴滴顺风车、Uber等是其典型代表,这种模式实际上就是社会闲置资源的再利用;另外一种则为B2C模式,这种模式“以共享之名,行租赁之实”,我们称之为“伪共享”。

这波伪共享来势汹汹,从单车到汽车、从马扎到雨伞、从图书到衣服……只要能披上共享的外衣就能融到资,然后悄无声息的消失在浩瀚的资本市场之中。于是有人开始质疑,共享经济到底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从市场角度分析,如果把网约车和共享单车定义为共享经济的1.0和2.0版本,那么新租赁经济则将共享经济带入了3.0时代。所谓新租赁经济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它是通过互联网形式去匹配海量和碎片化需求,通过某种模式有效转让使用权,而这种租赁之间仅靠契约精神是难以长久维持的,更需要信任机制的引入和建立。

来自芝麻信用的数据显示,绝大多数企业在推行信用免押服务后,并没有出现明显的资损,甚至因为用户量的快速提升而更快进入盈亏平衡期。这或许就是新租赁市场对第三方信用机制的需要,也是蚂蚁金服迅速扩张租赁投资布局的重要原因。

蚂蚁背后的信用帝国​

蚂蚁金服之所以能够不断地光速跑马圈地,这归根到底是蚂蚁金服已经建立起自己的信用体系,而随着用户的逐渐增多,这个信用体系已经有了庞大的能量。

比如在消费贷方面,蚂蚁金服的消费贷规模已达到6000亿元,花呗用户平均每个月借款约700元,借呗用户约3000元;2017年至今,蚂蚁金服的消费贷规模已经实现翻倍;蚂蚁金服的消费者贷款额度,已是中国建设银行的近3.7倍。就这么说,银行几十年没爬到的高度,蚂蚁金服用几年就做到了。

蚂蚁金服的起家是因为信用担保,而且金融的本质在于信任的价值。基于安全的考虑,我们很难注册或迁移一个新的支付工具,这也让支付工具的门槛和用户价值变得很高。在建立了门槛之后,支付宝则通过芝麻信用,构建了更强大的消费网络。不论是租车免押金,还有租房、租智能手机免押金,这些都在进一步加强信用的价值。

大家都知道阿里巴巴2B业务是最早挣钱的,然后是淘宝,当时马云就说过支付宝会超过淘宝成为更有价值的企业。后来蚂蚁金服成立,再后来就是一路的融资、投资与并购,直到最近完成了C轮140亿美金的融资,成为全世界最大单笔私募融资,至此,蚂蚁金服估值为1500亿美元。

蚂蚁金服给自己的定位是“为小微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普惠金融服务”。事实上,蚂蚁金服也说到做到了。蚂蚁金服近5年间投了一百多家公司,覆盖衣食住行等多个领域。在去年火爆的共享单车领域,它相继投资了ofo和哈罗单车,并扶持哈罗单车最早实行免押金运行,在目前的单车市场上,大有后来者居上之势;在生活服务领域,蚂蚁金服联手阿里巴巴斥资95亿美元收购饿了么;在3D智能领域投资了奥比中光;围绕生活服务,蚂蚁金服还投资了城市的衣、蘑菇租房、大搜车等创新型明星企业。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蚂蚁集团

2.5k
  • 蚂蚁集团向股东分红,连续三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超10%
  • 蚂蚁集团在广州落地“双中心”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眼看共享经济要凉凉,蚂蚁金服这一招能否死地回生?

蚂蚁金服之所以能够不断地光速跑马圈地,这归根到底是蚂蚁金服已经建立起自己的信用体系,而随着用户的逐渐增多,这个信用体系已经有了庞大的能量。

日前,有媒体报道,蚂蚁金服连续投资了10家共享租赁企业,投资金额累计超过4亿元,其投资的企业主要为初创型共享租赁行业公司,衣二三、探物、内啥等均位列名单之上。

而这不是蚂蚁金服首次表示对共享租赁的好感。早在今年一月份,蚂蚁金服副总裁、芝麻信用总经理胡滔就在内部信中透露:信用,正在催化共享租赁成为新的风口。可见,蚂蚁金服连续下注共享租赁绝非巧合,而是早有布局。

让我们看看蚂蚁金服如何布局新租赁时代。

租赁时代来临,共享经济进入3.0版本​

ofo、摩拜的兴起,让共享经济一夜之间成为最大的资本市场风口,也成为共享经济的代名词。然而共享单车并不能代表共享经济,从主体来看,共享经济分为两种,一种是C2C模式的,滴滴顺风车、Uber等是其典型代表,这种模式实际上就是社会闲置资源的再利用;另外一种则为B2C模式,这种模式“以共享之名,行租赁之实”,我们称之为“伪共享”。

这波伪共享来势汹汹,从单车到汽车、从马扎到雨伞、从图书到衣服……只要能披上共享的外衣就能融到资,然后悄无声息的消失在浩瀚的资本市场之中。于是有人开始质疑,共享经济到底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从市场角度分析,如果把网约车和共享单车定义为共享经济的1.0和2.0版本,那么新租赁经济则将共享经济带入了3.0时代。所谓新租赁经济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它是通过互联网形式去匹配海量和碎片化需求,通过某种模式有效转让使用权,而这种租赁之间仅靠契约精神是难以长久维持的,更需要信任机制的引入和建立。

来自芝麻信用的数据显示,绝大多数企业在推行信用免押服务后,并没有出现明显的资损,甚至因为用户量的快速提升而更快进入盈亏平衡期。这或许就是新租赁市场对第三方信用机制的需要,也是蚂蚁金服迅速扩张租赁投资布局的重要原因。

蚂蚁背后的信用帝国​

蚂蚁金服之所以能够不断地光速跑马圈地,这归根到底是蚂蚁金服已经建立起自己的信用体系,而随着用户的逐渐增多,这个信用体系已经有了庞大的能量。

比如在消费贷方面,蚂蚁金服的消费贷规模已达到6000亿元,花呗用户平均每个月借款约700元,借呗用户约3000元;2017年至今,蚂蚁金服的消费贷规模已经实现翻倍;蚂蚁金服的消费者贷款额度,已是中国建设银行的近3.7倍。就这么说,银行几十年没爬到的高度,蚂蚁金服用几年就做到了。

蚂蚁金服的起家是因为信用担保,而且金融的本质在于信任的价值。基于安全的考虑,我们很难注册或迁移一个新的支付工具,这也让支付工具的门槛和用户价值变得很高。在建立了门槛之后,支付宝则通过芝麻信用,构建了更强大的消费网络。不论是租车免押金,还有租房、租智能手机免押金,这些都在进一步加强信用的价值。

大家都知道阿里巴巴2B业务是最早挣钱的,然后是淘宝,当时马云就说过支付宝会超过淘宝成为更有价值的企业。后来蚂蚁金服成立,再后来就是一路的融资、投资与并购,直到最近完成了C轮140亿美金的融资,成为全世界最大单笔私募融资,至此,蚂蚁金服估值为1500亿美元。

蚂蚁金服给自己的定位是“为小微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普惠金融服务”。事实上,蚂蚁金服也说到做到了。蚂蚁金服近5年间投了一百多家公司,覆盖衣食住行等多个领域。在去年火爆的共享单车领域,它相继投资了ofo和哈罗单车,并扶持哈罗单车最早实行免押金运行,在目前的单车市场上,大有后来者居上之势;在生活服务领域,蚂蚁金服联手阿里巴巴斥资95亿美元收购饿了么;在3D智能领域投资了奥比中光;围绕生活服务,蚂蚁金服还投资了城市的衣、蘑菇租房、大搜车等创新型明星企业。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