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Bloomberg 疯狂改版,点赞或狂喷的9个理由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Bloomberg 疯狂改版,点赞或狂喷的9个理由

用“全新”这么平淡的词汇形容全新版的 Bloomberg Business网站实在不足以形容它在 Twitter上众媒体人之间造成的轰动。

三天之前,Bloomberg不出预料地发布了全新版的 Bloomberg Business网站 ( 翻墙去看:http://www.bloomberg.com ),用“全新”这么平淡的词汇形容它实在不足以形容它在 Twitter上众媒体人之间造成的轰动。

第一个理由

它长这样子。

表面上看它五彩缤纷、新鲜十足、大胆又疯狂,据说还有点儿刺眼睛。这风格沿袭自它的纸版杂志 Bloomberg Businessweek ,就拿它的中文版 App 来说吧,有多少家网站照搬了一模一样的导航栏,又多少家设计把导航按钮的取色顺序也不动地就顺了过去呀。

这次疯狂设计风格大改版,离不开操刀者个人强烈的丝戴鸥。要是你知道这次改版的操盘人是谁的话,也就理解为什么一下子 Twitter 冒出了这么多讨论这事儿的同行了。 Bloomberg Business 这次准备如马拉松式,但是发布却疾风暴雨的改版,主要负责的人叫拖破斯基 (Joshua Topolsky)。

拖破斯基是一个在匹兹堡出生的理工科七零后,虽然他的络腮胡、山羊胡以及希特勒胡还有卷毛让他一副阅遍人生的样子,但其实他就只有三十来岁。在他三十岁生日刚过没多久,他就当上了 Engadget 的总编辑,没过几年就又创办了在中国也有海量读者的 The Verge。他还是我超喜欢的 Vox Media 的创办者之一,这些经历,都比作为科技记者的他奇妙多了。

不过更有料的是,拖破斯基还是个喜欢摇滚乐、喜欢架子鼓的“噪起来”一族,在他自己设计风格同样斑斓绚丽的私人博客( http://joshuatopolsky.com )上,他形容自己是个extremely opinionated ( 超级固执己见 ) 的人。

没有点儿固执己见,还真撑不起这么次毁誉参半的换代革命。科技博客 VentureBeat 说这回的改版“怪异得很漂亮,一副跪求扔砖头的样子”。……我的脑细胞绕了好几个沟回,真的没反应过来这句话到底是褒还是贬。

在推特上这类的发言也不少,Business Insider 的记者 Steven Perlberg 说,“我觉得新 Bloomberg 网站在冲我嚎叫,不过我不在乎”;尼曼新闻实验室的老大 Joshua Benton 说,“Bloomberg 改得不错唷,他们一直就有这个疯狂设计的基因嘛”;华盛顿邮报的记者 Adam Taylor 说,“新 Bloomberg 纯粹是疯了,不过我喜欢。”

之前 The Verge 的疯狂设计用色也引发过一大堆唧唧喳喳的讨论,这一次 Bloomberg 则更上了一个台阶,像是传统追求严肃和清楚简洁的财经新闻网站里的一个异常值。不过这些有的没的非议拖破斯基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他说,“有些人看到新网站瞬间吓成狗,不过我认为,最好的新闻和最好的设计,在你第一眼看见它的时候都会觉得有一点儿不舒服。”

嗯,苹果的总设计师乔纳森(Jonathan Ive)……爵士,一定也是这么认为的。

第二个理由

不过新网站可绝对不是换了一身新皮囊而已啦。

拖破斯基还根据上层指示,让整个 Bloomberg 旗下的无数大大小小的部分——Bloomberg News、Bloomberg Businessweek、Bloomberg Markets( 终端机用户专享福利), Bloomberg Pursuits (一本奢侈品杂志)还有 TV 啊等等的——结合拼接成为一个整体,突出我大彭博的品牌,在被爆出媒体业务年亏损好几亿之后,品牌这件事就更重要了。

现在你访问新网站的话,会发现 businessweek.com 和 bloombergbusiness.com 这两个域名都同时重定向到了新网站上。不光如此,新网站也融入了一部分商业周刊纸版杂志的风格甚至是内容,商业周刊的老大泰兰九 (Josh Tyrangiel) 在 Twitter 上说,“快来看快来看,我们杂志的封面故事在网站上变超大,有12.5平方英寸那么大~”。

第三个理由

新网站砍!掉!了!评!论!区!

