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阿修罗》撤档:电影行业发展中的一场闹剧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阿修罗》撤档:电影行业发展中的一场闹剧

电影《阿修罗》在15日宣布撤档后,引发的热议和对其背后20家出品公司的讨论仍在继续。

作者:石昕羽

电影《阿修罗》在15日宣布撤档后,引发的热议和对其背后20家出品公司的讨论仍在继续。

片方不断强调的“7.5亿”巨额投资和这20家出品方“神奇”的背景,令影片披上了“洗钱”的罪名。

如若按照官方宣称的7.5亿总投资,影片上映三天所获不到5000万的综合票房,出品方得到的分账仅为1700万,即就是《阿修罗》的最终赔本数额将达到惊人的7.3亿!

而这20家出品方中,许多仅投资过《阿修罗》一部电影,不排除多家公司随着7.3亿的赔本直接倒闭关门。

——起初寄希望于从影片票房中分一杯羹的投资人,也在一无所获中尝到了风险投资的苦涩。

对于《阿修罗》的临时撤档,各方也众说纷纭,我们有好戏选择了几位影院经理和市场分析师,对此次事件做出了一些分析。

影院就从没对这部电影抱什么期望

《阿修罗》作为奇幻电影,主打特效和视觉奇观,7.5亿的投资遥遥领先于今年暑期档的所有影片,甚至整个中国电影史。

一位来自同为暑期档上映影片的出品方朋友告诉我们,在上映前对暑期档影片的市场评估和对手分析中,《阿修罗》一直都不是率先被考虑和提及的,言下之意是《阿修罗》在市场预期里,就不被看好。

《阿修罗》在上映的首日排片仅有15.6%,比同天上映的《邪不压正》以及上映九天的《我不是药神》都少了一半,此后两天的排片也骤减到9%和7.6%,甚至还被上座率更高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3》超越。

《阿修罗》上映期间排片和票房情况(图源猫眼专业版)

“影院排片不多,上座率也一般,在撤片之前未来几天的预售开出的也并不多”,一位影院经理认为此次《阿修罗》临时撤档对影院方面的负面影响不是很大。

在影片上映前,影院给《阿修罗》的预排片就没有很高,除了竞争对手的不看好,影院对这部7.5亿的奇幻大片就没有抱太大期待。

“从去年中国电影市场的整体表现到今年,一些高票房影片的特点主要集中在‘口碑至上’,这是引发高票房的潜在因素,基本上近两年超过10亿票房的华语影片,观众的口碑和评价都不差,观众在选择进入影院看电影时,都会从影片的评价和口碑入手。”

影院经理都纷纷注意到了市场的变化,“目前中国市场的主流人群是在24到29岁,这部分观众从童年期开始就有着丰富的阅片量和经历,这是导致市场变革的主要原因,烂片和一些投机电影,都不会好过。”

《阿修罗》的想看用户画像(图源猫眼专业版)

他也透露在上映前的内部看片中就已经唱衰了影片质量,大家都放低了预期,就没有给出高的排片。

“《阿修罗》的奇幻类型,在目前的中国市场也是有较多‘雷点’的类型,《画皮》系列多年之后,包括《钟馗伏魔》、《封神传奇》、《三生三世》、《鲛珠传》等片的票房都非常平庸,观众在经过好莱坞大片和美剧的熏陶及审美培养后,对华语奇幻电影的要求也就愈发增高。”

另一位院线经理则认为《阿修罗》的差评很大部分原因是由于影片的奇幻类型,这给观众的第一印象就是“烂片”。

的确如此,除去有“西游记”IP加持的几部奇幻特效电影外,华语奇幻电影都已经不是高票房的种子选手,“五毛特效”、“故事原创力度不够”等诸多诟病伴随这华语奇幻电影,所以《阿修罗》以奇幻电影的类型,在暑期档开始前就不被看好。

必有损失,宣发成本打水漂,还给市场秩序添堵

《阿修罗》的临时撤档在中国电影市场早就不是第一次,此前乐视影业(现更名乐创文娱)出品的影片《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在上映第四天时,因为票房不佳而宣布临时撤档。

《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去年国庆档上映,10月5日上映首日排片仅有5.2%,综合票房478.7万,之后四天排片陆续减少,票房也越来越低,最终只收获800多万票房。

但影片收获不错的评价,豆瓣评分还及格了,6.3分,猫眼和淘票票都在8分之上,对于大陆青春片来说算可以了。由此,片方以“票房不佳,辜负了影片应有价值和主创团队心血”为由宣布撤档。

