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活着方能被记录

自杀什么时候是自愿结束,什么时候是别无他法呢?

摄于2016年5月9日,拍摄:Hannes Jung

立陶宛库皮什基斯地区附近的一个湖边,蚊子在水面上盘旋。维尔玛(Vilma)住在湖边,五年前,她的丈夫自杀,离她而去。她写道:“漫长悲痛的五年过去了,我重新拾回了人生中的乐趣。我心中生出了一种全新的感觉——我活了过来。我对看电影或是看歌剧又有了兴趣,开始想要划独木舟,参加扶轮社(Rotary Club,鼓励社员提高职业道德,进而提供各项社会服务)的活动,甚至只是再看看日落,我都饶有兴致。这就是我的故事。”

拍摄:Hannes Jung

2016年5月21日,在他们立陶宛考纳斯市家中的客厅里,艾迪塔(Edita)坐在丈夫达瑞斯(Darius)的旁边。这一年的1月,艾迪塔的父亲自杀了。艾迪塔写道:“我坐在这里,收到你自杀消息时我也在这个位置,一模一样。当时我坐在这儿,浑身颤抖,祈求上帝,希望这不是真的。我很抱歉,我不是你的理想女儿。但我真的想让你知道我爱你,我很想很想你。有时候到了星期天,我还是会拨你的号码,并且等你的回音;有时候我会在床上缩成一团抱头痛哭,因为我太想你了。为什么你要跟我说,你会永远站在我身边呢?而你走了,我该依靠谁?现在我骑自行车的时候也会想到你,因为是你让我想骑就骑的。谢谢你。我很快乐,但我真的非常想念你。我没有爸爸了,我生你的气了,因为你离开了我。我爱你,我时常梦到你。你是我爸,但再见了。我爱你。”

汉尼斯·荣格(Hannes Jung)来到了立陶宛,探索这个以高自杀率著称的国家。下面的这些文字中,这位32岁的摄影师介绍了他的这个摄影项目——“生命是什么样的?(How is Life?)”:

人必有一死。大家都一样。

我还是个年轻人,我知道生老病死,但死神千万不要现在就降临。我的人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对于那些被抛下的人来说,自杀总能让他们开始思考人生。为什么有些人宁愿死,也不愿意活在这世上?

立陶宛的自杀率几乎是欧盟成员国平均水平的三倍,这里也是全世界自杀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从宏观的角度看,在大城市里自杀往往更加频繁,而在社会联系更紧密的乡村地区,对生活失去希望的人相对少一些。立陶宛则恰恰相反,乡村里自杀的人比较多。四五十岁的男人是自杀的高发人群,而酗酒、失业还有一些别的因素,都是自杀的诱因。

每一个人自杀都各有苦衷,但这并不是个人自由的彰显。他们往往绝望和疾病缠身,社会和环境因素也是众多推手中的一部分。

二战期间,苏联吞并了立陶宛,打那时起,立陶宛的自杀率就一路猛增,原本十万个人中有10个人会选择自我了结,现在这个数字变成了90人。专家的解释是集体创伤和身份认同的缺失,而这些都是由苏维埃政权强制将农场收归集体导致的。但人们自杀的原因就很复杂各异了,不能都怪到整个国家的创伤头上。

“生活是什么样的?”,这个项目不仅仅是有照片,还有照片主角和他们的个人故事。我让他们写下自己的故事,他们的文字在这个项目中极为重要。

我拍摄的是生,不是死,因为死亡是看不见的,它就像虚无缥缈的风,你没办法把它留在照片上,但可以捕捉它留下的痕迹,比如那树被吹弯了腰,水被翻起了浪。

(这个摄影项目的筹拍过程由罗伯特·博世基金资助。为了保护照片主人公的隐私,在文中只显示他们的名,不透露他们的姓。)

拍摄:Hannes Jung

2016年2月10日,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市“青年服务热线”的志愿者们。安塔纳斯(Antanas)是其中一员,她写道:“在青年热线工作的时候,我一直在思考人类自由意志的问题。到底在什么程度上,自杀可以看成是一种人们对痛苦遭遇冲动的、机械的反应,而到了哪个地步它就意味着一个人主动选择放弃呢?是不是所有人面对着巨大的打击都会选择自杀?这我不知道,但我愈发地希望可以尊重他们的个人选择,不管他们最终走向何处,我都想站在他们身边,尊重他们所选的路。”