好吧,我实在是太小题大做了。“砍掉网站的评论功能”是最近的一大流行,不跟风就落伍了。路透社的网站呀,还有Recode,都做了这件事。

砍掉评论功能的最大原因是,读者在通过社交媒体进行外部分享的过程里会主动添加自己的观点,这在很大程度上承担了原本单一网站内部提供的评论功能,就连文章的作者本人也会更愿意在社交媒体上就文章与读者进行互动,这样一来,网站内设的评论功能就变成一块小鸡肋了。

据拖破斯基说,其实这两年在网站内使用评论功能的读者比例就只有 1% 这么一点点了。嗯,我还是暗自不太希望看到《经济学人》也跟风关掉评论区,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在文章底下读槽点无数的评论区相当享受呢。

第四个理由

像磁铁一样冻结在浏览器最顶端的导航栏上,多出了一个小小的,但是不屈不挠的 Bloomberg TV 的播放器标识——诱惑你随时点开,去看点儿数字流媒体。

第五个理由

瀑布流,oh my god(曲家瑞附体),你可以想象文章页都变成了瀑布流的 Bloomberg 吗?

Well well well,最先由 Quartz 引领起的这股瀑布流风潮已经吹遍了全地球,永远也下拉不完的滚动条无处不在,企图把你留在这一页多一会儿,再多一会儿,继续读下去。想要看到页脚的Contact us?没门儿!

这回 Bloomberg 终于也瀑布流了。不仅如此,读到一篇文章的末尾时,底下会自动浮现出的文章还由一个专门设定的推荐算法来操控,推荐那些别的读者都在读的文章给你。这个推荐算法架构起来的智能瀑布流,被拖破斯基命名为“传输者”(the transporter)。

听起来好炫酷。

第六个理由

嗯嗯嗯,我们先来停一停,你想要看看从 2010 年到 2015 年,Bloomberg 的主页都长什么样子吗?

来。

2010: Orange and the old black 经典黄黑版

2011: The great white way 白到极致版

2012: Not just a list 很多很多列表版

2013: Still going strong 很多很多列表加强火力版

2014: Back to (some) black 有一丢丢黑版

2015: The new new new bloomberg.com 疯狂斑斓版

怎么样,是不是感到时光荏苒,当年的大金锁儿,已经长成了如今的武媚娘。

第六个、第七个、第八个和第九个理由

嗯,其实我真的就只剩下一个理由了。

是这样的,如果你连续读两天新的 Bloomberg 网站,你会发现,网站好像变得更复杂了,更碎片化了,但也更容易读进去了。

你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网页。

各式各样的小图片、小格子、小边栏、小标题、小表单,甚至是鲜艳夺目的大号引语,都以一种很有逻辑的方式组合在一起,你的注意力一会儿在这里,一会儿又在那里,破碎跳跃,但不凌乱。

拖破斯基为此付出了你想象之外的努力:他带领工程师团队设计了全新的管理后台,以便编辑可以对这些东一块儿,西一块儿的标题、文章、图片、视频、广告以及引语进行简单有效地管理。我好想试用一把后台,体验一下呀。

这篇文章有一半的材料都来源于Caroline O’Donovan在Nieman Lab上发表的一篇文章,附上原文( http://dwz.cn/AWMvX )供你参考。

最后,拖破斯基一贯坚定地说,“最好的故事能够引起的共鸣来自于大部分人,而绝不仅仅只是商业新闻的订户,未来网络上还有多得多的读者们,将要成为我们的忠实铁粉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Bloomberg 疯狂改版,点赞或狂喷的9个理由

