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投资时报】董明珠的战争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投资时报】董明珠的战争

对于格力来说,最大的敌人似乎就是掌门人董明珠自己。

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图片来源:CFP

话痨,从来不会喜欢另一个话痨,所以董明珠不太会喜欢古斯达沃先生。但是《布达佩斯大饭店》中这个风趣又深得中老年妇女喜爱的主人公,还是留下了不少金句。比如:无理,是恐惧的一种表现。

话痨,还有些无理,甚至四处树敌,这大概就是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近来给外界留下的印象——尽管多年前,匹配那张棱角分明的脸,董小姐曾赢得“实干家”的风评。

没有人知道年过六十的董明珠为何性格大变,抑或她原本就是这种个性,只是更多被隐藏在格力不断跃升的业绩之下,数字足以让胜利者微笑地闭口不言。

而现在明珠女士却有很多话要说。除了不断在公开场合打赌并点评“小米和美的的合作是两个小偷集团的合作”,在近日结束的格力经销商大会上,她更是做出了几乎得罪光同行的表态:让不入流的空调制造商统统死掉。强势言论自然遭到同行的反击。素来不和的苏宁旋即联合六大空调厂商掀起“破格”战役,价格战一触即发。

中国商业大佬崇尚低调、谦和,哪怕只是做一番表面文章。何享健、张瑞敏、柳传志无不如是,即便马云、雷军、刘强东、周鸿袆这般互联网新贵,虽偶有口水互喷,但面子上总还留有余地。

董明珠不然。既不给自己留余地,更不给对手留余地。

狼性文化已经不足以形容董明珠当下的攻击性,“空调中国第一”宝座上的叶卡特琳娜,更像是自我高度膨胀后,缺乏足够约束的“任性女大公”。

1400亿元销售额的空调巨头的底气自不言说,遍布全国的营销体系,掌握定价权、核心利润,格力足以和包括苏宁在内的“敌人”们掰掰手腕。然而,物极必反。格力1400亿元销售额奇迹的背后,也并非数字那么光鲜靓丽。

2014年前三季度,格力增速下滑,库存大量积压,董明珠被迫掀起中国空调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价格战。然而楼市低迷,空调需求增速滑坡却已成一种新常态。经过近几年的产能急速扩张,囤积在经销商手中的大量产品未来如何消化?一惯坚持不打价格战的格力已经给出了答案。高处不胜寒,恐惧感正在这位巨人体内滋生。

价格战:

清洗对手还是冲销量?

事实上,2014年的市场状况让格力全年200亿元的增长目标备受压力。前三季度,格力总销售额不足1000亿元,四季度本是传统空调的销售淡季,如果没有重磅营销推出,全年销售目标铁定无法完成。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号称绝不打价格战的董明珠,最终掀起了中国空调史上最为猛烈的一次价格大战。格力全国卖场主要产品降价5%-10%,海尔、长虹、海信等空调巨头迅速跟进,回击格力降价攻势。

四季度幕落,格力销量暴增,最终勉强完成全年销售指标,而利润折损情况目前仍难得知。

在资本市场看来,格力的价格战早已是山雨欲来。

“如果当初格力狠狠心,可能把其他的杂牌企业都彻底打垮了,但现在它又要搞价格战。”私募大佬东方港湾董事长但斌在接受《投资时报》独家专访时表示,“董明珠这一把肯定是要杀出一个结果的,这对于董明珠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与血雨腥风的彩电大战相比,中国家电史上,真正意义的空调大战并不多见。

“在我的印象中,近20年的历史上,空调业几乎没有出现过价格战。2000年初期,当时的空调老大还是春兰,格力等公司处于小弟状态,曾经有过小规模的降价促销,但远谈不上价格战的程度。”夸父企业管理咨询机构首席顾问刘步尘对记者表示,在房地产业的带动下,近十年是空调的黄金增长期,市场增量足够大,企业没必要打价格战,空调的利润水平约为10%,远超其他家电品种。