此外,《逐梦演艺圈》的撤档我们更熟悉了,影片经历过五次改档,从2016年5月13日,改到12月8日,再变为2017年2月17日,接着到2017年9月22日正式上映,5天后便宣布撤档,获得226万票房。

新的档期改成2018年大年初一(2月16日),但在上映前临时提前到2月9日,上映后七天综合票房累积不到10万,最终以233.8万的综合票房结束了奇葩的改档之旅。

华语影片的上映日期一般是发行方和出品方一起在权衡档期的利弊之后决定的,在确定档期后与院线进行沟通,从排片、市场前景等多个因素进行考量,并最终与宣传方制定行之有效的宣传方案。

流程确定下来,工作也就陆续开展,因此对参与影片发行、宣传、上映一系列过程里的所有工作人员都是比较费时费力的,再加上电影市场也有自身的秩序,影片一旦确立档期,会给其余电影档期的选择提供参考,“无论从哪一方面看,电影的临时撤档都是有违市场定律的,何况还是已经上映的电影。”

市场分析师拿冯小刚的两部也出现过改档的影片举例,“《我不是潘金莲》、《芳华》都在临近上映前宣布撤档,这给已经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开始进行系统路演宣传的宣发公司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和影响,尽管也有说它其实是营销的一个手段,但实打实的宣传活动和物料投放是明眼可见的,高额花费也是肯定。”

同理,从制片维度上讲,《阿修罗》的撤档对于宣发和主创团队已经造成极大伤害,导演张鹏至今没有发表态度,可以预估,主创者在这次“巨型灾难”里都没有什么话语权。

《阿修罗》导演张鹏(右)和杨真鉴

坦诚地说,《阿修罗》对于同档期或其它影片也是不公平的,或许其它电影有能力在这个档期做更好的发挥,这也给电影市场提供了深刻的反面参考,今后难免会有很多类似的案例出现,伤害良性运转的市场秩序。

紧急撤档是在延长电影资金运转的时间

从直观上看,《阿修罗》撤档这件事,引发的是大家对这部电影口碑差的一个“终极认可”。

烂到直接退出影院,这是普通观众的第一反应。

甚至有人“起哄”,这种奇葩片,下一次上映不知道哪年哪月,趁着今晚还有一场,赶紧看吧。

于是在世界杯决赛当晚,有人竟然对《阿修罗》来了一个突击消费。

某影城官网的截图

这些都是吃瓜观众的反应,但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制片从业人士与我们一起分析这个案例时提出,《阿修罗》撤档,是对投资方有着非常重大意义的“保命”操作。

因为,一部电影,一旦走完正常的上映期(一般是30天),秘钥到期,正式下映,那它就会进入分账收益的结算状态,盖棺定论了!那对于《阿修罗》来说,它上映三天后的票房前景,是任何人都能看得到的,即便坚持30天,最终亏损也是以7亿为单位衡量的(如果宣传中7.5亿成本属实),这种级别的亏损,一定会让大大小小的投资方混乱惶恐,造成严重的债务问题。

在这种可预见的结局下,片方主动选择撤档,其实是在延长资金流动的时间,保护各大投资方利益,以防止电影进入最终的“算账”,然后再慢慢寻找其它获益的可能性,“这么大一个天文数字,真要一口气全赔,还不得有人跳楼啊?”

《阿修罗》或许不再上映,但如果内部投资方变卖股份(别管怎么卖出去的),新的股东入局,新的“妄想”诞生,就还是有上映的几率。但无论五年后上映,十年后上映,这段时间里它都叫待映。

待映的时候,这部电影成本的支出就还是“运转”的,我们可以参考今年年初的相似案例——《无问西东》,这部电影从开拍到上映经历了五年时间!章子怡王力宏张震在这五年里都为人父母了,电影基本算“流产”了,但是,电影突发上映后超乎所有媒体人意料,票房大卖,评分也不低。

但《无问西东》本质上和《阿修罗》不一样,五年内,它一直处于“制作状态”,没有上映过,没有产生大众对内容品质的任何讨论,大家最多是猜测,这电影“拍砸了”。但是《阿修罗》已经有了品质上的石锤。紧急撤档,终究是缓兵之计,缓几年,还是缓“永久”,这就要静观其变了。

从《阿修罗》事件可以看到,中国电影工业化的基础及流程完善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不单单是制作层面,还有市场接纳度、宣传与发行体系建成与完善、投资方对项目运作的能力等等,这是中国电影工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同时需要提高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阿修罗》撤档:电影行业发展中的一场闹剧

