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评论】中国经济韧性不改 不确定因素主要在外部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评论】中国经济韧性不改 不确定因素主要在外部

经济平稳运行的韧性源于新动能的逐渐形成,推动了多个层面的结构转变。不确定因素主要在于外需,亟需重点关注三方面外部风险带来的冲击。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刘学智

2018年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6.8%,略低于去年同期0.1个百分点,但高于2016年同期0.1个百分点。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速波动很小,在6.7%-7%左右的增速平台已经保持了三年时间,并且季度增速上下浮动在0.1个百分点以内,表明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具有较强的韧性。

经济平稳运行的韧性源于新动能的逐渐形成,推动了多个层面的结构转变。

首先,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从增速来看,上半年第三产业产值增长了7.6%,高于整体经济增速0.8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产值增速1.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从占比来看,上半年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4.3%,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3.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经济的比重超过一半,比重仍在持续上升,我国逐渐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新兴服务业发展较快,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8.1%、17.5%和15.4%,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新动能。

其次,投资拉动型向消费驱动型转变。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只有6%,创200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投资增长动能明显减弱。而消费增长9.4%,高于投资增速3.4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8.5%,比投资的作用高出47.1%。过去我国依靠基建、房地产投资的经济增长模式正在转变,未来的经济增长前景重点在于消费领域。今年促进开放、增加进口、提高消费者福利的政策频繁出台并不断释放效力,预计消费将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下调和取消部分消费品进口关税,7月1号之后降低进口整车和零部件关税,近期正在推进个税改革,都将有助于未来消费增长。

再次,工业生产结构转变。虽然第二产业增长放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但工业产业内部结构正在转变优化。工业生产放缓的主要原因是传统粗放式高能耗、高污染的产能过剩行业,上半年采矿业增加值增速仅为1.6%,其中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石油开采等行业是负增长的。与此同时,新产业、新产品快速成长,上半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88.1%,工业机器人增长23.9%,集成电路增长15%。

需求放缓压力有所加大,预计下半年经济增速可能放缓,但完成年度增长目标难度不大。

从内需来看,下行压力主要来至于投资。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去杠杆的政策总基调下,资金来源环境偏紧,导致投资增速仍将低位运行。上半年基建投资增速只有7.3%,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3.8个百分点,是201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由于地方债务风险排查和PPP项目清查工作持续推进,下半年基建投资即便反弹,也将显著低于去年水平。

房地产市场调控不会放松,棚改货币化政策调整,都将对房地产开发形成压力,下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将显著下降。因此,受投资需求走弱影响,下半年经济增速可能低于上半年。由于经济增长新动能逐渐形成,消费有望保持稳健增长,经济运行保有韧性,下半年不会出现失速风险。预计全年经济增速有望在6.7%左右,虽然低于上半年,但高于6.5%的年度目标。

不确定因素主要在于外需,亟需重点关注三方面外部风险带来的冲击。

一是中美贸易冲突升级风险,已经成为最大的不确定因素。7月6日美国对中国实施具体的惩罚性关税措施,以此拉开实质性贸易制裁阶段。不排除双边制裁力度加大的可能,如果日本、欧洲等经济体也参与进来的话,会对全球经济复苏产生严重负面冲击,导致中国出口受阻。预计下半年出口增速可能明显下降,贸易顺差显著收窄,净出口对经济增长将是负向带动。如果贸易争端持续进行下去,其影响会扩散到就业和企业盈利,制约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二是地缘政治变化对大宗商品市场形成冲击,给中国增加输入性通胀压力。全球地缘政治问题错综复杂,中东局势趋紧、民粹主义和孤立主义兴起、难民危机等等,全球政治格局面临冷战以来最大的挑战。美国退出伊核协议产生的连锁反应仍在发酵,未来走势不确定性较大。上半年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已经受到明显冲击,特别是原油价格出现阶段性震荡飙升。我国是全球工业初级产品最大的需求国,如果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震荡走高,将带来输入性通胀压力。届时国内货币政策可能会被动收紧,这将加剧国内实体经济的压力。

三是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变的溢出效应明显,对我国资本流动和人民币汇率产生压力。发达国家逐渐退出超宽松货币政策,美联储持续加息,全球流动性面临转向,已经并且持续对新兴经济体的金融市场形成冲击。部分资本市场不完善、金融系统脆弱、管控能力较低、财政状况吃紧、国际收支逆差的新兴市场国家已经并正在出现局部的金融动荡,有的新兴国家可能面临与上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时非常相似的境况。近期人民币汇率阶段性一定程度的贬值,主因是美联储加息导致美元升值带来的被动贬值,下半年外部冲击是否会加大压力存在不确定性。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评论】中国经济韧性不改 不确定因素主要在外部

