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一行两会出手“稳信用” 去杠杆节奏或放缓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一行两会出手“稳信用” 去杠杆节奏或放缓

央行窗口指导银行配置较低等级信用债、资管新规严厉程度低于预期、金融监管政策边际宽松,这些都说明决策层已经意识到金融去杠杆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未来一个阶段去杠杆的节奏可能会放缓。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继央行窗口指导和银保监会召开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座谈会后,7月20日,业界期待已久的资产管理新规执行细则、银行理财细则集中落地,证监会也随即就私募新规及其细则对外公开征求意见。

在业内人士看来,央行窗口指导银行配置较低等级信用债、资管新规严厉程度低于预期、金融监管政策边际宽松,这些都说明决策层已经意识到金融去杠杆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未来一个阶段去杠杆的节奏可能会放缓。

“总体而言,国内金融条件在上半年过快收紧,导致‘金融去杠杆’向‘实体去杠杆’转移,表现为紧信用环境下,企业可获取的外部资金下滑明显,资金压力整体抬升。”天风证券副总裁翟晨曦20日在出席2018债券年会时表示。

分析师指出,4月以来,资管新规和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新规正式稿陆续发布,严禁期限错配、净值化管理、严控非标的监管大方向没有改变,带来大量表外非标等资产回表的压力。而商业银行受资本金限制,表内贷款不足以承接庞大的回表需求,导致此前过多依赖非标等表外融资渠道的企业,主要是民营企业,面临较大的资金接续压力。

央行数据显示,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9.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2.03万亿元。同时,债务违约风险明显增加。从债券市场来看,到目前为止债市新增13个违约主体,而2017年全年只有12个违约主体,且不同于2016年出现的国企违约潮,本轮违约主体多为民营企业。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报道,日前央行窗口指导一级交易商、额外增加中期借贷便利(MLF)额度买入中低等级信用债,试图缓解信用风险。

一位国有大行固定收益交易负责人对界面新闻表示,窗口指导是应对信用收缩的阶段性、非常规举措,反映出当前融资环境不容乐观。

“现在一些企业是根本融不到资,无论是贷款、还是各种直接融资、股权质押等等,根本没有出路,所以必须要找到可以突破的口子。央行现在找到了信用债这个出口,起码让信用收缩不要共振得太厉害。”国内某大型券商固收部门负责人在点评央行窗口指导时表示。

多项重磅政策集中落地,其影响对前市场来说无异于一场政策核能的释放。

央行进行窗口指导后,中低等级城投债率先上涨,久无人问津的低等级中资美元债也出现回暖。7月20日,银行理财新规即将落地的消息流出后,银行股大幅反弹,截至收盘,沪指结束5连跌,收涨2.05%。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政策调整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实体经济面临的内忧外患。“外患”主要是中美贸易战带来的外部需求的下降,“内忧”则更多体现在信用收缩带来的内部需求增速下降。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宽货币+稳杠杆+宽财政”可能是合意的政策组合。

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姜超强调,去杠杆节奏放缓,绝对不代表再度加杠杆。因为影子银行发展失控的主因是通道业务,而在出台的资管新规执行细则当中通道业务依然被严令禁止,同时打破刚兑的方向也没有变化。央行明确表示,老产品的规模必须控制在《指导意见》发布前存量产品的整体规模之内,所投资新资产的到期日不得晚于2020年底,其实只是减缓了影子银行的萎缩节奏,而不是重新大力发展影子银行。

翟晨曦表示,资管新规配套细则加速落地等举措表明决策层已经在朝这一方向发力。下半年货币政策将维持边际放松,央行可能继续定向降准1-2个百分点;财政政策也可能会做出一些结构性放松,在严控地方政府负债的同时,中央财政加大财政存款投放力度仍有余地。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现价段“稳杠杆”的要求已经比较明确,货币政策在美欧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外部影响之下,应该保持独立性,跟随美联储亦步亦趋是不可接受的。考虑到贸易战带来的压力短期难以释放,有必要让货币政策适度向稳健偏松调整。

他还建议,在提高信贷增速的同时,保持适度规模的非信贷融资,满足实体经济合理的融资需求。连平认为,可以加大力度开展资产证券化,对同业业务和非标采取差异化监管要求,对非标占比较低,风险控制较好的大型银行适当放松监管。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一行两会出手“稳信用” 去杠杆节奏或放缓

