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深鉴科技“卖身”,AI初创公司并购潮来临?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深鉴科技“卖身”,AI初创公司并购潮来临?

国内一家AI芯片企业的高管告诉全天候科技,对于深鉴科技这样一个成立两年多的初创公司,被收购不失为好的结果。深鉴科技投入赛灵思的怀抱,不仅获得了可贵的战略资源,还可以帮助公司跨过成长道路上的障碍。

作者|张少华

编辑|叶丽丽

7月18日晚,国内AI芯片初创公司深鉴科技对外宣布了一条重磅消息,公司将被全球芯片巨头赛灵思(Xilinx)收购。

过去两年,深鉴科技是国内AI芯片领域冉冉升起的一颗明星。这家 2016年3月成立的初创公司目前已完成三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金沙江创投、蚂蚁金服、三星风投、赛灵思、联发科等知名机构和公司。据媒体报道,其估值一度超过10亿美金。公司的主创团队也十分抢眼,4位创始人均有清华大学教育背景,联合创始人汪玉和CEO姚颂还是师徒关系。

全天候科技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回顾深鉴科技的发展历程,其与芯片行业巨头赛灵思一直有密切的关系,不仅接受过赛灵思的投资,公司产品在技术层面也“依附”赛灵思;深鉴科技推出的两款DPU都是基于赛灵思的FPGA 器件。FPGA被称为可编程的“万能芯片”,它可以通过软件手段更改、配置器件内部连接结构和逻辑单元,它对AI芯片行业影响巨大;而赛灵思是FPGA的发明者。由此来看,两家公司此次合二为一,先前就曾埋有伏笔。

从行业视角来看,深鉴科技是国内第一家被收购的AI芯片公司,其选择“卖身”行业巨头,一方面反映出国内AI芯片行业创投火热之后存在的成长隐忧,一方面也预示着国内AI芯片行业或将进入优胜劣汰的洗牌期。

深鉴和赛灵思互相看中什么?

深鉴科技和赛灵思都未公布此次收购交易的价格。新智元援引业内人士的消息称,预计本次收购价为3亿美金,这要比深鉴科技传闻的10亿美元估值低很多,难道深鉴科技被贱卖?

国内一家AI芯片企业的高管告诉全天候科技,对于深鉴科技这样一个成立两年多的初创公司,被收购不失为好的结果。在他看来,在AI芯片行业,战略投资是非常稀缺的资源。“比如在FPGA领域,全世界只有赛灵思、Altera等几家头部公司。行业巨头对芯片初创公司除了财务上的帮助,还可以在产品、技术、战略方面进行合作,可以迅速推动初创企业的研发进程,帮助产品落地。”他说,“在一个新行业,最重要的就是速度,唯快不破,谁先落地,谁就可以抢先一步,卡位关键客户与商业资源。”

深鉴科技投入赛灵思的怀抱,不仅获得了可贵的战略资源,还可以帮助公司跨过成长道路上的障碍。

有分析认为,深鉴科技若是独自战斗,未来将面临诸多挑战。首先,目前AI成熟的应用场景太少,安防领域芯片的市场空间有限,备受瞩目的无人驾驶汽车距离真正落地还有很长时间;其次,在AI芯片行业,深鉴科技不仅要面对英特尔、英伟达等超级巨头的压制,在国内还要和寒武纪、地平线等公司竞争。

再者,AI芯片的研发、商业化落地需要很长的周期,姚颂今年4月接受全天候科技采访时坦言:“因为公司早期的研发投入非常高,预计大概还需要两、三年左右才能实现营收平衡。”

由此来看,深鉴科技融入到赛灵思这种平台级公司,获得体系内强大的生态、场景支撑,不失为一种确保稳健发展的合理选择。

对于赛灵思来说,收购深鉴科技的意义又是什么?