经济平稳运行的韧性源于新动能的逐渐形成,推动了多个层面的结构转变。不确定因素主要在于外需,亟需重点关注三方面外部风险带来的冲击。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刘学智

2018年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6.8%,略低于去年同期0.1个百分点,但高于2016年同期0.1个百分点。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速波动很小,在6.7%-7%左右的增速平台已经保持了三年时间,并且季度增速上下浮动在0.1个百分点以内,表明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具有较强的韧性。

经济平稳运行的韧性源于新动能的逐渐形成,推动了多个层面的结构转变。

首先,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从增速来看,上半年第三产业产值增长了7.6%,高于整体经济增速0.8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产值增速1.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从占比来看,上半年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4.3%,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3.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经济的比重超过一半,比重仍在持续上升,我国逐渐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新兴服务业发展较快,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和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8.1%、17.5%和15.4%,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新动能。

其次,投资拉动型向消费驱动型转变。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只有6%,创200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投资增长动能明显减弱。而消费增长9.4%,高于投资增速3.4个百分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8.5%,比投资的作用高出47.1%。过去我国依靠基建、房地产投资的经济增长模式正在转变,未来的经济增长前景重点在于消费领域。今年促进开放、增加进口、提高消费者福利的政策频繁出台并不断释放效力,预计消费将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下调和取消部分消费品进口关税,7月1号之后降低进口整车和零部件关税,近期正在推进个税改革,都将有助于未来消费增长。

再次,工业生产结构转变。虽然第二产业增长放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但工业产业内部结构正在转变优化。工业生产放缓的主要原因是传统粗放式高能耗、高污染的产能过剩行业,上半年采矿业增加值增速仅为1.6%,其中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石油开采等行业是负增长的。与此同时,新产业、新产品快速成长,上半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88.1%,工业机器人增长23.9%,集成电路增长15%。

需求放缓压力有所加大,预计下半年经济增速可能放缓,但完成年度增长目标难度不大。

从内需来看,下行压力主要来至于投资。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去杠杆的政策总基调下,资金来源环境偏紧,导致投资增速仍将低位运行。上半年基建投资增速只有7.3%,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3.8个百分点,是201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由于地方债务风险排查和PPP项目清查工作持续推进,下半年基建投资即便反弹,也将显著低于去年水平。

房地产市场调控不会放松,棚改货币化政策调整,都将对房地产开发形成压力,下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将显著下降。因此,受投资需求走弱影响,下半年经济增速可能低于上半年。由于经济增长新动能逐渐形成,消费有望保持稳健增长,经济运行保有韧性,下半年不会出现失速风险。预计全年经济增速有望在6.7%左右,虽然低于上半年,但高于6.5%的年度目标。

不确定因素主要在于外需,亟需重点关注三方面外部风险带来的冲击。

一是中美贸易冲突升级风险,已经成为最大的不确定因素。7月6日美国对中国实施具体的惩罚性关税措施,以此拉开实质性贸易制裁阶段。不排除双边制裁力度加大的可能,如果日本、欧洲等经济体也参与进来的话,会对全球经济复苏产生严重负面冲击,导致中国出口受阻。预计下半年出口增速可能明显下降,贸易顺差显著收窄,净出口对经济增长将是负向带动。如果贸易争端持续进行下去,其影响会扩散到就业和企业盈利,制约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二是地缘政治变化对大宗商品市场形成冲击,给中国增加输入性通胀压力。全球地缘政治问题错综复杂,中东局势趋紧、民粹主义和孤立主义兴起、难民危机等等,全球政治格局面临冷战以来最大的挑战。美国退出伊核协议产生的连锁反应仍在发酵,未来走势不确定性较大。上半年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已经受到明显冲击,特别是原油价格出现阶段性震荡飙升。我国是全球工业初级产品最大的需求国,如果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震荡走高,将带来输入性通胀压力。届时国内货币政策可能会被动收紧,这将加剧国内实体经济的压力。

三是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变的溢出效应明显,对我国资本流动和人民币汇率产生压力。发达国家逐渐退出超宽松货币政策,美联储持续加息,全球流动性面临转向,已经并且持续对新兴经济体的金融市场形成冲击。部分资本市场不完善、金融系统脆弱、管控能力较低、财政状况吃紧、国际收支逆差的新兴市场国家已经并正在出现局部的金融动荡,有的新兴国家可能面临与上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时非常相似的境况。近期人民币汇率阶段性一定程度的贬值,主因是美联储加息导致美元升值带来的被动贬值,下半年外部冲击是否会加大压力存在不确定性。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