用“全新”这么平淡的词汇形容全新版的 Bloomberg Business网站实在不足以形容它在 Twitter上众媒体人之间造成的轰动。

三天之前,Bloomberg不出预料地发布了全新版的 Bloomberg Business网站 ( 翻墙去看:http://www.bloomberg.com ),用“全新”这么平淡的词汇形容它实在不足以形容它在 Twitter上众媒体人之间造成的轰动。

第一个理由

它长这样子。

表面上看它五彩缤纷、新鲜十足、大胆又疯狂,据说还有点儿刺眼睛。这风格沿袭自它的纸版杂志 Bloomberg Businessweek ,就拿它的中文版 App 来说吧,有多少家网站照搬了一模一样的导航栏,又多少家设计把导航按钮的取色顺序也不动地就顺了过去呀。

这次疯狂设计风格大改版,离不开操刀者个人强烈的丝戴鸥。要是你知道这次改版的操盘人是谁的话,也就理解为什么一下子 Twitter 冒出了这么多讨论这事儿的同行了。 Bloomberg Business 这次准备如马拉松式,但是发布却疾风暴雨的改版,主要负责的人叫拖破斯基 (Joshua Topolsky)。

拖破斯基是一个在匹兹堡出生的理工科七零后,虽然他的络腮胡、山羊胡以及希特勒胡还有卷毛让他一副阅遍人生的样子,但其实他就只有三十来岁。在他三十岁生日刚过没多久,他就当上了 Engadget 的总编辑,没过几年就又创办了在中国也有海量读者的 The Verge。他还是我超喜欢的 Vox Media 的创办者之一,这些经历,都比作为科技记者的他奇妙多了。

不过更有料的是,拖破斯基还是个喜欢摇滚乐、喜欢架子鼓的“噪起来”一族,在他自己设计风格同样斑斓绚丽的私人博客( http://joshuatopolsky.com )上,他形容自己是个extremely opinionated ( 超级固执己见 ) 的人。

没有点儿固执己见,还真撑不起这么次毁誉参半的换代革命。科技博客 VentureBeat 说这回的改版“怪异得很漂亮,一副跪求扔砖头的样子”。……我的脑细胞绕了好几个沟回,真的没反应过来这句话到底是褒还是贬。

在推特上这类的发言也不少,Business Insider 的记者 Steven Perlberg 说,“我觉得新 Bloomberg 网站在冲我嚎叫,不过我不在乎”;尼曼新闻实验室的老大 Joshua Benton 说,“Bloomberg 改得不错唷,他们一直就有这个疯狂设计的基因嘛”;华盛顿邮报的记者 Adam Taylor 说,“新 Bloomberg 纯粹是疯了,不过我喜欢。”

之前 The Verge 的疯狂设计用色也引发过一大堆唧唧喳喳的讨论,这一次 Bloomberg 则更上了一个台阶,像是传统追求严肃和清楚简洁的财经新闻网站里的一个异常值。不过这些有的没的非议拖破斯基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他说,“有些人看到新网站瞬间吓成狗,不过我认为,最好的新闻和最好的设计,在你第一眼看见它的时候都会觉得有一点儿不舒服。”

嗯,苹果的总设计师乔纳森(Jonathan Ive)……爵士,一定也是这么认为的。

第二个理由

不过新网站可绝对不是换了一身新皮囊而已啦。

拖破斯基还根据上层指示,让整个 Bloomberg 旗下的无数大大小小的部分——Bloomberg News、Bloomberg Businessweek、Bloomberg Markets( 终端机用户专享福利), Bloomberg Pursuits (一本奢侈品杂志)还有 TV 啊等等的——结合拼接成为一个整体,突出我大彭博的品牌,在被爆出媒体业务年亏损好几亿之后,品牌这件事就更重要了。

现在你访问新网站的话,会发现 businessweek.com 和 bloombergbusiness.com 这两个域名都同时重定向到了新网站上。不光如此,新网站也融入了一部分商业周刊纸版杂志的风格甚至是内容,商业周刊的老大泰兰九 (Josh Tyrangiel) 在 Twitter 上说,“快来看快来看,我们杂志的封面故事在网站上变超大,有12.5平方英寸那么大~”。

第三个理由

新网站砍!掉!了!评!论!区!