问题是,董明珠不可能成为普鲁斯特,用一块玛德琳蛋糕就能无穷尽地沉醉在那过往动人的岁月中。现实远比小说残酷,一切自我迷恋只能成为一种自杀。这才有了“董氏名言”:“今年下定决心,一定要清场”,“我们后面还会有活动,真正把那些烂品牌、假冒伪劣、偷工减料的品牌全部消灭掉,我们才会停止行动。”

消息传出,业界哗然。苏宁迅速做出回击,联合六大空调厂商,掀起“破格”战役,最终赚足了眼球。

“我们仅仅是进行一次元旦促销活动,各大厂商年底都在冲销量。苏宁的行动,并不针对任何个别品牌。”苏宁云商市场部经理沈进对《投资时报》记者表示,对空调产业来说,家电下乡补贴政策结束,行业进入稳定增长期,适度的降价促销是必然选择。苏宁已经进行了充足的备货,应对2015年的空调大战。

而对于格力通过价格大战,肃清中小品牌的企图,业界并不认同。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郭凡礼告诉记者,当前格力的市场份额已经高达30%,其未来继续提升的空间较小。格力一发起价格战,引致众多巨头跟风,在几大空调商都进行降价的情况下,中小厂商的确面临巨大冲击,但是它们的部分市场份额将被几大空调商瓜分,格力难以实现明显的市场份额提升。

“由于市场对空调的需求量下降,各大空调商库存高企,此轮价格战其实是这些空调商为了去库存的无奈之举。”郭凡礼进一步表示,目前空调正处于升级期,环保变频空调逐渐普及,参与价格战的空调产品主要是旧款,待“去库存”告一段落,几大巨头或又会联手保价。

那么,格力挑起这轮价格大战,背后的真实动机是什么?

“这轮价格战并不是董明珠发起的,而是格力经销商的集体要求。”北京一位格力经销商告诉记者,“上半年销售业绩非常不好,格力顶着不降价,很多经销商的资金被沉降在库存上,所以三季度起不断有经销商要求总部进行降价。格力为了完成全年销售目标,顺势发动价格战。”

貌似这是一次小弟不顺大姐头撑腰的义举,不过事情并非如此简单。

转型:

蔑视触网还是害怕颠覆?

如果说宏观大环境的疲软,是空调全行业面临的问题。对格力来说,面临的问题却似乎更多来自自己。

按照格力给自己提出的发展目标,2014年完成1400亿元,2017年要做到2000亿元,在格力的产品布局中,空调占到近九成的比重。即便是中央空调、变频空调、光伏空调等新品种的销量有大幅提升,完成这个目标也非常困难。

作为格力的最主要竞争对手之一,美的集团的心态倒是平和很多。“在空调销售上,今年我们没有明确提出销量的目标。格力挑起价格战,我们顺势应战。”美的董秘办一位人士对记者表示,今年会逐步加大电商等平台的培育力度,同时在智能家居等领域也力求有所突破。

在外界看来,董明珠的语出惊人,与其说是一种“任性”,毋宁说是一种强压力下的宣泄,一种大恐惧后的反弹。

“董总是个强势的女人,甚至有些固执、顽固,把自己的人生捆绑在了一系列数据上。平时我们见到董总总是战战兢兢,甚至有点怕她,害怕她的要求无法完成。”格力一位离职中层对记者表示,“现在她也许最害怕的是她自己,她不允许自己,也不允许格力出错,完不成目标是无法接受的。”

随着互联网资本的侵入,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家电业进入一轮深度转型。传统白家电巨头美的与小米通过股权实现结盟;海尔刚刚宣布与魅族完成战略合作,同时海尔物流也与阿里在资本层面完成合作。

面对竞争对手的积极转型,格力的步伐却远远落在后面。“我们感觉董总思维上就对互联网有所排斥,她是靠营销起家的,打造营销网络,完成销售目标是她的强项。但在互联网思维这块却是短板。”前述人士表示,“董总确实有高人几筹的人格魅力,格力的重大决策都由她亲自拍板,但人无完人,思维上的东西很难实现扭转。”