央行窗口指导银行配置较低等级信用债、资管新规严厉程度低于预期、金融监管政策边际宽松,这些都说明决策层已经意识到金融去杠杆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未来一个阶段去杠杆的节奏可能会放缓。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继央行窗口指导和银保监会召开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座谈会后,7月20日,业界期待已久的资产管理新规执行细则、银行理财细则集中落地,证监会也随即就私募新规及其细则对外公开征求意见。

在业内人士看来,央行窗口指导银行配置较低等级信用债、资管新规严厉程度低于预期、金融监管政策边际宽松,这些都说明决策层已经意识到金融去杠杆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未来一个阶段去杠杆的节奏可能会放缓。

“总体而言,国内金融条件在上半年过快收紧,导致‘金融去杠杆’向‘实体去杠杆’转移,表现为紧信用环境下,企业可获取的外部资金下滑明显,资金压力整体抬升。”天风证券副总裁翟晨曦20日在出席2018债券年会时表示。

分析师指出,4月以来,资管新规和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新规正式稿陆续发布,严禁期限错配、净值化管理、严控非标的监管大方向没有改变,带来大量表外非标等资产回表的压力。而商业银行受资本金限制,表内贷款不足以承接庞大的回表需求,导致此前过多依赖非标等表外融资渠道的企业,主要是民营企业,面临较大的资金接续压力。

央行数据显示,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9.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2.03万亿元。同时,债务违约风险明显增加。从债券市场来看,到目前为止债市新增13个违约主体,而2017年全年只有12个违约主体,且不同于2016年出现的国企违约潮,本轮违约主体多为民营企业。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报道,日前央行窗口指导一级交易商、额外增加中期借贷便利(MLF)额度买入中低等级信用债,试图缓解信用风险。

一位国有大行固定收益交易负责人对界面新闻表示,窗口指导是应对信用收缩的阶段性、非常规举措,反映出当前融资环境不容乐观。

“现在一些企业是根本融不到资,无论是贷款、还是各种直接融资、股权质押等等,根本没有出路,所以必须要找到可以突破的口子。央行现在找到了信用债这个出口,起码让信用收缩不要共振得太厉害。”国内某大型券商固收部门负责人在点评央行窗口指导时表示。

多项重磅政策集中落地,其影响对前市场来说无异于一场政策核能的释放。

央行进行窗口指导后,中低等级城投债率先上涨,久无人问津的低等级中资美元债也出现回暖。7月20日,银行理财新规即将落地的消息流出后,银行股大幅反弹,截至收盘,沪指结束5连跌,收涨2.05%。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政策调整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实体经济面临的内忧外患。“外患”主要是中美贸易战带来的外部需求的下降,“内忧”则更多体现在信用收缩带来的内部需求增速下降。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宽货币+稳杠杆+宽财政”可能是合意的政策组合。

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姜超强调,去杠杆节奏放缓,绝对不代表再度加杠杆。因为影子银行发展失控的主因是通道业务,而在出台的资管新规执行细则当中通道业务依然被严令禁止,同时打破刚兑的方向也没有变化。央行明确表示,老产品的规模必须控制在《指导意见》发布前存量产品的整体规模之内,所投资新资产的到期日不得晚于2020年底,其实只是减缓了影子银行的萎缩节奏,而不是重新大力发展影子银行。

翟晨曦表示,资管新规配套细则加速落地等举措表明决策层已经在朝这一方向发力。下半年货币政策将维持边际放松,央行可能继续定向降准1-2个百分点;财政政策也可能会做出一些结构性放松,在严控地方政府负债的同时,中央财政加大财政存款投放力度仍有余地。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现价段“稳杠杆”的要求已经比较明确,货币政策在美欧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外部影响之下,应该保持独立性,跟随美联储亦步亦趋是不可接受的。考虑到贸易战带来的压力短期难以释放,有必要让货币政策适度向稳健偏松调整。

他还建议,在提高信贷增速的同时,保持适度规模的非信贷融资,满足实体经济合理的融资需求。连平认为,可以加大力度开展资产证券化,对同业业务和非标采取差异化监管要求,对非标占比较低,风险控制较好的大型银行适当放松监管。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