作为发明了FPGA、硬件可编程SoC及ACAP的自适应和智能计算全球领导企业,赛灵思方面指出,深鉴科技的加入能“进一步增强赛灵思全球领先的工程技术研发力量”。雷锋网援引业内人士消息称,此次收购之后,深鉴科技的核心团队要锁四年,也就是说,深鉴科技的核心人才将很长时间内为赛灵思服务,可见赛灵思很看重深鉴科技的研发团队和技术积累。

除了技术方面的互补,国科嘉和基金执行合伙人陈洪武认为,赛灵思选择收购深鉴科技,也是开拓中国市场的重要举措,目前中国国内AI芯片公司群雄四起,比如寒武纪目前估值已超过25亿美金,面对庞大的中国AI芯片市场需求和潜在的激烈竞争,赛灵思此次收购,必然也是考虑到了在中国本土化的战略。

国内AI芯片业繁荣背后的隐忧

芯片开发是国内AI领域最热门的赛道之一,最近几年,一大批国内AI芯片公司崭露头角。业内的一份统计显示,目前国内从事AI芯片研发生产的公司已超过40家。这其中,既有寒武纪、深鉴科技这类初创公司,也有华为、比特大陆、海康威视等从其他行业半途切入AI芯片领域的公司。

图片来源:半导体行业观察

整体来看,目前国内AI芯片领域的企业不缺资金,业内的初创公司过去两年被资本热捧,估值极速提升,而华为、比特大陆等企业本身资金实力就非常雄厚。

从技术实力来看,随着海内外大量的科技人才加入AI芯片研发队伍,国产AI芯片技术突飞猛进,一些方面的技术水平甚至已经超越了海外竞争对手。

今年5月,寒武纪发布的新一代云端AI芯片MLU100在运算能力、功耗方面表现尤为亮眼,作为该芯片客户的科大讯飞曾披露过测试结果,寒武纪的MLU100芯片在语音智能处理的能耗效率领先国际竞争对手的云端GPU方案5倍以上。深鉴科技在 FPGA 技术研发方面也已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在芯片领域顶级会议FPGA 2017大会上,深鉴科技关于ESE语音识别引擎的论文被评为唯一的最佳论文。

陈洪武对国产AI芯片今后几年的发展前景总体感到乐观,他表示,国产AI芯片过去几年技术进步很快,“目前我们在底层技术方面并不逊色于国外同行”,未来借助于国内丰富的AI应用场景,芯片技术进步会保持高速。

但他同时指出行业存在的不足,认为国产AI芯片来说,工程化打磨、细节性优化仍然与国外有差距,“这需要时间,国外公司毕竟有更多年的开发、生产经验…就好比我们现在房子主体框架已经建好了,接下来还是要做好装修才能入住。”陈洪武说。

磐谷创投互联网事业部执行合伙人李志超认为,现在国内做AI芯片离应用场景还是比较远的,AI芯片要很好地“契合”应用场景并非易事,不同的场景靠不同的终端驱动,对应的客户、商业模型都是有区别的,这是国内AI芯片公司将来要面对的难题。

他以FPGA芯片为例,称“FPGA本来就是个中间级的产品,要形成商业模型的闭环,可能还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周期。”

新兴行业在发展初期往往会受到资本市场追捧,人工智能行业也是如此。

2017年,人工智能领域的融资堪称疯狂,投资者的盛情甚至让创业者成了“甲方”。人工智能独角兽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徐冰去年11月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大牌投资者排队想进,现在的苦恼在于如何取舍、拒绝一些投资机构。”另一家以机器视觉为核心的人工智能独角兽旷视科技在完成C轮4.6亿美元融资后,其CEO印奇也曾表示,“其实不需要那么多钱”。

但到了今年,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融资环境已经出现了变化——行业头部公司融资依然彪悍,但小公司却变得无人问津。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或许与大环境有关:一级市场遭遇寒冬,VC/PE募资骤降。投中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VC/PE完成募集基金规模同比下降7成,募集数量同比下降超过5成,达到了近一年来的最低值。

对于国内AI芯片的初创公司而言,2018年可能是生死大考之年。如果说前两年这些公司的主要工作是集中在建团队、融资、研发等“调兵谴将”的部署阶段,如今,则是到了“上刺刀出击”,看产品商业化、量产的时候。

去年12月的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姚颂曾对媒体表示,“人工智能行业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大家对于新技术的热度会逐渐降低,对产品在实际应用的落地会更加关注。”

在一级市场“缺钱”的情况下,外界不禁质疑,AI行业烧钱的模式还能持续吗?此次深鉴科技被收购,是不是预示着行业更大规模的“并购潮”即将到来?