2014年年底,市场曾一度传言,格力将收购魅族,加大互联网生态投资。

董明珠当时的回应是,“有人问我们和魅族黄章的事,传言我们收购魅族。黄章确实到我们企业来过,我们进行过交流。但是这交流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去收购或者投资,这种交流是一种碰撞。”

其后,又传出360总裁周鸿祎拜访格力的消息,但仍是一次石沉大海。业界曾畅想“360+格力”对抗“小米+美的”,现在看,仅仅是一厢情愿。

然而时间仅仅过去两个月,魅族即宣布与海尔合作打造智能家居生态,阿里云平台也同时加入三方合作。此前,美的与小米实现股权合作,又与京东实现战略结盟。格力的步调显然与竞争对手并不同步同频。

在美的、海尔、TCL等企业热情拥抱互联网的同时,董明珠顽固抵触的态度却丝毫没有动摇。

固执的背后,是董明珠对现有营销体系的担忧。毫无疑问,没有董明珠就没有格力的现在,董明珠打造的销售体系,让格力与代理商保持了相对公平的利润切割。一旦深度触网,代理商制的销售模式势必面临颠覆。

郭凡礼分析认为,“近几年电商快速崛起,如果格力不对传统的经销模式进行改革,将成为未来的负担,重蹈苏宁线上线下内部互搏的尴尬。格力应该对销售终端进行调整,在电商和实体经销商之间进行平衡,使两个渠道能够充分发挥其优势,而不对其他渠道产生冲击。这也是各大传统空调厂商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前景:

成也明珠,败也明珠?

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对于格力来说,现在最大的敌人,似乎就是掌门人本人了。

“没有董明珠就没有格力,而没有朱江洪就没有董明珠。”刘步尘告诉记者,互联网时代崇尚偶像,尽管董明珠的行事风格嚣张跋扈,但身边从不乏追随的粉丝团。然而格力之所以创造今天的辉煌,最应该感谢的是前任总裁朱江洪。

“性格上,朱江洪与董明珠泾渭分明。朱江洪为人低调、谦和,主抓研发,在朱江洪时代,格力的技术进步有目共睹;董明珠为人异常高调,并且锋芒毕露,在营销体系搭建上功不可没。在朱、董并存时代,两个人性格互补,又互为制约,格力的发展相对稳健。”刘步尘表示。

朱江洪退休之后,董明珠大权在握,失去了有效的制衡,格力稳健的风格也开始向激进转化,甚至在公开场合频繁开炮,攻击对手。

一位上市互联网公司公关总监对记者表示,“我们往往会负责监控董事长、CEO等核心高管的公开言论,这是对股东负责,也是对公司的品牌形象负责。格力这样的公众型企业,的确需要特点鲜明的老板成为标志性旗手,但如果因为不当言论,损害公司品牌,那老板应该做出应有的反思。”

在对小米、美的,以及志高、奥克斯等同行的评价上,董明珠的发炮显然过于激进。

如果把美的、格力两家企业做对比,美的是典型的家族制企业,何享健家族拥有对美的绝对控股权;格力则是一家标准的国有企业,董明珠是职业经理人。

在企业运作风格上,两家企业截然相反。

何享健退休后没有把美的大权交给家族成员,而是通过股权激励等方式组建了职业经理人团队,何享健充分信任现在的董事长方洪波,美的集团在后何享健时代发展的速率丝毫没有减弱。

格力则不然,作为职业经理人的董明珠,更像是企业的实际控制人,甚至把大股东空降的高管,硬生生挤走。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称,“作为珠海为数不多的重量级企业,格力占到了珠海财政收入的大约一半,市委市政府对企业极为重视。把权力交给董明珠,是不想看到格力因为权利斗争,发展出现问题。”

过于强势的董明珠,显然阻碍了格力核心管理团队的建设。

“古时候讲强将手下无弱兵。对格力来说,是强将手下有弱兵,董明珠是将才,各种事物亲力亲为,过于强势,让格力中高层团队建设成为问题。”中国家电商业协会营销委员会副理事长洪仕斌告诉记者,董明珠属于中国第一代企业家,性格上有明显的个人英雄主义的影子,第二代企业家讲求通过期权等手段把集体的力量最大化。

格力过去的快速成长,离不开朱江洪、董明珠的卓越贡献,但更应该看到的,是空调市场需求量的急速膨胀,也给格力带来了充足的市场蛋糕。

2014年空调需求增速明显滑坡,空调价格大战突然爆发,格力又能否成功应对呢?

