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师姐
2015年下半年从丹姿集团研发总监的位置上离任后,连续三年,行业内知道毛勇进的人越来越多,但却很少有人知道他在做什么。
“这几年总有人问我在干嘛,但我真的难以用一两句话解释清楚。”七月中旬,在广州市白云区一处叫做“感享创意谷”的办公楼里,毛勇进终于首度通过《师说》栏目向外界吐露心声。
交谈中,毛勇进先是拿出一张印有“广州市大象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下称大象飞)的名片递到师姐面前,继而又颇为得意将一个装有淡黄色液体的小瓶子摆在师姐面前说,“你猜,这里面装的什么?”
而这两样东西,正是毛勇进这三年间的心血所在。
深挖一个领域,就能成为该领域的专家
“温润如玉”、“学问似海”、“江浙才子”...... 这些,是行业内人士对毛勇进的评价。事实上,这位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博士,不只学富五车,还曾在立白、威莱、丹姿等国内知名日化企业内身居要职。
▍毛勇进
其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毛勇进就职于立白时曾担任其第一任技术支持室负责人,负责立白旗下产品的微生物检测、生化检测、仪器分析、理化分析。而在丹姿任职研发总监期间,毛勇进也协助该企业一手筹办了微生物实验室、仪器分析室、产品测评室、基础研究室等功能块。
2016年,毛勇进正式投入大象飞的建设。这家名字听起来颇为抽象的公司,侧重点之一便是开发针对化妆品企业研发、法规方面的专业软件。据悉,该公司开发了目前国内最全面、系统、精准的化妆品法规(组分)数据库,将8783种化妆品已使用原料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基于该数据库,大象飞还开发了美丽智研管理系统,该系统可实现原料和生产配方统一管理、研发过程记录、配方比对、法规前置规避风险、一键生成多种法规文件、二维授权系统确保系统资料安全性等诸多功能。
“这一软件将研发、法规层面的很多东西都自动化了,不仅提高了企业在研发、法规层面的准确率,减少他们的重复劳动,也能保证其信息安全。”毛勇进解释。
而以上提及的装有淡黄色液体的小瓶子,则是毛勇进和中国科学院老师一同研发的一款纯天然植物表面活性剂。目前,毛勇进正尝试建立工厂为这款表面活性剂申请专利并落地生产。
提及这款植物表面活性剂,毛勇进颇为激动,“目前很多宣称天然的植物化妆品,其成分表里的植物含量其实只有一点点,多为概念性添加。因为,许多植物提取物存在颜色较深,有沉淀,且价格高等多方面的缺点。”
毛勇进介绍,他手上的这款植物表面活性剂,已经通过几年的研究将外观、气味都稳定下来,且成本不到原来的五分之一。“如果量产之后,就能成为世界上第一款可以大规模生产、应用的纯天然表面活性剂。”
一个是行业的基础数据库,一个是行业的基础原料,花三年时间为行业解决两大基础领域的问题,于毛勇进而言无疑是一个不断忍受寂寞的过程,但在企业任职的经历也让他深信,这种在基础领域的突破,对整个行业来说都是极其有价值的。
“如果只是应付当前工作,肯定没必要做这些事情,但如果你想为行业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只要你肯深挖一个领域,就一定可以成为该领域的专家。”回顾过去三年,毛勇进的言语里洋溢着自豪。
大研发平台的崛起将成为一种趋势
成为创业者三年,也让毛勇进对行业技术研发的宏观层面有了更深的理解。
“你会发现,近5年以内,不论是品牌还是代工企业,都开始重视研发。”这一过程中,毛勇进发现了一个令人欣喜的现象——一些起点非常高的“大研发”平台开始涌现。
“例如,去年成立的中山博然堂,其展现给外界的形象就是一个非常有研发实力的企业。再比如,今年成立的技术输出平台伯德创研,其呈现的也是一种高起点的大平台印象。”
在毛勇进看来,随着整个行业及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重视程度加深,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研发实力作为其“名片”推向市场。这也就意味着,不论是传统渠道的品牌还是电商、微商等新兴渠道的品牌,在选择合作的研发平台时,均更倾向于选择综合实力强的平台。
因此,类似于以往从一个小实验室慢慢发展起来的研发平台建设模式,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中已越来越难以为继,“因为市场没有时间给你机会。”
事实上,毛勇进描述的这一现象不仅与整个市场的需求有关,也与行业整体发展越来越集中,以及行业内各方力量的重视与支持有关。例如,2016年,化妆品“两证合一”的实施,就将一大批中小企业淘汰出局。而前不久,广东省化妆品学会会长杜志云也在行业会议上提出学会要建设一个高水平的研发平台。
另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信息愈加透明化、渠道愈加多元化,技术研发人员作为创业者越来越多地成为企业老板,也让整个行业实现“大研发”有了更多可能,“打破以往靠销售一统天下的格局,用技术来树立企业形象。”
当然,毛勇进并不否认营销之于化妆品企业的重要性。但他认为,企业竞争力的打造是多方面的,且唯有将研发这条“腿”补上,才能走得更加矫健。
行业长足发展需要吸纳更多学科的人才
面对行业在技术研发层面的创新现状,毛勇进表示,当前化妆品行业在化学合成方面的创新的确不多,而未来,化妆品领域的技术突破或将更多地来源于生物技术等周边学科。
这也就意味着,吸纳其他相关学科领域的人才融入化妆品技术研发领域,来实现行业的技术创新,将尤为关键。“因为,化妆品技术研发领域囊括的内容实在太多了。”
▍毛勇进的实验室
事实上,化妆品行业内关于培养技术研发人才的探讨从未停止。且近年来,关于高校如何培养化妆品专业技术人才,已然成为行业内的重点“议题”。
对此,毛勇进认为,大学里设置相对应的化妆品专业培养人才,对行业而言是一种进步。但需要意识到的是,行业技术研发的突破还难以纯粹地寄托在这群专业人才的身上。
一方面,目前国内高校培养的化妆品方向的人才多为本科生,受制于有限的教育经历,他们在技术研发上还较难做到尖端;另一方面,化妆品技术研发的很多内容都需要从其他学科迁移进来,比如3D皮肤模型,其虽是为化妆品行业服务的一项技术,但并非化妆品领域的人员研发所得。
“所以,行业及企业要创造平台,让非科班出身的人,更好地为这个行业服务。”对于行业未来在技术研发层面的突破,毛勇进满怀期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