实际上,从全球范围来看,AI领域大鱼吃小鱼的故事一直在上演,行业内的并购案逐年增多,研究公司CB Insights的数据显示,2010年至今,Alphabet(谷歌母公司)在AI领域进行了多达14笔收购,苹果进行了13笔收购,Facebook完成了6笔收购,英特尔、亚马逊、英特尔、微软各完成了5笔收购。

对于国内AI领域未来的发展,地平线资本运营与战略副总裁潘杨家一认为,行业整合并购潮是大势所趋。他以AI芯片行业举例称,“资本市场的风向瞬息万变,私募募资今年面临挑战,市场存量资金有向头部企业汇集的趋势。我国涉足AI芯片的初创公司上百家,而造芯片难度高、投入大、周期长,行业洗牌是大势所趋。成功的企业必须要在长时间内耐得住寂寞,持续专注地迭代技术与落实商业化,以不变应万变,构造技术高地,而非跟随资本风口。”

他进一步指出,不只是芯片,做算法、应用的AI公司也需要考虑技术的差异化和商业化的护城河。对很多初创公司来说,并购不失为一条好的路径,但这根本上取决于公司有没有被并购的价值。创业公司需要认真思考自己的技术、产品和落地的优势与差异化到底是什么。

还有业内人士给出更悲观的看法,一位曾投资过多家AI企业的基金合伙人表示,过去一年,创投圈对AI领域预期值过高,造就了一些估值泡沫,实际上,目前AI领域内大量公司难以产生商业价值,也缺乏技术积累。因此,他认为在潮水褪去后,行业可能迎来的是比“并购潮”更惨烈的“倒闭潮”,今后会有不少AI企业融资困难、商业化进展不顺利,最终被淘汰。

但好公司的价值也会进一步凸显,该合伙人表示,AI行业经过一番优胜劣汰之后,真正在技术积累、商业化应用方面做得好的公司,未来估值会有很大的提升。

来源:全天候科技

原标题:深鉴科技“卖身”,AI初创公司并购潮来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深鉴科技“卖身”,AI初创公司并购潮来临?

国内一家AI芯片企业的高管告诉全天候科技,对于深鉴科技这样一个成立两年多的初创公司,被收购不失为好的结果。深鉴科技投入赛灵思的怀抱,不仅获得了可贵的战略资源,还可以帮助公司跨过成长道路上的障碍。

作者|张少华

编辑|叶丽丽

7月18日晚,国内AI芯片初创公司深鉴科技对外宣布了一条重磅消息,公司将被全球芯片巨头赛灵思(Xilinx)收购。

过去两年,深鉴科技是国内AI芯片领域冉冉升起的一颗明星。这家 2016年3月成立的初创公司目前已完成三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金沙江创投、蚂蚁金服、三星风投、赛灵思、联发科等知名机构和公司。据媒体报道,其估值一度超过10亿美金。公司的主创团队也十分抢眼,4位创始人均有清华大学教育背景,联合创始人汪玉和CEO姚颂还是师徒关系。

全天候科技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回顾深鉴科技的发展历程,其与芯片行业巨头赛灵思一直有密切的关系,不仅接受过赛灵思的投资,公司产品在技术层面也“依附”赛灵思;深鉴科技推出的两款DPU都是基于赛灵思的FPGA 器件。FPGA被称为可编程的“万能芯片”,它可以通过软件手段更改、配置器件内部连接结构和逻辑单元,它对AI芯片行业影响巨大;而赛灵思是FPGA的发明者。由此来看,两家公司此次合二为一,先前就曾埋有伏笔。

从行业视角来看,深鉴科技是国内第一家被收购的AI芯片公司,其选择“卖身”行业巨头,一方面反映出国内AI芯片行业创投火热之后存在的成长隐忧,一方面也预示着国内AI芯片行业或将进入优胜劣汰的洗牌期。

深鉴和赛灵思互相看中什么?

深鉴科技和赛灵思都未公布此次收购交易的价格。新智元援引业内人士的消息称,预计本次收购价为3亿美金,这要比深鉴科技传闻的10亿美元估值低很多,难道深鉴科技被贱卖?