好吧,我实在是太小题大做了。“砍掉网站的评论功能”是最近的一大流行,不跟风就落伍了。路透社的网站呀,还有Recode,都做了这件事。

砍掉评论功能的最大原因是,读者在通过社交媒体进行外部分享的过程里会主动添加自己的观点,这在很大程度上承担了原本单一网站内部提供的评论功能,就连文章的作者本人也会更愿意在社交媒体上就文章与读者进行互动,这样一来,网站内设的评论功能就变成一块小鸡肋了。

据拖破斯基说,其实这两年在网站内使用评论功能的读者比例就只有 1% 这么一点点了。嗯,我还是暗自不太希望看到《经济学人》也跟风关掉评论区,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在文章底下读槽点无数的评论区相当享受呢。

第四个理由

像磁铁一样冻结在浏览器最顶端的导航栏上,多出了一个小小的,但是不屈不挠的 Bloomberg TV 的播放器标识——诱惑你随时点开,去看点儿数字流媒体。

第五个理由

瀑布流,oh my god(曲家瑞附体),你可以想象文章页都变成了瀑布流的 Bloomberg 吗?

Well well well,最先由 Quartz 引领起的这股瀑布流风潮已经吹遍了全地球,永远也下拉不完的滚动条无处不在,企图把你留在这一页多一会儿,再多一会儿,继续读下去。想要看到页脚的Contact us?没门儿!

这回 Bloomberg 终于也瀑布流了。不仅如此,读到一篇文章的末尾时,底下会自动浮现出的文章还由一个专门设定的推荐算法来操控,推荐那些别的读者都在读的文章给你。这个推荐算法架构起来的智能瀑布流,被拖破斯基命名为“传输者”(the transporter)。

听起来好炫酷。

第六个理由

嗯嗯嗯,我们先来停一停,你想要看看从 2010 年到 2015 年,Bloomberg 的主页都长什么样子吗?

来。

2010: Orange and the old black 经典黄黑版

2011: The great white way 白到极致版

2012: Not just a list 很多很多列表版

2013: Still going strong 很多很多列表加强火力版

2014: Back to (some) black 有一丢丢黑版

2015: The new new new bloomberg.com 疯狂斑斓版

怎么样,是不是感到时光荏苒,当年的大金锁儿,已经长成了如今的武媚娘。

第六个、第七个、第八个和第九个理由

嗯,其实我真的就只剩下一个理由了。

是这样的,如果你连续读两天新的 Bloomberg 网站,你会发现,网站好像变得更复杂了,更碎片化了,但也更容易读进去了。

你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网页。

各式各样的小图片、小格子、小边栏、小标题、小表单,甚至是鲜艳夺目的大号引语,都以一种很有逻辑的方式组合在一起,你的注意力一会儿在这里,一会儿又在那里,破碎跳跃,但不凌乱。

拖破斯基为此付出了你想象之外的努力:他带领工程师团队设计了全新的管理后台,以便编辑可以对这些东一块儿,西一块儿的标题、文章、图片、视频、广告以及引语进行简单有效地管理。我好想试用一把后台,体验一下呀。

这篇文章有一半的材料都来源于Caroline O’Donovan在Nieman Lab上发表的一篇文章,附上原文( http://dwz.cn/AWMvX )供你参考。

最后,拖破斯基一贯坚定地说,“最好的故事能够引起的共鸣来自于大部分人,而绝不仅仅只是商业新闻的订户,未来网络上还有多得多的读者们,将要成为我们的忠实铁粉呢。”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