“家电市场已经进入智能家居时代,谁把握不住这个趋势,谁就有可能死掉。”洪仕斌举例,诺基亚做得非常棒,研发、产品、销售几乎无懈可击,为什么在一夜间死掉?柯达曾经是市场当之无愧的老大,却被数码相机完成了革命。空调产业也是如此,格力如果固步自封,不顺应时代,谁也不能保证会不会成为中国的诺基亚。

“每个人都有思维惯性,对自我完成革命,往往比死一次都痛苦。”洪仕斌进一步指出。

作为雷军、董明珠口水仗的当事方,小米的态度似乎更为释怀。

小米公关总监刘飞对记者表示,“我们提供的是一个智能家电的私人模块,可以做到电饭煲、微波炉、空调、电视等产品里,小米提供的是平台,愿意与所有的家电企业合作,给用户带来控制上的便捷。”

对于格力的排斥态度,刘飞回应称,“我们随时向格力敞开怀抱,至于他们是怎么想,我们也不强求。”显然,以董明珠的强硬姿态,小米的橄榄枝仅是一厢情愿。

权力过于集中,带来的直接问题是,究竟谁能接过董明珠的班。今年董明珠已经61岁,接近退休。从格力内部看,目前没有合适的接班人选。由于大小问题目前都由董明珠亲自拍板,格力高管团队缺乏足够历练。

来源:投资时报

原标题:董明珠的战争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董明珠

  • 董明珠之后,格力接不住自己
  • 董明珠去年薪酬1437万元,分红还能再拿两个亿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投资时报】董明珠的战争

对于格力来说,最大的敌人似乎就是掌门人董明珠自己。

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图片来源:CFP

话痨,从来不会喜欢另一个话痨,所以董明珠不太会喜欢古斯达沃先生。但是《布达佩斯大饭店》中这个风趣又深得中老年妇女喜爱的主人公,还是留下了不少金句。比如:无理,是恐惧的一种表现。

话痨,还有些无理,甚至四处树敌,这大概就是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近来给外界留下的印象——尽管多年前,匹配那张棱角分明的脸,董小姐曾赢得“实干家”的风评。

没有人知道年过六十的董明珠为何性格大变,抑或她原本就是这种个性,只是更多被隐藏在格力不断跃升的业绩之下,数字足以让胜利者微笑地闭口不言。

而现在明珠女士却有很多话要说。除了不断在公开场合打赌并点评“小米和美的的合作是两个小偷集团的合作”,在近日结束的格力经销商大会上,她更是做出了几乎得罪光同行的表态:让不入流的空调制造商统统死掉。强势言论自然遭到同行的反击。素来不和的苏宁旋即联合六大空调厂商掀起“破格”战役,价格战一触即发。

中国商业大佬崇尚低调、谦和,哪怕只是做一番表面文章。何享健、张瑞敏、柳传志无不如是,即便马云、雷军、刘强东、周鸿袆这般互联网新贵,虽偶有口水互喷,但面子上总还留有余地。

董明珠不然。既不给自己留余地,更不给对手留余地。

狼性文化已经不足以形容董明珠当下的攻击性,“空调中国第一”宝座上的叶卡特琳娜,更像是自我高度膨胀后,缺乏足够约束的“任性女大公”。

1400亿元销售额的空调巨头的底气自不言说,遍布全国的营销体系,掌握定价权、核心利润,格力足以和包括苏宁在内的“敌人”们掰掰手腕。然而,物极必反。格力1400亿元销售额奇迹的背后,也并非数字那么光鲜靓丽。

2014年前三季度,格力增速下滑,库存大量积压,董明珠被迫掀起中国空调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价格战。然而楼市低迷,空调需求增速滑坡却已成一种新常态。经过近几年的产能急速扩张,囤积在经销商手中的大量产品未来如何消化?一惯坚持不打价格战的格力已经给出了答案。高处不胜寒,恐惧感正在这位巨人体内滋生。

价格战:

清洗对手还是冲销量?