拍摄:Hannes Jung

立陶宛的凯迪利斯基艾市,一个名叫“D”的女性家中花园里的一口井,照片摄于2016年5月20日。D的丈夫跳下这口井,试图结束生命。D写道:“看到丈夫掉到井里时,我害怕极了,但我已经不记得当时具体想了些什么。我让他快点爬出来,他却说他做不到了。在我妈妈和女儿的帮助下,我们把他拉了出来。”

拍摄:Hannes Jung

帕涅韦日斯附近的一条公路上,汽车留下了轮胎的印记。摄于2016年5月10日。

拍摄:Hannes Jung

2018年3月6日,在扎拉赛市,阿斯塔(Asta)坐在沙发上,摄影师正在给她拍摄人像。阿斯塔小时候过得很困难。她写道:“有一次,我跟儿子说我多么想死,这样一来,所有事情,所有的恐惧就都消散了。但我儿子哇的一声哭了,他问我,‘妈妈,到时候谁还会爱我,谁还会要我啊?’我的心都碎了。当然,除了我,没有人会需要你的。归根结底,我活成这样到底是谁的错呢?是我爸妈吗?因为他们所做过的一切,我都在重蹈覆辙啊。”

拍摄:Hannes Jung

2018年3月1日,帕涅韦日斯,欧根尼娅(Eugenija)家客厅正对着门的书柜,上面摆着一张儿子佩特拉(Petra)的照片,他也死于自杀。她写下了这样的文字:“不要感到孤独,我们都来自一个相同的世界。希望再没有人自己结束生命,因为生命是一种馈赠。”

拍摄:Hannes Jung

2016年1月30日,立陶宛库皮什基斯市,多纳塔(Donata)和她的狗狗米库提斯(Mikutis)躺在床上。多年来多纳塔都因为离婚而饱受抑郁的折磨,这只狗帮了不小的忙。“感谢米库提斯帮我找回了生活,感谢他给了我们巨大的爱。十六年来,我们共同度过日常的每分每秒,共同庆祝欢乐时光。我们共同成长,共同生活,共同学习。米库提斯一直都在,我们的生活也在继续。我的女儿现在进了大学,我有工作,有她支持,就像这只狗小时候也有我们撑腰。它从不问什么,从不说什么,从不任意评判谁,只是紧紧挨着我,给我温暖,直到融化我心中所有的坚冰。”

拍摄:Hannes Jung

瓦雷纳附近的一个森林,这座城市是立陶宛自杀率最高的地方。

拍摄:Hannes Jung

瓦雷纳的小商店里,一瓶瓶酒填满了货架。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立陶宛是全球酒类消费量最高的国家。

拍摄:Hannes Jung

2016年2月20日,瓦雷纳一个临时训练场上,拉力车飞驰而过。当地青年汽车俱乐部的创始人金陶塔斯(Gintautas)写道:“我最喜欢的颜色是黑色和白色。所以我参加的所有活动,我都会一头扎进去,满怀激情。我努力帮助孩子们,教他们如何辨认路标,尽早学会按规矩开车。”

拍摄:Hannes Jung

2018年2月27日,库皮什基斯,比鲁特(Birute)正在客厅看电视。她不怎么和人来往,在她眼中,自己是个孤独的人。我能够与她结识,是因为比鲁特常常为那些孤独的老人拨打服务热线。她写道:“屋宇残破衰败/小道杂草丛生/我无法忘怀/也无从获知/因何等待”。

拍摄:Hannes Jung

拉德基艾附近一个农民家庭的客厅。摄于2016年1月29日。

拍摄:Hannes Jung

2016年2月16日在瓦雷纳,特蕾莎在客厅里跳舞。特蕾莎的丈夫在19年前自杀了。特蕾莎写道:“当我难过的时候,我会唱歌,演奏,听音乐。我会尽量放松,让自己有个好心情。我跳舞,我开玩笑,我努力每时每刻都保持笑容。”

拍摄:Hannes Jung

2016年1月29日,小村庄沙拉米耶斯提斯,让妮娜(Janina)花园中的一只狗。让妮娜一家人都在社会问题中挣扎。

拍摄:Hannes Jung

爱德华达斯(Eduardas)是一个牧师,2018年3月3日,他穿过约尼斯基斯市自己教区的一个墓园。2016年,这个地区的自杀率在立陶宛国内排第三。

爱德华达斯写道:

