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父母应该怎么做呢?怎么教育孩子为人处事?家庭教育将影响孩子的一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四个方法吧!
方法一:尊重孩子的“狡辩”-----反馈效应
每当家长指出孩子的错误时,家长们总能发现孩子总会找出很多个理由来证明自己的清白。很多家长都会认为这是孩子在“狡辩”而感到愤怒,怎么小小年纪的孩子就学会“狡辩”了呢?其实,这并不是孩子在狡辩,而是孩子对家长教育的一种反馈行为。
教育是双向的,家长不仅要教,还要接受孩子的反馈,教育才能达到最完美的效果。然而又很多家长却意识不到这一点,他们只管自己“教”,一点都不在意孩子反馈回来的信息,这样的教育往往达不到家长想要的目的。孩子为什么会犯错,怎么看待错误这件事情本身,孩子的观点都会通过他的反馈行为来完成,而很多家长往往会忽略这一点,这是非常错误的,只有知道孩子在想什么,才能对孩子的错误加以引导。
方法二:分析并尊重孩子的反馈
当孩子对我们的教育作出反馈时,我们首先要对孩子的这种反馈作出分析,当然,这种分析不仅仅是针对孩子的语言进行分析,还要连同孩子的动作及神情进行分析。值得家长们引起注意的是,不管分析的结果如何,孩子的反馈是不是“狡辩”,都务必要尊重孩子的反馈。为什么?因为不管孩子的反馈是真是假,都是与家长的一种交流,如果家长对这种反馈还以的是类似愤怒、咆哮这样的负面情绪,时间久了,孩子就会不再愿意与家长进行交流。
方法三:针对孩子反馈出的问题,对其进行有目的的教育
当家长从孩子反馈的问题中分析出问题所在时,就可以针对孩子的反馈进行有目的的教育。例如,孩子反馈出的问题是他不知道讲礼貌的重要性,家长就可以通过实例,道理来讲述讲礼貌的重要性,引导孩子做一个讲礼貌的好孩子;如果孩子反馈出的问题是他不想承担最近错误言行所造成的责任,家长就要让孩子做一个知错就改,敢作敢为的人。针对年纪比较小的孩子,通过讲故事,分析故事中主人公的优良品质是最好的教育办法。
总之,不管孩子对家长的教育作出怎样的反馈,家长都要尊重和认真分析孩子的反馈,这是达到教育目的的首要前提。
方法四:家庭教育不能前后矛盾-----手表定理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给一个人一块手表,当别人问这个人时间时,这个人能够快速而且自信地说出时间;然而,当给这个人两块不同的手表时,这个看表的人反而不能很快地说出时间了。因为两只手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手表现象”,并由此而引伸出了一个结论:在做事情时,只能有一个指导原则或价值取向。后来,人们把这个结论称为“手表定理”。
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要言行一致。不能爸爸说这样,妈妈说那样,爷爷奶奶又说一样,这样会让孩子不能判断教育信息的准确,而感到迷茫。
关注家长训练营,做一个好爸爸、好妈妈!回复您感兴趣的教育话题,参与互动,让我们一起关注孩子的成长。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