国内一家AI芯片企业的高管告诉全天候科技,对于深鉴科技这样一个成立两年多的初创公司,被收购不失为好的结果。在他看来,在AI芯片行业,战略投资是非常稀缺的资源。“比如在FPGA领域,全世界只有赛灵思、Altera等几家头部公司。行业巨头对芯片初创公司除了财务上的帮助,还可以在产品、技术、战略方面进行合作,可以迅速推动初创企业的研发进程,帮助产品落地。”他说,“在一个新行业,最重要的就是速度,唯快不破,谁先落地,谁就可以抢先一步,卡位关键客户与商业资源。”

深鉴科技投入赛灵思的怀抱,不仅获得了可贵的战略资源,还可以帮助公司跨过成长道路上的障碍。

有分析认为,深鉴科技若是独自战斗,未来将面临诸多挑战。首先,目前AI成熟的应用场景太少,安防领域芯片的市场空间有限,备受瞩目的无人驾驶汽车距离真正落地还有很长时间;其次,在AI芯片行业,深鉴科技不仅要面对英特尔、英伟达等超级巨头的压制,在国内还要和寒武纪、地平线等公司竞争。

再者,AI芯片的研发、商业化落地需要很长的周期,姚颂今年4月接受全天候科技采访时坦言:“因为公司早期的研发投入非常高,预计大概还需要两、三年左右才能实现营收平衡。”

由此来看,深鉴科技融入到赛灵思这种平台级公司,获得体系内强大的生态、场景支撑,不失为一种确保稳健发展的合理选择。

对于赛灵思来说,收购深鉴科技的意义又是什么?

作为发明了FPGA、硬件可编程SoC及ACAP的自适应和智能计算全球领导企业,赛灵思方面指出,深鉴科技的加入能“进一步增强赛灵思全球领先的工程技术研发力量”。雷锋网援引业内人士消息称,此次收购之后,深鉴科技的核心团队要锁四年,也就是说,深鉴科技的核心人才将很长时间内为赛灵思服务,可见赛灵思很看重深鉴科技的研发团队和技术积累。

除了技术方面的互补,国科嘉和基金执行合伙人陈洪武认为,赛灵思选择收购深鉴科技,也是开拓中国市场的重要举措,目前中国国内AI芯片公司群雄四起,比如寒武纪目前估值已超过25亿美金,面对庞大的中国AI芯片市场需求和潜在的激烈竞争,赛灵思此次收购,必然也是考虑到了在中国本土化的战略。

国内AI芯片业繁荣背后的隐忧

芯片开发是国内AI领域最热门的赛道之一,最近几年,一大批国内AI芯片公司崭露头角。业内的一份统计显示,目前国内从事AI芯片研发生产的公司已超过40家。这其中,既有寒武纪、深鉴科技这类初创公司,也有华为、比特大陆、海康威视等从其他行业半途切入AI芯片领域的公司。

图片来源:半导体行业观察

整体来看,目前国内AI芯片领域的企业不缺资金,业内的初创公司过去两年被资本热捧,估值极速提升,而华为、比特大陆等企业本身资金实力就非常雄厚。

从技术实力来看,随着海内外大量的科技人才加入AI芯片研发队伍,国产AI芯片技术突飞猛进,一些方面的技术水平甚至已经超越了海外竞争对手。

今年5月,寒武纪发布的新一代云端AI芯片MLU100在运算能力、功耗方面表现尤为亮眼,作为该芯片客户的科大讯飞曾披露过测试结果,寒武纪的MLU100芯片在语音智能处理的能耗效率领先国际竞争对手的云端GPU方案5倍以上。深鉴科技在 FPGA 技术研发方面也已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在芯片领域顶级会议FPGA 2017大会上,深鉴科技关于ESE语音识别引擎的论文被评为唯一的最佳论文。

陈洪武对国产AI芯片今后几年的发展前景总体感到乐观,他表示,国产AI芯片过去几年技术进步很快,“目前我们在底层技术方面并不逊色于国外同行”,未来借助于国内丰富的AI应用场景,芯片技术进步会保持高速。