事实上,2014年的市场状况让格力全年200亿元的增长目标备受压力。前三季度,格力总销售额不足1000亿元,四季度本是传统空调的销售淡季,如果没有重磅营销推出,全年销售目标铁定无法完成。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号称绝不打价格战的董明珠,最终掀起了中国空调史上最为猛烈的一次价格大战。格力全国卖场主要产品降价5%-10%,海尔、长虹、海信等空调巨头迅速跟进,回击格力降价攻势。

四季度幕落,格力销量暴增,最终勉强完成全年销售指标,而利润折损情况目前仍难得知。

在资本市场看来,格力的价格战早已是山雨欲来。

“如果当初格力狠狠心,可能把其他的杂牌企业都彻底打垮了,但现在它又要搞价格战。”私募大佬东方港湾董事长但斌在接受《投资时报》独家专访时表示,“董明珠这一把肯定是要杀出一个结果的,这对于董明珠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与血雨腥风的彩电大战相比,中国家电史上,真正意义的空调大战并不多见。

“在我的印象中,近20年的历史上,空调业几乎没有出现过价格战。2000年初期,当时的空调老大还是春兰,格力等公司处于小弟状态,曾经有过小规模的降价促销,但远谈不上价格战的程度。”夸父企业管理咨询机构首席顾问刘步尘对记者表示,在房地产业的带动下,近十年是空调的黄金增长期,市场增量足够大,企业没必要打价格战,空调的利润水平约为10%,远超其他家电品种。

问题是,董明珠不可能成为普鲁斯特,用一块玛德琳蛋糕就能无穷尽地沉醉在那过往动人的岁月中。现实远比小说残酷,一切自我迷恋只能成为一种自杀。这才有了“董氏名言”:“今年下定决心,一定要清场”,“我们后面还会有活动,真正把那些烂品牌、假冒伪劣、偷工减料的品牌全部消灭掉,我们才会停止行动。”

消息传出,业界哗然。苏宁迅速做出回击,联合六大空调厂商,掀起“破格”战役,最终赚足了眼球。

“我们仅仅是进行一次元旦促销活动,各大厂商年底都在冲销量。苏宁的行动,并不针对任何个别品牌。”苏宁云商市场部经理沈进对《投资时报》记者表示,对空调产业来说,家电下乡补贴政策结束,行业进入稳定增长期,适度的降价促销是必然选择。苏宁已经进行了充足的备货,应对2015年的空调大战。

而对于格力通过价格大战,肃清中小品牌的企图,业界并不认同。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郭凡礼告诉记者,当前格力的市场份额已经高达30%,其未来继续提升的空间较小。格力一发起价格战,引致众多巨头跟风,在几大空调商都进行降价的情况下,中小厂商的确面临巨大冲击,但是它们的部分市场份额将被几大空调商瓜分,格力难以实现明显的市场份额提升。

“由于市场对空调的需求量下降,各大空调商库存高企,此轮价格战其实是这些空调商为了去库存的无奈之举。”郭凡礼进一步表示,目前空调正处于升级期,环保变频空调逐渐普及,参与价格战的空调产品主要是旧款,待“去库存”告一段落,几大巨头或又会联手保价。

那么,格力挑起这轮价格大战,背后的真实动机是什么?