我们透过一扇门来目送逝者,这扇门就像是两个世界的界线——过去、当下,和永恒。每次我来到墓园的时候,都会久久盯着那些回忆的记号:那些十字架,碎石,砖瓦以及篱笆,这些东西标志着人们在此入土,里面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我们珍视的人,我们的挚爱。他们的墓碑简洁明了,通常会写上姓与名,两个日期,概括这个人的一生——这段生命中有成就也有遗憾,有喜悦也有悲伤,也许能数出上几千条事迹,也许有父亲的拥抱,也有孩子的喧闹。

我常常停下脚步,回想教区里的大家的故事,尽管他们已经慢慢被湮没在时间的长河中。能留下的,都是直击人心的东西,它能触碰到你的灵魂深处,逼着你问自己,我们为什么而活?只是为了在我们永远安息的土地上立上一块长满青苔的石头吗?

我看着这一大片墓园,随着记忆回到了2003年的12月。当时我们刚埋葬了一个死者,我经过一个坑,掘墓人正在挖土,偶然听到他们正在谈论这个死者的儿子——他不久后也入土了——找到这些掘墓人,想请他们挖个大一点的墓穴。掘墓人不明白为什么他这么要求,以为儿子是想要让妈妈尽可能漂亮地死去,而当时冰冻的土壤并不会阻碍棺材好好地放进去。不幸的是,在死者的女儿着手准备葬礼时,她在家发现了这个45岁的男人,他自杀了。确实,他们需要一个更大的墓穴。2003年的最后一天,母子二人一起下葬了。

谁能断定,一个人是自己选择了死亡,还是死于不成熟、自私、不独立、对他人的依赖,或者对孤独和责任的恐惧呢?他们是不是会害怕一旦最亲的人死去,最重要的联系也就断了,自己便不再被需要了?然而如果我们心里有上帝,告别挚爱之痛就不那么难熬了,因为不管我们是正直的,还是犯过错误,上帝都需要我们。这个儿子应该为母亲的灵魂祷告,而不是舍弃母亲带给他的生命。他应该继续活下去,与身边的其他人一起,享受生命中的快乐。

拍摄:Hannes Jung

2018年2月27日,库皮什基斯的街上风雪交加。

拍摄:Hannes Jung

立陶宛的帕涅韦日斯,里曼特(Rimante)坐在儿子曼图卡斯(Mantukas)的房间里。儿子是两年前自杀身亡的。里曼特写道:“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我会给自己煮杯咖啡,然后到曼图卡斯的房间里去——只有在这里我才能找到有人陪伴的感觉。我可以波澜不惊地啜着咖啡,和儿子聊聊最近发生的所有事情,还有那些他生前我不太敢开口的事情,现在也不用忌讳了。”

拍摄:Hannes Jung

2016年2月27日,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的展览中心,观众们盯着摇滚歌手安德鲁斯·玛蒙托瓦斯(Andrius Mamontovas)目不转睛。玛蒙托瓦斯写道:“1992到1994年,我主持了一个一个叫做‘今夜之声’(Voices of the night)的电台节目。身为主持人,我一个星期要来几次。节目的内容很简单,人们拨打我的办公电话,然后我现场直播出来就好了。他们想说什么都可以。曾经有一个年轻小伙给我打电话,说和我聊完,挂断这通电话之后,他就要自杀了。当时我手足无措,只知道面对一个要自杀的人,你只能尽量不停地说下去,有多久说多久,这样一来,这个人可能就能安全脱离那个伤害自己的临界线。我和他聊了一个多小时,然后他电话就突然挂断了。我不知道这一切是怎么结束的,但我们通话的时候,我问了很多问题,聊了许多事情,尽可能地延长这场对话。几个星期后,他再次打给了我,感谢我和我们之间那次聊天,他说这把他拉回来了。正是通过这件事,我清楚地明白,一次简简单单的聊天能有多大的作用。最近我收到了他的一条消息,上面说,‘记得我们二十年前的那通电话吗?看,我现在还活着呢。’”

拍摄:Hannes Jung

立陶宛希奥利艾市的十字架之丘,摄于2018年2月23日。

拍摄:Hannes Jung

2018年2月28日,约尼斯基斯,维塔娅(Vitalja)和两个女儿拥抱在一起。维塔娅写道:“我曾经想过自杀,吓吓我的丈夫,但他一点儿也不在乎,被吓到的只有孩子们。我想,自杀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会伤害到你爱的人,只能让你最亲的人难过。”

翻译:马昕

 

来源:华盛顿邮报

原标题:'I photograph life, not death, because death cannot be seen'

0
表情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