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这次,最能抄的ZARA在米兰“翻了车”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这次,最能抄的ZARA在米兰“翻了车”

Diesel母公司OTB起诉Zara母公司Inditex集团,因抄袭其Diesel牛仔裤、Marni凉鞋设计的案件,最终获得胜诉。

即使你对时装毫无研究,也不会对ZARA感到陌生。这个设立于1975年的西班牙品牌,在引领快时尚潮流的同时,却也因为抄袭而负面新闻满天飞。

最近,Zara就在时尚之都米兰遭遇知识产权“滑铁卢”。据时尚商业快讯消息,Diesel母公司OTB起诉Zara母公司Inditex集团,因抄袭其Diesel牛仔裤、Marni凉鞋设计的案件,最终获得胜诉。

尽管ZARA方面坚持称其凉鞋设计与Marni的“Fussbett”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且Diesel的“Skinzee-sp”牛仔裤因缺乏原创性和个体特征应属无效,但米兰法院依然维持了OTB的假冒指控,ZARA除了需要立即召回侵权物并停止销售之外,还要为每件产品支付235美元的赔偿金。

笔者对涉案专利“Skinzee-sp”牛仔裤进行了检索后发现,这是一件欧盟注册外观设计(RCD)(第002649491-0001号),授权日为2015年3月10日,预估到期日为2020年3月10日,申请人为DIESEL S.P.A. (OTB旗下时装企业)。令据查询,另一件遭遇侵权的产品Marni的“Fussbett”鞋类产品的外观设计已于2017年到期。

有评论称,虽然该裁决仍有被上诉的可能,但已经为“欧盟内部的知识产权执法开启了新的选择之门”,其确认了在欧盟范围内的注册和未注册外观设计侵权损害赔偿的可能性,是一个突破。

尽管这是ZARA首次被判侵权成立,但在业界,ZARA对知识产权“满不在乎”、抄袭不断的作风早已人尽皆知,奢侈品牌更是它的“最爱”。

早在2013年,ZARA的秋冬形象大片就涉嫌“照搬神抄”LV、圣罗兰等奢侈品牌,让人怀疑是在进行“负面营销”,当时就有人预言这个快时尚巨头似乎正在玩火自焚地进行着一场“损人不利己”的冒险,最终将导致品牌形象受损。

除了奢侈品牌,潮牌也是ZARA的“追逐对象”。2016年2月,说唱歌手坎耶·维斯特纽约麦迪逊广场花园高调发布了Yeezy系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裸色系卫衣,四四方方又oversize的廓形等设计元素,“巧妙”地出现在了Zara新系列当中。

▲Yeezy系列

▲Zara新系列

Yeezy 750 Boosts的鞋子也成为抄袭对象。而且从价格上来看,Zara定价比Yeezy系列低了将近10倍。

设计师团体也曾就ZARA的抄袭问题在网上进行抗议,2016年7 月 19 日,26 岁的洛杉矶独立设计师 Tuesday Bassen 在 Twitter 上发了一张照片,直接指出ZARA偷窃设计师作品。随后在Twitter和Instagram上,话题#boycottzara(联合抵制 Zara)也引发了刷屏。很快,更多的设计师站了出来,纽约插画师 Adam J. Kurtz 开设了一个名为shoparttehft.com的网站,号召有相似遭遇的设计师们将对比图一一展示出来, 并附上自己原创作品的直购链接,呼吁消费者尊重知识产权。

即便这些年类似的抄袭事件不曾停歇,Zara“唯快不破”的的商业模式依旧成为快时尚品牌的效仿对象,H&M、Topshop、Forever 21都相继采用了相似的策略。虽然每年都会有数千万欧元的“罚单”,但是与全球庞大的销售业绩相比,罚款金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ZARA们敢这样做,还是与时尚产品专利难以界定、地区法律差异和维权成本较高等复杂因素相关。

不过“唯快不破”的神话,随着ZARA在全球利润的下滑,以及OTB在米兰的胜诉,似乎已经走到了尽头。笔者认为,时装设计的灵魂在于创新能力与品牌传承,前者不难理解,好的设计作品会让消费者会用脚投票;而品牌传承,则更深入的表现在日复一日的积累中,最终形成品牌独一无二的辨识度。任何企业都应该也必须重视知识产权,这不仅表现在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上,更体现在对品牌自身的知识产权规划上,简单粗暴的抄袭赢不来行业的尊重,也换不来消费者的品牌忠诚。

在OTB集团胜诉案后,也许接下来就是ZARA的漫漫转型路。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Inditex集团