“这轮价格战并不是董明珠发起的,而是格力经销商的集体要求。”北京一位格力经销商告诉记者,“上半年销售业绩非常不好,格力顶着不降价,很多经销商的资金被沉降在库存上,所以三季度起不断有经销商要求总部进行降价。格力为了完成全年销售目标,顺势发动价格战。”

貌似这是一次小弟不顺大姐头撑腰的义举,不过事情并非如此简单。

转型:

蔑视触网还是害怕颠覆?

如果说宏观大环境的疲软,是空调全行业面临的问题。对格力来说,面临的问题却似乎更多来自自己。

按照格力给自己提出的发展目标,2014年完成1400亿元,2017年要做到2000亿元,在格力的产品布局中,空调占到近九成的比重。即便是中央空调、变频空调、光伏空调等新品种的销量有大幅提升,完成这个目标也非常困难。

作为格力的最主要竞争对手之一,美的集团的心态倒是平和很多。“在空调销售上,今年我们没有明确提出销量的目标。格力挑起价格战,我们顺势应战。”美的董秘办一位人士对记者表示,今年会逐步加大电商等平台的培育力度,同时在智能家居等领域也力求有所突破。

在外界看来,董明珠的语出惊人,与其说是一种“任性”,毋宁说是一种强压力下的宣泄,一种大恐惧后的反弹。

“董总是个强势的女人,甚至有些固执、顽固,把自己的人生捆绑在了一系列数据上。平时我们见到董总总是战战兢兢,甚至有点怕她,害怕她的要求无法完成。”格力一位离职中层对记者表示,“现在她也许最害怕的是她自己,她不允许自己,也不允许格力出错,完不成目标是无法接受的。”

随着互联网资本的侵入,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家电业进入一轮深度转型。传统白家电巨头美的与小米通过股权实现结盟;海尔刚刚宣布与魅族完成战略合作,同时海尔物流也与阿里在资本层面完成合作。

面对竞争对手的积极转型,格力的步伐却远远落在后面。“我们感觉董总思维上就对互联网有所排斥,她是靠营销起家的,打造营销网络,完成销售目标是她的强项。但在互联网思维这块却是短板。”前述人士表示,“董总确实有高人几筹的人格魅力,格力的重大决策都由她亲自拍板,但人无完人,思维上的东西很难实现扭转。”

2014年年底,市场曾一度传言,格力将收购魅族,加大互联网生态投资。

董明珠当时的回应是,“有人问我们和魅族黄章的事,传言我们收购魅族。黄章确实到我们企业来过,我们进行过交流。但是这交流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去收购或者投资,这种交流是一种碰撞。”

其后,又传出360总裁周鸿祎拜访格力的消息,但仍是一次石沉大海。业界曾畅想“360+格力”对抗“小米+美的”,现在看,仅仅是一厢情愿。

然而时间仅仅过去两个月,魅族即宣布与海尔合作打造智能家居生态,阿里云平台也同时加入三方合作。此前,美的与小米实现股权合作,又与京东实现战略结盟。格力的步调显然与竞争对手并不同步同频。

在美的、海尔、TCL等企业热情拥抱互联网的同时,董明珠顽固抵触的态度却丝毫没有动摇。

固执的背后,是董明珠对现有营销体系的担忧。毫无疑问,没有董明珠就没有格力的现在,董明珠打造的销售体系,让格力与代理商保持了相对公平的利润切割。一旦深度触网,代理商制的销售模式势必面临颠覆。

郭凡礼分析认为,“近几年电商快速崛起,如果格力不对传统的经销模式进行改革,将成为未来的负担,重蹈苏宁线上线下内部互搏的尴尬。格力应该对销售终端进行调整,在电商和实体经销商之间进行平衡,使两个渠道能够充分发挥其优势,而不对其他渠道产生冲击。这也是各大传统空调厂商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前景:

成也明珠,败也明珠?