但他同时指出行业存在的不足,认为国产AI芯片来说,工程化打磨、细节性优化仍然与国外有差距,“这需要时间,国外公司毕竟有更多年的开发、生产经验…就好比我们现在房子主体框架已经建好了,接下来还是要做好装修才能入住。”陈洪武说。

磐谷创投互联网事业部执行合伙人李志超认为,现在国内做AI芯片离应用场景还是比较远的,AI芯片要很好地“契合”应用场景并非易事,不同的场景靠不同的终端驱动,对应的客户、商业模型都是有区别的,这是国内AI芯片公司将来要面对的难题。

他以FPGA芯片为例,称“FPGA本来就是个中间级的产品,要形成商业模型的闭环,可能还需要一个比较长的周期。”

新兴行业在发展初期往往会受到资本市场追捧,人工智能行业也是如此。

2017年,人工智能领域的融资堪称疯狂,投资者的盛情甚至让创业者成了“甲方”。人工智能独角兽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徐冰去年11月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大牌投资者排队想进,现在的苦恼在于如何取舍、拒绝一些投资机构。”另一家以机器视觉为核心的人工智能独角兽旷视科技在完成C轮4.6亿美元融资后,其CEO印奇也曾表示,“其实不需要那么多钱”。

但到了今年,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融资环境已经出现了变化——行业头部公司融资依然彪悍,但小公司却变得无人问津。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或许与大环境有关:一级市场遭遇寒冬,VC/PE募资骤降。投中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8年第一季度VC/PE完成募集基金规模同比下降7成,募集数量同比下降超过5成,达到了近一年来的最低值。

对于国内AI芯片的初创公司而言,2018年可能是生死大考之年。如果说前两年这些公司的主要工作是集中在建团队、融资、研发等“调兵谴将”的部署阶段,如今,则是到了“上刺刀出击”,看产品商业化、量产的时候。

去年12月的世界互联网大会期间,姚颂曾对媒体表示,“人工智能行业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大家对于新技术的热度会逐渐降低,对产品在实际应用的落地会更加关注。”

在一级市场“缺钱”的情况下,外界不禁质疑,AI行业烧钱的模式还能持续吗?此次深鉴科技被收购,是不是预示着行业更大规模的“并购潮”即将到来?

实际上,从全球范围来看,AI领域大鱼吃小鱼的故事一直在上演,行业内的并购案逐年增多,研究公司CB Insights的数据显示,2010年至今,Alphabet(谷歌母公司)在AI领域进行了多达14笔收购,苹果进行了13笔收购,Facebook完成了6笔收购,英特尔、亚马逊、英特尔、微软各完成了5笔收购。

对于国内AI领域未来的发展,地平线资本运营与战略副总裁潘杨家一认为,行业整合并购潮是大势所趋。他以AI芯片行业举例称,“资本市场的风向瞬息万变,私募募资今年面临挑战,市场存量资金有向头部企业汇集的趋势。我国涉足AI芯片的初创公司上百家,而造芯片难度高、投入大、周期长,行业洗牌是大势所趋。成功的企业必须要在长时间内耐得住寂寞,持续专注地迭代技术与落实商业化,以不变应万变,构造技术高地,而非跟随资本风口。”

他进一步指出,不只是芯片,做算法、应用的AI公司也需要考虑技术的差异化和商业化的护城河。对很多初创公司来说,并购不失为一条好的路径,但这根本上取决于公司有没有被并购的价值。创业公司需要认真思考自己的技术、产品和落地的优势与差异化到底是什么。

还有业内人士给出更悲观的看法,一位曾投资过多家AI企业的基金合伙人表示,过去一年,创投圈对AI领域预期值过高,造就了一些估值泡沫,实际上,目前AI领域内大量公司难以产生商业价值,也缺乏技术积累。因此,他认为在潮水褪去后,行业可能迎来的是比“并购潮”更惨烈的“倒闭潮”,今后会有不少AI企业融资困难、商业化进展不顺利,最终被淘汰。

但好公司的价值也会进一步凸显,该合伙人表示,AI行业经过一番优胜劣汰之后,真正在技术积累、商业化应用方面做得好的公司,未来估值会有很大的提升。

来源:全天候科技

原标题:深鉴科技“卖身”,AI初创公司并购潮来临?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