电影《阿修罗》在15日宣布撤档后,引发的热议和对其背后20家出品公司的讨论仍在继续。

作者:石昕羽

电影《阿修罗》在15日宣布撤档后,引发的热议和对其背后20家出品公司的讨论仍在继续。

片方不断强调的“7.5亿”巨额投资和这20家出品方“神奇”的背景,令影片披上了“洗钱”的罪名。

如若按照官方宣称的7.5亿总投资,影片上映三天所获不到5000万的综合票房,出品方得到的分账仅为1700万,即就是《阿修罗》的最终赔本数额将达到惊人的7.3亿!

而这20家出品方中,许多仅投资过《阿修罗》一部电影,不排除多家公司随着7.3亿的赔本直接倒闭关门。

——起初寄希望于从影片票房中分一杯羹的投资人,也在一无所获中尝到了风险投资的苦涩。

对于《阿修罗》的临时撤档,各方也众说纷纭,我们有好戏选择了几位影院经理和市场分析师,对此次事件做出了一些分析。

影院就从没对这部电影抱什么期望

《阿修罗》作为奇幻电影,主打特效和视觉奇观,7.5亿的投资遥遥领先于今年暑期档的所有影片,甚至整个中国电影史。

一位来自同为暑期档上映影片的出品方朋友告诉我们,在上映前对暑期档影片的市场评估和对手分析中,《阿修罗》一直都不是率先被考虑和提及的,言下之意是《阿修罗》在市场预期里,就不被看好。

《阿修罗》在上映的首日排片仅有15.6%,比同天上映的《邪不压正》以及上映九天的《我不是药神》都少了一半,此后两天的排片也骤减到9%和7.6%,甚至还被上座率更高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3》超越。

《阿修罗》上映期间排片和票房情况(图源猫眼专业版)

“影院排片不多,上座率也一般,在撤片之前未来几天的预售开出的也并不多”,一位影院经理认为此次《阿修罗》临时撤档对影院方面的负面影响不是很大。

在影片上映前,影院给《阿修罗》的预排片就没有很高,除了竞争对手的不看好,影院对这部7.5亿的奇幻大片就没有抱太大期待。

“从去年中国电影市场的整体表现到今年,一些高票房影片的特点主要集中在‘口碑至上’,这是引发高票房的潜在因素,基本上近两年超过10亿票房的华语影片,观众的口碑和评价都不差,观众在选择进入影院看电影时,都会从影片的评价和口碑入手。”

影院经理都纷纷注意到了市场的变化,“目前中国市场的主流人群是在24到29岁,这部分观众从童年期开始就有着丰富的阅片量和经历,这是导致市场变革的主要原因,烂片和一些投机电影,都不会好过。”

《阿修罗》的想看用户画像(图源猫眼专业版)

他也透露在上映前的内部看片中就已经唱衰了影片质量,大家都放低了预期,就没有给出高的排片。

“《阿修罗》的奇幻类型,在目前的中国市场也是有较多‘雷点’的类型,《画皮》系列多年之后,包括《钟馗伏魔》、《封神传奇》、《三生三世》、《鲛珠传》等片的票房都非常平庸,观众在经过好莱坞大片和美剧的熏陶及审美培养后,对华语奇幻电影的要求也就愈发增高。”

另一位院线经理则认为《阿修罗》的差评很大部分原因是由于影片的奇幻类型,这给观众的第一印象就是“烂片”。

的确如此,除去有“西游记”IP加持的几部奇幻特效电影外,华语奇幻电影都已经不是高票房的种子选手,“五毛特效”、“故事原创力度不够”等诸多诟病伴随这华语奇幻电影,所以《阿修罗》以奇幻电影的类型,在暑期档开始前就不被看好。

必有损失,宣发成本打水漂,还给市场秩序添堵

《阿修罗》的临时撤档在中国电影市场早就不是第一次,此前乐视影业(现更名乐创文娱)出品的影片《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在上映第四天时,因为票房不佳而宣布临时撤档。

《那一场呼啸而过的青春》去年国庆档上映,10月5日上映首日排片仅有5.2%,综合票房478.7万,之后四天排片陆续减少,票房也越来越低,最终只收获800多万票房。

但影片收获不错的评价,豆瓣评分还及格了,6.3分,猫眼和淘票票都在8分之上,对于大陆青春片来说算可以了。由此,片方以“票房不佳,辜负了影片应有价值和主创团队心血”为由宣布撤档。