3.6k
  • Zara母公司新财年收入及净利创新高,但增速均放缓
  • 克宫称俄美元首通话后,尚未收到西方、日韩商界计划返俄的信号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这次,最能抄的ZARA在米兰“翻了车”

Diesel母公司OTB起诉Zara母公司Inditex集团,因抄袭其Diesel牛仔裤、Marni凉鞋设计的案件,最终获得胜诉。

即使你对时装毫无研究,也不会对ZARA感到陌生。这个设立于1975年的西班牙品牌,在引领快时尚潮流的同时,却也因为抄袭而负面新闻满天飞。

最近,Zara就在时尚之都米兰遭遇知识产权“滑铁卢”。据时尚商业快讯消息,Diesel母公司OTB起诉Zara母公司Inditex集团,因抄袭其Diesel牛仔裤、Marni凉鞋设计的案件,最终获得胜诉。

尽管ZARA方面坚持称其凉鞋设计与Marni的“Fussbett”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且Diesel的“Skinzee-sp”牛仔裤因缺乏原创性和个体特征应属无效,但米兰法院依然维持了OTB的假冒指控,ZARA除了需要立即召回侵权物并停止销售之外,还要为每件产品支付235美元的赔偿金。

笔者对涉案专利“Skinzee-sp”牛仔裤进行了检索后发现,这是一件欧盟注册外观设计(RCD)(第002649491-0001号),授权日为2015年3月10日,预估到期日为2020年3月10日,申请人为DIESEL S.P.A. (OTB旗下时装企业)。令据查询,另一件遭遇侵权的产品Marni的“Fussbett”鞋类产品的外观设计已于2017年到期。

有评论称,虽然该裁决仍有被上诉的可能,但已经为“欧盟内部的知识产权执法开启了新的选择之门”,其确认了在欧盟范围内的注册和未注册外观设计侵权损害赔偿的可能性,是一个突破。

尽管这是ZARA首次被判侵权成立,但在业界,ZARA对知识产权“满不在乎”、抄袭不断的作风早已人尽皆知,奢侈品牌更是它的“最爱”。

早在2013年,ZARA的秋冬形象大片就涉嫌“照搬神抄”LV、圣罗兰等奢侈品牌,让人怀疑是在进行“负面营销”,当时就有人预言这个快时尚巨头似乎正在玩火自焚地进行着一场“损人不利己”的冒险,最终将导致品牌形象受损。

除了奢侈品牌,潮牌也是ZARA的“追逐对象”。2016年2月,说唱歌手坎耶·维斯特纽约麦迪逊广场花园高调发布了Yeezy系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裸色系卫衣,四四方方又oversize的廓形等设计元素,“巧妙”地出现在了Zara新系列当中。

▲Yeezy系列

▲Zara新系列

Yeezy 750 Boosts的鞋子也成为抄袭对象。而且从价格上来看,Zara定价比Yeezy系列低了将近10倍。

设计师团体也曾就ZARA的抄袭问题在网上进行抗议,2016年7 月 19 日,26 岁的洛杉矶独立设计师 Tuesday Bassen 在 Twitter 上发了一张照片,直接指出ZARA偷窃设计师作品。随后在Twitter和Instagram上,话题#boycottzara(联合抵制 Zara)也引发了刷屏。很快,更多的设计师站了出来,纽约插画师 Adam J. Kurtz 开设了一个名为shoparttehft.com的网站,号召有相似遭遇的设计师们将对比图一一展示出来, 并附上自己原创作品的直购链接,呼吁消费者尊重知识产权。

即便这些年类似的抄袭事件不曾停歇,Zara“唯快不破”的的商业模式依旧成为快时尚品牌的效仿对象,H&M、Topshop、Forever 21都相继采用了相似的策略。虽然每年都会有数千万欧元的“罚单”,但是与全球庞大的销售业绩相比,罚款金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ZARA们敢这样做,还是与时尚产品专利难以界定、地区法律差异和维权成本较高等复杂因素相关。

不过“唯快不破”的神话,随着ZARA在全球利润的下滑,以及OTB在米兰的胜诉,似乎已经走到了尽头。笔者认为,时装设计的灵魂在于创新能力与品牌传承,前者不难理解,好的设计作品会让消费者会用脚投票;而品牌传承,则更深入的表现在日复一日的积累中,最终形成品牌独一无二的辨识度。任何企业都应该也必须重视知识产权,这不仅表现在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上,更体现在对品牌自身的知识产权规划上,简单粗暴的抄袭赢不来行业的尊重,也换不来消费者的品牌忠诚。

在OTB集团胜诉案后,也许接下来就是ZARA的漫漫转型路。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