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对于格力来说,现在最大的敌人,似乎就是掌门人本人了。

“没有董明珠就没有格力,而没有朱江洪就没有董明珠。”刘步尘告诉记者,互联网时代崇尚偶像,尽管董明珠的行事风格嚣张跋扈,但身边从不乏追随的粉丝团。然而格力之所以创造今天的辉煌,最应该感谢的是前任总裁朱江洪。

“性格上,朱江洪与董明珠泾渭分明。朱江洪为人低调、谦和,主抓研发,在朱江洪时代,格力的技术进步有目共睹;董明珠为人异常高调,并且锋芒毕露,在营销体系搭建上功不可没。在朱、董并存时代,两个人性格互补,又互为制约,格力的发展相对稳健。”刘步尘表示。

朱江洪退休之后,董明珠大权在握,失去了有效的制衡,格力稳健的风格也开始向激进转化,甚至在公开场合频繁开炮,攻击对手。

一位上市互联网公司公关总监对记者表示,“我们往往会负责监控董事长、CEO等核心高管的公开言论,这是对股东负责,也是对公司的品牌形象负责。格力这样的公众型企业,的确需要特点鲜明的老板成为标志性旗手,但如果因为不当言论,损害公司品牌,那老板应该做出应有的反思。”

在对小米、美的,以及志高、奥克斯等同行的评价上,董明珠的发炮显然过于激进。

如果把美的、格力两家企业做对比,美的是典型的家族制企业,何享健家族拥有对美的绝对控股权;格力则是一家标准的国有企业,董明珠是职业经理人。

在企业运作风格上,两家企业截然相反。

何享健退休后没有把美的大权交给家族成员,而是通过股权激励等方式组建了职业经理人团队,何享健充分信任现在的董事长方洪波,美的集团在后何享健时代发展的速率丝毫没有减弱。

格力则不然,作为职业经理人的董明珠,更像是企业的实际控制人,甚至把大股东空降的高管,硬生生挤走。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称,“作为珠海为数不多的重量级企业,格力占到了珠海财政收入的大约一半,市委市政府对企业极为重视。把权力交给董明珠,是不想看到格力因为权利斗争,发展出现问题。”

过于强势的董明珠,显然阻碍了格力核心管理团队的建设。

“古时候讲强将手下无弱兵。对格力来说,是强将手下有弱兵,董明珠是将才,各种事物亲力亲为,过于强势,让格力中高层团队建设成为问题。”中国家电商业协会营销委员会副理事长洪仕斌告诉记者,董明珠属于中国第一代企业家,性格上有明显的个人英雄主义的影子,第二代企业家讲求通过期权等手段把集体的力量最大化。

格力过去的快速成长,离不开朱江洪、董明珠的卓越贡献,但更应该看到的,是空调市场需求量的急速膨胀,也给格力带来了充足的市场蛋糕。

2014年空调需求增速明显滑坡,空调价格大战突然爆发,格力又能否成功应对呢?

“家电市场已经进入智能家居时代,谁把握不住这个趋势,谁就有可能死掉。”洪仕斌举例,诺基亚做得非常棒,研发、产品、销售几乎无懈可击,为什么在一夜间死掉?柯达曾经是市场当之无愧的老大,却被数码相机完成了革命。空调产业也是如此,格力如果固步自封,不顺应时代,谁也不能保证会不会成为中国的诺基亚。

“每个人都有思维惯性,对自我完成革命,往往比死一次都痛苦。”洪仕斌进一步指出。

作为雷军、董明珠口水仗的当事方,小米的态度似乎更为释怀。

小米公关总监刘飞对记者表示,“我们提供的是一个智能家电的私人模块,可以做到电饭煲、微波炉、空调、电视等产品里,小米提供的是平台,愿意与所有的家电企业合作,给用户带来控制上的便捷。”

对于格力的排斥态度,刘飞回应称,“我们随时向格力敞开怀抱,至于他们是怎么想,我们也不强求。”显然,以董明珠的强硬姿态,小米的橄榄枝仅是一厢情愿。

权力过于集中,带来的直接问题是,究竟谁能接过董明珠的班。今年董明珠已经61岁,接近退休。从格力内部看,目前没有合适的接班人选。由于大小问题目前都由董明珠亲自拍板,格力高管团队缺乏足够历练。

来源:投资时报

原标题:董明珠的战争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