此外,《逐梦演艺圈》的撤档我们更熟悉了,影片经历过五次改档,从2016年5月13日,改到12月8日,再变为2017年2月17日,接着到2017年9月22日正式上映,5天后便宣布撤档,获得226万票房。

新的档期改成2018年大年初一(2月16日),但在上映前临时提前到2月9日,上映后七天综合票房累积不到10万,最终以233.8万的综合票房结束了奇葩的改档之旅。

华语影片的上映日期一般是发行方和出品方一起在权衡档期的利弊之后决定的,在确定档期后与院线进行沟通,从排片、市场前景等多个因素进行考量,并最终与宣传方制定行之有效的宣传方案。

流程确定下来,工作也就陆续开展,因此对参与影片发行、宣传、上映一系列过程里的所有工作人员都是比较费时费力的,再加上电影市场也有自身的秩序,影片一旦确立档期,会给其余电影档期的选择提供参考,“无论从哪一方面看,电影的临时撤档都是有违市场定律的,何况还是已经上映的电影。”

市场分析师拿冯小刚的两部也出现过改档的影片举例,“《我不是潘金莲》、《芳华》都在临近上映前宣布撤档,这给已经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开始进行系统路演宣传的宣发公司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和影响,尽管也有说它其实是营销的一个手段,但实打实的宣传活动和物料投放是明眼可见的,高额花费也是肯定。”

同理,从制片维度上讲,《阿修罗》的撤档对于宣发和主创团队已经造成极大伤害,导演张鹏至今没有发表态度,可以预估,主创者在这次“巨型灾难”里都没有什么话语权。

《阿修罗》导演张鹏(右)和杨真鉴

坦诚地说,《阿修罗》对于同档期或其它影片也是不公平的,或许其它电影有能力在这个档期做更好的发挥,这也给电影市场提供了深刻的反面参考,今后难免会有很多类似的案例出现,伤害良性运转的市场秩序。

紧急撤档是在延长电影资金运转的时间

从直观上看,《阿修罗》撤档这件事,引发的是大家对这部电影口碑差的一个“终极认可”。

烂到直接退出影院,这是普通观众的第一反应。

甚至有人“起哄”,这种奇葩片,下一次上映不知道哪年哪月,趁着今晚还有一场,赶紧看吧。

于是在世界杯决赛当晚,有人竟然对《阿修罗》来了一个突击消费。

某影城官网的截图

这些都是吃瓜观众的反应,但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制片从业人士与我们一起分析这个案例时提出,《阿修罗》撤档,是对投资方有着非常重大意义的“保命”操作。

因为,一部电影,一旦走完正常的上映期(一般是30天),秘钥到期,正式下映,那它就会进入分账收益的结算状态,盖棺定论了!那对于《阿修罗》来说,它上映三天后的票房前景,是任何人都能看得到的,即便坚持30天,最终亏损也是以7亿为单位衡量的(如果宣传中7.5亿成本属实),这种级别的亏损,一定会让大大小小的投资方混乱惶恐,造成严重的债务问题。

在这种可预见的结局下,片方主动选择撤档,其实是在延长资金流动的时间,保护各大投资方利益,以防止电影进入最终的“算账”,然后再慢慢寻找其它获益的可能性,“这么大一个天文数字,真要一口气全赔,还不得有人跳楼啊?”

《阿修罗》或许不再上映,但如果内部投资方变卖股份(别管怎么卖出去的),新的股东入局,新的“妄想”诞生,就还是有上映的几率。但无论五年后上映,十年后上映,这段时间里它都叫待映。

待映的时候,这部电影成本的支出就还是“运转”的,我们可以参考今年年初的相似案例——《无问西东》,这部电影从开拍到上映经历了五年时间!章子怡王力宏张震在这五年里都为人父母了,电影基本算“流产”了,但是,电影突发上映后超乎所有媒体人意料,票房大卖,评分也不低。

但《无问西东》本质上和《阿修罗》不一样,五年内,它一直处于“制作状态”,没有上映过,没有产生大众对内容品质的任何讨论,大家最多是猜测,这电影“拍砸了”。但是《阿修罗》已经有了品质上的石锤。紧急撤档,终究是缓兵之计,缓几年,还是缓“永久”,这就要静观其变了。

从《阿修罗》事件可以看到,中国电影工业化的基础及流程完善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不单单是制作层面,还有市场接纳度、宣传与发行体系建成与完善、投资方对项目运作的能力等等,这是中国电影工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同时需要提高的。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